佛陀的三個兒子:兩個成為大阿羅漢,一個墮入阿鼻地獄!

2020-12-05 中華神秘文化

#佛教文化#

我們都知道,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還沒有出家時,本為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曾娶天臂城耶輸陀羅公主為妃,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又譯「羅雲」)。

然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據《十二遊經》、《五夢經》等記載,釋迦牟尼在出家前,曾有過三位妃子:瞿夷、耶輸陀羅和鹿野

正因如此,淨飯王才為太子立「三時殿」——「暖殿以擬隆冬,涼殿以擬夏暑,中殿以擬春秋」。

她們一共生育了三個孩子,羅睺羅是長子,也是嫡子(由太子正妃耶輸陀羅所生);

另外兩個兒子是善星(又譯為「須那剎多羅」等)和優波摩那(又譯為「優婆摩耶」等)。不過他倆誰是老二、誰是老三,佛經中卻沒有說明。

這些情況,在我國南北朝以來至唐宋時期的佛教界,並不是什麼秘密。

比如:僧祐的《釋迦譜》、智儼的《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法藏的《華嚴經探玄記》、澄觀的《華嚴經疏》等著述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過。

隋末唐初僧人、三論宗創始人吉藏,在他的《法華義疏》中還引「經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優婆摩那,三羅睺羅」

佛陀的三個兒子中,羅睺羅最有出息,修行成就最高,廣為人們所知。

儘管他在做沙彌時,也有過種種不如法的行為,為此還受到佛陀的訓誡;但他後來嚴守戒制,精進修道,得阿羅漢果,位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稱。

所謂密行,就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羅睺羅都能了知,都能奉行。

關於優波摩那的事跡,佛經中記載不多。他亦隨佛出家修行,後來成為得道的阿羅漢。曾為阿提目多比丘解答過有關方便修習「七覺分」的問題。

在阿難(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堂弟)之前,優波摩那也做過佛陀的侍者,後又與阿難一起照料佛陀晚年的生活(羅睺羅在佛陀之前入滅)。

據《大般涅槃經》所說,佛陀涅槃前三個月,在毗舍離視優波摩那為「顧命比丘」,可見佛陀對其的重視程度。

與其兩個兄弟相比,佛陀的第三個兒子善星,則是佛教中的反面人物。

《大般涅槃經》中將他與背叛、謀害佛陀的提婆達多(阿難的兄長)並列;《楞嚴經》中甚至將他與誅滅釋迦族的惡王——毗琉璃王並列。

其實,在出家之初,善星修行精進,斷除了欲界的煩惱,從而引發獲得第四禪定

但後來,善星卻開始逐漸懈怠,不再精進努力,又親近外道惡友,漸次變壞,還自甘墮落,與佛陀唱對臺戲,不僅退失了四禪,最後還墮入地獄。

佛經中載有善星的劣跡很多,例如:

一次佛為帝釋天說法,不覺時間很久。按照當時僧團的規矩,弟子應當在師父之後入睡。善星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心生惡念,嚇唬佛說:快回來吧,薄拘羅鬼來抓你啦!因此受到佛陀的斥責。

還有一次,一個名叫苦得的外道否定因果,卻被善星贊為「世間若有阿羅漢者,苦得為上」。佛陀告訴他,此人並非阿羅漢,也不懂羅漢之道。可善星卻認為,佛陀這麼說,是出於嫉妒。

佛陀繼續耐心開導他,並預言苦得七日後會因腹脹而死,且被其同修拉至寒林中。為了使佛陀的預言落空,善星提前將此事告知苦得。即便如此,七日後,佛陀的預言依然應驗了。

善星接受外道之說,不僅否定因果,而且認為無佛、無法、無有涅槃。為了挽救善星,佛陀與大迦葉一起來到善星的住處。遠遠望見佛陀前來,善星竟生惡邪之心,由此生身墮入地獄,無法救拔

因為按照佛教的因果之說,誰作誰受,自作自受,別人是代替不了的。善星「自妄所招,還自來受」,即便是貴為天人師的佛陀,也改變不了。

據《大方廣三戒經》、《大般涅槃經》等記載,善星曾在佛陀身邊隨侍二十年,得佛陀耳提面命,親自教誨,可是最後仍一步步走向墮落,無疑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對此,唐代高僧、中國律宗開山祖師道宣,在《廣弘明集》中曾評價說:「阿難、調達(提婆達多),並為世尊(佛陀)之弟;羅睺、善星,同為如來之胤(後嗣)。而阿難常親給侍,調達每與害逆;羅睺則護珠莫犯,善星則破器難收。」

在佛教看來,每個人乃至一切眾生,都「各無定性,但隨心變,唯逐業生」;關鍵在於每個人對自己要有期許,並為實現這種期許付諸行動,不懈努力!

也有說法講,根據佛教的生死輪迴理論,善星經地獄之苦,在未來之世改惡從善,勤修梵行,最終還是證得了阿羅漢果。

/完.

相關焦點

  • 佛教:只因不明白這個道理,侍候佛陀24年的佛弟子,墮入餓鬼道
    佛陀在世時,教出了非常多的大成就者,這些大成就者有些當下就成為了阿羅漢,有些則被授記未來成佛。雖然佛陀智慧廣大,但是其座下也依舊出了一些惡比丘,這些比丘僧人因為未能跟隨佛陀深入佛法,或是成為了外道,或是墮入了三惡道。
  • 佛法修學的三個果位,阿羅漢.菩薩.佛
    但這些並不是佛陀所追求的解脫生死之法,所以在當時的全印度沒有一個證得佛法果位的人,儘管佛法最低的果位阿羅漢果的人都沒有,佛陀在當時沒有找到一個可以為師的人。當佛陀在菩提樹下發下最堅固的金剛誓言,不覺悟絕不下此座。夜睹明星,把十二年所學全部放下而豁然開朗,"奇哉,奇哉!
  • 佛陀不讓我們說自己已得阿羅漢果位 不是要我們謙虛
    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你意下如何?阿羅漢能有這樣的念頭:我得阿羅漢果位了。須菩提答到:不能,佛陀。為什麼?在實相裡,沒有名叫阿羅漢的。佛陀,如果阿羅漢有這樣的念頭:我已得阿羅漢果位,就已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 十八羅漢個個不凡,其中還有一位是佛陀的兒子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羅漢者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關於十八羅漢的名稱,其中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並無異說。後兩位羅漢,則眾說紛紜,並不一致。據西藏地區所傳,後兩位羅漢應是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
  • 釋迦牟尼有妻子和兒子?佛陀家庭成員介紹
    在大乘佛教中,如《華嚴經》中稱他為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俗謂大日如來。依照大乘佛教不同派系的見解,或認為毘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而報身稱為盧舍那佛。鬼才作家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中則天明堂玉佛頭的迷案的關鍵就利用了這個知識點,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 佛法小知識16:為何《法華經》中說阿羅漢仍有我慢心?
    《法華經》中所記載的五百阿羅漢所生的我慢與凡夫所生的我慢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法華經中所記載的五百阿羅漢還是其他任何阿羅漢,他們都是斷盡一切三界見、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聖人,他們是沒有凡夫的我慢心的,他們在法華經中所產生的「我慢」是增上慢,增上慢的意思是自己證得增上之法(妙法)而起慢心,阿羅漢是自身有所證悟之後而生「我慢心(增上慢)」,是一種對自身修持經驗的肯定(也可以說是對自己所證悟的佛法的執著
  • 佛陀究竟是如何悟道的?
    如此經過七天,據漢傳佛教典籍記載,在中國農曆十二月初八日中夜,東方明星起現時,釋迦牟尼終於大徹大悟,證得無上菩提,成為真理的覺悟者——佛。 不過,對於佛陀最終是通過什麼方式而悟道的,佛教經典中卻記載了多種說法。
  • 阿羅漢——小乘佛法的巔峰,但在大乘佛法中只是小聖
    而且書中他每次想要收徒的時候,都是現出羅漢的三丈金身出來,頭頂靈光,對方馬上就拜服在地,悟禪悟真那幾個弟子都是這樣收來的,讓我覺得羅漢這個身份原來這麼厲害啊。當然了,這都是我沒有學佛之前對於羅漢的理解和看法,現在看來完全錯的離譜,只不過相信很多初學的師兄也會有同樣的困惑,用應景的話來說就是「丈二的羅漢摸不著頭腦」。那麼羅漢在佛教中究竟是個什麼角色呢?
  • 佛陀傳:如何修觀呼吸法?
    而所謂觀呼吸法,其實有多種方式,但對於羅睺羅而言,他所修習法門有兩種,一種是佛陀教導的法門,另一種是師父舍利弗講解的法門。但他並沒有把這種困惑講出來,而是同時兼修兩個種方法,以至於後來自己把自己搞糊塗了,就好比一名醫生,自以為自己醫術高明,不理睬病人的症狀就糊亂用藥一般,久久不能根治。
  • 南師講:密勒日巴只能給他個大阿羅漢
    你以後也要堅持在一個地方,一個位置修持,直到你悟道為止。佛教最深刻的教法是:實際修行求證!孩子,聽我的,就像兒子聽從父親的指導一樣。」這段話給甘波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後無數次的困難中給他鼓勵。懷師:大家都說密勒日巴已成了佛,看了這個資料,我只能給他個大阿羅漢,我以前也是這麼告訴你們的。
  • 金剛經第十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都是什麼意思
    個祝福,時鐘一天轉了一千四百四十圈......否則佛陀一上來就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方等經的話,眾生肯定不信,講《金剛經》《法華經》的話就更不懂了,這就像上學一樣,小學沒畢業,初中和高中的課肯定是上不下去的,學任何東西都必須要有一個次第,佛法也不例外。
  • 佛說阿彌陀經析.190 佛陀把餘下未解脫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
    我們的剛強難化,讓佛陀打掉牙肚子裡咽,於是佛陀在最後的時間,把餘下的眾生交付給地藏菩薩了,把這十之一二的眾生託付給地藏菩薩,並且敦促其他大菩薩、大鬼王、天王護衛我們,幫助地藏菩薩,就在那麼難得的機緣,連救度母親的事情都沒有下文了,而對這餘下的眾生救度要求是:一讓他們都升天,不要落惡道受苦;二是讓眾生都能遇佛授記。
  • 阿羅漢遭毒手,波斯匿王為此大開殺戒,佛是如何處理的?
    彼時,波斯匿王聞訊後大開殺戒,鄰裡連坐十八餘家,誅殺數百人,如是給佛門一個交代。佛說了一則故事……據《增一阿含經》的說法,佛教「過午不食」的創始人正是這位「黑光羅漢」迦留陀夷尊者。據說尊者長得太黑,有一次天將入夜,黑光羅漢去信眾家乞食,有孕婦大呼「見鬼」。這一嚇,把肚子裡的孩子驚了出來,母子都沒保下。於是,佛專門頒布戒律:過午不食。過了中午,僧人不應該出現在信眾家中。
  • 從一個常人修成佛,要經歷多少年,佛陀告訴你真相
    那麼從一個常人修成佛,要經歷多少年,佛陀告訴你真相。對於佛陀的概念,人們因為無法真正理解到經書中的含義,就會出現一些曲解,一些人認為從一個常人修行,將自己不好的心放棄掉並按照佛陀的教誨持戒修行,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最後轉變自己的觀念從而使得自己明心見性,最後到達涅槃的彼岸就是成就佛陀了。
  • 佛陀故事會:佛陀度迦葉 參禪何須山水地 滅卻心頭火亦涼
    這就促使了佛陀決心把傳教的地域引向摩揭陀國。佛教開始取代了婆羅門教,使佛教在摩揭陀國興盛起來。  一日黃昏,天色向晚,釋迦牟尼佛陀(以下簡稱佛陀)傳法來到摩揭陀國,向信奉婆羅門教、修持火祭的迦葉師徒借宿。佛陀儀態整肅,容貌莊嚴,上前施禮說道:「我從波羅奈來,天色已晚,想在貴處借住一宿。」
  • 號稱「多聞第一」的佛陀弟子,卻鬥不過「摩登女郎」
    《楞嚴經》和《法華經》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特別是《楞嚴經》的傳入,經歷了很多挫折,要不是《楞嚴經》給中國有大的緣分,很難傳到中國。《楞嚴經》也在中國紮根、發芽、生長,成為廣大佛弟子喜歡的經典之一。特別是裡面的楞嚴咒,因為此咒的不可思議,是天地之間的靈文,持誦此咒得到的感應和功德不計其數,因此得到佛弟子的喜歡,越來越多的人加到了修持此咒的行列之中。
  • 這2個「平凡」的女人,卻孕育、成就了「偉大」的佛陀!
    乃至太子離開宮廷,出家修行,悟道成佛後,返回迦毗羅衛國度化釋迦族人,波闍波提夫人亦與淨飯王一起皈依佛陀座前。到淨飯王去世後,波闍波提夫人曾三度要求出家為尼,均被佛陀所阻止,因佛陀認為這樣會障礙僧團的純淨。後來,波闍波提夫人請求阿難協助,阿難於是從另外的角度,向佛陀提出了問題。
  • 為什麼鳩摩羅什自稱是臭泥中的蓮花,不願成為「佛陀第二」?
    鳩摩羅什,中國佛教八宗之祖,三藏法師第一人,被視為東土最接近佛陀的佛門聖者。民間傳言,他是佛陀上首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轉世。跟舍利弗尊者一樣,在其年少之時,就已是名揚西域三十國的佛法大師。曾有三果羅漢預言:如果鳩摩羅什在三十六歲之前未破色戒,他會成為「佛陀第二」,東土第一尊佛!可惜預言未能成真,鳩摩羅什雖然有極高的聲譽,卻始終非「佛」。他究竟是在三十六歲前哪一年破戒的,我們已不得而知。
  • 無間地獄和阿鼻地獄是同一個嗎?
    「無間地獄」,音譯即「阿鼻地獄」,梵文「Avicinar Aka」,阿者言無,鼻者名間,是一個專有名詞,出自《法華經》、《俱舍論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 無間地獄極大,廣漠無間,打入地獄的陰魂,無法脫出,所以將永永遠遠在地獄中受苦,作為生前窮兇極惡的報應,所以這個地獄,也叫「阿鼻大城」。無間地獄立於南贍部洲之下,約兩萬「由旬」(即三十幾萬公裡),據佛經記載,阿鼻大城「廣、深兩萬由旬」,也就是九百億平方公裡(即九千個中國領土範圍)。
  • 佛陀的十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他們出家的因緣是什麼?看看吧
    目犍連也是智慧上上品的人,他一聽到這個法義以後,也一下子醍醐灌頂一般,然後就去拜見佛陀,然後在佛陀座下出家了。現在釋迦牟尼佛像左右的兩個侍者是阿難和迦葉,實際上這兩個人在佛教當中的地位是後來慢慢提升的,真正的早期的佛教,釋迦牟尼佛兩邊的侍者是舍利弗跟目犍連,這個實在是不可思議。舍利弗出家以後,給佛教帶來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