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2020-12-22 育兒全明白

文/育兒全明白

相信很多家長都陪著小朋友看過《小豬佩奇》,這部動畫很火,也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很多家長對《小豬佩奇》裡的情節都很熟悉,畢竟天天陪著孩子看這部動畫,對裡面的人物,也都很熟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動畫,引發我們育兒深思。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小豬佩奇》這部動畫中,佩奇的弟弟-喬治,他對他的玩具小恐龍很依賴。平時不管是睡覺還是出去遊玩,他都會帶著他的小恐龍玩具一起出去。

有一天,喬治的恐龍玩具不見了,喬治急得在家大哭。這時候佩奇和爸爸媽媽聽到了喬治的哭聲,前來詢問原因。小喬大哭地說道:「我找不到我的恐龍了,我的恐龍不見了。」爸爸媽媽和姐姐佩奇到處幫喬治找小恐龍,結果都沒有找到。

最後佩奇來到了院子裡,因為喬治經常在院子裡的一棵大樹下玩玩具。這時候,佩奇發現了喬治的恐龍正好在樹杈上,剛好豬爸爸手一伸,就拿到了。喬治也成功拿到了自己的恐龍玩具,破涕為笑。接著,他又拿著恐龍玩具扔高高,結果恐龍玩具又掉到了樹杈上,喬治又急得要哭起來,豬爸爸只好又伸手幫喬治把恐龍玩具拿下來。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孩子有「戀物癖」的原因

英國兒科醫生以及著名精神分析家Donald.W.Winnicott將那些深受孩子依戀的小物件,稱為「過渡性物體」。這些小物件可能是:孩子的手指、媽媽的衣服、媽媽的手、小毛毯、毛巾等等。孩子只是將這些過渡性物體當成了自己最愛的媽媽。

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沒出生之前,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但孩子出生以後,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以後,他開始意識到他和媽媽之間是不同的個體,他的心理也會產生一種「缺失感」。

孩子到了三歲以後,他才會形成客體穩定感以及情感穩定感。只有孩子在形成穩定感以及情感穩定感之後,他才能接受他與媽媽是不同的個體這個事實,也能承受與媽媽長時間的分離。否則,他就會將平時比較短暫的分離,視為被媽媽拋棄。

為了滿足他心中那種缺失感,他會尋找安慰物品。所以才會有過渡性物體的出現,這種過渡性物體可以讓他隨進隨地得到安慰,就算媽媽在他的身邊,他也離不開這些過渡性物體。

但過渡性物體的出現,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說明孩子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他們會從一開始的「依戀」到最後轉變成「獨立」,這只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行為。

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家長錯誤的做法以及影響

1、偷偷扔了孩子依戀的物品

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很不正常的。為了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都會偷偷扔掉孩子依戀的物品,當孩子找不到他依戀的物品時,家長會告訴他:「被我扔了,以後你不能再依戀他了,」這只會傷害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內心變得更沒有安全感。

2、當著孩子的面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

在有些家長看來,孩子有戀物癖簡直無法接受,平時就算家長再勸阻,孩子在睡前,也會緊緊抱著他依戀的物品。為了讓孩子死心,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讓孩子斷了對這件物品的念想但家長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感到痛苦,使孩子與家長之間產生隔閡。

3、強制糾正孩子的戀物癖

看著孩子無論到哪,都會抱著他依戀的物品,就算吃飯、睡覺也會抱著它,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它。這也會讓家長感到擔憂,擔心不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不好。於是他們會選擇強制糾正,比如:直接將孩子的依戀的物品收起來或者送人,並且告訴孩子:「你這樣的行為不好,你要糾正,現在不能再抱這件東西了,我已經收起來/送人了。」家長強制性糾正孩子的戀物癖,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尊重,破壞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雖然孩子有「戀物癖」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孩子在三歲以後,依然還有「戀物癖」,家長就要引導孩子糾正了,這說明孩子的心理已經有了問題。

孩子有「戀物癖」,家長可以這樣引導糾正

1、巧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到了三歲以後,平時總是離不開他依戀的物品,時時刻刻都要抱著他依賴的物品,或者吸著大拇指。家長要巧妙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給孩子講講故事,教孩子做手指舞或者與手指有關的遊戲,讓孩子慢慢地淡忘他依賴的物品。只要家長願意花心思,就能慢慢糾正孩子的「戀物癖」。

2、經常陪伴孩子

孩子之所有「戀物癖」,是因為他內心缺乏安全感,他還沒有適應和媽媽分開,才會尋找他依戀的物品,從中尋找安全感。這是孩子情感的需求,他是以肌膚接觸,來得到安全感。家長要經常陪伴孩子,多給予孩子擁抱,多跟他表達愛意,讓他獲得安全感,孩子才會慢慢離開他依戀的物品。

3、利用入睡儀式幫助孩子

很多有「戀物癖」的孩子,他在入睡的時候,會更加依賴他的安慰物品。這時候就算有家長在身邊,他也離不開他的安慰物品。家長要想引導孩子糾正這樣的行為,可以利用入睡儀式來幫助孩子。比如:在孩子睡前,給孩子製造一種儀式感,給他放著柔和的催眠音樂,並給他講一下睡前小故事,在他入睡前,在他額頭輕輕地落下一個吻。當孩子從家長那裡獲得了足夠的愛與安全感,他也會逐漸擺脫「戀物癖」,內心也會變得強大。

有「戀物癖」的孩子,並不是有怪癖。家長要給予他們多些耐心,多些理解,多些尊重,才能他順利度過這個比較特殊的時期。

各位家長們,你們的孩子是否也有「戀物癖」?你們是如何引導糾正的呢?請在評論區互動。

你的點讚是我的動力。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歐陽娜娜的姐姐,隨身攜帶24年的破被子,孩子戀物癖需一生來療愈
    一、什麼是孩子的戀物行為,為何孩子會有這行為兒童的戀物情結和成人的特殊戀物癖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成人的戀物癖一般是指成人會有拿到特殊物品或在某種行為後產生非常興奮感,因此不斷加強此類行為的癖好。而孩子的戀物癖是指孩子會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小被子產生依戀。
  • 我的天啊,這熊孩子不會有「戀物癖」情結吧?
    據傅園慧爸爸解釋,他們家管這根帶子叫「摸摸」,是傅園慧從嬰兒時期就鍾愛的安撫物,只不過小時候是一塊小毛巾,長大之後改成了一根紅帶子。嘉賓們對此都不能理解。維嘉問:「如果不摸會怎麼樣?」傅爸爸答道:「不摸,手就沒有地方放。」秦海璐:「但是她已經二十二了。」傅爸爸:「她一直都是這樣的。」
  • 有戀物癖的人是不是變態?超職教育心理學
    《自體心理學理論》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一位男性患者偷女性內褲成癮,在與諮詢師交流的過程中,他承認,自己在年幼時母親病逝後,便用內褲來作為自己的「所戀之物」,以此來替代母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關於戀物癖的新聞層出不窮,大多是一些男子古怪變態的行為影響甚至威脅到了被害者的生命,所以我們一聽到戀足、戀絲襪、戀頭髮,就覺得好噁心,好變態。戀物癖中,最常見的一種是戀足。義大利的研究表明,對身體有特殊癖好的人中,戀足癖佔到了47%。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孩子整天把布偶當寶,以前在家裡也就罷了,等上了幼兒園,如果老師不讓帶到園裡可怎麼辦?我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成為「戀物癖」,可現在強行拿走娃娃吧,她又哭鬧個不停,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簡簡周   很多孩子都會有類似的依戀物,比如,有些孩子非得抱著媽媽的衣服才能入睡,有些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得帶著自己的小毯子,還有的孩子離不開自己的某個玩具。
  • 孩子出現「戀物情結」,可能是「過渡性客體」在作怪,父母要重視
    有的時候爸爸媽媽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非常喜歡某一些物品,不管去哪裡都要帶在身邊,一旦這樣物品沒有待在他們身邊,那麼孩子就會覺得非常的不安,一直又哭又鬧的,其實這樣的表現就代表孩子出現了戀物情結。在《超人回來了》節目當中一個叫李書俊的孩子在他兩三歲的時候出現了輕微的戀物情結,去到哪裡都要帶著他的藍色的小被子,他的爸爸也曾經試圖去改變孩子的這種行為,但是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成功,最後就任由李書俊依戀他的小被子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世界冠軍傅園慧的身上。
  • 孩子戀物行為的秘密一次講透
    可是這樣的一個小天使卻時時刻刻離不開他的小藍毛毯—小鹿。用他的話說就是小鹿是他的精神寄託,離開了小鹿他就沒辦法生活。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安全毯現象。當孩子出現對一件物品痴迷的情況時,許多父母都在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出現了偏執症等心理方面的問題。實際上,這是寶寶的戀物行為在生活中的具象反映。這裡澄清一個誤區,寶寶的戀物行為和成年人常說的「戀物癖」其實並不是相同的內容。
  • 孩子太「戀物」,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其實孩子的心理發展和生理髮育都具有階段性,如果孩子的戀物情節並不嚴重,並沒有嚴重影響到社交,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度擔心,順其自然好了。戀物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從「完全依賴母親」轉變為「完全獨立」這一過渡期所產生的一種正常行為。這一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做「過渡性客體」。
  • 「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寶媽強烈呼籲,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
    這種情況出現在很多孩子身上,當這位寶媽一發布就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而這也導致不少家長盲目跟風,抵制小豬佩奇。不得不說,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別把自己的無能怪罪於動畫片,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從這一個小細節中,兩個孩子就能學會情緒管理,面對失敗和挫折能苦中作樂,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學不會的。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生活中,想必父母首先做的就是埋怨對方,明明只是一件小事,說不定都能引發家庭矛盾,而這會給孩子帶去什麼樣的影響,想必父母都心中有數吧。
  • 十五歲男孩半夜偷穿絲襪,家長發現後應該怎麼做?
    一位家長起夜上廁所,突然發現孩子房間的燈還大開著,他打開孩子房間的門,想問他究竟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晚還不睡。結果他發現自己的十五歲兒子在房間裡偷穿絲襪。作為一個有著教育經驗的博主,我想給家長這樣說:孩子偷穿就偷穿了,作為家長,你首先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淡定一點,這樣問題才能順利解決。反之,如果你大驚小怪,大呼小叫,因為慌亂,你到處詢問身邊人該怎麼辦,讓孩子發現知道了,反而會把問題推向糟糕的地步。
  • 女孩抱衣服睡覺,一抱就是7年:「戀物情結」不是病,家長莫要慌
    但孩子正常的「戀物情結」應該是在一定年齡階段內的,如果超出了這個年齡階段,那麼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不要簡單粗暴的對待,要慢慢地引導孩子,及時的幫助孩子戒掉「戀物情結」,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成為長大後的麻煩。
  • 孩子枕頭、小被子不離手,「戀物情結」的真相是……
    有時,我不想讓他一個大男孩整天抱著枕頭到處跑,也會把枕頭偷偷藏起來,但是後來我發現,他離開了小枕頭真的會失眠,整夜整夜的鬧,於是我放棄了這個想法。也許,對孩子來說,「小奶牛」是最親密的小夥伴,在那些跟父母分床的日子,陪伴他安然度過。這樣想想,也就釋然。
  • 孩子喜歡聞被子、抱玩偶才睡覺……這些是有毛病嗎?醫生告訴你
    小卷妹對毛絨兔的偏愛行為許多家長都似曾相識。有不少寶寶都曾經歷過那麼一段時間,十分依戀某一玩具、毛毯、手帕等各式物件,吃飯睡覺出去玩都一定要帶上,找不到的時候就大哭大鬧。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十分依戀某件物品的現象嗎?這樣的現象好嗎?需要戒除嗎?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寶寶的那些戀物情結。一、戀物情結是怎麼回事?
  • 依戀布偶、小被子……孩子戀物是病嗎?父母該如何幹預?
    聽老師說,小女孩在幼兒園幾乎和毛毛熊形影不離,一起吃飯、上廁所、午睡。同學知道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孩子在家也喜歡那隻髒兮兮的小熊,同學提出是要給孩子新買一隻小熊代替舊的,可是孩子不同意。同學不免有點擔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樣正常嗎?
  • 網友批《小豬佩奇》稱孩子學豬叫 家長:動物歧視?
    近日,一則網帖引發熱議,發帖者稱,寶寶沉迷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豬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還天天學豬叫,學了一年多。一時間,此貼引起許多家長共鳴,甚至直呼動畫片「有毒」:孩子常沉迷於動畫片情節,模仿角色行為,看到相關玩具就「走不動路」。
  • 孩子摸乳房、捏耳垂、依戀布娃娃,這些「小怪癖」千萬別忽略!
    導致這些「小怪癖」的原因1、斷奶帶來的分離焦慮很多孩子在斷奶後的一段時間,會出現這種「小怪癖」。《育兒百科》裡說,斷奶的意思就是成熟,就像水果成熟後會變紅,會離開樹枝。如何處理孩子的這些「小怪癖」有家長懷疑,這是不是一種「戀物癖」?在這裡,我負責任的告訴各位父母,戀物行為≠戀物癖,千萬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戀物癖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行為,是通過撫摸、玩弄、撕咬特定的物體,來獲取心理上的一種快感。
  • 戀物癖又幼稚,劉昊然一個人在家有多開心,我們根本不知道
    點關注,不迷路進入劉昊然的房間,戀物癖又幼稚。我們能窺探到他成長的痕跡?男人不管到了幾歲,都喜歡玩具,心裡也一直住著個小男孩。女人亦然。昊然DD我可以參觀你的房間嗎?現在有了變形金剛頭盔,星球大戰樂高這樣的作品,在看完電影充斥著滿腔熱血之後,就好像玩具被賦予了靈魂,逐漸對這些玩具上頭,變成了一種嗜好。其實玩具也是被賦予時間意義的,現在我們看到變形金剛頭盔,星球大戰樂高會覺得驚喜,10年,20年後我們再拿出來對比,我們會見證玩具的進步,玩具也會見證我們的成長。
  • 為何不要給孩子看「小豬佩奇」,一位媽媽說出原因,家長表示贊同
    很多幼兒園、小學還沒有明確的開學時間,宅在家那麼久,又不能頻繁出門玩耍,天性好動的孩子難免會坐不住,發脾氣、哭鬧、胡攪蠻纏。於是很多父母會適當給孩子們看一些有趣的動畫片安撫孩子。家長在選擇動畫片時也是很有講究的,既要有教育意義,孩子又得感興趣才行。《小豬佩奇》應該是很多孩子看的第一部動畫片,小編家兒子也不例外。
  • 論小豬佩奇——為什麼是恐龍及恐龍意味著什麼?
    小豬佩奇,不知怎麼就突然火起來了。記得在我童年的時候,那時候還是花園寶寶時代。怎麼就沒看見花園寶寶火呢。看來是時代的進步,使得觀者也進步起來。我們那個時候幾乎沒有多少人可以接受子供番,連動漫本身都沒有人接受。
  • 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戀物≠戀物癖雖然說孩子的戀物行為和戀物癖的表現,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但二者本質上是完全不一樣的。戀物癖是一種心理疾病,是一種變態的心理。他們對依戀的物品,往往是撫摸、咬、玩弄甚至是撕毀,通過這些行為來達到心理上的快感。
  • 鬥羅大陸:胡列娜居然偷偷拿走了唐銀的面罩,這是有戀物癖嗎?
    鬥羅大陸:胡列娜居然偷偷拿走了唐銀的面罩,這是有戀物癖嗎?各位看《鬥羅大陸》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大家都知道胡列娜對唐三的愛意,自從那個夜晚見到唐三的真面目的已經開始淪陷了,一路對唐三唯命是從啊,可是闖出地獄路後的胡列娜居然偷偷拿走了唐銀的面罩,這是有戀物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