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離開毯子就不能活的萊納斯嗎?孩子戀物行為的秘密一次講透

2020-12-22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看過動畫片史努比的朋友一定不會對萊納斯這個角色感到陌生。

這位史努比的朋友從小就具有神學家和哲學家的氣質,成績優秀,天賦極高。可是這樣的一個小天使卻時時刻刻離不開他的小藍毛毯—小鹿。

用他的話說就是小鹿是他的精神寄託,離開了小鹿他就沒辦法生活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安全毯現象。

生活中也常常會有相似的場景:可愛的寶寶即使長大了也會「痴迷」於小時候的一件東西,或者是小毛絨玩具,小時候媽媽的一件衣服。

就連睡覺都會緊緊地抱著不放。哪怕衣服和玩具已經破舊了,孩子也不願意拿新的衣服去換。

當孩子出現對一件物品痴迷的情況時,許多父母都在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出現了偏執症等心理方面的問題。

實際上,這是寶寶的戀物行為在生活中的具象反映。

這裡澄清一個誤區,寶寶的戀物行為和成年人常說的「戀物癖」其實並不是相同的內容。

相比於戀物癖畸形的心理疾病,寶寶的戀物行為其實是建立在寶寶的認識能力不足,對接觸的人或物產生的親近感的行為,戀物行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弗洛伊德指出:

所有的戀物情結源於兒時的某種缺失,這種缺失可能來自於生活環境,或者來自於親情的疏離

演員羅晉曾經在上一檔節目時說,自己就有一件衣服從來不穿,只有在睡覺的時候改在胸口。

不難發現,孩子的小時候的戀物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合理地解決,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陪伴著孩子。想知道怎麼幫助孩子緩解戀物行為,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寶寶戀物行為出現的導火索。

01了解戀物行為,明確什麼是寶寶戀物行為的導火索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戀物行為是孩子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實現「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的過渡階段。

6個月到3歲的寶寶是戀物行為的敏感時期。

這個時期的寶寶往往會選擇一種柔軟的物品來表示這種依戀行為:奶嘴,小毛巾,媽媽的衣服等都可能是讓寶寶感覺到的依戀的物品。

這些物品往往都具有相同的特點:柔軟,像皮膚一樣的材質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對於身邊事物的依戀實際反映了孩子內心的心理需求。兩方面的原因是導致寶寶出現戀物行為的關鍵因素。

1)孩子缺乏安全感

根據弗洛伊德指出的內容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缺失問題。

這些缺失直接指向的一個關鍵內容就是孩子得到的關愛不足,寶寶的內心缺乏安全感。這就導致了寶寶會通過身邊的,較為親近的物體進行安全感的補充。這也就是寶寶對於物體依戀的最開始的來源。

當孩子將這種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精心挑選」的物品上時,會對這件物品產生特殊的情感寄託,在外界環境變化的同時寶寶仍然可以從這一件隨身的物品中獲得熟悉感和安全感。

繪本《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一直帶著用到大的髒髒的小毯子,即使媽媽想要給他換新的都不願意。媽媽將小毯子裁成了小手絹,阿文還是開開心心地去上學了。

對阿文來說,小毯子即使被裁成了小手絹依然能夠給阿文提供所需要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2)「過渡性客體」的需要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 (Donald. W. Winnicott)認為寶寶選擇的物品一定程度上具有母親身份的替代作用。

母親是孩子潛意識和意識中最重要的客體。在與母體分離後,「過渡性客體」承擔起了「替代母親」的職能。

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的自我意識中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但是隨著孩子的一點點的長大,寶寶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地得到完善,會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不是一體的。

這是一個自我意識實現的一個過程,是依戀到獨立的轉換,在這個過程中,過渡性客體的存在就是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02寶寶的「依戀行為」會持續多長時間

在動畫片《花生漫畫》中,史努比這樣對萊納斯說:

你有沒有想過如何讓自己的擺脫對毯子的依賴

這句話也是許多具有戀物行為寶寶的媽媽想問的一句話:寶寶的戀物行為到底持續多長時間,什麼時候寶寶才能結束戀物行為呢?

戀物是寶寶心理髮育的自然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際關係的拓展生活作息的正常化,大多數的孩子會逐漸地不再需要這種「替代性物品」,戀物行為的表現會越來越少。

當前的醫學科學並沒有對孩子什麼時候實現由「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有明確年齡認知。

一般等到孩子6歲到10歲的階段,逐漸開始加入到社會生活,自我意識逐漸成熟,孩子就會逐漸產生擺脫「過渡性客體」的需要。孩子就會逐漸地放棄戀物。

03寶寶的戀物行為是否會導致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再親近

許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如果一直和物體親近會不會導致和父母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遠。寶寶開始和小毛巾親近不再和媽媽親近了。

心理學家指出現在並沒有證據證明,戀物的寶寶會出現不和父母親近的情況。實際上,對於寶寶來說,父母和替代物都是為了給寶寶提供一種依戀的來源。這種依戀會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成長。

父母不需要擔心這種情況,其實這是寶寶的正常現象,寶寶出現的戀物行為並不能影響寶寶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04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寶寶的戀物行為呢

1)多擁抱孩子

教育專家指出,擁抱不應該作為一種獎勵方式,而應該作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日常的動作表達。

多擁抱的自己的孩子,輕聲安慰處於焦慮狀態的他們,讓孩子重新獲得喪失的安全感。

為孩子做積極的心理暗示:

「沒事不要怕」「沒事的,媽媽在這裡」「沒關係,媽媽和你一起來呀」通過這樣的心理暗示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避免孩子在需要找「依賴關係」的時候將目光轉向物品,產生戀物行為。

2)為孩子準備多個「轉移載體」

通過對寶寶的戀物對象進行分析,寶寶的戀物對象90%集中於小毛巾,小毯子,衣服和毛絨玩具。父母在為孩子準備這些東西的時候可以有意地多準備一些同款的物品。這樣寶寶就不會只對其中一件物品「專情」。

如毛絨熊家庭,多套衣服等等,這樣寶寶就會慢慢明白這些是沒有生命的,就會擺脫對於物品的依戀。

3)帶孩子接觸自然,鼓勵孩子表現

父母應該注意常帶著孩子前往戶外活動,讓孩子多交同齡的好朋友

儘快讓孩子從物的依戀中轉換到對於自然的認識和對周圍夥伴的交流中。通過和自然的接觸和同齡人的交流,逐漸擺脫對於物的依戀。

同時,父母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不斷進行嘗試,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全感。

萊納斯在一次辯論活動中,陳述文化節意義中「戰勝恐懼」的涵義時,主動放開了他的小毯子,也標誌著他發下了毯子的依戀。

4)避免強制性戒除

一般情況下,孩子的依戀行為並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處理問題採用的方式和方法。

在面對孩子的戀物行為時,不能採取暴力的方法或者過激的方式進行強制戒除。

在寶寶痴迷的物體上抹辣椒進行懲罰。告訴寶寶那件物品很髒,爸爸媽媽嫌棄你。你在拿著我們就不要你了。這些方法可能會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進一步產生恐懼心理,養成更加難以改正的壞習慣。甚至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心理健康的發展。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媽媽,我們以後結婚吧」孩子早熟怎麼辦,父母應該了解婚姻敏感期

拓展二:「你要我這樣我偏不」叛逆娃養成的背後,父母不妨試試登門檻效應

相關焦點

  • 依戀布偶、小被子……孩子戀物是病嗎?父母該如何幹預?
    同學知道確實是這樣的,因為孩子在家也喜歡那隻髒兮兮的小熊,同學提出是要給孩子新買一隻小熊代替舊的,可是孩子不同意。同學不免有點擔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樣正常嗎?其實,同學家的孩子戀物習慣很多小孩子都有。
  • 《阿文的小毯子》:正確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
    《阿文的小毯子》的故事中,阿文就是一個存在「戀物」行為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對待和處理有助於幫助孩子尋找自我發展之路。用愛和共情幫助孩子成長,通過這一繪本家長們也可以獲得新的啟發。孩子的戀物行為背後阿文依戀小毯子的情況在現實中也經常能看到,一些小孩對布偶玩具也存在依戀,他們幻想著這些玩偶就如同自己的玩伴一樣,假想夥伴在兒童生活中普遍存在。
  • 孩子連睡覺都要抱著布偶,髒了也不讓洗,這是戀物癖嗎?
    有一次,我看布偶髒了,就扔進洗衣機裡洗了,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大哭大鬧,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給她換一個別的也不行,總不能讓她抱著溼噠噠的玩偶睡覺吧。成年人不能理解這樣的行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甚至還會想要強行矯正孩子。還有的媽媽會因此感到受挫:明明我就在孩子身邊,為什麼他對一個布偶都比對自己親近?其實,這些行為根本不是什麼「戀物癖」,而是孩子安全依附關係的寄託。
  • 怎麼都丟不掉的毛絨玩具和小毛毯,孩子行為背後的小心思您知道嗎
    很多媽媽們看著孩子的表現都比較擔心,這到底是怎麼了啊!且不說這麼大了,行為舉止還像是個小孩子一樣,光是這種戀物的行為就足夠讓人害怕了,畢竟孩子的這些行為和大家所熟知的「戀物癖」還是很像的,都是無比迷戀某個物品,都是一旦見不到這個物品就手足無措大哭大鬧的。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這個情節不知道家長們是否還記得,《小豬佩奇》裡喬治很依戀他的小恐龍,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也有著這樣的行為。比如,孩子睡前一定要吸手指才能入睡 、一定要抱著他的小毛毯才能入睡等等。這是因為孩子有戀物癖,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戀物癖呢?
  • 為什麼孩子睡覺喜歡抱著舊毯子?專家揭秘孩子「戀物」背後的原因
    有個媽媽最近很苦惱,原因是她的孩子有一條從出生就蓋的小毯子,到現在3年多了,毯子已經破舊不堪甚至蓋不住全身了,可是孩子就是不願意換條新的。 媽媽曾嘗試偷偷把毯子藏起來,卻引發了孩子強烈的不滿,哭著喊著要找回來。
  • 孩子太「戀物」,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文|穎媽談育兒01最近有位寶媽私信問我:孩子每次去哪裡都要抱著一個玩偶,需要糾正嗎?記得穎寶剛上託班的時候,也是如此。之前的她對玩偶之類毫無興趣。其實孩子的心理發展和生理髮育都具有階段性,如果孩子的戀物情節並不嚴重,並沒有嚴重影響到社交,其實家長也不用過度擔心,順其自然好了。戀物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是孩子從「完全依賴母親」轉變為「完全獨立」這一過渡期所產生的一種正常行為。這一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做「過渡性客體」。
  • 孩子枕頭、小被子不離手,「戀物情結」的真相是……
    第二天早上,小葉子起來的時候特地把小枕頭帶上了,小小的書包塞個枕頭下去,立刻滿滿當當,他一邊塞還一邊碎碎念:「今天不會落下你了!」有時,我不想讓他一個大男孩整天抱著枕頭到處跑,也會把枕頭偷偷藏起來,但是後來我發現,他離開了小枕頭真的會失眠,整夜整夜的鬧,於是我放棄了這個想法。
  • 孩子出現「戀物情結」,可能是「過渡性客體」在作怪,父母要重視
    在《超人回來了》節目當中一個叫李書俊的孩子在他兩三歲的時候出現了輕微的戀物情結,去到哪裡都要帶著他的藍色的小被子,他的爸爸也曾經試圖去改變孩子的這種行為,但是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成功,最後就任由李書俊依戀他的小被子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世界冠軍傅園慧的身上。
  • 《阿文的小毯子》: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是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
    活潑可愛的小老鼠阿文有個習慣,不管是走路、吃飯、睡覺,還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都一定要帶著他心愛的小毯子。但是他慢慢長大,要上學了,還每天帶著小毯子,鄰居都看不下去了。爸爸媽媽也嘗試著讓他離開小毯子,開始都失敗了。後來,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讓阿文能夠帶著小毯子上學。
  • 歐陽娜娜的姐姐,隨身攜帶24年的破被子,孩子戀物癖需一生來療愈
    一、什麼是孩子的戀物行為,為何孩子會有這行為兒童的戀物情結和成人的特殊戀物癖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成人的戀物癖一般是指成人會有拿到特殊物品或在某種行為後產生非常興奮感,因此不斷加強此類行為的癖好。而孩子的戀物癖是指孩子會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小被子產生依戀。
  • 戀物是性愛的衍伸嗎?
    從這個案例來看,戀物確實是性愛的衍伸。此外,還可以得出,戀物作為一種性愛的衍伸,不等同於性愛的深層原因(也許可以這麼說)在於,戀物中的愛不是一種交換,反而因為戀物主體與客體的不對等性,雙方在主觀層面的給予和獲取上也就不具備相互性。基於這一點,可以看出,戀物主體與客體並不能實現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至少客體並不能被主體作用、影響,因而,「戀物是主體與非生命物體的互動」的這一觀點似乎就有些站不住腳。
  • 《星露谷物語》萊納斯在哪 萊納斯位置一覽
    萊納斯在哪" src="http://image.9game.cn/2020/6/10/164140561.jpg" style="border: ... 玩家可以在他的家裡等他,傍晚的時候他就會回家了。
  • 我的天啊,這熊孩子不會有「戀物癖」情結吧?
    文中還稱:這個孩子已經痴迷到連睡覺時要握著水壺了,別家娃睡醒喊「媽」,而他則直接開口「壺」……幼小的孩子很萌,尤其是這萌萌的模樣兒配著個大大的燒水壺,更是讓人覺得又有趣又可愛。不過,身為孩子的父母,可能並不覺得有多好玩,說不定,孩子的父母正為孩子如此這般痴迷水壺而煩惱不已呢。可不是麼?萬一有什麼心理問題咋辦呀?
  • 聰聰終於放下了小毯子
    但聰聰卻不哭不鬧,也不和小朋友玩耍,只是懷裡緊緊地抱著一條小毯子,無論到什麼地方都不撒手。無論誰,只要碰一下他的毯子,他就會條件反射似的大哭。經了解我們才知道,原來,聰聰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奶奶身體不好,不能經常帶他出去玩。奶奶忙的時候,擔心聰聰到處爬會有危險,就會用一條小毯子圍著他,久而久之,他就習慣了抱著小毯子玩,玩累了,就抱著小毯子睡著了。
  • 孩子睡覺「戀物」,一直抱著玩具,家長糾結要不要幹預
    對於孩子睡覺抱著玩具這件事,有很多的家長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應該趕緊矯正過來,並且還有很多家長擔心,總是依戀某個玩具或者某種東西,是「戀物症」的表現,或者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安全感缺失,所以,很多家長都對這件事很恐懼,並且試圖通過各種方法來矯正這個問題。
  • 安室透和赤井秀一分別掌握一個秘密,都不能被灰原哀知道
    她自己有機會離開卻不能放棄為黑衣組織研發新藥的妹妹,宮野明美冒險去和黑衣組織談條件,想讓黑衣組織同意妹妹脫離組織才被滅口。灰原哀不知道姐姐是為了自己才去冒險,姐姐死後她堅持要黑衣組織解釋清楚,黑衣組織卻怎麼都不肯告訴她真相,知道真相的赤井秀一現在就在灰原哀身邊,可是他也絲毫沒有讓她知道真相的打算。
  • 孩子喜歡聞被子、抱玩偶才睡覺……這些是有毛病嗎?醫生告訴你
    小卷妹對毛絨兔的偏愛行為許多家長都似曾相識。有不少寶寶都曾經歷過那麼一段時間,十分依戀某一玩具、毛毯、手帕等各式物件,吃飯睡覺出去玩都一定要帶上,找不到的時候就大哭大鬧。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十分依戀某件物品的現象嗎?這樣的現象好嗎?需要戒除嗎?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寶寶的那些戀物情結。一、戀物情結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