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報導|市民心中的深圳海洋博物館:應體現深圳特色、生物保護

2020-12-17 瀟湘晨報

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作為 " 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 " 之一,深圳海洋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公眾諮詢,目前有了結果。公眾普遍認為,在科普教育的同時,更希望博物館體現 " 深圳特色、環境保護、互動體驗、研學實踐 " 等。

▲深圳海洋博物館選址。

據悉,深圳海洋博物館選址於大鵬半島新大片區,三面環山,面朝龍岐灣,地理自然環境優越。海洋博物館將按照 " 海館相融、館園一體 " 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築與周邊山、海、園、帶(濱海休閒帶)的公共連接與空間對話,並以 " 中國領先,世界一流 " 為目標,建設成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博物館,打造海洋資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公眾諮詢問卷一經發出,便獲得熱烈回應。5 月 29 日至 6 月 5 日徵集活動期間,主辦方共回收問卷 258 份。公眾建議不乏創新力和建設性,部分建議已被納入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的設計要求中。

從此次問卷調查總體數據和留言來看,除了常設的科普展陳之外,公眾更關注的是 " 深圳特色 "" 海城關係 "" 環境保護 "" 生命平等 "" 互動體驗 " 等方面,懷揣一顆對海洋、對自然的敬畏之心,講述 " 深圳與海 " 的故事。

受訪者認為,深圳海洋博物館作為 " 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 " 項目之一,應充分展現深圳特色,從內容上深入挖掘本土優質海洋資源,以深圳發展脈絡詮釋城市與海的共生關係,以 " 創新技術 " 和 " 創意設想 " 等支持展示科普教育的同時,關注 " 保護海洋環境 " 和 " 保護海洋生物 "。從參觀體驗角度出發,受訪者更希望在趣味性的 " 參與互動 " 和 " 研學實踐 " 上有更多的體現。

【來源:深圳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新城市文化新地標 深圳海洋博物館面向全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行示範區的意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以及《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三次點名,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全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海洋文化繁榮,增強城市海洋文化軟實力,深圳市規劃建設海洋博物館,並將其納入全市重點建設的「新十大文化設施」,致力於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文化新地標。
  • 深晚報導|大小朋友看過來,深圳晚報六一漫畫報開始徵稿啦!
    " 六一 " 兒童節即將到來,對於剛剛返校的深圳小朋友們來說,這是距離 " 開學 " 時間最短的兒童節。今年,深圳晚報聯合深圳市婦聯,特別推出以 " 宅家看深圳——我的城市我的家 " 為主題的漫畫報活動,即日起向全市青少年徵稿。
  • 深圳海洋博物館全球設計競賽開幕
    這座代表深圳未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形象,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魅力的海洋文化新地標呼之欲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三次點名,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全力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海洋文化繁榮,增強城市海洋文化軟實力,深圳市規劃建設海洋博物館,並將其納入全市重點建設的「新十大文化設施」,致力於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文化新地標。
  • 國家博物館建深圳分館——國深博物館前海開工
    8月27日,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中唯一一個國字頭的展館國深博物館(暫用名)正式動工,與此同時,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正式開放並拉開深圳市城市規劃展序幕,為深圳文化強市戰略再添柴火。小政注意到,國深博物館、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都出自世界一流設計機構的手筆,代表了全球最頂級的建築設計水準。
  • 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呼之欲出
    18日下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主辦方)聯合召開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線上答疑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以在線的特殊方式實現了主辦方與15家入圍設計機構的首次正式「會面」,這也標誌著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進入實質性「開跑」階段。
  • 深晚報導|到深圳美術館感受山水詩意 葉建強「青山閒雲」個展亮相
    ▲深圳美術館向葉建強(右)頒發收藏證書。主辦方供圖12 月 19 日," 青山閒雲——葉建強畫展 " 在深圳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由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深圳美術館和深圳市美術家協會聯合承辦的。葉建強 1990 年代前期來到深圳,初任職電視臺,後轉型開拓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平臺,2018 年被光明日報社評為 " 中國文化產業年度十大人物 "。葉建強介紹,45 歲時自己為家中長輩準備生日禮物而畫了一筐壽桃,由此開啟了自己的筆墨生活。
  • 生物探究、沉浸式科學體驗···「科普年貨」最具深圳特色
    熱衷生物探究的市民可以去看看「巨龍驚現·恐龍化石展」。       原標題:軍事科普、生物探究、沉浸式科學體驗……鵬城新春開啟科普盛會,「科普年貨」最具深圳特色,深圳商報2020年1月21日訊 春節前後,該帶小朋友去哪玩呢?注意了,一場深圳新春科普盛會即將開啟!
  • 深圳十佳健身步道揭曉,打卡走起
    本次評選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與深圳晚報聯合發起,32 條候選步道 6 月 16 日對外公布,倡議廣大市民戶外健身、強健體魄,推動"體育 + 文化 + 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傳播青春、積極、向上的深圳城市文明元素,進一步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板",把"健康中國,健康深圳"落到實處。
  • 「新十大文化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 深圳美術館新館年底前開工
    「新十大文化設施」包括深圳歌劇院、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深圳創意設計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深圳館、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音樂學院。十個文化設施將「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按照各自不同情況推動建設進程。據了解,深圳美術館新館將在今年年底前開工,深圳科學技術館已確定建築設計方案。
  • 2020年深圳蛇口海洋博物館開放時間
    深圳蛇口海洋博物館已于于6月2日起試行免費對社會全體公眾(12歲以下未成年人必須由成年人陪護方可入館參觀)開放,受疫情影響需要預約入館。2020年深圳蛇口海洋博物館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14:00-18:0011:30 、 17:30停止入場每周一閉館防疫期間參觀指南1.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排隊和觀展時須保持1.5米以上距離,避免聚集;入館前須接受體溫測量
  • 我的旅遊日記—參觀深圳博物館
    要想了解一個城市就去參觀其博物館,深圳是一個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城市,深圳博物館詮釋了深圳如何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大都市,展館共有三層。古代深圳地處南海之濱的深圳,有著7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和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勾勒出古代深圳的輪廊。
  • 深圳:加快組建海洋大學、推動設立海大深圳研究院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長假留守深圳的你,看到這些大型主題綠雕了嗎?
    深圳優美的綠化環境、隨處可見的公園,讓長假期間留在深圳的市民有了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而一批新設置的大型綠雕,更是給市民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在市民中心廣場,市民遊客紛紛在主題為"揚帆正當時"的綠雕前合影。
  • 深圳市非遺抗疫作品展開幕,展覽結束後無償捐給深圳博物館收藏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磊13日,深圳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啟動。該活動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深圳博物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深圳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承辦。本次活動主題為「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內容包括非遺抗疫作品展、深圳首屆非遺購物節及非遺小課堂三大活動。市民觀眾不僅可以到博物館現場參加活動,而且可以通過網絡觀看直播、參與互動、購買非遺產品和聽取非遺知識講座。
  • 小朋友看過來,深圳晚報六一漫畫報開始徵稿啦!
    "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對於剛剛返校的深圳小朋友們來說,這是距離"開學"時間最短的兒童節。今年,深圳晚報聯合深圳市婦聯,特別推出以"宅家看深圳——我的城市我的家"為主題的漫畫報活動,即日起向全市青少年徵稿。徵集到的作品將有機會在 6 月 1 日刊登在深圳晚報。
  • 深圳河美蝦鷺知 水清岸綠煥新顏
    市民唐先生供圖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見習記者 方舟 「十多年前,深圳河黑兮兮的,我們在船上沒辦法吃飯,晚上睡覺都會被燻醒。現在河水清澈了,臭味消失了,魚蝦也多了起來……」談及深圳河的變化,連續16年在深圳河收集水文數據的船員黎帶勝向深晚記者娓娓道來。
  • 記者探訪恢復開放的深圳博物館、關山月美術館 館長親自導覽 線上...
    市民在深圳博物館內參觀。深圳晚報記者 馮明 攝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導覽。深圳晚報記者 楊慧3月24日起,深圳博物館、深圳美術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深圳畫院美術館等深圳各大藝術場館恢復對外開放。為了嚴格防控措施,各館均實行實名預約參觀,同時對每日進館總人數及各時段的名額進行限制。
  • 深圳博物館,深圳濃縮的文化
    深圳惠風古陶博物館深圳惠風古陶博物館是以中國古陶為專題的民辦博物館。作為中國古代文明史最重要的見證者,中國古陶的出現和製作已有一萬年的歷史,它被世人譽為五行之藝,是人類文明的先知和陶器藝術的源頭。在這850多件古陶製品中,許多藏品屬珍稀孤品,對保護和弘揚中國古陶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惠風古陶博物館力求將考古和藝術完美融合,傾力打造出一個以古陶文明為主脈,以制陶藝術為特色的綜合性古陶博物館,從而為國人展示完整真實又形象生動的中國古陶文明史。
  • 深晚報導|深圳推行法律文書送達承諾制,解決送達難問題
    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深圳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商事主體數量持續大幅增長,市場經濟活動活躍,商事糾紛日漸增多,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固定場所的經營模式也在發生轉變,依託傳統模式進行法律文書送達已越來越難滿足政府管理和服務的需要,送達難特別是送達地址確認難,成為行政執法和法院審執工作面臨的共同難題。
  • 深晚報導|深圳一女子利用「雙身份」詐騙結果被警方抓「現行」
    2 月 8 日,寶安公安分局上川派出所接到市民黃女士報警稱,自己購買口罩被人詐騙 10 餘萬元。黃女士說自己當時急著買口罩,在朋友圈看到前鄰居李某郝發布了售賣口罩的信息。看到是熟人,黃女士便放心地向李某郝轉帳付款 10 餘萬元,訂購了 3 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令其沒想到的是,李某郝收錢後一直以各種理由推脫髮貨時間,直到再也聯繫不上,黃女士才發覺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