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疊紀末期大滅絕事件具有不同的模式,陸地比海洋早發生幾十萬年

2020-12-24 孜然實驗室

研究人員對南非這座被稱為Koppie的小山的灰燼沉積進行了測年。Koppie的下部暴露於二疊紀末期滅絕之前的地層(Balfour組的Palingkloof成員),而上部則包含滅絕後沉積的層(Katberg組)。圖片:John Geissman

根據新近重新發現的來自南非和澳大利亞的化石床,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規模滅絕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變化之一,在陸地和海洋上,其滅絕的方式和時間有所不同。

對二疊紀晚期佔主導地位的脊椎動物滅絕後的化石的新測年表明,陸地上的生態系統變化比海洋早幾十萬年,最終導致多達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之後發生海洋動物滅絕,近95%的海洋物種消失了,可能是在數萬年的時間範圍內發生的。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認為,在現在的西伯利亞地區,在一百萬年的時間內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是導致二疊紀末期滅絕的主要原因。這是南半球陸地動物滅絕與北半球海洋動物滅絕之間的時間滯後,表明了不同的直接原因。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古植物學家,整合生物學副教授辛迪·洛伊(Cindy Looy)說:「大多數人認為陸地崩潰與海洋崩潰是同時發生的,並且是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同時發生的。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變化並不同步這一事實對造成滅絕的假說有很大影響。海洋動物滅絕不必具有與陸地動物滅絕相同的原因或機制。」

Glossopteris的化石葉子,是二疊紀晚期生態系統擾動之前最常見、最佔優勢的南半球樹木。圖片:M. Grey,Joggin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新斯科舍省

臭氧層消失是否導致滅絕?

洛伊實驗室的成員對現有的植物進行了實驗,以確定地球保護性臭氧層崩塌導致的輻照是否可能消滅了植物物種。其他全球變化(氣候變暖、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海洋酸化的增加)也發生在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開始之初,並且可能是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

在陸地上,最好的記錄是在岡瓦納地區的二疊紀末期脊椎動物滅絕。該地區位於超大陸的南半部,稱為盤古大陸(Pangea),最終分隔成今天我們所知的大陸,即南極洲、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亞。在南非的卡魯盆地(Karoo Basin),佔優勢地位的食草動物,從二齒獸(Daptocephalus)組合變成了水龍獸(Lystrosaurus)組合。這些群體現已滅絕。

由一種舌羊齒屬叫做Protohaploxypinus limpidus的花粉化石。圖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辛迪·洛伊

在海洋中,北半球擁有最好的滅絕記錄,尤其是中國化石。二疊紀末期的滅絕可能與三葉蟲的滅亡最相關。

為了更精確的取得陸地動物滅絕日期,包括洛伊在內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在卡魯盆地保存完好的火山灰沉積物中對鋯石晶體進行了鈾鉛定年。洛伊證實在日期層以上幾米處的沉積物中沒有舌羊齒屬花粉,這證明了這些種子蕨類植物曾經統治了晚期的二疊紀岡瓦納植物群,但在那個時期滅絕了。

鋯石(形成於火山內巖漿中並在噴發時噴入大氣中的微觀矽酸鹽晶體)年齡為2.5224億年,比在中國確定的二疊紀-三疊紀(PT)邊界獲得的日期早30萬年。這意味著在南非假設包含PT邊界的沉積物層實際上至少有30萬年的歷史。

鋯石晶體代表了新研究的年代。圖片:桑德拉·卡莫(Sandra Kamo)

同樣,在澳大利亞,灰沉積的日期正好在記錄最初植物滅絕的那一層之上,同樣地,其出現時間比想像的要晚40萬年。這項工作由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克里斯多福·菲爾丁(Christopher Fielding)及其同事於1月發表。

洛伊說:「卡魯盆地是二疊紀末次脊椎動物更新換代的典範,但直到最近,它的年代測定還不夠好。我們的新鋯石日期顯示,水龍獸底部比海洋滅絕早了幾十萬年,這與澳大利亞的模式相似。這意味著岡瓦納的花卉和動物區系更新與北半球海洋不同步。

「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與海洋大滅絕相比,陸地生命的幹擾脈衝深入到三疊紀。但是,陸地變化發生時間比海洋滅絕早如此之久,這是相當驚喜的。」

科爾比學院的羅伯特·加斯多爾多(Robert Gastaldo)拿著水龍獸的頭骨,這是南非卡魯盆地的一種常見的二疊紀晚期合弓綱四足動物。標本收藏在南非格雷厄姆斯敦的奧爾巴尼博物館。圖片:羅伯特·加斯多爾多

洛伊和一個國際團隊在他們的論文中得出結論:「陸地生態系統過渡應該在長興期(二疊紀末期)以及可能的三疊紀早期更加逐步、複雜和細緻地發生。」

洛伊及其同事於3月19日在開放獲取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

相關焦點

  •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
    2.5億年前,發生在二疊紀的生物大滅絕,到底有多可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頃刻間,約有90%的海洋生物物種以及75%的陸地生物在地球上徹底銷聲匿跡,令絕大多數生物面臨大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氣候發生了突變以及沙漠的範圍普遍擴張,再加上火山爆發等現象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所致,科學家們曾在二疊紀末期的巖石樣本中發現,該時期部分區域的氣候產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地球兩極出現了巨大的大陸冰川,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冷
  • 【地理視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是什麼,地球是否正處於第六次大...
    我們說的生物滅絕事件,並非發生在一夜或者數年之間,有的生物滅絕事件可能持續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年,而幾十萬年在地質學中也就是「一瞬間」,但是這一瞬間內生物數量的大量減少,遠遠超出了進化論的解釋,於是必定存在外來因素。
  • 二疊紀大滅絕發現新證據,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面臨著一樣的問題
    在幾次物種大滅絕裡,昆蟲受到的波及都不是特別大,只有如今2.51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昆蟲遭遇了一次災難。昆蟲遭遇滅頂之災2.51億年前,地球進入了二疊紀末期,此次物種大滅絕讓陸生脊椎動物滅絕75%,還有90%海洋生物消失,昆蟲也沒有逃過一劫。
  •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科技日報訊(記者趙漢斌)記者日前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科學家始終致力於研究二疊紀末期物種大滅絕的開始時間和持續時長,研究結果卻令人類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發現這次的物種大滅絕並非循序漸進的,反而是突然引發的,畢竟二疊紀物種大滅絕直接導致了地球上90%的物種突然消失,其中海洋物種的滅絕情況最為嚴重,似乎一夜之間地球上穩定的海洋系統就被土崩瓦解,甚至導致了96%的海洋生物的滅絕,顯然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物種大滅絕令地球上的生命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打擊
  • 地球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你都知道嗎?
    依據滅種的生物分類的屬地數量,這次生物大滅絕被評為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第二位。泥盆紀大滅絕3.:距今約3.77億年前的晚泥盆紀法門階至早石炭紀之際,分為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所以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大多海洋生物消失在此次大滅絕中,該滅絕事件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時間持續最長的,大約持續了兩百多萬年或更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進化之道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登上了陸地。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二疊紀末期到三疊紀大滅絕發生前後,大多數爬行動物從四肢伸展的姿勢變成直立行走。這次發生在二疊紀—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導致多達95%的生命喪生,包括96%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極少數倖存者面臨著一個動蕩的世界,反覆受到全球變暖和海洋酸化危機的打擊。四足動物突觸類和始龍類倖存了下來,分別成為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古生物學家已經在這些三疊紀倖存者身上發現隔膜和鬍鬚,這是它們變成恆溫動物的證據。
  • 包括恐龍滅絕,地球已經發生5次物種大滅絕了,你知道幾次?
    只有原始魚類存活了下來,並在這次大滅絕之後開始繁盛,漸漸取代無脊椎動物主導海洋。發生的原因可能是:有專家懷疑這次事件是伽瑪射線暴造成的,伽馬射線暴是宇宙發生的一種爆炸。因此植物和節肢動物開始活躍進化,原始兩棲動物出現,脊椎動物開始搶佔陸地。第三次大規模滅絕——二疊紀-三疊紀時間:二疊紀-三疊紀的過渡時期,距今2.58至2.52億年前。
  • 二疊紀的大滅絕,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地球形成46億多年來,共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第三次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98%的海洋生物和96%的陸地生物殉難。短短的50萬年裡,藍星的生態圈土崩瓦解。科學家們稱其為「大滅絕」事件,而我更傾向於叫它「大崩壞」!
  • 遠古大滅絕事件 「陰魂」不散
    遠古大滅絕事件 「陰魂」不散 在距今大約2.5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場慘烈的大滅絕事件,90%的物種被一抹而淨,史稱「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
  • 3.6億年前的滅絕事件:元兇終於找到,就隱藏在地球附近!
    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滅絕事件是地球生物史上5次主要大規模滅絕事件中的第四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古生代泥盆紀的晚期,對於此次滅絕事件古生物界一直眾說紛紜,其中全球變冷和海底火山噴發以及小行星撞擊都列入了可能的選項內!
  • 地球生物大滅絕後陸地需「休養」多久?1千萬年
    新華社南京4月3日電(記者王珏玢)地球生命遭受「滅頂之災」後,陸地需要「休養」多久?1000萬年!中、英古生物學者歷時10年,就地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展開研究,最終發現:大滅絕後1000萬年,湖泊、森林等陸地生態系統才明顯恢復。
  • 生物大滅絕事件(一)
    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也就是咱們平時說的世界末日)。在集群滅絕過程中,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
  • 煤炭燃燒造成了二疊紀大滅絕?科學家警告:與今天的氣候變化相似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是地球上發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也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滅絕事件,地球上有96%的物種遭受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那一次大滅絕是地球生態系統最徹底的一次「洗牌」,使得佔領海洋3億年之久的主要生物消失,為恐龍等爬行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使生物演化進程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折。
  • 再認識二疊紀末大滅絕期間的缺氧事件—新聞—科學網
    在距今約2.52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了地質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生物滅絕事件,該事件使得超過90%的海洋物種滅絕。
  • 2.52億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讓96%海洋物種滅絕了
    被譽為地球38億年生命史上,最慘烈的一次大滅絕——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是發生在約2.52億年前。如今,人們通過科學家們一番努力,通過那個遙遠古代所遺留的貝殼化石證據。而留給我們如今人類,只留下了一個令人震撼不已的結果:大約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物種被永久滅絕。
  • 地球史上最大滅絕事件的幕後推手
    每次物種滅絕都急劇降低生物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的每一次改變都影響著進化進程。 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發生在大約2.52億年前,大約四分之三的陸地生物和95%的海洋生物在短短幾千年內消失了。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的潛在誘因與西伯利亞的強烈火山活動和海床釋放大量甲烷有關。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 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
  • 古生物學家稱地球上的大規模物種滅絕遵循2700萬年的周期
    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在化石記錄中,有五個主要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地球上5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5億多年前,地球迎來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在此次滅絕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棲生物,引起滅絕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馬射電暴。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大約在2.5億年前,地球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生物大滅絕,超過95%的生物物種在這個時期滅絕消失,而導致這次超大規模生物滅絕的原因,很可能是地幔柱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