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身在中國,卻想一探大英博物館?別擔心,博物館這一舉措可能會讓你夢想成真。

近日,大英博物館上線了30萬張館藏藝術品圖像,包括擁有1600年歷史的《女史箴圖》、復活節島雕塑《Hoa Hakananai』a》,以及館內在2019年9月購得的但丁·加布裡埃爾·羅塞蒂《勃魯茲無盡之死》(The Death of Breuze Sans Pitié)。此外,博物館為包括羅塞塔石碑在內的諸多藝術品提供高解析度圖像,在線資料庫的訪問也更快、更流暢。

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搜索頁面

這是大英博物館在2007年推出在線目錄後首次可以讓用戶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訪問。這意味著,觀眾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內超過450萬個對象和190萬張藝術品圖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圖片均可以免費下載和用於非商業目的。其中一些高解析度圖像,即便在現場,觀眾也很難通過肉眼觀看到。「我們很高興能夠及早公布這項重大改建,希望藝術能夠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提供靈感、反思,與片刻安寧」,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菲舍爾說道。

資料庫龐大,流量自然喜人。大英博物館表示,在線目錄的增多肯定會增加博物館的在線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英博物館的在線流量已經增長了120%。

兩大鎮館之寶上線

令人驚喜的是,此次上線的30萬張藝術品圖像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兩大鎮館之寶:《女史箴圖》與》《羅塞塔石碑》。

《女史箴圖》局部圖

《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中國現存已知的最早繪畫長卷之一,它在清代時藏於宮廷,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盜,後來以25英鎊(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由於文物的脆弱性,這件名作始終保存在庫房內,很少露面。此次上線,無疑給了觀眾一個大福利。遺憾的是,博物館方並未上線該作的高清大圖。

《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是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僅剩9段。原作根據魏晉時期張華的《女史箴》內容繪製,後者為勸誡晉惠帝之後賈氏遵守女德,收集各代先賢聖女事跡寫作而成,內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王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等。

《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與《女史箴》相同,都是為了勸誡女性遵守婦德,具有說教意味。但《女史箴圖》對上層婦女梳妝妝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繪,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不僅成功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

《女史箴圖》局部

上次大英博物館藏《女史箴圖》進入中國公眾視野,還是在2014年。那時,大英博物館將館內所藏《女史箴圖》割裂開來,裱褙成平板式多段進行展示,並稱其為「日式折屏手法」。這種裱褙方式已經造成畫面明顯的開裂和掉粉。在線圖中,依舊能夠看到開裂的痕跡。

大英博物館展廳內的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的不同塊面

羅塞塔石碑,於大英博物館4號展廳展出,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也因此得名羅塞塔石碑。它在英法兩國戰爭時輾轉到英國,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羅塞塔石碑上的銘文

羅塞塔石碑上的圖像

該碑上刻有時任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詔書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意義與結構,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裡的中國繪畫

作為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收藏中國文物23000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編,跨越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等。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畫 絹本設色 明清時期

不管是文化距離,還是地理距離,英國與中國都十分遙遠。雖然這樣的文化隔膜,導致大英博物館對《女史箴圖》等中國文物進行了不當處理,但也讓其得以用西方文化視角觀看中國藝術。這在中國繪畫的收藏與展示方面,體現最為明顯。

文人畫作為中國畫的高峰與典範,歷來是中國傳統類博物館的展陳重點。青綠山水、水墨山水類的展覽門庭若市。由文人書寫的中國藝術史,佔據了當今傳統博物館敘事的主要部分。然而,在漫長的中國藝術史中,其他主體創造的藝術如何?高峰之外,中國藝術史又有哪些不為人熟知的部分?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向我們打開了這扇大門。

工筆畫

在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的中國繪畫中,工筆畫佔據了半壁江山。庫中不僅展示了許多在中國繪畫史上鼎鼎有名的青綠山水,更有很多借鑑了透視原理及西洋畫法的山水與亭臺樓閣。後者在中國藝術史上很少被提及。

人物,是在線資料庫中不可不提的主題。不同於我們熟知的唐寅之仕女圖、周昉之貴族女子圖,大英博物館典藏的女子畫像部分為民間女子。沒有《簪花仕女圖》中女子的雍容華貴,也沒有唐寅畫中女子詩情才意,這些民間女子更具煙火氣息,更像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風俗畫

公眾對於風俗畫的印象是諸如《清明上河圖》這般藝術性與歷史性皆備的上乘之作。誠然,論中國藝術史中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確是頂峰。但在這頂峰背後,亦有許多或許藝術性並不那麼突出的風俗畫,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那個時代,記錄了那段歷史。

「物品所講述的歷史比僅靠文字還原的歷史更為公正」是大英博物館信奉的理念,這新增的30萬藝術作品圖,定能讓人們通過網絡看到更加公正的歷史。因為,儘管這些繪畫藝術性不高,但它們確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確實構成了中國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於大英博物館官網。雅昌專稿,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雅 | 昌 | 推 | 薦

張輝:傳統書房的三個功能

無論遊覽古典園林

還是閱讀傳統文學作品

往往會與"書房"相遇

人們一般會按照今天書房的概念

把書房理解成主人的"讀書之所"

其實這是種想當然的誤解

如果留意《長物志》等著作的相關內容

就不難發現"書房"也稱"書齋"、"山齋"

其功能並不局限於藏書、讀書、寫作

那麼,傳統的書房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雅昌得藏為各位藝術愛好者及藏家

帶來了全新收藏利器

雅昌雲展小程序上線啦

戳連結查看高清大圖

_

商 | 務 | 合 | 作

藝術頭條APP及電商平臺 | 雅昌拍賣圖錄APP及拍賣收藏 | 得藝Artplus電商平臺 | 雅昌藝術圖書 | 美術 | 藝術家服務中心 | 文博數位化

商業合作請聯繫:ad@artron.net閱讀原文

原標題:《熱點 | 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書畫,令人心碎!
    同時,大英博物館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其中就包括不少精品書畫,如顧愷之《女史箴圖》、敦煌壁畫等。《女史箴圖》 局部《女史箴圖》為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3段已佚散,現存僅剩9段。此畫根據晉代詩人張華於公元292年寫的《女史箴》所繪,用歷代賢妃的故事來告誡宮廷婦女需遵守婦德。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女史箴圖》局部。資料圖片不過,大英博物館最著名的中國文物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出自東晉畫家顧愷之之手,原作早已佚失。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的摹本創作於公元5至7世紀。  2014年,博物館為修復後的《女史箴圖》製作了特殊的展櫃,長期存放在第91a號展館。在幽暗的燈光中,仕女妃子相貌清秀,衣袂翩翩,舉止靈動。
  • 一周觀展指南|《女史箴圖》倫敦再現身,一年僅展六周
    在近期的展覽中,繼遼博「又見大唐」特展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與河南「二里頭夏都文化展」等古代文物展覽成為焦點外,在法國巴黎,「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紀念展」已在羅浮宮開幕;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展示了一年僅展6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
  • 《女史箴圖》:顧愷之告訴你如何在古代做一個優雅女子
    顧愷之雕塑顧愷之流傳至今的有三幅名作,其中這第二幅《女史箴圖》是根據西晉文人張華的《女史箴》的內容畫的,「女史」是宮裡身份較高的女性,「箴」是勸諫的意思,張華寫《女史箴》完全是為了勸告一個女人,她就是西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氏。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據統計,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被全球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收藏最多的是大英博物館,高達2萬3千多件,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涵蓋了中國各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藏品包括陶器、青銅器、飾品、玉器書畫、刻本等。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更是座「戰利品大寶庫」
    在大英博物館中,收藏著世界各地近800萬件的寶貴文物和書畫珍品,最珍貴的包括出土於埃及、解密古埃及文及埃及四千多年歷史的鑰匙——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包括曾藏於我國圓明園、當今存世最早的我國絹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摹本,以及大幅被鑿下的敦煌壁畫;包括希臘雅典衛城中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裡最精華的「命運三女神」雕塑
  • 在大英博物館,思考人類和世界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 象外大英博物館鳥瞰圖還有誰不知道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嗎?1753年,即中國的乾隆十八年,英國著名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去世。
  • 鑑賞丨從《女史箴圖》中的長尾鳥說起,關於中國花鳥畫的發展
    文丨于非闇從象形文字的創造,到東晉顧愷之傳世的人物畫《女史箴圖》中兩隻朱紅色的長尾鳥,再到民間畫家遺蹟上出現的豐富、生動活潑的花鳥畫和花鳥圖案畫,我國花鳥畫的現實主義傳統——寫生傳統,可以說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
  • 怎麼追回流失國外的1000萬件中國文物,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別去買
    目前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在國外,流失文物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的總量。12生肖獸首中除用巨資購回的幾件外,尚有蛇首、羊首、雞首、狗首至今流落海外下落不明。原藏於圓明園的11095冊《永樂大典》,目前僅有不足百冊分藏在北京和臺北。
  • 流失在外的5大中國文物,價值連城,如今去外國才能一睹真容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湧現出不同的人物和朝代,朝代更迭,代表他們文化發展的文物也層出不窮。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珍貴的文物,有的被很好的保存並流傳下去;而有的則因為個別原因,被流失在國外,成為他們的鎮館之寶。讓人遺憾的是,現在想要去見一面這些國寶,中國人還得去國外的博物館一睹它們的真面目。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在大英博物館穿越中華五千年
    近現代中國由於戰亂,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之前看到一組數據,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高達160餘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這還不包括私人收藏的文物。每每在國外博物館看到中國自己的文物,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就是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數量高達2.3萬餘件,但長期對外展覽的僅有2000餘件,不足十分之一。
  • 細密如紙——古書畫絹底研究
    由此可證,中國用織物繪畫遠在周代末期已有,且亦為世界上最古的繪畫標本。織物上的繪畫,有實物遺存到現代的僅為晉代的作品《女史箴圖》 。從《女史箴圖》的畫風上加以考察,與考古學者發現的六朝壁畫畫風相似,實為可靠的晉代作品。該圖的底子為粗絲的絲織品,絲扁平,似曾加工,著墨不化,但行筆無毛茨,有不吸墨等缺點。
  • 雲遊世界十大博物館
    2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原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組建而成。每月接待觀眾達10萬之多,第一年的參觀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創美國各博物館最高紀錄。博物館的24個展廳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各展廳陳列飛行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各類飛機、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著名飛行員、太空人用過的器物。這裡有最原始的飛行器:中國古代的風箏和火箭的模型;蒙特哥菲爾兄弟飛越巴黎上空的熱氣球複製品;以及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飛機。
  • 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很多人對城市的過去以及歷史都很少去了解,而博物館的存在就彌補了這一歷史知識的缺陷。現如今國家和地方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非常的重視,慢慢地在對各城市的博物館進行有效的改善和升級。近期國家文物局就公布了一些列國家級的博物館,而今天我們走進江蘇,在這一份名單上,江蘇又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在蘇州,也不在揚州。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中國很多珍品也被收藏在這裡,其中就有鈞瓷。
  • 這一份PPT,帶你看盡全球十三座博物館
    當世界沉浸於追逐速度和變革,博物館仿佛是時間和文明的結界,以藝術化的方式,留存下一片哲思之所。博物館不僅裝載著人類的文明故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大英博物館:文明的浩瀚旅程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創建於1753年,藏品700萬件,覆蓋大洲文明和人類200萬年歷史,裡面除了收藏有許多文物,還有許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也在其中
  • 令國人愛恨交織的大英博物館,裡面的中國文物美到令人心痛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該館成立於1753年,擁有藏品800多萬件。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