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身在中國,卻想一探大英博物館?別擔心,博物館這一舉措可能會讓你夢想成真。
近日,大英博物館上線了30萬張館藏藝術品圖像,包括擁有1600年歷史的《女史箴圖》、復活節島雕塑《Hoa Hakananai』a》,以及館內在2019年9月購得的但丁·加布裡埃爾·羅塞蒂《勃魯茲無盡之死》(The Death of Breuze Sans Pitié)。此外,博物館為包括羅塞塔石碑在內的諸多藝術品提供高解析度圖像,在線資料庫的訪問也更快、更流暢。
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搜索頁面
這是大英博物館在2007年推出在線目錄後首次可以讓用戶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訪問。這意味著,觀眾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內超過450萬個對象和190萬張藝術品圖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圖片均可以免費下載和用於非商業目的。其中一些高解析度圖像,即便在現場,觀眾也很難通過肉眼觀看到。「我們很高興能夠及早公布這項重大改建,希望藝術能夠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提供靈感、反思,與片刻安寧」,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菲舍爾說道。
資料庫龐大,流量自然喜人。大英博物館表示,在線目錄的增多肯定會增加博物館的在線流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英博物館的在線流量已經增長了120%。
兩大鎮館之寶上線
令人驚喜的是,此次上線的30萬張藝術品圖像中包括大英博物館兩大鎮館之寶:《女史箴圖》與》《羅塞塔石碑》。
《女史箴圖》局部圖
《女史箴圖》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作為中國現存已知的最早繪畫長卷之一,它在清代時藏於宮廷,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盜,後來以25英鎊(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000英鎊)的價格出售給大英博物館。由於文物的脆弱性,這件名作始終保存在庫房內,很少露面。此次上線,無疑給了觀眾一個大福利。遺憾的是,博物館方並未上線該作的高清大圖。
《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是中國東晉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原作已佚,現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存僅剩9段。原作根據魏晉時期張華的《女史箴》內容繪製,後者為勸誡晉惠帝之後賈氏遵守女德,收集各代先賢聖女事跡寫作而成,內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王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等。
《女史箴圖》局部
《女史箴圖》與《女史箴》相同,都是為了勸誡女性遵守婦德,具有說教意味。但《女史箴圖》對上層婦女梳妝妝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繪,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貴族婦女的嬌柔、矜持,無論身姿、儀態、服飾都合乎她們的身份和個性,不僅成功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宮廷婦女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所處時代的婦女生活情景。
《女史箴圖》局部
上次大英博物館藏《女史箴圖》進入中國公眾視野,還是在2014年。那時,大英博物館將館內所藏《女史箴圖》割裂開來,裱褙成平板式多段進行展示,並稱其為「日式折屏手法」。這種裱褙方式已經造成畫面明顯的開裂和掉粉。在線圖中,依舊能夠看到開裂的痕跡。
大英博物館展廳內的羅塞塔石碑
羅塞塔石碑的不同塊面
羅塞塔石碑,於大英博物館4號展廳展出,高1.14米,寬0.73米,製作於公元前196年,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維耶·布夏賀在一個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也因此得名羅塞塔石碑。它在英法兩國戰爭時輾轉到英國,自1802年起保存於大英博物館中並公開展示。
羅塞塔石碑上的銘文
羅塞塔石碑上的圖像
該碑上刻有時任埃及國王託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詔書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書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書寫。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意義與結構,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裡程碑。
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裡的中國繪畫
作為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海外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收藏中國文物23000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編,跨越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等。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畫 絹本設色 明清時期
不管是文化距離,還是地理距離,英國與中國都十分遙遠。雖然這樣的文化隔膜,導致大英博物館對《女史箴圖》等中國文物進行了不當處理,但也讓其得以用西方文化視角觀看中國藝術。這在中國繪畫的收藏與展示方面,體現最為明顯。
文人畫作為中國畫的高峰與典範,歷來是中國傳統類博物館的展陳重點。青綠山水、水墨山水類的展覽門庭若市。由文人書寫的中國藝術史,佔據了當今傳統博物館敘事的主要部分。然而,在漫長的中國藝術史中,其他主體創造的藝術如何?高峰之外,中國藝術史又有哪些不為人熟知的部分?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向我們打開了這扇大門。
工筆畫
在大英博物館在線資料庫的中國繪畫中,工筆畫佔據了半壁江山。庫中不僅展示了許多在中國繪畫史上鼎鼎有名的青綠山水,更有很多借鑑了透視原理及西洋畫法的山水與亭臺樓閣。後者在中國藝術史上很少被提及。
人物,是在線資料庫中不可不提的主題。不同於我們熟知的唐寅之仕女圖、周昉之貴族女子圖,大英博物館典藏的女子畫像部分為民間女子。沒有《簪花仕女圖》中女子的雍容華貴,也沒有唐寅畫中女子詩情才意,這些民間女子更具煙火氣息,更像芸芸眾生中的一員。
風俗畫
公眾對於風俗畫的印象是諸如《清明上河圖》這般藝術性與歷史性皆備的上乘之作。誠然,論中國藝術史中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確是頂峰。但在這頂峰背後,亦有許多或許藝術性並不那麼突出的風俗畫,它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了那個時代,記錄了那段歷史。
「物品所講述的歷史比僅靠文字還原的歷史更為公正」是大英博物館信奉的理念,這新增的30萬藝術作品圖,定能讓人們通過網絡看到更加公正的歷史。因為,儘管這些繪畫藝術性不高,但它們確實在歷史上存在過,確實構成了中國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於大英博物館官網。雅昌專稿,非經授權,禁止轉載。
雅 | 昌 | 推 | 薦
一
張輝:傳統書房的三個功能
無論遊覽古典園林
還是閱讀傳統文學作品
往往會與"書房"相遇
人們一般會按照今天書房的概念
把書房理解成主人的"讀書之所"
其實這是種想當然的誤解
如果留意《長物志》等著作的相關內容
就不難發現"書房"也稱"書齋"、"山齋"
其功能並不局限於藏書、讀書、寫作
那麼,傳統的書房究竟有哪些功能呢?
二
雅昌得藏為各位藝術愛好者及藏家
帶來了全新收藏利器
三
雅昌雲展小程序上線啦
戳連結查看高清大圖
_
商 | 務 | 合 | 作
藝術頭條APP及電商平臺 | 雅昌拍賣圖錄APP及拍賣收藏 | 得藝Artplus電商平臺 | 雅昌藝術圖書 | 美術 | 藝術家服務中心 | 文博數位化
商業合作請聯繫:ad@artron.net閱讀原文
原標題:《熱點 | 含《女史箴圖》和中國書畫!大英博物館新增30萬張藝術品數據》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