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在國外,流失文物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本土博物館藏品的總量。12生肖獸首中除用巨資購回的幾件外,尚有蛇首、羊首、雞首、狗首至今流落海外下落不明。原藏於圓明園的11095冊《永樂大典》,目前僅有不足百冊分藏在北京和臺北。敦煌遺書有40000件以上流失在海外,是國內收藏數量的數倍……
按國家來看,法國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的中國歷代文物在260萬件上下,日本收藏的中國歷代文物總數有200萬件左右,英國收藏的中國歷代文物總數約有130萬件,德國各大博物館中有據可查的中國文物總數也有約30萬件之多……
按博物館來看,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藏品中,有2000多件中國歷代陶瓷器、1200多件中國歷代玉器、800多件中國青銅器。法國吉美博物館的藏品中有20000多件是中國文物,其中12000件是中國歷代陶瓷器。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中有30000多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其中包括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這樣的無價之寶……
國際博物館協會曾給出的中國流失國外文物總量數據是約164萬件,但中國文物學會則指出從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總數達到1000萬件之多,因為我們丟失的文物總數量和現存國內的文物總數量是大體可以估測。丟失文物的很大一部分流落在國外私人收藏家手中,這部分數量難以是難以直接去統計的。
相比之下,中國各地博物館中也收藏了一些海外文物,比如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的「東羅馬神人紋鎏金銀盤」出土于靖遠縣北灘,是中國絲綢之路上發現的重要羅馬文物。現藏於固原博物館的「波斯鎏金銀瓶」出土於北朝古墓,是一件波斯薩珊王朝時期的金屬手工藝精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黑漆嵌螺鈿雲龍紋圓盤」,是琉球王國向清朝進獻的貢品。同樣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銅鍍金象馱寶塔變花轉花鐘」、「銅鍍金寫字人鍾」,則是英法等國在清朝時期銷售過來的。此外,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還收藏了大量日本軍刀,這些都是抗戰時期從侵華日軍手中繳獲的,其中包括鍛造於1632年的日本海軍中將伍賀啟次郎的佩刀。
對比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和中國博物館藏品中的外國文物,很顯然中國收藏的外國文物都是我們通過發掘、獲贈、購買、繳獲等合法方式得到的。而中國文物的流失絕大多數是在清末民國時期,被以代理人徵集和戰爭搶劫等方式掠走,流落到歐美各國的博物館、圖書館、拍賣行以及私人收藏家手中,近年來的文物走私也同樣值得警惕。
對於流失文物的追回,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主張的觀點是:「我們不會用國家的錢來回購被掠奪的文物的,因為道理很明顯,今天再在我們的創口上撒鹽,再叫我們用錢來給它買回來無疑是第二次的掠奪,我們不贊成國內的企業或個人去購買被掠奪的文物,應該通過法律追索文物,不應該幫助掠奪者銷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