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易培基,後來為何會成為「故宮盜寶案」主謀

2020-12-24 汗青正浩

2016年,大型文博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風靡一時。這部作品不僅介紹了精妙絕倫的文藏寶物,還近距離展現了故宮文物專家的日常工作,有力地詮釋了「工匠精神」。其實,故宮瑰寶的傳承,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故宮人」的努力,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易培基先生,稱得上是第一代「故宮人」的代表。毫不誇張地說,如果當時沒有這位先生挺身而出,現在故宮裡的文物可能大部分都遺失在日本了。

計劃南遷,徐志摩帶頭反對

1924年,國民軍佔領景山,《清室優待條件》修正,溥儀也被逐出紫禁城。很快,北洋政府就下令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身為委員之一的易培基負責的就是籌備、整頓紫禁城,在這期間,易培基著手清點了故宮內的所有文物,並起草了一系列文件,將紫禁城正式更名為「故宮博物院」,而他本人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首任院長。

任職期間,易培基的遠見卓識使故宮博物院發展到了鼎盛時期。他將故宮分為古物、圖書、文獻三館和秘書、總務兩處,完善了工作機制。此外,他還主持創辦了多種期刊,讓故宮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喚起了國人保護古典文物的意識。

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國家就陷入了戰亂。可能是預感全面抗戰的爆發,易培基早就以「修建庫房」為理由,對部分故宮文物進行裝箱。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軍又隨後佔領了山海關,眼看著硝煙就要瀰漫到北平,面對著故宮博物院裡的大批瑰寶,易培基心裡很清楚:一旦北平淪陷,那麼這些文物必定會落入賊手;國土可以收復,文物一旦流失海外,想要尋找回來可就比登天還難了。

在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的再三提議下,北平政府最終批准了文物南遷計劃。消息一傳出,輿論譁然,南遷之事一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不光是平民百姓不同意,就連魯迅、胡適等社會名流也持反對態度。

對此,徐志摩曾用犀利的語言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言論質疑文物南遷計劃;以周肇翔為首的民眾代表也在太和門前集會,聲稱要與文物「共存亡」。

南遷受阻,張學良出面解圍

1933年2月5日,西山碧雲寺別墅。

易培基和張學良商討了一整天,最後敲定了文物南遷的詳細方案:為了掩人耳目,於當天晚上對第一批文物進行轉移,將2118箱文物從太和門運出,經過午門送往北平前門火車站,連夜發往南京。

按理來說整個計劃是絕密的,但依然走漏了風聲。當晚,抗議文物南遷的學生將北平火車站圍了個水洩不通,學生紛紛聲討易培基、馬衡等南遷派成員,並反對文物轉移。一些情緒激動的學生甚至趴在鐵軌上,阻止火車前行。而護送文物的警方也和學生發生了衝突,甚至有警衛員開槍恐嚇學生,兩派爭執得不可開交。

眼看著矛盾不斷深化,這時張學良及時趕到現場,先是安撫了在場的學生,又用自己的人格擔保,一旦北平安定下來,就把文物遷回故宮博物院。顧及到張學良的威望,學生們只好妥協,抗議一事也不了了之。就這樣,文物成功躲避了戰火,一路南下。

被扣帽子,易培基含冤而亡

文物南遷計劃照常進行,時年5月,正當最後一批文物裝箱起運時,有人控告易培基利用職權對故宮珠寶進行調包。輿論再次譁然,南運戛然而止。

檢舉人叫崔振華,是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成員張繼的妻子。對此,易培基一點也不意外: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有人曾提議任命張繼為副院長,卻被易培基駁回了。原來,崔振華是出了名的「母老虎」,對丈夫管教極嚴,易培基認為張繼聽從妻子支配,不能擔當大任。後來這件事傳到了崔振華耳中,她一直懷恨在心。

1935年5月,地方法院邀請著名書畫家黃賓虹對故宮裝箱文物進行鑑定,最終查出贗品偽作共計62箱。

但凡有點文物常識的都知道,僅僅憑藉黃賓虹粗糙的鑑定方法,根本無法斷定文物的真偽。清朝坊間的贗品製造技術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就連資深的古董玩家乾隆也時常看走眼,更別說黃賓虹一個行外人。

但偏偏是這樣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扣在了易培基的頭上,而他本人也在病痛折磨和心理壓力的雙重打擊下於1937年9月含冤而亡。直到解放後,「故宮盜寶案」才真相大白,易培基先生的罪名得以洗脫。

據說,當年日軍侵佔南京後,不僅將庫房中的寶物洗劫一空,還將正殿屋脊上的裝飾品拆了下來,其貪婪可見一斑。如果不是易培基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堅持將文物轉移,那麼故宮博物院裡的大部分瑰寶可能現在都下落不明了。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能有幸目睹這些奇珍瑰寶,真的多虧了這些老一輩的文物大師的努力。

相關焦點

  • 易培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為何後來卻成了「故宮盜寶案」主謀
    1934年11月,張繼一紙狀書將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上訴法庭,指控其在1929年到1934年的5年時間裡,一共盜取故宮博物館中珍珠1319顆,寶石526顆,並且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用假的珍珠和寶石共計12000多顆將真的調換,並最終佔為己有。
  • 歷史揭秘:「民國第一奇案」故宮盜寶案背後的秘密!
    本期以史為鑑就跟大家講一講,1933年讓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含冤而死的故宮盜寶案,這件盜寶案因為影響極大,在當年甚至被稱為「民國第一驚天奇案」,或者是「民國八大奇案」云云。以史為鑑雖然查閱了大量資料,但恐怕依然有疏漏之處,如果各位讀者發現問題,還請不吝指正。一、驚天盜寶案1933年,日軍攻陷山海關,兵鋒直指華北。
  • 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捲入「盜寶」含恨而終,主席親自過問恩師冤案
    ▲易培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吳瀛就向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反映了故宮盜寶案的冤情,請新政權出面予以平冤。吳瀛在給毛澤東、董必武的上書中究竟說了些什麼?其上書的過程是怎樣的?毛、董在接到上書後又做了怎樣的回應?透過吳瀛的《風勁樓日記》1950年部分,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解答。
  • 民國時期轟動一時的大案——故宮盜寶案
    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易培基被派往北平接管了故宮博物院,並於1929年2月被正式任命為故宮博物院院長。而就在三年後,即1932年8月,有人向北京政務委員會控告易培基侵佔、盜賣文物。這就是民國時期震驚全國的「故宮盜寶案」。
  • 帶你了解故宮盜寶案的歷史真相
    所以故宮博物院的決策層就開始討論,要把故宮的文物遷到南方安全的地帶。圍繞故宮文物的搬遷問題,故宮博物院的決策層陷入了激烈的討論,觀點不一,誰也說服不了誰。觀點主要分為三派,當時擔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主任的張繼主張文物搬遷到西安,人們稱之為「西遷派」。北京故宮博物院當時的院長叫易培基,他主張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到上海,被稱為「南遷派」。一個名叫周肇祥的人堅決反對故宮文物搬遷,被稱為「反遷派」。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澎湃新聞2020年12月12日訊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如果找一個人帶著您逛故宮,單霽翔恐怕是不二人選了。」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及改隸於臺文化部門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公開聲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其言下之意,便是應該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歸屬於臺當局的文化部門。
  •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眾所周知,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這四大博物館,卻偏偏沒有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承載的是五千年文化沉澱,可就是沒有評選上世界四大博物館。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故宮博物院」,是他蹲在地上寫出來的…
    「故宮博物院」,是他蹲在地上寫出來的… 李煜瀛題「故宮博物院」匾額 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 需要重新書寫匾額昭示國人
  •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2)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5月1日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 5月1日,遊客在故宮西六宮部分開放區域內遊覽。 當日,故宮博物院有序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每日限5000人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預約購票。
  • 單霽翔《我是故宮「看門人」》:把「活」字寫入故宮大門
    《我是故宮「看門人」》從故宮「看門人」的角度,講述了單霽翔在故宮博物院擔任院長期間,通過各種舉措讓故宮博物院成為「活起來」的博物館,實現「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承諾的故事。內容涉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傳承、文物保護、管理改革、學術與教育、品牌建設、文化傳播與交流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