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過年了,很多人除聚會之外就是看看電影打打麻將了。其中被重磅宣傳的《中國女排》是在大年初一很多人都想去關注的電影。1月17日,《中國女排》更名為《奪冠》,這是不是讓你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為何要改名?皮褲套棉褲必是有緣故!
過去我們拍過不少類似體育題材的電影,例如著名「女籃五號」、「沙鷗」等等。儘管這些故事也是有原型人物的,但是並沒有用「中國」字樣。1981年出品的電影《沙鷗》實際上也是在說中國女排隊員的故事,不過卻只能是以運動員的名字來給電影命名。當時「沙鷗」的原型到底是誰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有人說是郎平。實際上這個肯定不是,當時郎平還小。有人說,「沙鷗」的原型是原來中國女排的主力之一的曹慧英,她在電影《奪冠》中也有角色。
其實影片能夠在前期宣傳中一直用《中國女排》的名字,且是在大張旗鼓宣傳,並且預告了大年初一上映。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名字是通過審核的,不然不可以這麼宣傳。「中國女排」是一個在中國體育界的一個豐碑,其四個字不僅僅是說排球項目的一個運動隊,而是說是「女排精神」以及「中國精神」的層面。不過,這部電影是一個商業製作片,只是用了真人運動員而已,有些事實是存在虛構的成分,你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紀錄片,這樣叫「中國女排」就是有一些不妥的。不過,剛開始被通過,後來又改名,是不是與陳忠和的抗議有關?
陳忠和的內部抗議信被曝光之後,使得這部商業電影多了一些質疑。陳忠和的抗議公開之日為2日,《中國女排》變《奪冠》在1月17日,兩者是不是存在關係呢?實際上,「中國女排」能夠火起來,與中國女排世界盃再奪冠的原因巨大。作為三大球中唯一碩果僅存的世界優勢項目,他們不僅僅是中國排球迷的寄託,更是中國人的寄託。對於這樣的一部電影,其實從策劃開始就應該被嚴格審核。出現對於陳忠和的不正面現象是非常遺憾的。據說,在上映之前對於陳忠和的形象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刪減。因為要上映,因為也不可能重拍,所以就出現了改名和改劇情。
其實,這個題材也好,陳可辛也有勇氣去拍體育器材電影。不過,這樣的題材必須要做到嚴禁,為了增加故事性你可以虛構人物,你用真實人物虛構劇情,這個並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