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檯曆、掛曆作為迎接新年的傳統「準年貨」,正受到廣大消費者熱捧。12月22日,記者來到位於江漢區滿春街小夾社區的東漢正街,探訪臺掛曆商鋪的經營情況。
抗疫內容成為今年掛曆熱門主題。 記者喬馳 攝
在沿江大道與友誼南路之間,一條不到200米的小路上布滿各類商鋪,但多為服裝、布匹、雜貨鋪,專職經營臺掛曆的商戶只有一家。走進店鋪,長度不到10米的牆上掛滿對聯和福字,緊貼牆壁的桌上,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檯曆、掛曆商品。
在桌面上擺放的近10種掛曆中,記者一眼就看到以「中國加油」「致敬英雄」為標題的「抗疫主題」掛曆,大紅色的封面上,印有國旗、天安門、黃鶴樓等圖案以及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抗疫人物形象,在主標題旁,還附有「眾志成城 天佑中國」「幸得有你 山河無恙」的字樣。
「幾乎每年都有一個熱門主題,去年是國慶大閱兵,今年毫無疑問是抗疫。」29歲的李運是這家臺掛曆店的老闆,他告訴記者,父母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漢正街做臺、掛曆生意,自己讀完書後便「接了班」。
紅彤彤的臺掛曆和對聯,烘託出濃濃年味。 記者喬馳 攝
這裡,不只是檯曆和掛曆,周曆、扯歷、老黃曆等商品也一應俱全。「基本從每年11月底開始,日曆銷售進入旺季,一直持續到12月底。」李運說,自家主要做批發生意,顧客多為回頭客,交往最久的有上十年。「幾乎都是生意人,一次購買幾十本甚至上百本,用于贈送他們的客戶。」
談到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對生意的影響,李運坦言:「我們的零售客戶也大部分為中老年人,年輕人則更願意在網上買日曆。」李運表示,自己也有藉助網際網路轉型的想法,但對這方面了解的不多,還要慢慢嘗試、學習。
抗疫人物登上掛曆封面。 記者喬馳 攝
記者打開淘寶購物平臺搜索日曆商品,以銷量排序,幾乎前十家店鋪的日曆商品月銷量都在5萬件以上。記者發現,電商平臺上的日曆商品,除了有傳統、喜慶的樣式外,更多的是設計風格清新,且注重功能性和個性化的日曆。例如有的款式附贈貼紙,消費者可按貼紙圖案在日曆上標註日程,或是將自己鍾意的照片發給賣家,定製個性檯曆等。
記者從小夾社區了解到,該社區的近2000家商戶中,專門經營臺掛曆的店鋪極少,「一些商戶在年末會臨時『轉行』賣日曆,過完年就恢復過去的買賣。」李運坦言,今年的生意受疫情影響的確稍遜於往年,但他有信心明年會更好,「我們還有這麼多老客戶支持,只要客戶有需求,我們就會繼續把店開下去。」(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喬馳 通訊員佘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