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有39天,天津人還記得給掛曆月份牌「翻篇兒」嗎?

2020-12-15 10點一頁書

豔陽一出,風雪已成昨日,天津初雪留在了朋友圈、短視頻裡,街頭巷尾已經完全沒有了雪花的蹤影。

如同昨天惡意對比天津上海的截圖,天津人大可不必生氣,對於這種不講武德的年輕人,除了給自媒體小編多了一個10萬+的選題,一夜之間也是「不廢江河萬古流」了。

時間就是這麼公平,無論世事喧囂、人情冷暖,誰也不會比誰多一秒可以支配,2020年還剩39天的事實,就這麼擺在每一個人眼中。

陰曆新年,也就是春節總是盛大而隆重的,相比之下,陽曆新年就沒有那麼多講究,老百姓最大的儀式感可能就是「換掛曆」。

掛曆,又叫月份牌,是從年畫、黃曆的傳統中脫胎,「附身」於現代的印刷,在1930年代就開始風行中國的一種兼具實用和審美的印刷品。

天津本來就有掛年畫的習俗,楊柳青是全國著名的年畫之鄉。在中國北方一提到年畫,人們腦海當中往往是那個抱著鯉魚的大胖小子……

老百姓圖的就是畫上「連年有餘」四個大字的口彩兒,要的就是紅紅綠綠的熱鬧。

到了清末,各大洋商們為了招徠顧客,參考中國傳統的民間年畫配有月曆節氣的「歷畫」樣式,用中英對照的月曆配上商品宣傳畫,在新年前以買贈的方式送給顧客,這就是月份牌。

早期的月份牌,常以上圖中這種中國傳統題材、仕女圖、山水圖為主題。然而隨著城市的開放,讓上海從景觀、服裝、生活習慣到審美價值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相較傳統的侍女圖像,換上旗袍、高跟鞋的時髦女性才是當時最亮眼的風景,著名影星也以登上月份牌為榮——這和1980、90年代並無不同;後來各種女權主義興起,很多不良廠商打著女性主義的招牌,出版過各種擦邊題材的月份牌。

據說,僅天津一地,每年印刷的年畫、月份牌達一億份;要知道當年全中國的人口只有4億。

到了1940年代末,「月份牌」的廣告功能被街頭廣告牌和廣播宣傳所取代,而作為一種日曆,又被有12張圖樣的掛曆所取代;月份牌由此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掛曆與翻篇兒

建國初期,人民出版社等新聞出版單位大都把掛曆當成一種對外宣傳品,文字以英文為主,對外贈送,對內很少發行。

掛曆普及以後,更多人民公社、勞動模範等內容便出現在掛曆上,特別接地氣。

當然,那個時代各家各戶最少不了的,就是一副印著毛主席像的掛曆。

1968年印有毛澤東頭像的日曆,每一頁上面都印有一句毛澤東詩詞,封面題字為「毛主席萬壽無疆」。

到了70年代,很多樣板戲裡的經典鏡頭、英雄模範事跡、豐收場景等內容,都成了掛曆常見的主題內容,這些掛曆上的宣傳圖像記錄了那個時代普通人質樸的日常生活景象和單純的精神生活。

很快,改革開放帶來了掛曆的黃金年代,掛曆上的內容從勞動人民生活,又回歸了豔麗美女為主的時髦風格。

掛曆的黃金年代

到了八十年代,掛曆就跟今天的手機一樣普及,家家戶戶過年以前都要備著最少一本。

那時的掛曆賣得有多好呢?

據出版社員工回憶,當年一本掛曆印數30至50萬本,年利潤達800萬元。

在這場「掛曆競賽」中,各個賣家都想自己的掛曆能夠脫穎而出。而最後勝出的,就是當年橫掃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女掛曆。

在那個年代出道的女明星,十有八九都在掛曆上走過穴:張曼玉,鞏俐,劉曉慶,潘虹等,都曾經是「掛曆上的美女」。

那些陪伴90後長大的《還珠格格》、超級女聲,也都曾經「登堂入室」,成為搶手的掛曆主題。

因為掛曆紙質好,送禮不丟面兒,還經常被當成「走後門」專用的伴手禮。

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大春曾送給王老師掛曆,也成了一種年代梗兒。

即使是舊掛曆也不能扔,它還被勤儉節約的人們開發出了無數用途:包書皮,墊抽屜,壓在玻璃板下面,摺紙做成小工藝品……無一不體現著人民群眾的智慧。

而下沉到「三線」這種事情,也發生在掛曆這種產品上:

我和老婆去小白樓「天香池」澡堂子旁邊的商場閒逛,文化用品櫃檯正在處理掛曆,此時是陽曆一月中旬,掛曆已成過期商品,一塊錢一本大處理。我一下就看到了商機。我們農村老家過年喜歡貼年畫,有的人家即使稀罕地弄到一本掛曆,也要拆開了,一張一張把邊兒對齊了,在牆上貼一溜兒。我想,要是把這些畫面豔麗,紙張挺括的掛曆弄到農村集市上當年畫賣,十塊錢一本一定好賣,況且,那印掛曆的紙都是上好的銅版紙,在牆上鮮活一年,來年春節前揭下來,還是孩子們包書皮的好材料。於是,我馬上挑了四十本掛曆,這是我能背得動的極限,還專門找那些大美女明星的,這樣的在農村好賣。到了周末,我背著這些沉重的掛曆坐公交到東北角,上了長途汽車就往武清南蔡村趕,那天是村民採購年貨的最後一個大集,當天就銷售一空,發了一筆小財。

可能是網際網路和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少的人會依賴傳統掛曆來惦念年月的變遷。

以前每天「翻篇兒」,每月翻篇兒的日子湮沒在996的福報當中,人們對於元旦的感知擴散到各種洋節買買買的歡暢裡。掛曆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時間無聲的流逝中,有些人依舊喜愛著能夠親手把過去的日子翻篇的感覺吧。

相關焦點

  • 關於日曆、年曆卡和掛曆的記憶
    伯伯告訴我,這是舊時的月份牌,可以在家裡掛一整年,解放後漸漸就沒人用了。但我總覺得,月份牌就是放大了的「日曆板」,而日曆板就是縮小了的「月份牌」。就在可撕日曆盛行的那個年月,青年男女的身上往往也多了一件事物。由於人們隨時隨地都需要掌握日期信息,因此日曆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東西。
  • 九十年代的泳裝掛曆,是多少直男的風月寶典
    而當時,還有一位靠臉就能賣出60萬冊掛曆的何晴,是當時掛曆屆的頂流小花。九十年代,港臺女星打開三四線城鎮知名度的最佳途徑,也多是依靠掛曆的影響力。林青霞、張曼玉、關之琳、鍾楚紅、王祖賢……總有一個是你兒時的夢中情人。
  • 天津人記得吃這口兒!
    由夏入秋,由熱漸冷,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末伏還熱嗎?末伏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末伏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蔔絲等,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如夏秋季節莖葉茂盛的馬齒莧,含有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將其去根洗淨,瀝乾焯水後切成小段。
  • 周末互動|2020隻剩39天,年初立的Flag實現了嗎?
    2020年轉眼就剩39天啦有很多人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計劃有曬升職加薪的(一臉羨慕)有曬結婚證的(兩臉羨慕)也有曬房產證的(三臉羨慕)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完成目標一邊眼巴巴地膜拜朋友圈大神一邊掐著大腿恨自己不成鋼 你還記得年初立下的flag嗎?
  • 特立獨行的天津話,天津人的標誌
    有人說,天津人逗;有人說,天津人貧;天津人自己覺得很莫名:我們那就是平常說話,恁麼就貧了?春晚幾十年了,每年的語言類節目單上,相聲是必有節目。從南到北,說相聲的幾百幾千人,說得好的有名的,數數看,似乎也是天津籍的居多。其實要細說起來,也許還是和這方水土有關,和這個特別的天津話有關。
  • 如何在馬路上快速分辨出一個天津人?張口稱「您」是天津範兒
    有前輩總結了天津人的特點。比如,你身邊兒一上歲數的大爺,正哆哆嗦嗦的等紅燈準備過馬路,甭管人家用不用搭把手兒,天津人至少嘴上會關照一句:「大爺您慢點」。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是天津衛老少的「規矩」。天津人說話,還有個規矩,打小父母就囑咐,就是見面必須打招呼,尤其是見著親戚長輩,必須先開口喊人。天津人見著長輩打招呼得說:「您早啊,吃了嗎?」「您出去啊?」
  • 2020倒計時,新年掛曆開賣了
    13日,距離新年還有一個多月,新年掛曆已經悄然在武漢上市。在武昌水果湖一家書店前,掛曆、檯曆和日曆攤格外醒目。這些檯曆和掛曆各式各樣,有的將養生類的知識記錄在掛曆上,有的將生活小竅門放在掛曆上,吸引消費者駐足欣賞。
  • 養鳥兒鬥蛐蛐,這些老天津的「玩意兒」正在消失
    一晃2020年快過去三分之一了,疫情還遠遠沒到結束的時候,不過街面上的店鋪慢慢的開張了。天津人喜歡的玩意兒市場有些也恢復營業了,比如花市就比較「大大方方」,而鳥市兒、鴿子市兒還處在零星試探的階段。這對愛玩的天津人可是學商家上,一些老玩意兒的人氣就這麼慢慢淡了。
  • 2020年最後20天,重啟還來得及嗎?
    現已進入今年最後20天的倒計時,今年大家聽到的最後一期小廚fm應該是在12月28日,再過兩個星期,我們即將在2021年相逢,時間確實是稍縱即逝。聽說最近《奇葩說》第七季還未開播就發起了一個在線辯題:你是否願意一鍵重啟2020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每一位導師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年味漸濃,臺掛曆銷售正值高峰期,抗疫人物登上掛曆封面
    年終歲末,檯曆、掛曆作為迎接新年的傳統「準年貨」,正受到廣大消費者熱捧。12月22日,記者來到位於江漢區滿春街小夾社區的東漢正街,探訪臺掛曆商鋪的經營情況。抗疫內容成為今年掛曆熱門主題。記者喬馳 攝在沿江大道與友誼南路之間,一條不到200米的小路上布滿各類商鋪,但多為服裝、布匹、雜貨鋪,專職經營臺掛曆的商戶只有一家。走進店鋪,長度不到10米的牆上掛滿對聯和福字,緊貼牆壁的桌上,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檯曆、掛曆商品。
  • 39天突破259億日元!「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升至日本影史季軍!
    在日本於2020年10月16日上映。 上映3日就獲得了46億日元的票房、10天達到了107億日元、17天突破了157億日元,到了24天,數據上升至204.8億,突破200億大關,而到了今日(11月24日)上映39天,票房突破259億日元。 目前超過了《冰雪奇緣》的255億日元的票房,成為日本影史第三位!
  • 天津人記得吃這口兒!
    由夏入秋,由熱漸冷,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 末伏還熱嗎? 在三伏天時很多人家還愛烙脂油餅、大荷葉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裡不錯的清爽美味
  • 央視春晚繞不開的2段天津話,4個天津人!
    2005年《裝修》鞏漢林、黃宏、林永健那一年,林永健和牛頭梗還沒什麼關係。黃宏的順口溜,鞏漢林的小男人形象,依然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趙麗蓉按照現在的區域劃分,趙麗蓉老師的出生地是天津市寶坻區,但在老人家出生那年(1928年3月11日),那裡還屬於河北省唐山市寶坻縣。
  • 農曆一年384天,兩個四月,還有5個俏皮的周六,這就是2020年!
    生活總是帶給我們莫名的驚喜2020年的第一輪驚喜來了!德州人趕緊拿出月份牌神奇的事情即將發生農曆庚子鼠年閏四月公曆(陽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 " 閏四月 "全年共有384天什麼是雙閏年?
  • 「老掛曆」叫板「火車模型」
    視頻詳見杭州日報網《民間曬寶》專題  及區縣(市)頻道  文/ 記者 劉偉 攝影視頻/ 記者 李忠    小時候,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去市場上買些掛曆,給年味增添些喜氣。掛曆上的年月日,標註著穀雨、小滿、立夏等節氣,雖是給農人們安排農時作業提供參考的,卻也是孩子們認識四季的一種有用標誌。
  • 紀念|月份牌背後的杭稚英:從《琵琶少女》到「稚英畫室」
    從我們局外人看來,這正是當年伴隨著工商業繁榮發展而來的月份牌界激烈競爭之實況,有益於我們從另一角度來理解月份牌創作的背後一面:外公是擦筆炭精粉畫第一人,也是擦筆水彩畫第一人,他畫的廣告畫、月份牌用的就是擦筆水彩畫法,在當年頗受廣告界推崇和老百姓的喜愛。當時除了外公,沒有人會用這種畫法作畫。他畫畫兒有專門的房間,關起門來不讓別人看。
  • 疫情下,天津人真能幹出這樣的事兒!
    看了好些日子或難過、或激動 或緊張、或振奮……的新聞消息 今天咱們聊點輕鬆的話題 緩和一下最近這幾天的緊張氣氛
  • 開啟時光之旅,兒時記憶最深處的寶藏,你還記得嗎?
    那種在書中徜徉的感覺非常爽,其實在很多年後,我很難再找到那種感覺了。雖然我有很多書,也喜歡讀書,但我對書籍十分愛惜,許多書到現在都非常新,因為我把它們都當作自己的朋友。我現在就挑一些兒時的自己喜歡的書籍跟大家分享一下。
  • 魔卡少女櫻,透明牌(鋼化膜)篇
    大家好,今天小十九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童年經典,這部動畫就是《魔卡少女櫻 透明牌篇》,這部動漫於2018年一月開播,全22話。《魔卡少女櫻 透明牌篇》距離這部動畫的首次播出已經過去二十二年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眨眼間就過去了,當初看百變小櫻魔術卡的時還在讀小學
  • 2020進行中,翻篇2019
    今天是2020年1月1日,新的一年篇章剛剛翻開,所有的篇章都是全新的一頁。2020年是重要的一年,2019年也發生著許多改變著我們生活的事兒。翻篇2019年,有什麼值得回顧的?同一天的,還有李晨範冰冰戀情告吹。可憐了微博的工程師們。8、垃圾分類全面開啟:你是什麼垃圾?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廣州開始逐步推廣。關於垃圾分類的話題就在全網炸開鍋。一句居委會大媽的拷問:你是什麼垃圾,成為今年的熱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