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立秋,
末伏就悄然而至~
8月15日至24日
是今年的末伏
末伏意味著啥?
由夏入秋,由熱漸冷,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
末伏還熱嗎?
末伏早晚較涼快,
白天陽光依然劇烈。
末伏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
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
俗稱「秋老虎」。
雖然今年是「早立秋」,涼颼颼,
但也要小心「秋老虎」的出現。
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就是說「秋老虎」很兇猛的!
不過
由於頻繁降雨
最近天津已有了涼爽的苗頭
具體天氣預報
8月15日 星期六
上午:雷陣雨
下午:中雨伴有雷電
(薊州,寶坻,武清雷陣雨;
靜海,津南,濱海新區大雨伴有雷電)
夜間:雷陣雨轉陰
微風,29到24℃
8月16日 星期日
白天:陰轉雷陣雨
夜間:雷陣雨轉陰
微風,29到24℃
8月17日 星期一
白天到夜間:多雲
微風,30到25℃
8月18日 星期二
白天到夜間:多雲轉雷陣雨
微風,32到25℃
8月19日 星期三
白天到夜間:雷陣雨轉陰
微風,31到25℃
末伏 吃什麼?
俗話說: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
對嘍!
烙餅攤雞蛋!
為嘛要吃烙餅攤雞蛋?
三伏在立秋之後,天氣開始轉涼,這個時節再大汗淋漓地吃「熱湯麵」就容易著涼了,主婦們完全可站在爐前為家人烙餅。餅攤雞蛋的做法也很簡單,把麵糊在餅鐺中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就可以了。
在三伏天時很多人家還愛烙脂油餅、大荷葉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裡不錯的清爽美味。
不過,烙餅除了面裡的營養外,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即使加上雞蛋,也達不到飲食多樣化及營養均衡的標準。
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把豆腐絲。
還可以加點菜進去,如黃瓜絲、胡蘿蔔絲等,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如夏秋季節莖葉茂盛的馬齒莧,含有粗纖維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將其去根洗淨,瀝乾焯水後切成小段。
蔥花雞蛋餅、火腿雞蛋餅、
韭菜雞蛋餅、土豆雞蛋餅……
這裡廣播君給大家介紹
9款零基礎雞蛋餅做法,
今天不妨在家試試哦
除了吃餅外
還有一樣美食
需要提及
香
伏鰨目燉肉香遍街
天津民間有「一平二鱠三鰨目」的說法,是指這三種魚應季上市的順序。全國各地漁場都能夠捕撈到鰨目魚,但只有生長在渤海灣這片得天獨厚水域內的鰨目魚的味道最好。
伏天的鰨目魚是肉最肥最厚的時候,正當上市的節令,被天津衛人稱為「伏鰨目」。天津有「伏吃鰨目冬吃鯉」的說法。鰨目魚全身只有一根大刺,鱗片細小,出肉率高,口感嫩滑,魚肉久煮也不老,無腥味和異味,味道極其鮮美。
伏鰨目在天津最常見的吃法是紅燒目魚頭、清蒸目魚段、炸目魚條、白蹦目魚丁、油爆目魚花、侉燉目魚、煎轉目魚等等。不過講求實惠的天津人最鍾愛的吃法是五花肉片燉伏鰨目,硬磕過癮,吃著解饞。
那時候在酷暑難耐的伏天裡,熬幾頓有健脾、開胃、化溼功效的鰨目魚來增加食慾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無論是四合院,還是大雜院,葡萄架下,一張三四十公分高的飯桌擺在院中,中間擺上剛出鍋的伏鰨目燉肉,一家人圍坐你一口我一筷,其樂融融,那香飄幾裡的伏鰨目燉肉,也成了只屬於那個大雜院年代的味道。
下面就要講一講
末伏什麼東西能吃,
什麼東西不能吃了。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
立秋後,
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
吃多了會損傷脾胃,
因此要適可而止。
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
比如▼
宜吃健脾利溼的食物
末伏需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溼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處於夏秋更替時間段,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梨、芝麻、藕、烏雞、豬肺、豆漿、蜂蜜、龜肉、芝麻、核桃、甘蔗等,以起到滋陰潤肺和養血的效果。
末伏如何養生?
由夏入秋,由熱漸冷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末伏這幾天
有些規矩你得知道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
老人、兒童等免疫力較差人群和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人士請注意:
吹空調要把握好「度」立秋過後,天氣依舊悶熱難耐,這種前提下,大家可以選擇空調、電扇、鋪涼蓆等方式適當解暑降溫,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夏季空調病的一些防範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貪涼,空調可設定在25℃至26℃為宜,更不可對著直吹,也不要頻繁一進一出空調房,減少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
適量戶外運動,不可大汗淋漓
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進入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甜
再也吃不到三白瓜
夏季入伏前後,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時候。過去每到這個季節,河北省河間府獻縣沙河橋一帶的三白和疙瘩白西瓜,就要裝上「漕子船」沿「西河」 (子牙河)順流而下,運到現在的老紅橋南岸往西一裡地的天津衛勝芳碼頭。
碼頭設有瓜行,瓜行裡聚集了許多懂得各種瓜果的行家,俗稱「經家」。西瓜經家一看船上的西瓜就知道產地和成色,然後和瓜主商量定價,既能讓瓜行有錢賺又不耽誤交情,來年還能有生意做。
西瓜卸船落地後,由「經家」組織勞力將西瓜挨個過手,每隔兩三天就要過一次手,就是把熟瓜和生瓜分揀出來,熟瓜先上市,生瓜蹲熟後再上市。在眾多的品種中,只有三白和疙瘩白西瓜最受天津衛老百姓的青睞。
說了這么半天,什麼是三白和疙瘩白西瓜?三白西瓜的外皮是白顏色的,瓜瓤、瓜籽也是白顏色的,所以叫三白西瓜。所謂疙瘩白西瓜是指西瓜的外皮是白色的,並隆起一些扁平的疙瘩,瓜瓤有白色的也有淺黃色的。這種西瓜最重的三十多斤,最小的也有七八斤重。
每到三伏天,就會有一些個體商販擺起瓜攤。瓜攤一般都有一個用粗布或葦席支起的涼棚,地上鋪上一領或幾領葦席,堆著幾十個三白和疙瘩白西瓜,涼棚前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擺著切成角的西瓜,桌子後面掌柜的肩上搭一條白毛巾,手裡拿蒲扇,不停吆喝著:「脆沙瓤,瓜大瓤子高,消熱祛暑嘍!」
可惜的是,後來河北省出產三白和疙瘩白西瓜的地已經不耕種了,所以這瓜在天津已消失三十多年了,那回憶中三伏天的味道再也沒有機會嘗到。
涼
冰鎮果藕蘸白糖
果藕跟咱們平常菜市場賣的藕不一樣,那些是做菜用的,而這果藕只有在大鮮貨鋪子才能買到,是可以當做水果生吃的。
果藕的吃法也有講究。把果藕衝洗乾淨,接著用大木盆放上涼水,把果藕放在水中泡著,再從冰箱裡取些冰塊投進水裡,據說這樣用涼水拔一會兒再吃更清爽也敗火。半小時之後,把藕撈出來放到菜板上切成很薄很薄的片,裝在碟子裡,再配一碟白糖,一家人用筷子夾著藕蘸著白糖吃,也實在是一種享受。
近代天津詩人馮文洵在他的《丙寅竹枝詞》中寫道,「水桃雪藕賽京華,果露清香沁齒牙」,這雪藕其實就是果藕的別稱。過去天津津南一帶水多,也有不少藕塘,盛產各種藕,有果藕、鮮藕和老藕。一般果藕在7月上市,生吃最好;鮮藕則到中秋前後才登場,生熟皆宜;而老藕全年都能吃到,但只適於熟食了。
遺憾的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擴建,水窪藕塘也都變成了高樓大廈,果藕就無聲無息地在市場上消失了,每到三伏天我都會懷念那種只有它才能帶來的沁人心脾的涼意。
編輯 | 陳彤
綜合 | 北京日報 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