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 精準發力攻克最後貧困堡壘
隴東報記者 盤小美 通訊員 趙方瑜
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據隴東報報導 幫扶幹部、駐村幹部和鎮村幹部進村入戶開展「六查三講一鞏固」行動,查缺補漏,提高脫貧質量成色;後官寨、彭原等鄉鎮相繼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農民實用技術等培訓,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什社鄉新興、顯勝鄉蒲河等村的瓜農忙著搭建大棚,為明年的春種做好準備……時值冬日,天寒地凍,但西峰鄉村卻處處呈現出一派幹事創業的火熱場景,這是西峰幹群凝心聚力決戰貧困的縮影。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西峰區圍繞區委「三抓一進」和「兩興兩治」總體要求,努力克服疫情災情影響,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著力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動態落實「一戶一策」,推進各類問題整改,以決戰決勝狀態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確保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西峰區加強組織領導,實施三級書記遍訪貧困對象行動,與12名縣級幹部、9個鄉鎮街道、17個行業部門籤訂脫貧攻堅目標管理責任書。實施掛牌作戰,由25名縣級幹部帶領7個作戰小組深入鄉鎮、村組一線進行作戰,遍訪貧困村貧困戶,並抽調50名幹部組成7個核查組,抽取18359戶農戶逐村逐戶進行核查。對3戶未脫貧戶、58戶邊緣戶和53戶監測戶,「一對一」靠實幫扶責任,依據戶情制定幫扶措施。對全區15個貧困村及有貧困人口的79個非貧困村全面開展普查檢視,摸清底子短板,精準施策靶向治療,全面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在脫貧工作中,西峰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紮實開展「3+1」衝刺清零後續行動、「5+1」專項提升行動,聚焦短板落實項目資金,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就業扶貧、固強補弱等項目37個,對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等反覆「過篩子」「回頭看」,因村因戶施策,全力補齊各類短板弱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了解,西峰區今年共實施安全住房鞏固提升1248戶,新建維修村級標準化衛生室23處,對43處水源工程提質改造,維修機井水塔55處,改造供水管網99公裡。
近日,慶陽新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對帥堡、路堡等5個行政村的137名入股村民進行現場分紅,當天共分紅12.8萬元。
據了解,該合作社依託正大集團種豬育肥場產業化項目,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思路,吸納267戶貧困戶入股,分期建成2個1100頭「331+」生豬育肥場。目前合作社已累計出欄生豬3200頭,總收入1344萬元,純利潤達到236萬元,共為群眾帶來分紅收入23.8萬元。
慶陽新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抱團發展生豬產業,實現穩定增收,是西峰區推行「331+」產業扶貧模式的實踐成果。
西峰區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按照「果畜興農」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生豬、蘋果兩大主導產業,制定出臺果品、生豬產業集群五年發展規劃,推進「331+」產業扶貧模式,依託正大集團,採取「能人領建、正大代建、公司幫建」三種模式,吸納全區產業配股資金和村集體發展資金9000萬元,建成550頭標準化「331+」養殖單元100個;堅持蘋果為主、多果並舉的發展思路,以居立果業為龍頭,以海升模式為標準,成立蘋果產業發展聯合體,打造蘋果產業集群。
今年用於生豬產業的配股分紅金額達到720多萬元。目前15個貧困村和85個非貧困村村集體、5230戶貧困戶分紅實現全覆蓋,年均分別收入1.2萬元和1200元以上。全區掛果園累計達到14.86萬畝,櫻桃栽植面積達到5200畝,建成什社、溫泉、董志等果品專業化鄉鎮3個,周寨、寺裡田、劉店、慶豐等蘋果重點村30個,農民人均果品產業純收入達到1880元。
西峰區還積極落實就業穩崗政策,先後組織輸出貧困勞動力9082人,重點圍繞種植養殖技術、烹飪、電焊、挖掘機等實用技術,完成「雨露計劃」培訓340人,就業技能培訓668人,新增設鄉村公益性崗位567個。藉助電子商務推進消費扶貧,通過直播帶貨、線上交易,累計銷售蘋果、小米、西甜瓜等特色農產品21萬單,實現銷售收入445萬元,組織倡導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優先購買扶貧產品59.05萬元。申報認定19戶企業69個扶貧產品,銷售總額達到3.97億元。設立消費扶貧專區3個,扶貧產品銷售額10.61萬元,通過多種形式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增強脫貧底氣。
截至9月底,全區5230戶2102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7.14%下降到0。15個貧困村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2020年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