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月下獨酌》

2020-12-18 做人失敗的失敗魚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文】詩意為: 我在花叢中喝酒,自斟自飲,無親無友。於是舉起杯子,邀請明月與我同飲,再與身影相對,竟成了三人的聚會。但是,月亮不能與我同酌共飲,影子也只是被動地隨著我的身體活動。暫且伴著月亮和自已的影子來飲酒吧,我要趁著大好春光,及時行樂。我唱歌的時候,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的時候,影子伴著我共舞。清醒的時候,我們一同歡聚,但當我沉醉以後,就各自分散了。明月啊,就讓我們永遠結下這忘卻世情的交遊,約定將來在那遙遠的銀河邊相會吧!

【詩人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相關焦點

  • 李白《月下獨酌》其一很出名,其二開篇就驚豔了,很多人卻不熟悉
    而李白有了金樽美酒,才更加了不起。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評價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由此可以看出酒後的李白有多麼狂,連天子的號令都不放在眼裡。詩仙李白的詩,大多是沾有酒氣的,其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流傳甚廣的,我們都知道這兩聯出自李白的《月下獨酌·其一》,卻很少談及《月下獨酌》此組詩的其他三首。在筆者看來,《月下獨酌·其二》重在議論,在意象上自然是沒有第一首拿捏得好,但也是豪氣滿滿的一首詩,開篇就驚豔了眾人。
  • 李白的《月下獨酌》,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象?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賀知章曾稱李白為「謫仙人」,李白從那時起就被稱為詩仙,與詩聖杜甫相對而舉。在後人的眼光中,李白確實超越了一般詩人的境界,成為中國詩人中唯一的「仙人」。這一現象,主要是通過李白詩歌中獨特的藝術特色向後人展現的。
  • 記憶法記憶古詩文之李白《月下獨酌》
    月下獨酌【唐】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1、作者介紹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人。出生公元701年,卒於762年,被世人稱為詩仙。其他就不再多做介紹,詩仙李白,千古風流人物。2、背景介紹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 月下獨酌,詩仙李白的另一本傳世草書帖,竟然在這裡藏了幾千年!
    一、引言我們都知道,李白的《上陽臺帖》是李白唯一的一幅傳世書法墨跡,而在《新絳帖》中,則收錄了一份李白拓本版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自作詩——《月下獨酌》。李白作為唐代有名的詩人,不僅擅長劍術和射擊,更擅長書法藝術,尤其是擅長草書和行書。《絳帖》所收錄的李白詩《月下獨酌》,開篇有八字引言,「唐翰林學士李白書」,確為李白草書精品之作。李白的書法風格,有著明顯的特點,飄逸和靈動,「逸」之一字可謂是其書法的精髓所在。《絳帖》全卷一共有二十卷,其中收錄了有宋以前的書法精品之作。
  • 李白《月下獨酌》:酒、月意象下詩人的浪漫與孤獨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李白營造出一種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孤獨的意境,而把這種酒月情結髮揮到極致的,就是這首《月下獨酌》了。要鑑賞本詩首先就要從意象入手,深入認識「明月」和「酒」這兩個意象在詩中所處的重要地位。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李白的《月下獨酌》,你不能只知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獨酌》就是一首酒醉後的精彩詩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樣的奇思妙想,就是李白,若不在醉中,也很難想像得出來 。李白的這組《月下獨酌》共四首,約作於唐玄宗天寶三載,其中以第一首流傳最廣。
  • 李白詩歌《月下獨酌》中的無情遊,怎麼理解
    我們讀李白的詩歌,感覺他非常豪爽,朋友很多,講義氣重感情。他說「千金散盡還復來」,與朋友飲酒甚至不惜五花馬、千金裘。雖然是詩家的語言,但確實是體現了他的真性情。但是李白在寫《月下獨酌四首》的時候,怎麼那麼孤單寂寞呢?
  • 李白的《月下獨酌四首》,好酒好詩來相伴
    在有些悶熱的夏夜裡,備一些冰鎮的小酒,做幾個消暑小菜,或是呼朋引伴,或是月下獨酌,或是與良人共飲,都不失為一樁樂事。既可以緩解白天工作的疲勞,也可以增進朋友或者愛侶之間的感情。古時候的文人,很多也是極愛喝酒的。要說起其中的緣由嘛,無非幾點。第一,酒能激發文人的靈感。文人大多感性,酒也屬於比較感性的,二者自然惺惺相惜。第二,酒能排遣文人的情懷。
  • 在春日的詩中,遇見詩仙李白又在獨酌又在醉,帶著他的那隻貓
    正當我沮喪之時,突然就遇到李白在這春日裡獨酌,只見仙霧飄飄,謫仙獨坐山前,對酒當歌,也是別有一番物境。我便立馬忘了先前的不快,隨他往這春日的詩歌裡小憩了片刻:春日獨酌二首 其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此時,夜幕四合,月出山林,詩仙只有向著這石上的明月,對酒長歌,獨醉在這芳菲之中。我心想,世人皆有孤獨,唯獨這詩仙的孤獨比常人來得高遠飄逸,仿佛不沾染半點凡塵之氣。雖在人間飄蕩,似無所依。但天地山川,風月星雲,皆是詩人手中物、身邊伴、心中友,這孤獨看似無處不在,實又不知從何而來,這孤獨看似宏大,實又虛無。終是不負這「仙」的名號。
  • 《月下獨酌》:幾分醉意就有幾分詩情,那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
    李白是謫仙人,是俠客,更是酒仙。在他所有的詩裡面,寫到酒的將近三分之一。所以,說喝酒才是李白一輩子的主業一點都不為過。在李白的詩裡,除了酒,排名第二的意象是月亮。他經常把酒和月結合起來寫,表現最好的,當屬《月下獨酌》這組詩。
  • 詩酒成仙:李白月下獨酌,一首詩道出愛酒的最高境界
    提起詩歌大家就會聯想到盛唐,提到盛唐大家想到的會是李白,他一生放浪形骸,「詩」、「劍」、「酒」是他的三絕,往往酒入愁腸,三分化為劍氣,七分釀成月亮,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就連最終的歸宿都是那麼天真浪漫,水中撈月成了他的終點,讓人感嘆!
  • 舞劇《李白》首登國家大劇院再現詩仙逸興
    舞劇《李白》劇照。劇組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交響合唱版舞劇《李白》日前首度登上國家大劇院。關於李白的作品在舞臺上層出不窮,以舞劇的形式表現詩仙的卻鮮見。受疫情影響,舞劇《李白》原定巡迴演出計劃從2020年3月推遲至今。
  • 將孤獨描寫得如此悽美,李白不愧大唐詩仙,驚豔整個華夏文明
    其背後是無數偉大的詩人,整個大唐詩歌成就頂峰的代表也就那麼幾位詩人,其中李白就是其中一位。對於很多人來說,想要將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熔煉入精美的詩句中,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對於大唐的李白來說似乎就是信手拈來。「李白鬥酒詩百篇」,幾杯酒下肚之後,七分釀成月亮,三分化為劍氣,而詩歌也就油然而生。因為他的叛逆,讓詩歌的世界更加璀璨。
  • 月下獨酌,李白:誰說寂寞是一個人的狂歡,邀上明月和影子就不算
    月下獨酌寫作背景時,李白在長安,正處於官場失意之時,作此詩。情景話我要發個朋友圈:一個人好無聊,配上一張月下飲酒的自拍。咔~拍照聲。
  • 「詩仙」李白10句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傳世,是中國古代詩詞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作品中的千古名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出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意思是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失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6、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文·段宏剛李白(701年——762年)是我國有史以來文學界最有代表性的曠世奇才,他之所以被冠以「詩仙」的美譽,是因為他的詩歌飄逸奇崛,奔放灑脫,大氣磅礴,字裡行間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烈火一樣的情感,他在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情懷和價值觀念跟芸芸眾生不大一樣,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自有一股「仙氣」,
  • 月下獨酌,喝酒傷身不調情;直面孤獨,可上九天攬月華
    今天我們看大詩人李白筆下關於「月」的作品。月下獨酌(其一)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西安曲江池這首詩,我們大多數人都比較熟悉,從詩名就可以看出李白是在月光下一個人喝酒的情景。剛開始,他以花引入配上酒,邀請月,當然了月那麼遠不可能和他產生聯繫。
  • 被稱為「謫仙人」的李白,也曾寫過他一生最孤獨的詩
    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賀知章稱他是「謫仙人」他的人生字典裡好像沒有「悲」字。話說李白因為性格孤傲,調戲楊國忠與高力士等權臣宦官遭到構陷,被認為是「非廟堂之器」,最後被「賜金放還」。但即使政治上遭到嚴重挫敗,他還是沒有氣餒,洋洋灑灑、大氣磅礴地寫下了《將進酒》這樣豪情與悲壯的詩篇。
  • 詩仙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可能我們理解錯了
    公元752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經八年了,雲遊四方時與好友岑夫子相約前往穎陽山居中的丹丘生家裡做客。知道李白酷愛喝酒,主人丹丘生自然安排了酒宴為好朋友接風。鬥酒詩百篇的李白,在與好朋友的對酌中寫出了名流千古的《將進酒》。詩作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