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電影中出現的武器第一部分

2020-12-05 老槍與戰線

1993年版之後剛好二十年,俄羅斯又推出了一部以史達林格勒為名的電影。

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海報一

這部片子在當年是俄羅斯票房最高的影片,據說也是所有以史達林格勒為片名的電影中最高的一部,但是在評論上好壞參半。因為投資有限,本片實際上在大戰役的背景下說了個小故事。讚揚的一方呢,認為本片畫面精美,講述了殘酷戰爭中的人性和溫情啥的(我還特意百度了下影評,到自己寫還是沒詞,這種小清新雞湯感悟跟我不是一個頻道,要不你們自己搜吧),並且擺脫了蘇聯以國家力量拍攝史詩片的傳統模式。

那麼它講了個什麼故事呢?史達林格勒戰役中,以格羅莫夫大尉為首的一群蘇軍戰士奪下了一棟樓房,並打算堅守,實際上就是取材於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樓。然後這樓裡面住了個幽靈般的女孩叫卡嘉,戰士們和她廝混久了就搞懂了他們來這兒就是為了保護她。然後德軍又跟智障似的就在樓對面當街火燒猶太母子,蘇軍戰士們怒火中燒衝出去打了一波,這下又搞明白了該仇恨敵人的道理。

對面德軍的小頭頭是個叫卡恩的上尉,此人宣稱蘇聯難民瑪莎長得像他死了的老婆,於是糟蹋並包養了瑪莎。既然如此他打算給瑪莎一條活路,誰料瑪莎已經被其他難民和蘇軍戰士們看作投敵者,出門時候被狙擊手一槍打腦門上了。

死了妹子怒火中燒的卡恩上尉和這些誓死保衛妹子的蘇軍戰士在大樓裡死掐,最後蘇軍召喚炮火,大家同歸於盡。蘇聯一邊的妹子卡嘉沒死,後來得了孩子,告訴孩子他有五個爸爸——這裡很多俄羅斯人都覺得無法接受了,你在說什麼呀?我也覺得挺扯的,報恩也不是這個說法吧?不是逗著人往歪裡想嗎?這至少說明編劇和導演的腦迴路至少和世上一半的人不同吧。

是,老槍在那一半評價不高的人裡面。我的感覺是這片子差了一股英雄氣,沒有精氣神。這場戰役雙方前後投入了數百萬人,死傷也是數百萬,蘇軍艱難的時候已經被壓到河岸邊上,崔可夫的參謀軍官提著衝鋒鎗出了指揮坑道就直接開打。這全靠一批批各方趕來的戰士,用命一米一米再推回去,普通士兵過河後平均存活時間就是24小時。那麼這些人為什麼來赴死的?活下來成為英雄的人又是怎麼堅持的呢?什麼在支撐他們?

因為某種信仰?那個不能提了;因為追隨領袖?那個也是邪惡暴君了;因為愛國主義?國都沒了,再說那個國就是因為某信仰才出現的,那也不能提了——我不但不信這些,心裏面還很反對呢。那犧牲總得有個理由吧,那就是為了身邊的戰友,為了妹子,為了人性光輝。可對面的德軍也是這樣想啊,就像那個卡恩。過去德軍作為失敗一方,軍官和老兵回憶錄裡都要作切割,這俄羅斯作為勝利一方也這麼一切割,問題就來了。好人不高大,壞人有人性,大家都是一個水平線上,同樣在泥坑裡打滾的豬,那憑什麼你這邊的人就更情願犧牲自己呢?就像片頭那些蹈火衝鋒和德軍同歸於盡的戰士,這些人來自全蘇各地,很多還不是俄羅斯,既沒來得及看到卡嘉妹子,也沒親眼見到猶太母子被害。他們這樣就把自己送了,留下家裡父母妻兒不管,是因為什麼?是受了什麼洗腦或者愚弄了?那什麼東西洗腦或者愚弄他們,敢說說嗎?

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海報二

順便說說燒死猶太母子也是個討好西方主流輿論的橋段。史達林格勒戰前幾十萬人口,仗打完了剩幾千口吧,就是百中存一。跑了的也就罷了,沒跑脫的其實就是被德軍一視同仁了,德軍如果不是瘋癲完全沒有必要從中專門挑兩個猶太人出來在前線燒給蘇軍看。

所以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失敗並且被全面否定後,試圖以外來價值觀解構自己的歷史英雄時出現的窘境。這種自我矮化自我否定以迎合他人試圖獲得認同的行為,在我二十多年網絡生涯中見得太多。所幸我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波挺過來了,這種言論和思想最終沒有成為主流,現在年輕一代比我們當年更有自信。

當然了,如果是僅僅看打得熱鬧,本也不必如何黑它,可凡事怕對比啊,有對比才有傷害。因為在這部片子之前十二年,也有一部反映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片子,也是講大戰役中的小故事——《兵臨城下》(我記得正規譯製版片名是《決戰中的較量》),那部片子拍出了英雄氣。

瓦西裡·扎伊採夫,槍法如神出手無情,本來就有成為英雄的潛質。他有朋友丹尼洛夫,有戀人塔尼婭,有崇拜者薩沙,有看重他的大首長赫魯雪夫,甚至赫魯雪夫聲稱他還被慈父注視著呢,此外還有個宿敵科尼格少校。瓦西裡是自己要殺敵的呀,殺敵當英雄,工人來信誇讚的時候他會謙虛,但心裏面得意。他還有自己的理想,以後當上工廠的領導者,能在天橋上安排什麼都不懂的芸芸眾生勞動。發現打不過科寧格之後他也膽怯退縮,最後丹尼洛夫捨身誘出科寧格,兩人之間的恩怨一次了帳,瓦西裡跨步而出——「梆」。

英雄就這麼塑造出來了,我說這段的時候,這些人的面貌是不是逐一就在你腦海裡浮現出來了?最後決戰場景裡科寧格少校老狼一般的眼神,還有車廂盡頭瓦西裡託槍屹立的形象,你能忘嗎?前面說了這麼久的2013版《史達林格勒》,你又想起了誰?卡恩上尉,格羅莫夫大尉、切瓦諾夫、波利亞科夫、尼基福羅夫、阿斯塔霍夫。所以有俄羅斯影評質問導演到底在同情哪一方?主角其實是卡恩上尉對吧?至少卡恩還是個有血有肉的反派。

《兵臨城下》根本是幾個西方國家拍的,導演是法國人。人一邊黑著你一邊拍你的英雄都比你自己拍的更深入人心,那你這片子不是失敗是啥呢?講故事你都沒講過別人。

此外這片子特效太過炫技,動不動就是個子彈時間,生整出遊戲感了。有些場面讓人感覺跟《使命召喚》系列裡某個版本的過場動畫似的。當然必須承認的是在道具方面該片確實很豐富也很講究,要不咱們今天也沒得寫了。

看看,本來是介紹武器,一不留神跑偏了。咱也不是寫專門影評的,靠著回憶隨手一寫,情節記錯了那就抱歉。再說老槍年紀大了,思想老舊,觀點偏頗那是完全正常的,不定哪天我一甩手扔了鍵盤就出去找老姆姆跳廣場舞了呢。所以如果以上評論和你觀點相悖,那就麻煩大家多包容了。

下面開始正文。

手槍

Tokarev TT-33

1947年前生產的TT-33

託卡列夫TT-33發射7.62x25毫米託卡列夫彈,是當時蘇軍制式手槍。這支槍不得了,本國生產型就是54式,只要是手槍一半是仿製它,還有一半仿的沙漠之鷹。

格羅莫夫大尉瞄準阿斯塔霍夫中尉

格羅莫夫大尉手持TT-33衝出大樓

格羅莫夫大尉手持TT-33與卡恩對決

Nagant M1895

納甘1895發射7.62×38毫米R子彈,7發轉輪供彈。該槍有獨特的氣密設計,性能很好,且比一般左輪多帶一發子彈,整個二戰期間都在生產。

蘇軍戰士用納甘左輪射殺了這名德軍

Luger P08

受到收藏者追捧的手槍,但戰場上也就一樣用。我記得小說《熱的雪》裡面評論帶槍套的帕拉貝倫手槍又大又重(也許我記錯了?)。

這名德軍在肉搏中手持P08

格羅莫夫大尉使用繳獲的魯格

卡恩上尉以P08與格羅莫夫對決

Walther P38

沃爾特P38是二戰德軍主用手槍,戰後在西德服役到六十年代,衍生型在本世紀初才被完全替代。

德國士官以P38劫持卡嘉

Leuchtpistole

LP-34型信號槍,口徑26.65毫米,當時德軍的制式裝備。

德國士官和他的信號槍

Sturmpistole

1942年後德軍在信號槍上加裝大型摺疊槍託,槍管改成23毫米,發射超口徑高爆彈和破甲彈,這種武器稱為突擊手槍。

右側一名德軍攜帶了已插上超口徑彈頭的突擊手槍

衝鋒鎗

PPD-40

波波德就是捷格加廖夫手提機槍之意,該槍結構模仿了德國MP 28,彈鼓則仿效了芬蘭索米衝鋒鎗。該槍的地位後被價廉物美的波波沙取代。

注意畫面右方對空射擊的蘇軍戰士

PPSh-41

波波沙即什帕金衝鋒鎗的意思,這槍便宜又大腕,火力兇猛,雙方都喜歡。

蘇軍士兵持槍搜索

切瓦諾夫中士用波波沙射擊

切瓦諾夫持槍搜索

格羅莫夫大尉持槍搜索

左側德軍挎著波波沙

MP 38

德軍裝備的第一種現代化衝鋒鎗,採用金屬摺疊槍託,不用傳統的木料。MP 38的識別特點是彈匣座光滑,有大的圓形孔,且槍身上部有縱向槽。

左側德軍用MP 38開火

這張圖可以看到MP 38槍身上的縱槽

阿斯塔霍夫中尉用繳獲的MP 38射擊

MP 40

MP 38的簡化版,改進了保險機構,減少了切削件和鋁鑄件。MP 40裝備更加廣泛,是德軍主力衝鋒鎗。

典型MP 40的識別特點是槍身上部光滑,彈匣座無開孔並衝有握持時的防滑筋。

德國士兵用MP 40開火

阿斯塔霍夫中尉和繳獲的MP 40

彼得·卡恩上尉和MP 40

Erma EMP

埃爾馬EMP屬於雜械,主要裝備黨衛軍,數量也較少。

居中德軍使用埃爾馬EMP

步槍

Tokarev SVT-40

託卡列夫SVT-40是使用10發彈匣供彈的半自動步槍,本已被選為蘇軍新一代標準步槍,但德軍入侵打斷了這個進程,蘇聯需要更廉價的步槍彌補前線巨大損失。德國後來研製的G 43半自動步槍受其影響很大。

蘇聯水兵裝備著託卡列夫半自動步槍

左側蘇軍士兵使用託卡列夫

被擊倒的水兵手持上了刺刀的託卡列夫

Mosin Nagant M91/30

莫辛納甘M91/30本來已經開始替換,但戰爭爆發後生產線重開,一直佔據主力步槍位置。

蘇軍戰士和帶刺刀的莫辛納甘M91/30

放大看,這支槍的槍機缺失了,這應該是道具師的問題

Mosin Nagant M91/30 Sniper Rifle

影視中常見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一般使用3.5倍PU瞄準鏡,就像這支。

切瓦諾夫中士和莫辛納甘狙擊槍

卡嘉使用狙擊槍

格羅莫夫大尉和莫辛納甘狙擊槍

切瓦諾夫中士用這支槍打死了瑪莎

Mosin Nagant M38 Carbine

莫辛納甘M38型卡賓槍主要供不直接參加一線戰鬥的人員使用,這支槍不能安裝刺刀。

波利亞科夫使用M38型卡賓槍

Karabiner 98k

話說二戰片的德軍如果沒有98k會顯得很奇怪吧。

左邊那名德軍用的是98k

格羅莫夫大尉真是多面手,他什麼都用過

Czech vz. 16/33

捷克產毛瑟短步槍。德國吞併捷克後改進生產供山地部隊使用,稱為Gewehr 33/40。後來這個名稱也擴展到捷克軍隊原先生產的vz. 16/33上。

右側德軍使用捷克產毛瑟

Mauser 98AZ Artillery Carbine

毛瑟98AZ炮兵型卡賓槍是一戰後期研發的武器,前護木處有獨特的刺刀掛鈎。因為比98k更輕更短,所以即使是二戰時期這支槍仍受到歡迎。

最右側德軍背著98AZ

M43 Spanish Mauser

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西班牙在持續生產和改進毛瑟步槍。M43型是在98k基礎上研發的,但採用直形拉機柄,槍身有手指槽,刺刀座可兼容老式毛瑟步槍的刺刀。不過這支槍是在1944至1957年間生產的,有點亂入了。

背著西班牙M43毛瑟的德國士兵

德國士兵用上刺刀的西班牙M43毛瑟肉搏

Mauser Gewehr 1898

毛瑟G98,最基本的型號,一戰老槍,一直到1935年前都是德軍標準步槍。

中間的德軍使用G98,槍身很長

好了,正文後送大家一段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戰鬥場面混剪視頻,如果單看打鬥場面的話確實挺燃。

相關焦點

  • 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電影中出現的武器
    993年版之後剛好二十年,俄羅斯又推出了一部以史達林格勒為名的電影。 俄羅斯2013版《史達林格勒》海報一 這部片子在當年是俄羅斯票房最高的影片
  • 電影《史達林格勒:狗,你想永遠活著嗎?》裡出現的武器
    剛好看到三部不同年代拍攝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電影的武器道具辨識文章,最近就發這個吧。我知道的最早和史達林格勒相關的電影是蘇聯1949年兩集版《史達林格勒戰役》,當初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在廠裡的工人俱樂部看的。該槍並非軍用制式武器,但兩次大戰中很多德國軍官選擇購買該槍作為自衛武器。片中林克曼少校佩槍即為紹爾1913,只在一個場景中短暫出現。
  • 內地票房:《史達林格勒》登頂 逼退《金剛狼2》
    內地票房:《史達林格勒》登頂 逼退《金剛狼2》 時間:2013.11.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瑋 分享到:
  • 俄羅斯10部經典戰爭電影推薦,俄羅斯好看的戰爭電影
    俄羅斯其他題材電影可能比較一般,但戰爭類電影還是非常出彩的,有很多經典的戰爭電影奉獻給世界,小編盤點了下,推薦10部這幾年比較經典的戰鬥民族的戰爭電影。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覆周旋……   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裡斯·瓦西裡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史達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2013)1942年秋天,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寒冷的土地上爆發。
  • 走進Lobaev武器公司 俄羅斯私營企業因何造出世界頂尖狙擊步槍?
    一路走來,洛巴耶夫身邊集中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他們合作研發了第一支SVL系列狙擊步槍,它成為俄羅斯乃至整個歐洲最精確的遠程狙擊步槍。弗拉迪斯拉夫的兄弟,公司董事,俄羅斯國家遠程射擊協會創始人之一的尼古拉·洛巴耶夫對記者說:「很多時候,如果射手帶著我們的步槍參賽,那就意味著其他所有人都在爭奪第二名。」
  • 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
    如果讓敵人佔領了史達林格勒,那麼蘇軍在這場戰役中就再也沒有獲勝的機會了;而如果說還有機會的話,那也非常渺茫。當時甚至出現了一句口號:「俄羅斯是偉大的,也是無路可退的!」,因此史達林格勒陣線上的士兵一直在戰鬥。他們不是為了活著而戰,而是不惜生命地戰鬥。在這一時期史達林格勒及其要道上的士兵創造了許多功勳,其中有在史達林格勒的天空中表現出無畏英雄氣概的蘇聯飛行員澤姆良斯基少校。
  • 為什麼好萊塢電影裡總出現俄羅斯軍火商?聊聊俄羅斯黑幫的發家史
    電影《教父》中的義大利黑手黨關於俄羅斯黑幫的身影,總會在美國好萊塢的特工電影、犯罪電影裡面有提到,他們一般都是以走私軍火商的身份出現,比如《碟中諜》、《極速追殺》、《伸冤人》等等,甚至在成龍的《警察故事4》中俄羅斯黑幫也是以軍火商的身份而出現。
  • 電影《鐵十字勳章》中出現的武器
    在電影一開始攻擊迫擊炮陣地時他們搞到了這些槍,然後就在全片中使用。 PPSh-41使用7.62x25毫米託卡列夫彈,德軍使用時如果改為9毫米口徑,則命名為MP41(r);如果不改裝,則稱為MP717(r),使用7.63x25毫米毛瑟彈。因為9毫米子彈不能和原有的彈鼓兼容,所以斯坦納使用的必然是原口徑武器。
  • 抗美援朝題材網絡電影《最可愛的人》在俄羅斯獲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白瀛)中宣部宣教局會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聯合製作的家風主題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的衍生網絡電影《最可愛的人》,近日榮獲俄羅斯第十八屆奧澤羅夫國際軍事電影節「評委會獎」。
  • 推薦十部人生必看史詩級戰爭電影
    6《史達林格勒》《史達林格勒》是由俄羅斯導演,是俄羅斯第一部IMAX-3D巨幕影片。,潛進了一座被德軍佔領的房屋,在這裡他們遇到了一位未能跑掉的俄羅斯姑娘,並與德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該影片於2013年10月31日在中國上映。
  • (文化)抗美援朝題材網絡電影《最可愛的人》在俄羅斯獲獎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白瀛)中宣部宣教局會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聯合製作的家風主題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的衍生網絡電影《最可愛的人》,近日榮獲俄羅斯第十八屆奧澤羅夫國際軍事電影節「評委會獎」。俄羅斯奧澤羅夫國際軍事電影節由俄羅斯國防部為紀念蘇聯時期「衛國戰爭三部曲(《莫斯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大血戰》《解放》)」電影導演尤裡·奧澤羅夫設立。本屆電影節於2020年11月在俄羅斯圖拉舉辦。《最可愛的人》作為唯一一部短片網絡電影入圍故事片單元並獲得「評委會獎」,這也是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題材影片。
  • 直擊俄羅斯紅場閱兵,新型武器裝備全亮相
    莫斯科時間6月24日10時(北京時間15時),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在莫斯科紅場拉開帷幕。據塔斯社報導,超過14000名士兵、234件武器裝備和75架飛機參加此次閱兵。
  • 在俄羅斯和美國的電影中是如何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奧澤洛夫實際上只被允許以蘇聯在庫爾斯克戰役(1943年)中的勝利作為開始,但是導演隨後拍攝了缺失的部分。這部電影是蘇聯經濟停滯不前的表現,當時的軍事題材從導演電影轉向了主流電影。在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關於偉大衛國戰爭的電影被大量頻繁地製作出來,既有奧澤羅夫式的大型史詩,也有關於「具有地方意義的戰鬥」的電影。但優秀作品的數量很少,有影響力的原創作品更少。
  • 十部俄羅斯戰爭類型電影,不輸歐美電影
    武器道具方面使用了武裝直升機和坦克等100多件重型裝備,而M4機槍、T-72坦克、達納火箭炮等先進武器也有一定的亮相。一場毫無徵兆的現代戰爭一觸即發,無數大兵、先進武器聚集一地,戰事愈演愈烈,飛彈在天空中呼嘯而過,子彈像雨點般的肆意飛散,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戰爭火線,而這道火線恰好阻隔了一對母子。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亮相紅場閱兵,一文了解俄羅斯武器裝備發展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期間,蘇聯士兵與納粹德軍作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期間,堅守工廠的蘇軍機槍手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期間,蘇聯士兵與納粹德軍作戰普京在俄羅斯疫情仍然嚴峻的情況下,決定在6月24日舉行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就是為了彰顯蘇聯軍隊為戰勝納粹德國,贏得二戰勝利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 這部災難電影,被稱為空難版的《2012》
    俄羅斯不是一個電影大國對於這個戰鬥民族的電影,很多人也許還停留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或是《史達林格勒》這樣的初級印象其實俄羅斯電影早就不再是滿幕紅歌了尤其是這兩年,大有刷出新高度的架勢譬如前段時間刷爆朋友圈的俄羅斯電影《他是龍》,就廣受好評今天君君要給大家安利的電影同樣來自俄羅斯不同的是,這是一部難得的俄羅斯災難大片
  • AK47是怎樣煉成的,俄羅斯電影《卡拉什尼科夫》
    與不久前上映的俄羅斯戰爭電影《T-34》一樣,2020年又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卡拉什尼科夫》將俄羅斯武器裝備中另一個傑作AK-47的傳奇歷史展現給世界。 世人對於俄羅斯的印象更多的是來源於這個國家強大的軍事工業,與去年上映的電影《T-34》中那部經典的坦克一樣,AK-47自動步槍同樣是一個可以載入人類歷史的武器裝備。AK-47自動步槍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一款槍械,型號縮寫「AK」來自於設計者的名字,意為「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Automatic Kalashnikov)。
  • 老K看過的蘇聯衛國戰爭電影、電視及其他
    先說說2015年新版翻拍的俄羅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談論這部電影繞不過1972年的180分老版,和老版中女兵出浴的情節,關於這一場景,1972的老版快速拍攝了幾個鏡頭,當年國內在電視上公映時一點也不意外的給咔嚓了,而2005年的國產電視劇版壓根兒就沒敢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