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1.長垣道小僧
方裡邵寨村
大堤腳下小村莊,一半人煙一半塘。
田埂時光耕處淺,藕花開謝稻花香。
註:邵寨村位於方裡鎮正東,大堤腳下,方裡鎮的魚米之鄉。
2.長垣崔相淮
廚鄉(上官村)名吃傑然餄餎面
考究補料御廚強,勁道光滑齒溢香。
色味映輝呈韻致,養生至寶客眉揚。
3.廣東陳和煥
芝城挑幡
呼嘯龍騰眾目瞠,肩扛頭頂自如行。
組團海外贏誇讚,步入非遺留雅名。
註:極具福建省民俗特色的傳統文藝活動。源於340多年前。當時,明朝將領鄭成功籌備收復臺灣。建寧府(今建甌)大洲造船工匠紛紛應徵入伍。收復臺灣戰役結束後,凱旋的建甌將士將帶回的大旗高掛竹竿上,競相擎持,已示紀念。久而久之,逐漸演化成「挑幡」活動,流傳至今。
2019年11月,建甌挑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4.鄭州阿貴
同樂舞獅
鑼鼓敲來好事連,文獅舞動到門前。
每逢佳節添生趣,技藝超群代代傳。
註:常村鎮李寨文獅子一改獸中之王的威猛形態,以慈善之心創造出文靜的獅子形象,寓意深遠。經過百年技藝人代代傳授,李寨文獅子逐漸形成獨特風格,妙趣橫生。通過文獅子的安閒與柔順表現出期盼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的民眾心理,震撼人心,具有社會歷史等方面的認識和研究價值。在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內涵不斷被弱化的今天,李寨文獅子逐漸失去演出平臺,藝術水準大幅度下降,致使這一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亟待保護。
5.江蘇海州漁翁
江蘇
江寧宜虎踞,靈秀看蘇州。
二府堪鍾毓,人文古蹟留。
註:江蘇省名的由來,系由古代江寧(今南京)、蘇州二府名合稱而來。
6.長垣彩霞
過青崗夕照遺址
寂寞輕車碾夕陽,黃埃埋盡舊宮牆。
悽涼總在繁華後,指點殘碑說宋唐。
註:青崗夕照遺址,位於長垣城北十公裡的樊相鎮青崗村。曾經令人神往的青崗夕照,是長垣有名的古代八景之一。已不見蹤跡的護國龍泉寺曾建於青崗村西南部高崗之上。據文化志記,那裡是長垣地理位置最高處,也是欣賞夕照風光最佳處。
小屯風光
路南路北賞花黃,村尾村頭滿夕陽。
散步悠閒皆老幼,無邊麥浪正蒼蒼。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7.長垣錦箏
高店村
庭院樓臺似布棋,小街深處有名醫。
涼風夜夜吹燈影,常照來人歸去遲。
註:高店村有高大夫骨科,遠近聞名。
8.長垣 雲淡風輕
丁欒熬饃 新韻
鮮美何曾兩樣材,全憑妙手巧安排。
尋常桌凳八方客,老味難逢管自來。
註:丁欒地處廚師之鄉,烹飪自有一絕,北街熬饃老店,百年傳承,常有八方食客慕名而來,盡興而歸。
9.江蘇別夢依稀
興莊夜雨
星空恰值月光明,常為無雲夜雨驚。
拍岸海潮風散雪,飛來水汽落晶瑩。
註:城北有興莊,明時臨海,每至大潮,縱夜空月朗,亦常有雨水降落,被列為當時地方八景之一。如今,海水東退,興莊距海堤有數千米,其夜雨之說已成過去。
10.中牟馮宏強
萬勝鎮懷古
萬勝當年古渡頭,莊宗駐馬嘆兵休。
幹戈寥落人更替,今日田禾蓋壟丘。
註:萬勝鎮位於中牟西北十餘公裡,為古汴河碼頭。據《五代史》載,後唐莊宗曾欲虎爭汴京,行至萬勝,聞汴陷落,遂駐馬哀嘆回師。後朝代更迭,黃河泛濫,古鎮興盛早已埋於黃沙。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11.山東 邵長頌
雞籠河
微波送溫馨,細柳抱瑤琴。
樓宇摩天起,風光惹醉人。
註:雞籠河發源莒南澇坡的雞山,在板泉的龍窩村注入沭河,因此得名雞籠河。
12.長垣清風
郜樓村來歷
郜姓良田計無數,建樓原野放租糧。
佃農環此搭茅舍,耕作久延炊火長。
註:古時縣城郜家在城東十多裡處買下很多田地,為了方便收租,在田野中建了一座樓,稱之為郜樓,佃農為了耕種便利,就在樓周圍搭建住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村莊,村莊名字就叫郜樓。
13.獲嘉風過無痕
獲嘉縣照鏡村
旖旎農莊史有痕,歷經風雨不需論。
飛熊一鏡千秋照,總使妖魔無處存。
註:相傳該村在商末周初,周武王領兵徵伐殷紂時,因周武王軍師姜太公(道號飛熊),把照妖鏡設在這個地方,取得了勝利。由此本村得名「照鏡」。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14.長垣悅知
翟疃寺院
翟疃寺前烽火起,長堤岸下馬蹄疾。
黃巢義舉中原地,旗祭揮刀斬卞律。
注:相傳黃巢起義路過一個寺院,因生病住在此處,寺院主持卞律是位惡僧。
傳說,佛前的張明燈裡的油著不到天亮,添油的小沙彌遭到主持的大罵,兩位小沙彌非常鬱悶,因為每次都添的很滿,就是著不到天明。於是,他們兩個商量整夜不睡覺也要抓住偷油賊。到了半夜一個小鬼去廟裡偷油,讓小沙彌逮了個正著,問他,你偷油讓我們兩個挨打受罵這是為啥?小鬼告訴小沙彌說:「黃巢起義要殺十五萬人,造生死簿需要熬夜,燈油不夠用,就倒你們寺院借點燈油。」第二天,兩位沙彌如實告訴了卞律,因為老和尚卞律作惡太多,心裡有鬼,他讓兩個小沙彌明天夜裡小鬼再來的時候問問看生死簿上有沒有他的名字,又到晚上,小鬼又來到廟裡,沙彌打小鬼開生死簿,生死簿上第一個名字就是卞律。這時候老和尚害怕了,心想我得對黃巢好一點,讓起義的時候不要殺他。黃巢對他說你多得離我遠一點,到時候我六親不認,只殺惡人,你遊雲在外千萬不要回來。
老和尚卞律出去三個多月,因為季節變化需要換下衣服,心想夜裡回去夜裡走。進了寺院隊伍正在集合,院門封死他出不去,他想到一個了樹洞,躲到那裡不會被人發現。心想這回黃巢起義可找不到了,沒有想到的是黃巢起義祭旗,不想殺生,就用樹來祭旗吧!揮刀下去把樹砍斷,結果樹身中滾出一顆人頭,仔細一看是廟中和尚卞律的人頭,這就是典故「老和尚卞律,終究躲不過」。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1
詩意長垣-千村拾韻
15.長垣星星過月
張三寨村
急公好義三兄弟,濟困扶危一片心。
歲月滄桑多變幻,唯留美譽警來人。
註:張三寨鄉駐地張三寨,相傳是由張氏三兄弟所建。張氏三兄弟為人厚道,急公仗義,扶危濟困,深得群眾信賴。為防水防盜,帶領群眾修建土寨,發展商業,聚落日益擴大,經濟日漸繁榮,慢慢成為這一帶的貿易中心。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七月二十七、九月初九是古廟會,並形成單日集,為了紀念張氏三兄弟興村建寨,定名為張三寨村和張三寨集。
16.長垣永政
大堤西關帝廟新韻
蕭蕭一夜雪微疏,關帝門前見盜窟。
案上香龕燭落淚,無人知是避風珠。
註:據說廟是不裝門的,可以隨便進出。過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村裡人還都津津樂道,無論春夏秋冬,廟門口從未積過雨雪,不管外面風有多大,廟內香火煙不晃、燭不搖,皆習以為常,卻不明就裡。時有南蠻探得,實為廟門口處牆體內嵌得一珍寶——避風珠。遂於一風雪之夜,鑿破牆體,盜走了避風珠。廟內再不避風。
蒲風詩社系列專題03期
人當如蒲
中直有韌
蒲風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