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菜園建設|海螺村的詩意與煙火

2020-12-15 天眼新聞

9月初啟,在鐘山區保華鎮海螺村瀰漫著夏秋接替的恬靜與熱烈。

花朵繽紛搖曳,乾淨的馬路交叉口,石頭上紅色的「海螺」字體與鮮花映襯,兩排淡黃色的竹籬笆一路連通村落門扉。

  「把這些收了的豆角藤扯掉,再播種蔬菜,過幾天又有新鮮蔬菜吃了。」籬笆一旁的小康菜園裡,兩夫婦正在趕著時間拆著豆角藤枝。

「小康菜園千家美,錯季瓜果四時鮮」,農家門口對聯書寫的既是一季豐收過去,另一季的豐收緊湊銜接的時令,也是播下農家煙火,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海螺村,位於保華鎮西部,居住著漢、苗、彝、回、水等5個民族,轄1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67戶5954人,這片土地的變化對於土生土長的海螺村人汪進福而言翻天覆地。  「那時交通不便,村裡的衛生也差,牲畜放養,汙水滿地,臭氣燻天,我一直在省外務工不願意回來。」說起過去,汪進福直搖頭。

今年受疫情影響,汪進福沒有外出務工,而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改造,小康菜園建設,海螺村的味道變了,他的眼睛也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小康菜園建設前後對比

  汪進福的庭院也變了。  按照海螺村小康菜園建設「一院一景、一戶一策、因戶施策」的原則,村裡家家戶戶門口搭建了棚架,小庭院、小菜園柵欄佇立而起。

汪進福的庭院全部硬化,修建了花池、魚池等小景觀,樸素實用的棚架上葡萄、棚瓜等藤蔓植物爬滿了整個棚架,果香陣陣。二點八米寬的入戶道路,車輛能夠輕鬆開進庭院,盛產的蔬菜村裡還組織按照市場價售賣。  蔬果花香增添村落顏值,提升鄉村品質,汪進福也有了發展勁頭,成為寨子裡第一家店主。

「烙鍋店開張了20多天,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能賺到1千多元。」他信心滿滿,自家的小康菜園蔥姜蒜苗樣樣齊全,茄子豆角等時令蔬菜全是新鮮的原材料,紮根家鄉,發展庭院經濟,生活如烙鍋一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青峰入畫,一棚知春意,碩果盈村,萬戶感黨恩。

海螺村曾是深度極貧鄉鎮,在六盤水市、鐘山區「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建設的安排部署推動下,海螺村把原大坡七組、八組共計210戶,作為「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建設示範點來打造。

堅持道法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農戶房前屋後、房左房右的空閒土地上,棚架花池隨處可見,桃李杏梨開花結果。

竹林小道圍欄,海螺土雞圈養,老土坯牆與瓦片堆砌的牆面相互依託,核桃樹下木柱椅凳,土罐盛盆栽,雞鳴犬吠,自有農家清雅。

  今年6月,海螺村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大坡八組標準化實施小康菜園84戶,達到示範點目的。

架欄樹菜錯落有致,果蔬花草相映成趣、房前屋後秩序井然、山川村寨融為一體,一幅鄉村圖景正在鋪展。

  小康菜園美了村子富了群眾,讓海螺村處處是景致與安適,鄉村環境顏值顯,幸福自豪由心生。

60歲的李應學常常坐在院壩棚架下,懷中抱著小孫子,對於來客的讚美他已經聽得很多,每次卻都喜上眉梢:「歡迎常來!」

鐘山區文聯供圖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魏容

  編輯 屠琪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水城縣雞場鎮「小康菜園」建設:裝滿農戶菜籃子,裝扮村寨新面貌
    今年以來,雞場鎮按照千家萬戶小康菜園「一個棚架、一壟菜園、一組果樹、一排柵欄」和「四季有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標準及要求,將災後重建、人居環境整治和千家萬戶小康菜園緊密結合,以鄰裡和諧為重點,對酉福社區進行了全面提升整治。「你我感情在,樓頂種白菜。」「來,小盤葡萄園約會。」「川哥種的不是菜,是感恩。"
  • 【六枝融媒】郎岱鎮青菜塘村:「小康菜園」戶戶滿意人人喜歡
    郎岱鎮青菜塘村建設「千家萬戶小康菜園」以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有效整合起來,按照「四一四有四提升」的標準和要求,一戶一策、因戶施策,因地制宜、自然協調,讓「小康菜園」建設戶戶滿意人人喜歡,奮力譜寫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梁莊村:整治廢地,建設「我家菜園」
    這兩天,梁莊人家小區居民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每家每戶都免費分到了一塊50多平方米的小菜園。12月9日上午,剛分到菜園的居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拿著鐵鍬,來到菜園裡種菜。「有了這塊『小菜園』,以後自己種點菜,就不用三天兩頭趕集買菜了!」「我準備種點白菜、蘿蔔、大蔥,吃著方便。」「要我說,還是種點兒韭菜好,割一茬吃一茬。」
  • 七星關區放珠鎮海螺村 櫻桃熟了 村民笑了
    四月,七星關區放珠鎮海螺村的瑪瑙紅櫻桃進入採摘期,一顆顆晶瑩剔透的大紅櫻桃綴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空氣中瀰漫著櫻桃的芳香。
  • 保華鎮海螺村:小溝渠大作用 引水灌溉促豐收
    近日,保華鎮海螺村標準化農田灌溉工程開工建設,該項目工程總投資108萬元,建成後可覆蓋海螺村七個村民組2000餘畝農田,將解決當地農田灌溉用水難的問題,讓百姓通過「小溝渠」收穫「大效益」。
  • 生活,一半詩意,一半煙火(深度好文)
    這世間,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半詩意,一半煙火中,就像雙腳站在煙火氣的大地上,踏踏實實地感受著生活帶來的各種悲喜,一面躬身彎腰,負重前行。一面又要叩問心靈,在生活的重荷下,給心加上一絲撫慰和註腳。讓我們在痛了、累了、哭了、笑了的時候,有所依靠,有所尋找,在迷茫或者失意的時候,讓心有繼續前行的方向。詩意的姿態,就是莫問前程,莫問過往,恬淡一顆心,不去追索世間的名利。
  • 柳禹‖菜園
    菜園老家院子西邊好大一片宅基地,多年來一直雜亂地生長著一些楊樹、楸樹、楝樹、構樹等雜樹。兩年前的某一天,我回老家,突發奇想:與其這樣荒蕪著,何不闢出一塊小菜園呢?為了防止牲畜進入,我又開上車去鎮上買了四稜的空心鋁管和鐵絲網,圍了一個接近正方形的菜園。菜園離不了水,就在院牆上鑽了個洞,買了幾十米的水管連接到廚房無塔供水的水龍頭上,保證一年四季菜園都不會缺水,不用的時候把水管再收起來。隨後菜園裡整理出了不同的菜畦,依時令種上了不同的蔬菜。
  • 手執煙火 心懷詩意
    煙火人間,溫暖我們的,打動我們的,總是那一個個當事者以為平淡無奇的瞬間。辜老師與丁醫生的家是我們少年朋友最喜歡聚會的場所,整潔舒適是一方面,美食美酒是另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那種和諧快樂,輕鬆隨意的氛圍。同學朋友很多,相伴不厭,把生活過成了詩的家庭並不多,他們是同學圈子裡的榜樣。
  • 「我的扶貧故事」從抗「疫」一線到脫貧攻堅,從駐村輪戰到同步小康...
    白天進村宣傳、入戶排查,向村民介紹當前嚴峻複雜的疫情形勢、一遍又一遍的要求村民如何做好防範。 疫情防控還未結束,正在疫情防控值守卡點值守的我接到了水城縣委組織部文件通知:「駐村輪戰隊員轉崗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要求繼續奮戰在姬官營村的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小康我的村|現實版「開心農場」,就在漢中這裡!
    為了生存,青壯勞力選擇外出打工,村裡只剩兒童、老人,是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想脫貧、要致富,『隨大溜』種個油菜、玉米、小麥?那有啥賺頭,向土地要效益,得換個『搞法』。」該村黨支部書記黃全華說,脫貧奔小康就像河改道,就不能按從前軌跡走,得「變」。
  • 保華鎮海螺村產業添新章 230畝魔芋獲豐收
    近年來,保華鎮海螺村積極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讓沉睡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本,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海螺村魔芋產業異軍突起,成為當地群眾又一增收新渠道。立冬以來,大多數土地已進入「休整期」,但海螺村的魔芋基地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個個魔芋在工人們的鋤頭下破土而出。另一邊,數名村民各司其職,忙著篩選、稱重。據了解,地裡的這些魔芋將被分成商品芋、一代種芋及二代種芋,並分別以5600元、35000元及12000元每噸的價格對外銷售。
  • 發展高原特色經濟 建設全面小康生活
    發展高原特色經濟 建設全面小康生活 發表時間:2016-02-02    來源:黨建網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拉珍   拉薩市才納村近年來搶抓曲水縣農村改革實驗區和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發展機遇,結合村情實際,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和淨土健康產業,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農村建設穩步有序推進。
  • 黨建引領「四個園」建設,打造美麗家園——盤州市雙鳳鎮大海村
    大海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引領作用,結合實際制定村級發展規劃,引導村民提高思想認識,全力推進「四個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觀光園)建設,幹部群眾凝心聚力,共同打造「綠樹蔭濃夏日長,滿欄薔薇一院香」的美麗大海村。
  • ...故事」相信未來的日子會更好|六盤水市金盆鄉天生橋村村民楊菊花
    說實在的,我們村本來就是別人口中的「窮鄉僻壤」,那時候回到家鄉後的日子真的是過得很辛酸,一年到頭只能依靠地裡種的包穀、洋芋,還有養的幾頭牛和豬維持生活,回想起來實在是太不容易了。自從脫貧攻堅以來,活兒也是越來越多,比如村裡修路、建水池等惠民項目時都需要很多的人力,尤其是這兩年,隨著村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小康菜園建設,丈夫基本上天天都有活兒幹,平均一天有100左右的工費,日子過得充實又開心。
  •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採風活動走進永聯村
    媒體記者走進永聯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展現江蘇省聚力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模樣,6月13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九家單位共同主辦,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新華日報全媒體視覺中心與張家港市永聯村承辦的「我眼中的全面小康」大型全媒體系列採風活動走進永聯村,近30名中央及省內各主流媒體攝影記者通過圖片(視頻),多角度、全方位、全維度展示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成就。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海發的電力扶貧人|鐘山區供電局駐海發村駐村...
    單位組織落實好施工力量,我就帶領駐村工作隊的黨員,和供電所黨員服務隊挨家挨戶開展下戶線更換,整理室內凌亂線路,三周內完成了結對幫扶的193戶家庭表後線安全隱患整治等工作。么巖四組的低保貧困戶楊文富一家三口以前居住在低矮的土牆茅草房裡,危房改造建設前,我協調建房解決問題,入住前幫助解決用電問題,協調施工隊搭接好下戶線,新房裡明亮的燈光亮起來,點亮了老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 渦陽陳大鎮史韓村:駐村工作隊帶領群眾奔小康
    自從駐村幫扶工作隊到了以後,村黨總支建設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凝聚力不斷增強,村莊搖身一變成了「五星級」村。日前,記者在陳大鎮史韓村看到,一幢嶄新的辦公大樓矗立在村裡,樓上有幹部在開會,有村民在辦事,出出進進,忙而有序。「這都是駐村工作隊扶貧建設的,辦公大樓很氣派、風光,樓上還有會議室,電腦、桌椅辦公設施齊全,環境好,幹部在這裡辦公更方便,群眾來辦事都說好。」
  • 福鼎硤門畲族鄉柏洋村:闊步邁向小康路
    2000年,藉助福寧高速建設的契機,引進福寧材料有限公司,以礦石折股15%,當年村集體創收25萬元,完成村財原始積累。2005年,柏洋村以集體山地折價308萬元,佔股30%比例與村民合股建立「柏洋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一方面為鐵路建設提供砂石等材料,另一方面為發展高新農業拓寬渠道,為增加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提供了保障。村集體不斷壯大,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
    大豆變「金豆」 鄉親唱著村歌奔小康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見成效「巴彥大豆」訂單排到明年。近日,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的一段MV「火」了。在碧浪翻滾的青紗帳和滿眼金黃的豐收場景中,一曲村歌唱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和調優農業種植結構的成效,唱出了鄉親們增收奔富的美好生活。這段MV全長3分30秒,鏡頭從地理標誌農產品「巴彥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飽滿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層黨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領……豐裕村因「豐」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