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如醇酒,逾久彌香!
唐詩宋詞張口既來的我們,可記得,還有好幾罈子的「美酒」,我們總是淺嘗輒止。今天,筆者整理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180個詩句,或醇厚,或淡爽,或濃鬱,或窖香……這20位文壇巨匠在詩句中,陪大家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東晉末南朝宋初期詩人)
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
2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其一》
3 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歸去來兮辭·並序》
4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十二首·其一》
5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雜詩十二首·其一》
6 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7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詠荊軻》
8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四》
9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惜時》
10 皎皎雲間月,灼灼月中華。《擬古·其七》
11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飲酒·其四》
謝靈運(小名謝客,東晉詩人,山水詩派開創者)
12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
13 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14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入彭蠡湖口》
15 海鷗戲春岸,天雞弄和風,《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16 巖下雲方合,花上露猶泫。《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17 列宿炳天文,負海橫地理。《會吟行·六引緩清唱》
18 銅陵映碧潤,石磴瀉紅泉。《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
19 雖抱中孚爻,猶勞貝錦詩。《初發石首城》
20 弦歌愧言子,清淨謝伏生。《命學士講書詩》
21 定山緬雲霧,赤亭無淹薄。《富春渚詩》
22 一隨往化滅,安用空名揚?《廬陵王墓下作》
23 萋萋春草生,王孫遊有情。《悲哉行》
24 差池燕始飛,夭嫋桃始榮。《悲哉行》
25 風來不可託,鳥去豈為聽?《悲哉行》
26 岱宗秀維嶽,崔崒刺雲天。《泰山吟》
27 殘紅被徑隧,初綠雜淺深。《讀書齋詩》
28千 圻邈不同,萬嶺狀皆異。《遊嶺門山詩》
謝朓(字玄暉,南齊山水詩人,與謝靈運同族,人稱「小謝」,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詩風清新秀麗,平仄協調,對仗工整,開唐代律絕之先河)
29 鵲起登吳臺,鳳翔陵楚甸。《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
30 朝光映紅萼,微風吹好音。《和何議曹郊遊詩·一》
31 故人心尚爾,故心人不見。《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詩》
32 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詠竹詩》
33 日暮常零落,君恩不可追。《詠落梅》
34 離離水上蒲,結水散為珠。《詠蒲詩》
35 發萼初攢紫,餘採尚霏紅。《詠薔薇詩》
36 時拂孤鸞鏡,星鬢視參差。《詠風詩》
37 清風動簾夜,孤月照窗時。《懷故人詩》
38 芳洲有杜若,可以贈佳期。《懷故人詩》
39 雲去蒼梧野,水還江漢流。《新亭渚別範零陵雲》
40 蘭色望已同,萍際轉如一。《春思詩》
41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42 芙蕖舞輕帶,苞筍出芳叢。《曲池之水》
43 孤對相思夕,空照舞衣縫。《雜詠·燈》
44 恨君秋月夜,遺我洞房陰。《雜詠·燭》
45 上幹蔽白日,下屬帶回溪。《遊敬亭山詩》
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深得謝靈運賞識)
46 沾渥雲雨潤,葳蕤吐芳馨。《塘上行》
47 悽悽留子言,眷眷浮客心。《西陵遇風獻康樂詩·二》
48 何為淹留無歸聲,愛而不見傷心情。《燕歌行》
49 繁雲起重陰,回飆流輕雪。《詠冬詩》
50 遲遲和景婉,夭夭園桃灼。《三月三日曲水集詩》
51 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秋懷》
52 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搗衣詩》
53 貧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猛虎行·一》
沈約(字休文,南朝史學家、文學家)
54 池翻荷而納影,風動竹而吹衣。《麗人賦》
55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別範安成》
56 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悼亡詩》
57 襟前萬行淚,故是一相思。《春詠詩》
58 瑤颱風不息,赤水正漣漪。《和竟陵王遊仙詩》
59 微根才出浪,短幹未搖風。《詠新荷應詔詩》
60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詠竹詩》
61 刷羽同搖漾,一舉還故鄉。《詠湖中雁》
62 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詠芙蓉詩》
63 折風落迅羽,流恨滿青松。《懷舊詩 傷王融》
64 臥待三芝秀,坐對百神朝。《華陽先生登樓不復下贈呈詩》
65 開霞泛彩靄,澄霧迎香風。《前緩聲歌》
66 錦衾無獨暖,羅衣空自香。《古意詩》
陸機(字士衡,西晉文學家、書法家)
67 曲池何湛湛,清川帶華薄。《君子有所思行》
68 四時代序逝不追,寒風習習落葉飛。《燕歌行》
69 體有萬殊,物無一量。《文賦》
70 來日苦短,去日苦長。《短歌行》
陸雲(字士龍,西晉文學家,官員,陸機之弟,人稱「陸清河」)
71 夏搖比翼扇,冬作比肩氈。《芙蓉詩》
72 浮海難為水,遊林難為觀。《為顧彥先贈婦往返詩四首·其四》
鮑照(字明遠,南朝宋文學家)
73 清潭圓翠會,花薄緣綺紋。《三日遊南苑詩》
74 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三日詩》
75 露色染春草,泉源潔冰苔。《三日詩》
76 騰沙鬱黃霧,翻浪揚白鷗。《上潯陽還都道中作詩》
77 連翩感孤志,契闊傷賤躬。《與荀中書別詩》
78 水光溢兮松霧動,山煙疊兮石露凝。《與謝尚書莊三聯句》
79 心自有所存,旁人那得知?《代別鶴操》
80 沉吟不語若有忘,問君何行何當歸。《代北風涼行》
81 綺羅豔華風,車馬自揚塵。《代少年時至衰老行》
82 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代夜坐吟》
83 春風澹蕩俠思多,天色淨綠氣妍和。《代白紵曲》
84 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代結客少年場行》
85 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遊。《代結客少年場行》
86 凝膚皎若雪,明淨色如神。《學古詩》
87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擬行路難》
88 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擬行路難》
鮑令暉(鮑照之妹,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學家)
89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古意贈今人》
90 遙遙無天柱,流漂萍無根。單身如螢火,持底報郎恩。《近代吳歌·歡聞》
91 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近代雜歌·蠶絲歌》
92 楊柳得春風,一低復一昂。誰能空相憶,獨眠度三陽。《近代吳歌·獨曲》
93 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錢塘蘇小小歌》
94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裡。我心如松柏,君心復何似。《近代吳歌·冬歌》
95 妾持一生淚,經秋復度春。《代葛沙門妻郭小玉詩》
96 木有相思文,弦有別離音。《客從遠方來》
97 人生誰不別,恨君早從戎。《青青河畔草》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書法家,著作《蘭亭序》)
98 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蘭亭詩·其二》
謝道韞(字令姜,東晉女詩人,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99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詠雪聯句》
100 時哉不我與,大運所飄遙。《擬嵇中散詠松詩》
101 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泰山吟》
薛道衡(字玄卿,隋代詩人,死於「才華橫溢」惹人妒)
102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人日思歸》
103 心隨故鄉斷,愁逐塞雲生。《昭君辭》
104 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昔昔鹽》
105 君行遠度茱萸嶺,妾住長依明月樓。《豫章行》
106 鴛鴦水上萍初合,鳴鶴園中花並新。《豫章行》
107 寒夜哀笛曲,霜天斷鴈聲。《出塞和楊素·二》
108 故年隨夜盡,初春逐曉生。《歲窮應教詩》
109 葉舟旦旦浮,驚波夜夜流。《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詩》
110 桃花長新浪,竹箭下奔流。《渡北河詩》
111 月映班姬扇,風飄韓壽香。《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
112 繁星漸寥落,斜月尚徘徊。《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
113 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浦騰煙霧,深浪駭鯨螭。《從駕天池應詔詩》
114 集鳳桐花散,勝龜蓮葉開。《梅夏應教詩》
115 空庭聊步月,閒坐獨臨風。《重酬楊僕射山亭詩》
116 轉蓬隨馬足,飛霜落劍端。《出塞和楊素·其一》
117 簷陰翻細柳,澗影落長松。《展敬上鳳林寺詩》
盧思道(字子行,北齊時期人)
118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從軍行》
119 時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情疏看笑淺,嬌深眄欲斜。《美女篇》
120 擎荷愛圓水,折藕弄長絲。《採蓮曲》
121 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聽鳴蟬篇》
122 浮清帶遠吹,含光動細塵。《賦得珠簾詩》
123 洞房明月下,空庭綠草深。《有所思》
124 秋夕風動三珠樹,春朝露溼九芝田。《後園宴詩》
125 聊持一樽酒,共尋千裡春。《上巳禊飲詩》
126 何言出關後,重有入林人。《上巳禊飲詩》
127 深情出豔語,密意滿橫眸。《日出東南隅行》
128 玉英持作寶,瓊實採成蹊。《神仙篇》
129 輕盈雲映日,流亂鳥啼春。《城南隅燕》
130 雲浮玉壘夕,日映錦城朝。《蜀國弦》
131 順風傳細語,因波寄遠情。《棹歌行》
132 晚霞浮極浦,落景照長亭。《贈別司馬幼之南聘詩》
133 垂絲被柳陌,落錦覆桃蹊。《贈劉儀同西聘詩》
134 笙隨山上鶴,笛奏水中龍。《夜聞鄰妓詩》
虞信(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
135 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
136 一寸兩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小園賦》
137 草無忘憂之意,花無長樂之心。鳥何事而逐酒?魚何情而聽琴?《小園賦》
138 荊軻有寒水之悲,蘇武有秋風之別,關山則風月悽愴,隴水則肝腸寸斷。《小園賦》
139 臨風亭而唳鶴,對月峽而吟猿。《枯樹賦》
140 衫含蕉葉氣,扇動竹花涼。《奉和夏日應令詩》
141 天漢看珠蚌,星橋視桂花。《舟中望月詩》
142 澗暗泉偏冷,巖深桂絕香。《山中詩》
143 千尋文杏照,十裡木蘭香。《登州中新閣詩》
144 峽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奉和趙王途中五韻詩》
嵇康(字叔夜,三國時期魏國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有千古絕唱《廣陵散》)
145 人無志,非人也。《家誡》
146 蠍盛則木朽,欲勝則身枯。《答向子期難養生論》
147 不以愛之而苟善,不以惡之而苟非。《釋私論》
148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贈秀才入軍》
149 日遠邁兮思予心,戀所生兮淚流襟。《思親》
150 勞形苦心,身貴名賤,榮辱何在?《贈兄秀才入軍詩·其十八》
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三國魏詩人,專攻五言詩,竹林七賢之一,「正始之音」的代表)
151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詠懷八十二首》
152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詠懷八十二首》
153 願為雙飛鳥,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詠懷八十二首》
154 孤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詠懷八十二首》
155 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詠懷八十二首》
156 良弓挾烏號,明甲有精光。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詠懷八十二首》
157 天時有否泰,人事多盈衝。《詠懷八十二首》
158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起,羽翼自摧藏。《詠懷八十二首》
郭璞(字景純,東晉人,精天文歷算卜筮詩賦、好古文奇字,為《爾雅》《山海經》《穆天子傳》作注)
159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遊仙詩十九首》
160 潛穎怨清陽,陵苕哀素秋。《遊仙詩十九首》
161 氣滃渤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江賦》
162 經紀天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江賦》
163 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遊仙詩十九首》
164 瓊林籠藻映,碧樹疏英翹。《遊仙詩十九首》
165 望頭如尾,動若丘徙。《象贊》
166 君如秋日雲,妾似突中煙。高下理自殊,一乖雨絕天。《詩》
左思(字太衝,西晉文學家,著有《三都賦》,「洛陽紙貴」的當事人)
167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詠史》
168 然相如賦上林而引「盧橘夏熟」,揚雄賦甘泉而陳「玉樹青蔥」,班固賦西都而嘆以出比目,張衡賦西京而述以遊海若。《三都賦》
169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詠史》
170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招隱》
171 白髮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白髮賦》
172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雜詩》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西晉大臣,文學家,巨富)
173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王昭君》
174 迅風翼華蓋,飄颻若鴻飛。《還京詩》
175 寂寂守空城,悠悠思故鄉。《贈棗腆詩》
176 時光逝兮年易盡,感彼歲暮兮悵自愍。《思歸嘆》
潘嶽(即潘安,西晉文學家,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177 何微陽之短晷,覺涼夜之方永。《秋興賦》
178 人居天地間,飄若遠行客。《楊氏七哀詩》
179 歸雁映蘭畤,遊魚動圓波。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河陽縣作詩二首·其二》
180 綠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金谷集作詩》
殺戮與徵伐,社會與自我,兩相膠著糾纏的形式下,在旋渦中堅守傲然清遠氣度的魏晉風流,像一股清泉涓涓流淌,曠達直率的心境,清明洞見的玄心,不拘泥不流俗的詩風氣度,即便歷經歲月洗禮,依然被文人頻頻提及。
筆者認為,在近體詩被廣泛接受的當下,我們應該重新打開心靈枷鎖,復興精神上的「魏晉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