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古的詩詞浩如煙海,因為這些詩詞夠「美」。詩詞之美,繞不過去的,首先就是語言藝術。
無論所表達的思想如何深邃,意境如何妙趣,氣象如何恢宏…字句不夠凝練,也終會淪為平庸之作。
所以,古人講求「煉」字。詩詞中的字,有些還真是千錘百鍊得來的。尤其是被稱為詩詞之「眼」的字,更有「奪魂攝魄」之魅力。有些詩詞,全憑這一「字」之功,被歷代大家爭相推崇。
最為大家知曉的,莫過於「紅杏枝頭春意鬧」(出自宋祁《玉樓春》)和「雲破月來花弄影」(出自張先《天仙子》)。
《人間詞話》中,王國維講其歸於一則——「境於一字出」。
意思是說:詩詞的其他幾句平淡無奇,全憑一句妙趣橫生的詩句打動人心,這些動人詩句中,又有一字,如亂石中之清流,荒雜中之嬌豔,光彩奪目,使整首詩詞品質大幅度提升,給人心頭一顫之驚喜。
比如,「鬧」字,「弄」字。
點睛之筆,盡顯詩詞風流。
那麼,除了這兩句,還有哪些精妙絕倫的詩句,令我們怦然心動,墜入其意境而不自知呢?
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天之景,莫過於一個「綠」。青山綠水,藍天嫩草,東風所過之處皆是春。綠,本身是色彩,可名詞可形容詞。此處,作動詞用,神奇盡出。
春風,好比是只靈動的畫筆,在又一個冬天過去的時刻,畫成了江南之春。這畫筆又何嘗沒有「綠」到作者讀者的心裡呢?
在一年一度的美好春季,我想家了…
同樣用法的,還有蔣捷《一剪梅》中的末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冬去春來的感慨,在這樣的詩句下,更加具象,不僅令讀者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還潤色了全詩滿滿的詩情,用字著實巧妙!
2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宋·姜夔《齊天樂》
這是下片的首句。與上片愁緒叢生的情緒相承接。一個「吹」字,把風雨交加,敲窗擾夢的景象自然地表達出來。
蟋蟀的叫聲,在雨夜斷斷續續的,為什麼如此呢?它肯定是在為婦人的搗衣聲相互唱和呢!
風雨無情,緊叩無眠之人的心扉。吹,把風的無情刻畫地又深刻了幾分。
筆者讀這首詞的時候,在這一句上揣摩良久,當真是「引人入勝」!
3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整首詞詞風清麗,有別於辛棄疾的其他詞作。鄉村夏夜,豐收在即,處處生機盎然。
在一個夏天的夜裡,清風徐徐,明月高懸,偶爾有鵲飛蟬鳴…
在作者的一番構思下,接下來的一切卻是「月亮惹的禍」!月亮離開了樹梢,驚醒了睡夢中的鳥鵲。風兒半夜吹起,喚醒了慵懶的蟬…是不是太令人驚豔了呢?
4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宋·李清照《蝶戀花》
這是對初春時節的描寫。詞中的妙趣在於「柳眼梅腮」,顯然,這是擬人手法。
嫩黃的柳芽,嬌俏的梅花,易安把初春寫成了一個水靈靈的小姑娘。仿佛是剛剛從睡夢中醒來那般,睡眼惺忪,臉蛋紅紅。
柳樹梅花,作為春天的使者,何嘗不是春天的一部分呢?我們在這樣的詩句中,也不免「春心」蕩漾吧!
5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宋·秦觀《踏莎行》
意境如同夢境。一「失」一「迷」,朦朧無力之感,蔓延開來。
登樓臺,可望遠。然而,大霧籠罩,前方悽迷一片。
過渡口,可離去。然而,月色朦朧,該去向何方,內心迷茫。
開篇兩句,以把意境鋪就,心情與詩情渾然天成!
6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五代·馮延巳《謁金門》
一池清水和風舞,激蕩婦人心河。
一個「皺」字,形象地刻畫了水面的波光粼粼。仿佛人的心尖眉頭也如這汪池水一般,因為思緒,而不平。
王國維稱馮詞「深美閎約」。恰如該詞,詞中的深意令人禁不住去「觸摸」,去撫平這顆皺了的心,去解一解他內心如煙似霧的憂傷。
令人悸動難掩的文字,大抵就是如此吧!
7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唐·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這首詩其實是「敲門磚」,叫做幹謁詩。是孟浩然向當時的丞相張九齡舉薦自己時所作。耳熟能詳的還有柳永的《望海潮》,也是幹謁詞。
這類詞的看點就是恭維但不過分,自薦而不著痕跡。對於「我要當官」這個訴求說的既委婉,不討人嫌,又能展現自己的文學水準,這是很難得的。
這首詩被人推崇,絕大部分原因就在於這頸聯夠帶感。而這兩句的「詩眼」就在兩個動詞上,「蒸」和「撼」。
八月的陽光明媚燦爛。溫熱的作用下,湖面水汽氤氳,波光粼粼。
「蒸」,與首聯的「太清」呼應。天地浩渺,無限大到如同虛空之境,與天相連的湖泊城郭與之相比何其渺小。
你看,偌大的雲夢澤不過是一鍋水,在太陽下被煮的水汽茫茫一片。而透過這些朦朧的水汽,就算嶽陽城這般大的一座城,在我們的眼前都扭曲著。真是令人震撼!
作者表達的是什麼呢?顯然,雲夢澤和嶽陽城並非特指。世間任何一物,單獨的力量是無窮小的,你看看,水體這麼大的一片水域,歷史悠久如此悠久的一座城池,放在整個天下,還不是說被「蒸」就只能升騰,說被「撼」也只易如反掌?
何況朝堂之上呢?意象類比,朝堂與自然界的運行原理並無不同。帝王就如同太陽,主宰著天下。而我,也想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但無門無路,真是羞愧難當。
當然,這首詩還有其他版本。私認為,均不如此版本出彩!
8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唐·杜甫《望嶽》
何為造化?造即陰陽相生,化為陰陽相易。簡而言之,造化,就是大自然促成世間萬物生滅的過程。
道法自然,以「萬物為芻狗」,自然法則是無情的。但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鍾」字,使大自然多了點人情味。不僅我們人喜歡美好的事物,你看,泰山的靈秀不正是大自然的運化之功嗎?
眾所周知,看日出,是不少人登泰山的終極目的。手捧朝陽,身披霞光的照片,很多朋友也都有過。泰山因為其海拔高,在日觀峰和玉皇頂都是不錯的日出觀看點。
所以,日出前後,自然就成了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線。一個「割」字,恰如其分地描述出泰山之高之神奇。
遙「望」泰山,它仿佛肩擔日月,主齊魯大地陰陽交割那般。不得不說,子美在此句的用字精妙絕倫!這也是筆者最喜歡的詩句之一。
隨心翻頁遣雅興,一詞一句一弦音。
讀詩詞時,有遇到過令你怦然心動的「詩句」嗎?快來分享給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