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愛國詞人的一首詠梅月,後人評價: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2020-12-22 解憂詩詞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很多詞作,都表達了一種堅定不移的愛國熱情,和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

在他的詞作中,有個人曾多次出現,他就是和辛棄疾一樣力主抗金,自稱「人中之龍,文中之虎」的陳亮,陳同甫(也作陳同父)。

陳亮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曾屢次上書宋孝宗痛斥主和派的苟且偷安,並提出抗金策略,均未被採納,反而因此屢遭陷害。

他所作的政論、史論,筆鋒犀利,氣勢豪邁,後人評價「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也留下了不少詞作,或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或表達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也有關於離愁別恨的。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是陳亮在和辛棄疾鵝湖相會後所寫,以遭受風吹雨打,也不屈服的梅花來抒發自己堅定不移的信念。

這首詞名為《點絳唇·詠梅月》。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清入夢魂,千裡人長久。君知否?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

歷史上將陳亮和辛棄疾的初次見面,稱為第二次「鵝湖相會」,第一次是朱熹和陸九淵的哲學辯論會。

公元1188年的冬天,陳亮冒著風雪,從浙江東陽趕到江西上饒拜訪辛棄疾。

當時的辛棄疾因為主張抗金,受主和派打壓彈劾,被罷免了官職,無奈回鄉閒居。

懷著同樣的志向,又都壯志難酬的兩人,相見恨晚,同遊鵝湖,縱談天下大事。

十日後,兩人分別,此後他們曾多次寄詞唱和,成了詞壇上的一大佳話。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這些詞都是辛棄疾在和陳亮相會後所寫,兩人的偉大抱負,以及彼此間的惺惺相惜由此可見。

這首《點絳唇》是在作者在看了辛棄疾的《賀新郎》後所寫,雖然不似其他作品那般慷慨豪邁,但婉約中依然可見其堅貞不屈的品格。

詞的上半闋起筆便寫「相思」,表達了詞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一夜」極寫詞人相思時間之長,足見這思念之情有多麼深刻。

「水邊清淺橫枝瘦」,這一句化用了林逋《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意境,既點明了梅花的生長環境,更突出了它的風姿神韻。

「瘦」一語雙關,表面寫梅花的形象,實際卻暗合前一句的「相思」,讓人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雖然一個是菊花,一個是梅花,一個是寫男女情愛,一個是寫知己好友,但情感上卻是一脈相承。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前一句寫月,後一句寫梅,緊扣標題的「詠梅月」。

「小窗如晝」,突出了月光之皎潔,也呼應了開頭的「一夜」。

而「情共香俱」則將梅花的幽香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兩句,視覺和嗅覺雙管齊下,描繪了一幅朦朧唯美的月下梅花圖,令人心醉。

再來看下半闋。

換頭一句「清入夢魂」,承接上半闋的「梅月」之景而來,這裡的「清」,既是指明月的清輝,也是指梅花的清香。

張炎在《詞源·制曲》中曾言「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陳亮的這一句與上半闋意脈相承,又引領下半闋,顯然是箇中好手。

「千裡人長久」,這一句顯然是源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飽含了他對友人的真心祝願和深切思念。

「君知否」,這個疑問句起著轉折和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最後的「雨僝雲僽,格調還依舊」,既讚揚了梅花即使經歷風雨,依然如故的堅貞品質,更是藉此抒發自己不畏強權、不屈不撓的堅定意志。

全詞來看,寥寥幾筆,便將素月流空的朗朗之景,和梅花的清幽雅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種極其空靈縹緲的意境。

更絕的是,詞人寫月、寫梅花,卻通篇不著一「月」字和「梅」字,前人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大概便是如此了。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南宋詞人20年後回憶往事,寫下一首《臨江仙》,道盡了世事滄桑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還可以問候,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對於一生的時間來說,十年不算長卻也不算短,長到足以改變很多東西,短到仿佛只是過眼雲煙。一直覺得「十年」是個很憂傷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十年已如此悲痛,那麼二十年呢?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 姜夔少年喪父, 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所以他也沒有機會進入仕途,布衣終生。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書影姜夔在曲詞與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她的身份完全是不相匹配的,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他一定是南宋高級音樂機構的主管,亦或是優遊的學者型官員,其實他一生過得相當清貧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南宋詞中罕見的一首「喜詞」,記錄了南宋對戰金國少有的大勝仗
    南宋偏安一隅,整個政權下的臣民們幾乎都有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當然,那些求和的奸臣不算),故而,當我們在讀南宋詞人的作品時,所能感受的基本都是各種憂愁,「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稍微熟悉一點南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
  • 一葉小舟過蘇州,南宋詞人寫下一首詞,最後15字完美詮釋何為時光
    南宋末年的詞人,大多都會在作品當中浸透的家國之愁。本來南宋偏安江南,就讓一部分詞人被迫流離失所;而南宋王朝很快的滅亡,更讓他們的人生陷入到漂泊之旅中。依稀還記得,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蔣捷那首著名的宋詞《虞美人·聽雨》,用一首詞寫了自己一輩子。
  • 南宋小詞人半夜睡不著,在煙花之地牆壁上寫首肉麻情詞,一詞成名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位南宋詞人,也是一位貪戀風月的文人,他就是南宋才子潘牥,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名字並不熟悉,畢竟宋代大詞人實在太多,傳世名篇也實在太多,潘牥雖然也擅長詩詞,但流傳至今的詞卻只有
  • 八十風流老新郎,一樹梨花壓海棠(北宋大詞人張先)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這是北宋詞人張先寫的一首表白詩。張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風流成性,八十歲時還娶進門一十八歲的美嬌娘為小妾。是北宋婉約派有名的詞人。這一刻,管它什麼清規戒律,紅塵俗世,都阻擋不了兩顆年輕的、炙熱的心,愛情就這樣突然而至,兩人以蓮花為媒,眼波流轉之間,年輕男女的兩顆心衝破了世俗,戒律的束縛,在這蓮花池邊一見鍾情,並相約月上柳梢頭。從此以後兩人便經常約會。可是尼姑庵的老尼一直很是嚴厲,經常告誡小尼姑。
  • 觀宋填詞156|劉克莊寫落梅獲罪閒廢10年 卻成最愛詠梅詩人
    作為詞人,他是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作為詩人,他在江湖派詩人中年齡最長,官位最高,成就最大。作為詩論家,他有《後村詩話》等著作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詩歌見解。 劉克莊(1187~1269) 是南宋的多產詩人,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將近5000首。其中有一百多首詩詞,與梅相關。
  • 人生如夢,一轉眼20年過去了,詞人懷念故土寫下一首悽美宋詞!
    作為「江西派」的代表詩人,陳與義在整個南宋詩壇,可以說聲名顯赫。 他主要活動於南北宋之交,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愛國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在北宋徽宗年間,他一直擔任很清閒的官,在南宋,他卻成了朝廷重臣。
  • 宋代最短命的詞人,一生只留下31首《沁園春》,以古喻今大聲疾呼
    宋代詞壇上有一位最短命的愛國詞人,在短暫的一生中屢試不第,後來漫遊各地,卒時年僅二十六歲,他就是——陳人傑。陳人傑(1218年—1243年),一名經國,字剛甫,號龜峰,福建長樂人,南宋末愛國詞人。陳人傑還以詞論詩,提出「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惟詩也,是乾坤清氣」的主張,把詩歌創作當成高於利祿的崇高事業,發揮了北宋歐陽修「窮而後工」的詩論。1234年,蒙古和南宋聯合滅金。金滅亡後,在宋收復西京洛陽的時候,蒙古趁機進行攻擊,宋軍戰敗,自此揭開了蒙古大軍侵宋的戰幕。
  • 宋代不知名的詞人寫下一首詞,內含人生至理,發人深省!
    宋代詞人李元膺生平不詳,人生經歷也不詳,只知道他曾因嘲笑蔡京而不被重用,一生流傳下來的詞僅有九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這首《洞仙歌·雪雲散盡》: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於人便青眼。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 範成大一首詠梅詞,寫得很是哀怨,通篇如歌可泣,讀來令人傷感!
    《警世賢文》裡的這一句,寫出了梅花高尚的品格,還有它最具獨特的一個地方,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無數的文人雅士都喜愛梅花,從而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詠梅詩,以及詠梅詞。在這諸多的作品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王安石的《詠梅》、林逋的《山園小梅》、陸遊的《卜算子.詠梅》;這三首作品流傳最為廣泛,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寫出了個性十足的梅花。
  • 宋朝文字獄有多嚴重,愛國詞人張元幹因這首詞被消籍除名
    但宋代文字獄的巔峰期是南宋初期,宋高宗時「察事之卒,布滿京城,小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僅僅秦檜一人製造的文字獄就不下20起(趙翼《廿二史札記》卷25《秦檜文字之禍》考述)。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高宗聽從秦檜建議殺嶽飛議和,樞密院胡銓因反對「和議」而被貶福州,接著又遭到秦檜迫害,再次遭遣,除名編管新州,當時的親友都不敢去送他,當時愛國詞人張元幹寓居三山(今福州),他不顧個人安危,寫下一首《賀新郎》送給胡銓,並為之壯行。後來詞人因這首詞而被捕入獄,並受到消籍除名的處分。
  • 陸遊一首冷門梅花詩,後兩句化用柳宗元詩句,想像力讓人拍案叫絕
    提到愛梅,首先讓人想到的是北宋時期被稱為「梅妻鶴子」的林逋,他以植梅養鶴為樂,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梅花神韻,已成千古詠梅名句;而其實在宋代,詠梅成風,還有許多詩人詞人愛梅寫梅,比如寫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的王安石;再比如,南宋愛國詩人陸遊。
  • 一首6句的詞,每句一個「笑」字確見功力,但貼愛國標籤就胡扯了
    宋詞豪放派有兩個高峰,一座在北宋,蘇軾站在峰巔之上;一座在南宋,辛棄疾當仁不讓。辛棄疾可以說是南宋第一男神,上馬能徵戰,曾經率領50人入萬人軍營,斬叛徒之首;提筆能成文,除了詩詞,著作《美芹十論》特有名,這個可不是寫美國芹菜的論文,是一部軍事著作。
  • 一首詠物詞,看詞人史達祖,如何將「精雕細刻」之工發揮到極致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南宋時期文人,一生不曾中第,但填得一手好詞,是南宋婉約派重要詞人。史達祖詞風工麗,尤其擅長描寫,其手法之細膩,言辭之精美都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也是史達祖、姜夔等詞人的鮮明風格。今天我們品讀一首《綺羅香·詠春雨》,就是這一風格的極佳體現。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當橫掃四方的蒙古人打得金人千裡奔波時,南宋卻擁立了一個頗具爭議的風流皇帝。宋理宗趙昀[yún],在位四十年(1224年—1264年),是南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有學者認為,他與北宋的宋仁宗頗為相似,都在位多年、待人寬厚、推行過改革、打過對外族的戰爭,但不同之處在於,宋理宗一朝的腐朽程度遠遠超過宋仁宗時期。
  • 南宋都城臨安一點不輸北宋都城開封,但這又有什麼用呢?
    南宋都城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同樣,它的老城也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仍能從文人墨客的詩詞中體會它曾經的繁華。宋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自建炎南渡以來,宋朝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江南,特別是海上貿易的發展,讓南宋的商品經濟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救國的呼號,亡國的哀吟——南宋詩詞教學探究
    教學過程:一、導入南宋之後,面臨國破家亡,國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數詞人,詞風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的詞風變得慷慨激昂, 變得以愛國的呼聲作為它的主旋律。 今天我們就一起品味南宋那些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的詩詞。(設計意圖:以時代變革為切口,讓學生意識到國家的變革與文學作品的關係。)
  • 陸遊最經典的兩首梅花詞,一首人人皆知,另一首卻無人問津
    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同時也是託物喻人,詞人以梅花自比,嘆身世之悲、發堅貞不屈之志。這首《卜算子》可謂是詠梅宋詞中的翹楚,就連近代偉人都曾模仿此詞體式,寫了一首同樣讚揚梅花的詠梅詞。其實,陸遊極為喜愛梅花,每每以梅花自比,他一生中曾寫過很多首梅詩、梅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