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靖康之變後,北宋覆滅,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建都,史稱南宋。南宋偏安一隅,整個政權下的臣民們幾乎都有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當然,那些求和的奸臣不算),故而,當我們在讀南宋詞人的作品時,所能感受的基本都是各種憂愁,「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
稍微熟悉一點南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國祚中,對外戰爭敗多勝少,國內的安定基本上是依靠割地、納貢、稱臣等手段換來了,軍事上的軟弱被後人詬病,小佛每每讀南宋史,心中都非常不平,對南宋統治者的軟弱痛恨不已。
南宋打不贏外敵,不是沒有名臣良將,也不是缺乏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只是他們不得重用,不被青睞罷了。嶽飛帶著嶽家軍北伐,收復失地,最後卻被安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慘死,實在是令人唏噓。南宋歷史上除了嶽飛打過打勝仗之外,還有胡世將收復醴州、隴州、華州、虢州等地,虞允文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
虞允文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這次戰役打得非常漂亮,南宋士兵在虞允文的帶領下,在以一萬八千人的兵力與十五萬金軍在采石磯決戰,取得大捷,金軍南渡的計劃破滅。時任撫州知州的張孝祥聽說采石磯大捷之後,喜不自勝,做了一首《水調歌頭·聞采石磯戰勝》記錄這次大勝杖,這可是南宋歷史上南宋詞中罕見的一首「喜詞」、「快詞」: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全詞一開始就給予了這次大捷極高的評價,把之前金國給宋朝帶來的恥辱都洗得乾乾淨淨,「雪洗虜塵靜」,本想親自前去參戰,只可惜自己是地方知州,不能擅離職守。誰來為這次大捷譜寫悲壯的頌歌呢?還是我來吧,先讓軍士們在撫州城樓上吹響號角,慶祝這次勝利。我這個人生來就具有湖海一樣的豪氣,看看而今山河,已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過去被人威脅,現在挺直了腰杆。我現在興奮地忍不住在夜裡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兵器,準備隨時去與金國人拼一場。想那采石磯的戰鬥一定場面非常的震撼,江水掀起的波濤都想助我們把金國軍隊消滅的乾乾淨淨。
回想當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謝玄大破前秦軍隊,那時他們都年輕力壯,小喬才剛剛嫁給周瑜,謝玄還是一個佩戴香囊的翩翩少年,他們就已經開始建立人生不朽的功業,我們可以看出張孝祥對周瑜、謝玄的欽佩。只是可惜,當年周瑜戰勝曹軍的赤壁只能看見夕陽西下的殘影,謝玄指揮作戰的淝水之地只剩下那萋萋芳草,心中不免生出憂愁。我一定要乘風破萬裡,像祖逖一樣在江中擊楫發誓,在這裡張孝祥巧用典故,表達自己想要恢復中原、趕走金人的豪情壯志。
整首詞不僅寫出了張孝祥聽說采石磯大捷之後的欣喜之情,更表現了他的意氣風發、他的豪情壯志。只可惜,張孝祥如辛棄疾一般英雄無用武之地,在各地的政事中度過了最有鬥志的年月。
參考資料:《全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