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中罕見的一首「喜詞」,記錄了南宋對戰金國少有的大勝仗

2020-12-22 小佛說史

1127年,靖康之變後,北宋覆滅,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建都,史稱南宋。南宋偏安一隅,整個政權下的臣民們幾乎都有著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感(當然,那些求和的奸臣不算),故而,當我們在讀南宋詞人的作品時,所能感受的基本都是各種憂愁,「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

稍微熟悉一點南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國祚中,對外戰爭敗多勝少,國內的安定基本上是依靠割地、納貢、稱臣等手段換來了,軍事上的軟弱被後人詬病,小佛每每讀南宋史,心中都非常不平,對南宋統治者的軟弱痛恨不已。

南宋打不贏外敵,不是沒有名臣良將,也不是缺乏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只是他們不得重用,不被青睞罷了。嶽飛帶著嶽家軍北伐,收復失地,最後卻被安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慘死,實在是令人唏噓。南宋歷史上除了嶽飛打過打勝仗之外,還有胡世將收復醴州、隴州、華州、虢州等地,虞允文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

虞允文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這次戰役打得非常漂亮,南宋士兵在虞允文的帶領下,在以一萬八千人的兵力與十五萬金軍在采石磯決戰,取得大捷,金軍南渡的計劃破滅。時任撫州知州的張孝祥聽說采石磯大捷之後,喜不自勝,做了一首《水調歌頭·聞采石磯戰勝》記錄這次大勝杖,這可是南宋歷史上南宋詞中罕見的一首「喜詞」、「快詞」: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留。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全詞一開始就給予了這次大捷極高的評價,把之前金國給宋朝帶來的恥辱都洗得乾乾淨淨,「雪洗虜塵靜」,本想親自前去參戰,只可惜自己是地方知州,不能擅離職守。誰來為這次大捷譜寫悲壯的頌歌呢?還是我來吧,先讓軍士們在撫州城樓上吹響號角,慶祝這次勝利。我這個人生來就具有湖海一樣的豪氣,看看而今山河,已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過去被人威脅,現在挺直了腰杆。我現在興奮地忍不住在夜裡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兵器,準備隨時去與金國人拼一場。想那采石磯的戰鬥一定場面非常的震撼,江水掀起的波濤都想助我們把金國軍隊消滅的乾乾淨淨。

回想當年,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謝玄大破前秦軍隊,那時他們都年輕力壯,小喬才剛剛嫁給周瑜,謝玄還是一個佩戴香囊的翩翩少年,他們就已經開始建立人生不朽的功業,我們可以看出張孝祥對周瑜、謝玄的欽佩。只是可惜,當年周瑜戰勝曹軍的赤壁只能看見夕陽西下的殘影,謝玄指揮作戰的淝水之地只剩下那萋萋芳草,心中不免生出憂愁。我一定要乘風破萬裡,像祖逖一樣在江中擊楫發誓,在這裡張孝祥巧用典故,表達自己想要恢復中原、趕走金人的豪情壯志。

整首詞不僅寫出了張孝祥聽說采石磯大捷之後的欣喜之情,更表現了他的意氣風發、他的豪情壯志。只可惜,張孝祥如辛棄疾一般英雄無用武之地,在各地的政事中度過了最有鬥志的年月。

參考資料:《全宋詞》

相關焦點

  • 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南宋的「詞」也因此走向了巔峰
    但詞體與詩歌不同,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上並未受到太多的約束,所以創作起來更加自由。不過正因為詞體的自由,亦會讓詞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尚與趨勢。以南宋為例,隨著歷史的變革,南宋的詞體先後就經歷了四次演變。首先,是宋詞的重建期。
  • 一葉小舟過蘇州,南宋詞人寫下一首詞,最後15字完美詮釋何為時光
    南宋末年的詞人,大多都會在作品當中浸透的家國之愁。本來南宋偏安江南,就讓一部分詞人被迫流離失所;而南宋王朝很快的滅亡,更讓他們的人生陷入到漂泊之旅中。依稀還記得,南宋末年的著名詞人蔣捷那首著名的宋詞《虞美人·聽雨》,用一首詞寫了自己一輩子。
  • 南宋和金議和,南宋又偏安一隅,那麼金能不能算是正統王朝?
    元朝元朝在經過四十餘年的戰爭之後,終於滅亡了南宋,統一了全國,這個時期就需要修為前朝修史書,當時的元朝為了宋、遼、金的正統問題爭論十分激烈,並由此導致了元朝在修史時直接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部,但是這也僅表明當朝統治者對這一問題的官方態度,在當時的朝野人士中爭議非常大
  • 人稱「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一首短詞眼睛一亮,作文訓練好教材
    上完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我讓學生選出一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理由是這首詞描寫的夜晚田園風光很有趣味,讓人遐想。有的學生說:我們整天學習到深夜,但是好像從來就沒有聽到蟬在枝頭鳴叫,青蛙在稻田裡鼓譟。
  •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你以為是不顧唇亡齒寒,重蹈北宋覆轍嗎?
    「唇亡齒寒」,出自於《左傳·僖公五年》,在《辭海》中的釋義是:唇齒共依存,關係密切,故引申國與國之間在地緣或利害一致,喪其一則另一亦受大害,甚至滅亡。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趙宋王朝就曾兩次「品嘗」過「唇亡齒寒」的苦果,第一次是北宋與金國的「海上之盟」,第二次便就是南宋「聯蒙滅金」。
  • 蔣捷何以火爆南宋詞壇,有「櫻桃進士」「竹山先生」之稱?
    作者:李大奎一、蔣捷其人在南宋詞壇,蔣捷的存在感似乎低了許多。就連他的生平,也語焉不詳。據考證,蔣捷字勝欲,號竹山,大約於公元1245年出生於陽羨,也就是今天的江蘇宜興。29歲時考中進士,5年後,南宋在蒙古鐵蹄下化為齏粉,不願在新朝為官的蔣捷,以「一介布衣」歸隱家鄉宜興的竹山,過了十多年的清貧生活;50多歲時又隱居無錫太湖之濱,過了近4年孤獨的隱士生活,大約於公元1305年逝世,卒年60歲。
  • 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新婚丈夫被問一個問題,無論怎麼回答都錯
    不過,李清照其實也寫過「閨閣詞」,那就是——《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而這首詞可謂是李清照最調皮的一首詞!李清照在這首詞中,描寫了一個已婚女子買花、戴花,欲討丈夫歡心的情景。這女子買來鮮花插在自己頭上,偏要問新婚的丈夫,是人比花嬌,還是花比人豔。要是她丈夫答錯了,恐怕不會有好果子吃。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讀辛棄疾)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辛棄疾,字幼安,別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稼軒者,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一生力主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一腔赤誠全部傾注於詞作中,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 陸遊的詞在宋代算是什麼水平?南宋豪放派的頂梁柱之一
    到了南宋之交,靖康之變給宋人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許多文人開始用詞來描寫國家興亡、民族仇恨、政治腐敗等,詞的境界進一步提高,其中代表人物就有嶽飛、張孝祥、張元幹、李綱等。
  • 李清照最悲傷的一首詞,通篇儘是愁意,結尾七字成年輕人口頭語
    李清照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是文壇中少有的女性,並且她在文學上的造詣並不輸很多男性詞人,她的文採令很多人都驚嘆,她的很多詩詞都被收錄在課本上,被後世人廣為傳頌。李清照是宋朝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熟悉李清照的人應該知道,她的作品中不全是婉約派的詞作,也有很多豪放派的作品,這跟她一生的經歷有關。
  • 救國的呼號,亡國的哀吟——南宋詩詞教學探究
    其中詩歌教學中容易就詩講詩,很少觸及到同題材的其他詩歌,解讀詩歌沒有規律性。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一代文學必有其鮮明的時代特點,詩歌也不例外。筆者就內容方面對教材中的南宋詩詞做一次情感內容的歸類,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時代對文學的影響。
  • 辛棄疾見到朋友侍女,寫了一首詞,用了6個「笑」字,讀完心動
    辛棄疾作為南宋時期為數不多的豪放派詞人,在兩宋詞壇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同一時期的詞壇豪放派詞人還有陸遊、陳亮、李綱等人,但是和辛棄疾相比則還是要稍遜三分。可以說兩宋詞壇中,豪放詞作首推蘇軾,其次便是辛棄疾,這二人一北宋,一南宋,可謂熠熠生輝。
  • 宋朝無名才女被金人虜去,在牆上寫下一首詞,說出弱女子的悲哀
    今天要介紹的一首詞,詞的作者就是被金人擄走的一位平民女子,她用一首詞記錄下女性內心的悲哀。減字木蘭花宋代:淮上女淮山隱隱,千裡雲峰千裡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此詞的作者應當就是被擄的淮上女子,她被掠北去時,在旅舍的牆上題下這首詞。女子沒有留下自己真實的名字,而是自稱「淮上女」。或許,她想表達的是所有被俘女子共同的心聲,這首詞不是她一個人寫出來的,是所有女子一起完成的。這首詞描寫了女子被擄去的沉痛和對故國家鄉的思念之情。字字都是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敵人的仇恨。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白鹿洞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他20歲中進士後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貫休等相互切磋贈和。晚年退隱之後,詩人卻沒有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潛心教學,為家鄉子弟傳道解惑。他去世時,朝廷封他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等封號。王貞白一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作品筆致清婉,清俊自得。這首詩反映了他讀書非常專心,更彰顯出詩人勤奮好學的精神。
  • 李清照的一首七言絕句,蘊含怎樣的心思?
    查閱李清照的作品,偶然發現了一首五言絕句詩《皇帝閣春帖子》,這首詩是李清照寓居京都臨安的作品,創作於宋高宗紹興十三年立春前夕,屬於對皇帝大唱讚歌的應酬之作,歌頌了皇帝生活的節儉。這就有點蹊蹺了,千古第一才女為何竟然寫出了獻媚的作品?作為古代少有的女作家,宋代詞人李清照,關於她的評價幾乎全是譽美之詞。
  • 雖處逆境卻安之若素,還寫出了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詞,堪稱經典
    南宋詞人張孝祥就把這種坦然的心境寫在了詞中,給人以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之感。宋孝宗乾道三年,張孝祥乘舟途經洞庭湖畔的黃陵山下時天氣突變,船行受阻,那個夜晚不得不滯留湖中。面對突發狀況,詩人沒有惴惴不安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把那驚濤駭浪當作優美的樂曲來品味和欣賞,並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西江月·阻風三峰下》詞。01賞析: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詞,慷慨激昂,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個不得了
    辛棄疾有一首詞,備受後世稱讚,還入選中學課本,一首詞中,提到五個歷史人物,個人了不得。這首詞就是辛棄疾最著名的那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盛讚劉裕北伐的成功,嘆息南宋掌權者無人能與「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相比較。上片詞,辛棄疾盛讚少年英雄的孫權和「氣吞萬裡如虎」的劉裕,實則是痛惜南宋政府無人能與他們二人一樣固守本土、收復失地。其中也包含了辛棄疾深深的嘆息。
  • 辛棄疾回憶沙場往事,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傳奇愛國詞人辛棄疾,二十歲時曾為抗金義軍領袖,僅率五十騎就敢深入金營斬殺叛徒。回歸南宋後,辛棄疾原以為可以大展拳腳,收復失土;誰料到終其一生遭到朝中「投降派」排擠,再也未能重返戰場。辛棄疾作了一首著名的「穿越」詞,陳同甫受到詞作的激勵,三度上書朝廷,要求抗金,結果反被拿下大獄,差一點丟了性命。在詞中,他夢想自己一覺醒來,「穿越」回疆場,與軍中的兄弟們有肉同吃,有酒共飲,一起上陣殺敵。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古代殺氣最重的一首詞,讀完讓人熱血沸騰!
    相較於唐詩,宋詞就顯得婉約了許多,即使是宋代文學家蘇軾首開豪放詞派,宋詞中殺氣十足的詞還是很少,可是有一首詞,在古代詩詞中殺氣騰騰,別樹一幟,雖然過去了近1000年,讀完仍讓人熱血沸騰,那就是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