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造就了「真正」的魏晉狂士?

2020-12-19 俇攘

在中國,有那麼一個特殊的時代,引領文壇的士大夫大都是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他們喜好清靜無為,夢想羽化登仙,渴望獲得真理。不拘禮節而風流自賞,喜好玄學酷愛清談。當時天下風流名士們皆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影響達數百年之久,一直到隋唐初期,上流社會都還有魏晉思想的影響。這當中出了很多名人大家,如: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王謝世家、桃源陶令等,為何在那段時間裡,會出現道家思想泛濫,文人夢想簡約雲澹,超然絕俗。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便是這些上流名士的日常生活。

所謂的魏晉風度分為好幾個階段,大體而言,似乎是一個發展到成熟再到糾正的過程。

魏晉狂士

首先,建安七子與三曹時期。眾所周知,曹植曹子建才高八鬥,生性放蕩不羈,喜好結交天下名士,更是喜好飲酒,常與眾家名士在府中喝得酩酊大醉。這時的魏晉風度其實還只是個萌芽階段,後人總結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上的知識分子起到了一個本質上的提升。那魏晉風度的萌芽大概就是建安七子開始對漢代以儒家經學為統治根本的衝擊,建安七子已經開始從儒家士子轉變為清客,連作為儒家孔夫子傳承者孔融也多有驚世駭俗的言論流傳於世,但是此時"七子"的創作雖然風格不同,可大都還是積極、健康的內容佔著主導地位。

魏晉風度真正的發展,是在魏正始時期,也就是曹魏第三個皇帝曹芳時期,以王弼和何晏為代表。起於何晏,而王弼乃集大成者,更是魏晉風骨的創始人。何晏在曹丕曹叡時因為浮華虛無,沒有機會被任用,可是曹家兩代君主皆短命。一代明主曹叡去世後,年幼的曹芳即位,大將軍曹爽把持朝政,而何晏向來與曹爽交好,很快便被委以重任,官至吏部尚書,當何宴當權時候,任用官員必然會選擇與自己思想喜好相似的人員,於是王弼便得到了何晏的提拔。何晏之流,不過是徒有魏晉風度之表,而無其實。而王弼不同,他才是一個時代真正的開始。

魏晉之風

王弼其人,可謂是神童天才,可也是天妒英才。王弼為人高傲,年少便才名滿天下,幼而察慧,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通讀老子周易,並將自己的見解寫成《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運用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對老子和周易兩本著作進行了解讀。一改儒家為主的迂腐行徑,簡單解讀了道家思想,王弼的思想主要以老莊思想為主,他建立了體系完備、抽象思辨的玄學哲學,其乃思想界的集大成者,為玄學的開創者,為道家思想引入「無」的概念,為一代哲學家。

魏晉風度成熟於竹林七賢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七人放浪形骸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對於思想方面,他們在秉承建安文學的基礎上,以玄學為精神骨骼,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佛學概念,成了一派大家。在竹林時期,最主要的表現在於,經過玄學的發展,自我意識和人物精神的覺醒和提升。從人物表現上來看,在氣度和風採上遠超正始時期的何晏之流;而從精神上分析,他們已經從精神需求完全轉換為哲學境界,真正進入「無」的自然境界。

劉伶

魏晉風度在元康時期達到了極致,也就是晉惠帝司馬衷時期,在這一時期以裴頠、郭象為代表的思想家,開始批判王弼時期的思想,道家思想開始進入從「無」到「有」的至高階段,將虛無的玄學有物化,萬物生化有其規律,對前期玄學思想背離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乃玄學思想從本質上的一個飛躍,對中國的影響極為巨大。

到了東晉時期,玄學思想沒有了本質上的提升,而在於對大量文人的影響,在此時期,由於佛教的大量傳入,更多人以佛學來解釋玄學,隨著佛學引入玄學,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佛教禪宗。而這時玄學已經深入廣大士大夫階層,清談已經成為朝政主流。

魏晉女士

那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在這動亂不堪的二三百年時間內形成了這麼一個特立獨行的玄學時代?那又是什麼在這個時代造就了那麼多放浪形骸的魏晉狂士呢?

首先,因為戰亂的影響,漢末天下動亂,連年大戰,禮崩樂壞。百姓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四分之三,禮崩樂壞,酷吏眾多,勢力之徒遍布。儒家經學被這場滅絕人寰的大難衝擊之後,已經不足以麻木所有的讀書人,士子見慣了太多的生死,仿佛人間不值得,進而行為偏激的一群藝術家,他們開始對人本位有所思考。

魏晉南北朝

然後,儒家經學已經不能再束縛住這些上層階級的文人,他們認為人壽天定,倒不如清淡無為,縱情放浪來得灑脫。而儒家思想被衝垮後,一時間很難得到秩序重建,而文人失去了精神依託後就會尋找新的寄託。由此,道家思想便開始盛行起來。

再者,隨著魏晉時期天下大亂,西方的佛教也趁著儒家經學的沒落時期傳入了中國,由於佛教文化和道家類似,對於道家玄學有了很大的補充。雖然後期佛教脫離道家獨立,並在東晉之後達到了頂峰,但是開始時對於魏晉玄學的崛起而言,佛教思想也是有很大的助益。

魏晉

再而,在動亂時期,朝廷對於思想類型的名士有所輕視,能更加注重一些實用實際之才,而這些名士由於沒了實權,便開始清談,慢慢地便開始形成了獨特的思想,而朝廷沒有讓儒家正統重新建立,也給了玄學廣闊的生存空間,從而影響中國歷史數百年。

最後,哲學思想的解放,隨著清談的興盛,必然會導致各種思想的覺醒,人們會根據混亂不堪的社會現實而開始思考至高無上的真理,來追求內心深處的美學概念,從而擺脫現狀。而玄學正好滿足了當時人們最需要的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形態,感受世間所缺失的美好,於是便被引為寄託。

魏晉之風

魏晉狂士讓我們真正的有了一次思想解放,開始對人有所思考,認識到了生命燦爛的美學概念,思想從「無」到「有」的自然之理,更是為中華民族的哲學思想增添了色彩。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時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那個「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慘絕人寰的戰爭時代,早就當時的名士有了超脫生命乃至更高的追求。

時隔千年,至今思之,仍有感慨,寧願不要思想的飛躍,也只是希望人間和平,沒有天災人禍,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魏晉風骨?
    魏晉風度不過是一種懦夫的避世之策,不要責怪,但也不需要拔高。螻蟻尚且偷生,魏晉這些文人士大夫想活命是很正常的。(1)亂世與奇人魏晉時代是一個很混亂的時代,有三國在前,有五胡亂華在後,可以說是中國史上一段血腥時代,是不折不扣的大亂世。而在期間飽讀詩書的門閥文人們是一種很奇怪的狀態,他們選擇逃避,於是就開始變成了一群很奇怪的人。
  • 莊園經濟造就魏晉政權,也是士族歸田園居的載體
    強悍的莊園經濟東漢末年,世家大族趁舉國混亂,瘋狂掠奪土地,庇護大量人口為蔭戶,使得私田佃奴制的莊園得到擴大和再發展,魏晉政權就是以此為經濟基礎建立起來的。魏晉勝景金谷園士族子弟都受到良好教育,是當時的社會名流和文化界精英,因此,他們對自己莊園的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把普遍流行於文化界的以自然美為核心的時代美學思潮,融入莊園生產、生活的功能規劃中。講究「相地卜宅」,延納大自然山水風景之美,通過園林化的手法來創造「天人諧和」的人居環境。
  • 由華麗的辭藻,轉變為貼近民眾,文學的發展在魏晉時期出現變化
    原因很簡單,東晉雖然佔據著長江天險,坐享江南富饒和平之勢,但是這也造就了東晉統治者無心北伐,收復失地的慵懶之情。 而政治上的不得志,直接令他們開始轉向了文學創作,這也是此時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有文化特色的重要形成時期。 像"竹林七賢"、陶淵明等之輩皆是如此,還有魏晉玄學的重要開創者何宴、王弼,重要代表著阮籍和嵇康等等,這都是此時魏晉風氣文學的重要宣揚者。
  • 明清小說流行,其淵源卻能追溯到魏晉,不同時代下的文學大有不同
    明清小說與魏晉小說篇幅差異巨大,但卻受其影響 為什麼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志怪小說,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呢,從該時期的小說前綴"志怪"一詞,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小說內容,其實是非常充滿神奇色彩的。
  • 魏晉時期的人是怎麼過日子的?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
    討論魏晉時期人們的生活,必須分清楚兩個斷層:因為南北分裂局面的存在,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是不同的,又因為社會等級化嚴重,貧富和權力的差距極大,士族門閥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處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魏晉時期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東西?魏晉時代社會風俗如何,他們都有什麼節日?
  •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說到中國古代的名士傳統,我們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魏晉風度吧,的確,作為名士傳統的核心部分,魏晉風度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魏晉時期既不是名士傳統的起點,也不是名士傳統的終端。早在東漢時期,名士的稱號即已出現。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五「東漢尚名節」條云:「馴至東漢,其風益盛。
  • 風流倜儻的魏晉人物
    通過書裡的人物,我們可以領略到魏晉的風流文採,名士的高雅飄逸,語言的機智雋永。如今我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快,賺錢為第一目標,沒有精力去照顧我們的精神世界,多虧了劉義慶留下一本《世說新語》,讓我們能見識什麼叫超然脫俗,什麼叫高潔優雅,什麼叫瀟灑飄逸。率真可愛的王藍田王藍田性急。
  • 魏晉風骨化衣裳——東晉文人的服飾偏好:士族好鶴氅、方士著布衣
    引言:在中國的文化史中,魏晉時期名士的風度可謂是如雷貫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才是真正的文人風骨。魏晉士人灑脫隨性、直率瘋癲的性格伴隨著他們不拘小節、寄情山水的思想獲得了後世的褒獎。這些名士的精神不僅顯現在他們狂放不羈的詩文名著中,還體現在他們的服飾風尚中。
  • 魏晉南北朝與隋唐時期的思想文化
    2、文學: 詩歌:魏晉時期形成了南北兩種不同的文學風格:南方田園詩(陶淵明為代表)和北方民歌(《敕勒川》、《木蘭詩》為代表); 唐朝時,詩歌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 魏晉南北朝服飾:寄顏雲霄閒,揮袖凌虛翔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在繼承漢代遺俗的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即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體現了魏晉南北朝獨有的優雅與飄逸出塵。或許因為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中原男子在這一時代也開始流行上衣和褲裝。絝、褲互稱。
  • 「善惡美醜」一視同仁,魏晉士人為何思想變得「畸形」,不聞窗外事?
    這部作品收集了許多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奇聞軼事,是研究魏晉時期很重要的資料,瀏覽全書,我們可以體會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群像。儒道佛在那一時期相交匯,影響著那個時代士人處世態度的變化。二、士人思想變化從「物我兩冥」到「不二法門」的轉化,足以表明魏晉士人一直尋求人生態度的過程中艱難求索。戰亂壓抑了他們遠大的抱負,轉而投身思想文化的研究上,無論怎樣的心路歷程,也還是在探求真正的內心所求。
  • 精緻男,「偽娘」風,魏晉時期的男子到底是怎樣的
    ,就廣泛存在著男性女裝化的現象,那麼在魏晉時期,文人男性的審美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什麼導致他們這樣的審美偏好的呢?筆者在下面的文字中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我們首先來看看魏晉時代的男性到底是怎樣的,其實魏晉時期男性的女性化審美體現在很多方面,從內在的思想、精神追求到外在的衣著、妝容、隨身佩戴物等。
  • 動漫壁紙和故事,魏晉南北朝,很荒唐也不美好
    不曉得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些人就很喜歡魏晉南北朝。大意不過是些,魏晉南北朝,荒唐且美好。只是吧,荒唐是荒唐的,美好卻是沒有的。不要在被些三觀不正的文案給騙。你們,真的了解那段時間的歷史嗎?其實,說起來很可笑,大部分的所謂喜歡的人,不過是為了跟風。
  • 經學衰微影響下,繁盛的魏晉動物賦
    六朝有1100多篇賦作,動物賦就有150篇左右,可見動物賦是六朝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而其中魏晉動物賦就有110多篇,是六朝動物賦創作的高潮期,魏晉又是文風發生巨大改變的時代,這在動物賦中亦有體現。漢代以前,荀子的《蠶賦》由於明德載道的教化目的,並沒有真正把蠶作為審美對象來觀照,兩漢動物賦的出現,打破了在文學中僅有動物詩的局面,動物真正作為審美表現的主角登上賦文學舞臺。典型的例子如王延壽的《王孫賦》,作者把猴子作為文章的主角,抓住了其好動的性格,用了近四百言對其外形及生活習性作了全方位的描繪。
  • 魏晉南北朝時,水稻除了「吃」以外,還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稻米扮演著「維繫民生大計」的角色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多種水稻,如紫芒稻、蟬鳴稻等等,其中記有各類稻子成熟的月份,兼記種稻法、拔草、灌溉等農作要點,可見得稻米的種植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依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魏晉之風骨,現代文人墨客的烏託邦
    正文:魏晉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頗喜雅集。雖多被後世所詬病,但魏晉時期,名士具有的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多為後世所嚮往。
  • 筆談| 胡鴻: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研究的可能性
    從陳寅恪、周一良、唐長孺、宮崎市定、谷川道雄等前輩大家以來,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學者或多或少會涉及到族群問題,相關成果也蔚為大觀,而專門從事民族史研究的學者如馬長壽、周偉洲、內田吟風等,也為這一時期的民族史留下了厚重的專著。那麼在未來,魏晉南北朝民族史的研究還有哪些可能性?對於總體的中國民族史研究,可能在哪些方面繼續作出獨特的貢獻呢?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只是嘗試提出,當然不可能提供什麼答案。
  • 水墨風動漫,道盡魏晉風骨,給你視覺+聽覺絕美體驗
    《世說新語》主要寫了魏晉時期的那些名人志士的那些事情,完美的向我們展現出來了魏晉風骨,更是後世研究魏晉文化的重要參考。小七不知道大家對魏晉有什麼印象,反正小七對魏晉的印象就是不拘一格,仙風道骨,隨意瀟灑,還有就是,一個出美人的朝代。
  • 魏晉名士的「另類」之風,只有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這麼一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儒家思想中的「禮」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他們做事「另類」獨特,與人談話時更是酣放恣肆,這種風度就是魏晉風度,這群人也就是被人熟知的魏晉名士。 魏晉名士圖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為先驅,「另類」之風蔚然成風 翻看魏晉的史書,細心的人會發現,其中很多人物的評價中都有「不修小節
  • 閻步克丨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什麼是士族呢?就是官僚家族、文化士族和鄉裡豪族的三位一體。02魏晉南北朝士族政治東漢士族繼續發展,就是魏晉南北朝的士族門閥。這時有兩個觀察點可供利用。一個是「士族 vs 官僚」。對「士族在多大程度上是貴族,在多大程度上是官僚」這個問題,中國學者並不敏感,日本學者則有長久深入的討論辯駁。另一個是「文士 vs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