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魏晉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流瀟灑、不滯於物、不拘禮節。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頗喜雅集。
雖多被後世所詬病,但魏晉時期,名士具有的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多為後世所嚮往。其魏晉風度,是當時士族的意識形態,更是其人格表現,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
他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而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為當時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說起魏晉風骨中的佼佼者,他們之生平,莫不令人神往。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任誕·其一:阮公臨家婦有美色
(原文)阮公臨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譯)阮公(阮籍)鄰居家的女人長得很美,在酒鋪裡賣酒。阮籍和王安豐(王戎)經常到女人這裡喝酒,阮籍喝醉後,就在女人的身邊睡著了。女人的丈夫開始還懷疑阮籍有不軌舉動,就伺機觀察,結果發現阮籍沒有什麼企圖。
任誕·其二:千古絕唱《廣陵散》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
(原文)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釋義「 嵇叔夜 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後因以「玉山倒」形容人酒醉欲倒之態。
任誕·其三:山公倒載的山濤
(原文)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頭巾)。舉手問葛疆,何如并州兒。」
【譯文】山季倫都督荊州時,經常出遊暢飲。人們給他編首歌說:「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縣。葛強是他的愛將,是并州人。
任誕·其四:劉伶病酒
(原文)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譯文】劉伶患酒病,口渴得厲害,就向妻子要酒喝。妻子把酒倒掉,把裝酒的家什也毀了,哭著勸告他說:「您喝得太過分了,這不是保養身體的辦法,一定要把酒戒掉!」劉伶說:「很好。不過我自己不能戒掉,只有在鬼神面前禱告發誓才能戒掉啊。你該趕快準備酒肉。」他妻子說:「遵命。」於是把酒肉供在神前,請劉伶禱告、發誓。劉伶跪著禱告說:「天生我劉伶,靠喝酒出名;一喝就十鬥,五鬥除酒病。婦人家的話,千萬不要聽。」說完就拿過酒肉吃喝,一會兒就又喝得醉醇醇地倒下了。
任誕·其五:騎驢追媳婦的阮鹹(為什麼不是騎豬呢)
(原文)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及居母喪,姑當遠移,初雲當留婢,既發,定將去。仲容借客驢,著重服自追之,累騎而返。曰:「人種不可失。」即遙集之母也。
【譯文】阮仲容早就寵愛著姑姑家那個鮮卑族的婢女。在給母親守孝期間,他姑姑要遷到遠處,起初說要留下這個婢女,起程以後,終於把她帶走了。仲容知道了,借了客人的驢,穿著孝服親自去追她,兩人一起騎著驢回來。仲容說:「人種不能丟掉。」這個婢女就是阮遙集的母親。
任誕·其六:豫其流者河內向秀
(原文名句)《思舊賦》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譯文】感嘆《黍離》的歌聲深切地哀憫西周的宗廟,悲傷《麥秀》的調子飄蕩在殷朝的廢墟。因為撫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懷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躊躇。
任誕·其七:琅琊王戎
(原文)王子猷詣郗雍州,雍州在內,見有毾(登毛) ,云:「阿乞那得此物!」 令左右送還家。郗出覓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負之而趨。」郝無忤色。
【譯文】王子猷去拜訪雍州刺史郗恢,郗恢還在裡屋,王子猷看見廳上有毛毯,說:「阿乞怎麼得到這樣的好東西!」便叫隨從送回自己家裡。郗恢出來尋找毛毯,王子猷說:「剛才有個大力士背著它跑了。」郗恢也沒有不滿情緒。
竹林七賢中,阮籍嗜烈酒、善彈琴,喝酒彈琴往往復長嘯,得意時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謂「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而劉伶恆縱酒,佯狂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
七賢之事跡,竹亦難盡其書。他們放浪形骸、任誕不羈,各有涉獵。尤為讓人嘆息的嵇康,竟使《廣陵散》成了千古絕彈。
談起魏晉風骨,莫不是清峻通脫,煙雲水氣,風流自賞,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名士輕裘緩帶,不鞋而屐。簡約雲澹,超然絕俗。
在那風骨盡露的年華裡,即刻的感受超乎一切,人們在這一分鐘裡穎悟,超脫,放縱,這一分鐘裡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切都直逼本心,超然物外。令人嘆服。這個時候的追求感觀,心靈享受絕非墮落淫靡,而是一種自覺高尚情趣的體現。竊以為中國文化史上頗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便發軔於此。就像山水畫一樣,我們的士大夫空靈而雋逸。
生命在這裡開的絢爛之極,光耀千古。人們縱酒狂歌,散發山阿,白眼向權貴,折齒為美人。
魏晉風度,是為酒而棄身後名的率真,是聞美人歿而往吊之的坦蕩,是裸形體而法自然的放浪,是一任狂瀾既倒寵辱不驚的淡定,是處世不拘小節的自然,是處世維艱幽默對之的曠達。竹林七賢的至情至性,無不讓我們深深震撼和景仰。
結語:魏晉風度為什麼在歷代每每遭貶,究其原因,大略是這幫名士們飲酒過度,醉生夢死;再就是放達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談誤國。
ps:小編後續會努力更新,為大家詮釋魏晉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