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之一

2020-12-16 大眾史學

石峁遺址是中國已經發現的龍山晚期至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那麼為什麼這個中國北方不知名的小城會這樣光輝的進入人們的視野呢?石峁遺址的震撼性究竟體現在何處?

石峁城牆

石峁遺址的龐大和歷史悠久。 石峁遺址發現了體量巨大、結構複雜、技術先進的門址、石城牆、壁畫、墩臺和內外甕城等重要遺蹟。特別是甕城,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甕城。在此之前考古學界已知最早的甕城是北魏洛陽古城,而石峁把這一歷史年限大大地推前了。

此外根據考古學者對石峁城牆中的木頭等進行碳14的測定,發現其歷史年代上限約為公元前2200年強,下限大約在夏初期。真可謂是中華文明的前夜。

石峁的玉器 197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戴應新調查遺址並且徵集一批玉器、陶器(當年收的時候僅僅是一件幾毛錢哦,即便如此也經費不足未能全部收購徵集)。其中玉器127件引人注目。後來許多國外博物館及學術中心收藏的同類玉器都被追溯至陝西神木石峁遺址。

其中包括牙璋、玉璧、人頭像、玉鷹等。後來考古學者進行發掘工作的時候,當地老農告訴工作人員很多玉器是在古城牆中發現的。之後考古人員真的在一段城牆中發現一件玉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孫周勇院長稱之為「藏玉於石」。

甚至還有玉門瑤臺的猜想,在《竹書紀年》和《晏子春秋》中都有關於玉門瑤臺的記載。這些命名可能真的和玉石材料有關。

城址的技術先進 石峁考古勘探確認了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石峁遺址基本完整並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調查發現,石峁石城分為外城和內城,內城牆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其中皇城臺據是當地人的說法,當地人「皇」和「王」讀音相近,可能叫王城臺更準確

據估計其城牆規模可能高5米。並且建有甕城。甕城是在城門外圍建造的圓形或者方形建築,目的在於城門不直接暴露在外。從外進城還正好能欣賞甕城旁的壁畫。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其外城東門朝向正是4300年前夏至日的方位角。可見其當時科學技術,特別是天文學已經萌芽並且能夠應用。

當地人們生活較為富足文化燦爛在其中出土的壁畫是是目前我國新石器時代最大規模的壁畫。在顏料應用上也很先進。此外出土的墓葬中發現大量陪葬物。有一部分人頭骨經研究和城內人存在

差異,可以推斷他們可能外掠奪人口用來祭祀等。

在城中貴族居住區發掘中發現大量精巧的骨針。其數目遠遠大於其人口需求。學者懷疑骨針可能是另有他途。或許和身份階層有關。

此外還有大量的雕刻。特別應該在意的有幾個符號很像甲骨文中的字,或許石峁和甲骨文的起源也有關系,但目前不能肯定。

根據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結果報告,中華文明起源是多元化發展的,而石峁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址無疑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的角色。

相關焦點

  • 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12月19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了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圖為陝西石峁遺址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牆體(2017年9月13日攝)。
  • 祝賀陝西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為什麼它是石破天驚的?
    這幾天,被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刷屏了。所謂世界十大考古發現,是美國考古學會在其期刊《考古》上評選出來的過去10年間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有且僅有一項入選,就是位於陝北的石峁遺址。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雜誌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群眾新聞網12月19日消息,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在過去的十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考古》期刊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系未知王國
    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近日在其2021年1月/2月期刊上評選了過去十年間的十大考古發現,中國陝西石峁遺址榜上有名。十大考古發現分別如下。他們發現了失落的石峁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在過去的十年中,包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孫周勇在內的發掘者揭露了一座擁有巨大防禦工事和複雜基礎設施的石城,數以千計的豪華文物,以及一座230英尺高的階梯式金字塔,這是石峁統治者和領導家族的住所。該遺址的年代和地理位置都令人驚訝,因為人們認為,中華文明是在石峁建立大約500年後首先在中原發展起來的。
  • 石峁遺址:2019年考古紀事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文博中國公眾號2019年,立足田野、有效保護,是石峁考古歷程中平凡卻不平淡的一年。之所以平凡,是因為本年度工作接續上一年,工作地點不曾變換,考古隊員們依舊在皇城臺上揮灑汗水;之所以不平淡,是因為突然湧出的顛覆性發現不斷挑戰我們已有的認知,而這些新發現再次將石峁遺址推上「十大」和「六大」的榮譽殿堂。
  • 「考古中國」聚焦井頭山、石峁等五大遺址,揭示早期中國文明
    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今天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 神木:石峁遺址 彰顯遠古文明燦爛輝煌 植樹治沙 黑色煤炭轉向綠色...
    石峁遺址 彰顯遠古文明燦爛輝煌 石峁古城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400多萬平方米的宏大石砌城址 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且又相對獨立的石構遺存組成。
  • 陝西石峁遺址口簧的發現與解讀(文明之聲)
    石峁口簧的年代可確定為公元前2000年前後,背景清晰、共存器物豐富、特徵明確,是中國乃至世界音樂史的重要發現。在適應不同區域環境和審美旨趣的背景下,口簧儘管形態異彩紛呈,但仍保持著人類早期樂器的特質。陝西石峁遺址的重要發現被評為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陝西考古新發現:首次揭露等級森嚴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這不,最近又有新發現了↓9月24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府谷寨山石城考古新發現:首次全面揭露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該遺址位於石峁遺址東北約60公裡處,處在黃河一級支流石馬川中遊,在其南岸的黃土梁峁上,石馬川由此向東南約25公裡匯入黃河。寨山石城發現並初步確認於2015年。當年10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會同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府谷縣田家寨鎮政府對寨山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古調查,初步認定寨山遺址包含一處重要的龍山時代石城聚落,城內面積約60萬平方米。
  • 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1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5日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我省的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榜上有名。當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分別是: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和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豐富了歷史內涵  活化了歷史場景  理解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筆記君整理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相關資料,一起欣賞感悟!  02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0年5月5日,經過演示匯報、評議和投票等環節,首次以網絡會議形式召開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來源:【文博中國】經過5月1日至4日四個下午的項目匯報,5月5日下午,終評評委會經過評審和投票,最終產生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結果在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為(按年代早晚排序):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久遠的戰船、最早的史前玉器……
    5月5日,據媒體報導,在為期4天近9個小時的雲直播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宣讀了十大名單(按照時代順序):1.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入圍終評中唯一一處舊石器洞穴遺址
  • 「視頻」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這個考古界「奧斯卡獎...
    這句考古界的名言,既闡明了考古學的價值,也道出了考古學的魅力。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獎」的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今日下午揭曉「十大」名單,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榮耀上榜。這也是該項目繼今年1月當選「2019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後,再一次被考古界認可其突出價值與重大意義。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1期 陝北史前遺址石峁會是誰的城?
    這是一個三次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兩次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史前遺址;這是一座文獻中沒有記載,卻擁有金字塔般建築、包含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址核心區域已具備早期宮城性質。位於陝北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石峁遺址,究竟會是誰的城?
  • 陝西兩項目入選2019中國考古「奧斯卡」
    5月5日下午,經終評評委會評審和投票,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陝西省的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和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兩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考古「奧斯卡」。
  • 「帝堯之都」與「王者聖城」隔河遙望——陶寺VS石峁的考古揭示
    他介紹說,選擇「黃河文明標識」這一展覽主題,是希望通過陶寺、石峁這兩個近幾年在國際考古領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的考古遺址,揭示黃河文明在中國早期文明形成過程當中的重要地位。
  • 「許昌人」遺址微型鳥雕像獲評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考古Archaeology》雜誌是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面向公眾的雙月刊考古雜誌,已連續出版70餘年。自2006年開始,該雜誌在每年的12月評選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自評選以來,中國境內先後共有6項考古發現入選。
  • 昌吉一處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其北與奇臺、吉木薩爾等綠洲相連,南越天山可至吐魯番盆地,是天山南北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遺址於1972年奇臺縣第一次文物普查時被發現,2013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019年的中國10大考古發現公布:中國古文明考古有了重大突破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揭曉。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等10項新發現入圍。在這些發現中,我最關注的是疥疙洞遺址、小南山遺址、石峁遺址皇城臺、平糧臺城址,因為四個遺址對於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