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扁桃體炎

2020-12-15 瀟湘晨報

扁桃體炎分為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兩種。可見症狀是咽痛、發熱及咽部不適感等。病源仍以病毒為主,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腸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也有細菌引起的扁桃腺炎,包括鏈球菌、黴漿菌、白喉桿菌。扁桃腺是分布在咽部各處的較大淋巴組織,是抵禦和消滅從口、鼻而入的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線。扁桃體有5種,其中體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位於口咽兩側的扁桃體。通常人們所說的桃體炎就是指扁桃體的非特異性炎症。

扁桃腺炎和咽炎是臨床醫學根據不同病理改變和解剖部位而分類的兩種病,但實際上兩者常同時存在,且互相影響。一般來講,如果是以咽壁黏膜各層炎症為主,稱作咽炎;如果以扁桃腺的黏膜、隱窩、實質或濾泡炎症為主,稱作扁桃腺炎。在正常人的咽部及扁桃腺隱窩內存在著各種病原體,機體防禦能力正常時,不致發生疾病;當某些因素使機體防禦能力降低,存在於機體內的病原體大量繁殖,外界病原體又乘虛而入,因而致病。急性扁桃腺炎有傳染性,傳染潛伏期約2-4天,為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通常呈散發性。

中醫稱扁桃體炎為「乳蛾」,又名喉蛾、雙蛾風。是因邪客咽喉,核內血肉腐敗所致,以咽痛、喉核紅腫、化膿為特徵的咽部疾患。以咽喉兩側喉核紅腫疼痛、吞咽不利為主症,因其紅腫,形狀似乳頭或蠶蛾,故稱乳蛾。乳蛾的發生,多因風熱侵襲,脾胃積熱,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風熱邪毒從口鼻而入,咽喉首當其衝,風熱外侵,肺氣不宣,肺經風熱循經上犯,結聚於咽喉而為乳蛾;或邪毒直接侵襲喉核,氣血壅滯,脈絡受阻,肌膜受灼,而致發病。脾胃積熱,積聚胃腑,可造成胃火內熾,咽喉為肺胃所屬,因而致病。還可見於肺腎陰虛,素有熱病久病傷陰,或素體陰虛者,均可出現肺腎陰虛,甚則虛火上炎而發病。

中醫治療乳蛾有其獨到而有效的辦法。以「清、消、補」為治療之大法。治宜疏風清熱,利咽消腫。此外,還有很多外治方法也頗為有效:含漱,用金銀花、甘草、桔梗適量,或荊芥、菊花適量煎水含漱,每日數次。吹藥,可選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中藥粉劑吹入患處,每日數次。啄治法,用三稜針或扁桃體手術彎刀,在扁桃體上做雀啄樣動作,每側4~5下,2~3日1次,5次為1療程,一般不超過3個療程。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養陰清肺湯,是治療經常扁桃體炎、上火喉嚨痛的良方,重在治本
    這個時候疏風散邪養陰來治療,用桑杏湯。第二個我們講了如果風溫感冒沒有好,進一步發展,成了支氣管炎或者肺炎等。表現為發燒,口鼻乾渴,咳嗽、乾咳或痰液黏。這個時候主要已經不在疏風散邪了,在於清肺中鬱熱,養肺中之陰。用清燥救肺湯。
  • 中醫如何治療疑難雜症?
    中醫疑難雜症主要指病例罕見,症狀奇特,病情比較複雜,辨證疑惑不清,處理頗為棘手的一類病證。每一位從事臨床工作的中醫人都可能遇到,而且臨床實踐越多,遇到疑難雜症的機會也就越大。那麼,應該如何辨治疑難雜症,以取得滿意療效呢? (一)妙用吐法,能治疑難雜症。
  • 逯祥雲老中醫:中醫治療類風溼的優勢
    逯祥雲老中醫:中醫治療類風溼的優勢 時間: 2020-08-31 10:3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 中醫如何治療腎結石
    「中醫腎病聖手」袁新國解釋:為什麼會得腎結石? 腎結石是泌尿繫結石病的一種,發作時的症狀很嚴重,不及時治療的後果也很嚴重。腎結石並不是無緣無故就發生在某個人的身上的,那麼究竟產生腎結石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西遊記》裡孫悟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石頭裡面出來一隻猴子是神話。
  •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效果如何?張文宏總結了:中醫就像武功的一個門派...
    中醫藥介入全程治療一人一策因人施策張懷瓊介紹,上海始終將中醫藥納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統一部署落實,集全市資源,加強中醫救治力量。在專家層面,市級中醫專家組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專家組組長吳銀根第一時間率領專家團隊研究制定上海中醫診療方案,專家組成員及時入駐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兒科醫院,全程指導中醫臨床救治。
  • 中醫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幾點體會
    中醫臨床治療高血壓病的幾點體會 原標題:   高血壓病導致的血管病變,是中風、冠心病和慢性腎衰的主要病理基礎;針對不同的高血壓個體,如何科學合理控制血壓,是高血壓病治療的主要目的。
  • 宋恩峰:「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針對方艙醫院中治療病人的情況,中醫在治療中起到的作用等,記者採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中醫科主任,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宋恩峰。 「中醫在治療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醫有幾千年的抗疫經驗和方案,儘管面對的疫情不同,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但對於患者減輕症狀、改善體質有著明顯的作用。」宋恩峰說。
  • 劉常城:蒲公英能治療腎病嗎
    蒲公英在平時是很常見的東西,不僅可以當做野菜來食用,而且還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腎臟是人體很重要的部位,腎臟出現異常,是會引發身體出現很多的併發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會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帶來很大的影響,蒲公英的藥用價值是很高的,不知道可以治療腎病嗎?
  • 中醫治療頑固性便秘有妙招
    但好景不長,最近排便又越發困難,需要每天灌腸治療,護理程序繁瑣,基本無法出門,不敢吃飯。經朋友介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肛腸科專家何永恆教授,經過詳細問詢病史,中醫辨證施治服用中藥四個療程、中藥外敷、中藥灌腸等一系列治療後,症狀有了明顯改善。現在每周能夠排便2~3次,腹脹噁心基本緩解。
  •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某周中醫治療醫案
    目前西醫對神經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和放化療,雖經各種手段治療,但四期高危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治癒率極低。筆者目前接觸到的主要是四期高危的患兒,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四期高危的患兒才會尋求中醫的幫助,更早期的患兒多選擇西醫治療。筆者多年來所見四期高危患兒,經常規的手術和放化療治療,無一得生,目前中醫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有效的案例也屈指可數,可見此病治療難度是極大的。
  • 關於中醫傳言,中醫提醒別輕信了謠言
    生活中,有很多關於中醫的傳言,不知情者就會很相信,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希望你沒有被謠言給騙了。到底哪些中醫傳言呢?經常會在生活周圍,聽到這樣一句話,「身上有傷不能吃發物」。發物,相信都有聽說過,在生病、受傷後,就會被叮囑不能吃發物,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人,會比較在意。
  • 中醫百家講壇丨於華芬:治療帶狀皰疹貴在早,避免後遺症
    主講人:青島天道中醫門診部主任 於華芬得過帶狀皰疹輕鬆治療好的,就說太簡單了幾天就好了,有的說住了十幾天的院才好,有的說用了什麼土方偏方或畫個咒語幾天就好了,如果這些輕鬆康復的人說給那些沒好的遺留後遺神經痛的肯定會很生氣,遺留後遺神經痛的訴說自從得了帶狀皰疹或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後
  • 中醫許光生:什麼治療牛皮廨效果好
    不同的症狀需要採用不同的並且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是患者不論採用哪種治療都應該以保證患者的安全為首要條件,不要因為急切治療,盲目追求近期的效果而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治療牛皮廨需要注意醫患溝通,在治療之前一般來說都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如果中度或者重度牛皮廨患者使用單一診療效果不明顯時,患者可以給予聯合、輪換或者序貫治療。
  • 中醫特色治療——督灸為患者帶來福音
    中醫特色治療——督灸為患者帶來福音 2020-12-1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州御和堂中醫看腫瘤怎麼樣?一人一方 古方治療腫瘤好口碑!
    現在社會上,患有腫瘤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隨著中醫治瘤就傳的越來越神乎了,畢竟中醫也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那麼,福州御和堂中醫治療腫瘤有哪些方法?  福州御和堂中醫治療腫瘤有哪些方法?  中醫治癌常用中藥內服、靜脈滴注、中藥外治、針灸、氣功等方法,藥物治療療法不外乎扶正和祛邪兩大類。
  • 指南針||中醫對眩暈的經方治療【新安堂】
    今天我們討論經方如何治療眩暈。下面我的講課內容只權作拋磚引玉,說一點不成熟的個人經驗,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我臨床當中治療眩暈,一般是首辨體質,多從體質著手來分辨。
  • 中醫治療小兒頑咳的偏方
    中醫指出,孩子久咳不愈往往與父母的調養與護理不當有關,如果在感冒後能夠在飲食上避免寒涼和滋補的食物,並且多用食療健脾補肺,多能達到止咳的效果。  調護不當,孩子久咳的主因  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抵抗力較弱。當外邪入侵時,常先傷肺,如果調護失當,不僅易生脾胃腎的疾病,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所以,小兒日常生活需要家長特別細緻的照顧。
  • HPV高危陽性,中醫治療二個多月轉陰!
    HPV與宮頸癌的密切相關性使得我們必須重視預防和治療HPV感染。健康教育、接種相關疫苗,HPV感染的篩查等都是很必要的。 只要積極正確接受治療,很多的都可以陽性轉陰,一起來看看以下一則醫案: 杜某某,女,46歲,初診時間2018年11月28日,慢性婦科炎症反覆發作數年,高危型HPV感染,16和18 陽性。白帶色黃,有異味,時有下腹隱痛,面色晦暗,氣短乏力,納寐可,二便調,既往有慢性胃炎及膽結石病史,舌淡紅苔薄黃膩,脈沉細。
  • ...全國政協委員吳煥淦:建立一支中醫治療傳染病的「快速反應部隊」
    「這次疫情中,全國中醫藥系統派出超過4900人支援湖北,湖北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率達到75%以上,其他地區超過90%,多地更是傳來了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病癒出院的好消息。在全國疾控體系中加入中醫藥力量,對於完善該體系的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吳煥淦表示。在他看來,首先需要建立一支中醫治療傳染病的「快速反應部隊」。
  • 中醫:只要治療得當,完全有可能治癒
    在全國中醫藥學會,我們全國的學術組織已經作為明確的規定,西醫的類風溼關節炎在中醫叫做尪痺。所以尪痺的特點就是來自於《傷寒雜病論》裡面身體「身體尪羸,腳腫如脫」,也就是指這個關節的腫大變形,肌肉萎縮。類風溼關節炎在中醫理論中被稱作尪痺,屬於中醫痺證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