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業的新模式
1970年,同是邵氏高層的鄒文懷、何冠昌、梁風三人一起離開;
在買下了原國泰電影公司的片場,嘉禾成立了。
嘉禾在香港電影掀起了一股新風潮。
比起財大氣粗,管理僵硬,喜好插手電影的創作的邵氏高層,嘉禾更加看重合作。
李小龍讓嘉禾一飛沖天
嘉禾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巨星,李小龍。
當時李小龍在美國打拼回來,並未獲得成功。
而李小龍想要的絕對自主權和高薪片酬也是邵氏不能答應的。
而李小龍的要求嘉禾全都答應,還答應如果盈利會有一定的分紅。
這種罕見的自由度點燃了李小龍的創作熱情,《唐山大兄》等電影李小龍也走上了真正的電影創作人的道路。
後來的《龍爭虎鬥》則是李小龍自導自演的作品。
這些作品都走入了國際市場,李小龍也成了國際巨星。
李小龍之後 眼光毒辣的嘉禾高層找到了接班人
李小龍的爆紅讓嘉禾的發展是跨越式的;
很快嘉禾就變成了能和邵氏扳手腕的大製作。
正在嘉禾高層志得意滿之際,卻突然遭遇了李小龍因故去世的打擊。
失去了大將的嘉禾卻並沒有受到影響。
因為鄒文懷發現了幾個日後可以扛起大旗的人物。
第一個人物是許冠文兄弟,一部《鬼馬雙星》是74年的大紅之作。
作為文武英傑四兄弟的喜劇天才,許冠文在喜劇的詮釋方面的確十分有天賦。
1977年的《半斤八兩》開創了香港小市民喜劇片的先河,這部電影在當年可謂紅遍整個東南亞。
第二個人物是洪金寶,洪金寶於1977年進入嘉禾,導演了如《敗家仔》這樣的電影。
第三個人物是吳宇森,其實吳宇森在嘉禾並不快樂;
雖然拍了一些影片,但是吳宇森這個名字要想變得響噹噹還得等個好幾年。
第四個人物是成龍,這個是鄒文懷最喜歡的演員了。
成龍在嘉禾拍的《A計劃》、《警察故事》系列都是影史的經典。
在八九十年代年代儼然是影壇老大的嘉禾
有這些演員和導演的加盟,讓嘉禾從70年代起就和邵氏分庭抗禮;
在80年代邵氏在電影方面略輸嘉禾一頭了。
到了邵逸夫重心轉向電視行業的90年代,嘉禾幾乎成了香港電影的代表。
在八九十年代,嘉禾的電影年產量都在25部以上,不可謂不高產。
但走到巔峰往往就是下坡路,當時已然上市的嘉禾在輝煌時時刻;
竟然因一部電影竟然徹底一蹶不振。
成龍 嘉禾的最愛
在嘉禾的所有演員和導演中,鄒文懷無疑是最偏愛成龍的那個。
不僅給成龍的資金支持遠遠超過洪金寶等人,而且完全支持成龍對電影的想法;
成龍也就在那時候成為了導演。
成龍一來到嘉禾,鄒文懷就斥巨資給成龍拍攝了在嘉禾的首部影片《師弟出馬》。
這部電影在香港、日本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從此,嘉禾對成龍的偏愛更甚。
而成龍在《A計劃》等影片重重的回報了嘉禾的厚愛。
影壇大鱷被一部電影擊倒
但是萬事皆有要說再見的時候。
在成龍去好萊塢後,他所主演的香港電影都沒有好的票房反響。
而為了打破自己是票房毒藥的評價,成龍在2001年開始拍攝了《特務迷城》這部電影。
作為一個動作電影,影片取景地跨越韓國和土耳其,影片裡各種飛車和爆炸場面。
雖然成龍在裡面的表演十分的賣力,但票房不夠理想。
這部電影的投資超過2億人民幣,在當時算是很大製作了。
而最終電影連百分之20的本都沒回到,直接讓嘉禾元氣大傷。
這部電影也成為了成龍和嘉禾最後的合作。
從此,成龍更多的是以成家班的團隊形象出現,而不是那個嘉禾的成龍。
而嘉禾在此之後,實力大損,陷入經營困難的境地;
最終這個香港影壇的傳奇公司在2007年被賣給了上海橙天國際,變為了如今的橙天嘉禾。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碼字不易,歡迎點讚評論。最後不要忘記關注樂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