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許多人都悄悄收到了一個快遞盒,悄悄的在家裡打開後。裡面竟然只是一個土塊,盒中還附送了幾件小型的工具,有微型的洛陽鏟和小掃子等,收到快遞的人都悄悄躲在房間,精心和慢慢的一層一層的去挖開泥土。一如小說中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一樣。挖開泥土,講究一點的當然還算一下方位和聞一下泥土,鑑定一下泥土的年份。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
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或者大家耐心看待一下整理,會有搞懂到底這考古盲盒是什麼鬼?
「盲盒」是什麼?
可能許多上了年紀的人,不知道「盲盒」是啥。其實盲盒顧名思義,非常簡單容易理解,就是一個盒子,裡面裝了啥,價值多少?大家不知道,甚至連廠家和賣家也不知曉,大家全靠的就是運氣,類似於以前的綜藝節目中的,猜猜猜那種,三個寶箱裡面各有價值不同的東西,你喜歡哪個就去打開那個,但是需要付出一點代價,當然如果你再不懂,你就當拿錢買了「非常六+一」的金蛋,裡面有啥沒人知道,運氣好的就是汽車,運氣不好就是「謝謝光臨」,又或者就是現代版的「可口可樂」開瓶中大獎,在90年代-00年代,可是風靡一時的,特別是「瘋狂的石頭」就有過這樣的一個梗。所以盲盒,簡單的說,就是花錢買了一個盒子,打開你才知道,自己賺了還是虧了,但是因為裡面的東西受到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比如手辦,紀念版鞋子等等,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成為了近兩年來的熱詞。
「考古盲盒」又是啥?
大家知道了盲盒的概念後,我們在細說一下,考古盲盒到底是什麼?在我們的概念中,考古工作是非常神秘但是又非常的無趣,神秘在於考古會不斷的發現各種的寶物,更是發現許多古代的墓葬,特別是近幾年在「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盜墓系列的帶動下,還有收藏界對於古董的價格不斷提高的刺激,當然少不了鑑寶節目的推波助瀾,許多有一點經濟基礎的人,都紛紛愛好起文物的收藏,但是文物收藏相關的肯定和考古有關,而考古的確也幫助我們知道過去的歷史,和解密一些古代無法解釋的事情。
考古怎麼和盲盒掛鈎了呢?
這由文創產品說起了,近幾年由於國家重視傳統的文化發展,特別是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上得到了發展,但是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也需要生活,而一些傳統的手工業無論是產能和技術都與機器工業化生產競爭,那麼傳承人需要如何生活,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如何發展,就變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而文化創業產品的出現。正是最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探索和手段,經過數年的發展,我國的文創產品不斷的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高價到低廉,慢慢的適應了社會各個階層和生活需求,從簡單死板的擺設藝術品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故宮的文創產品,更是在故宮文化的背書下,展現出極強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更是適合生活化場景使用,可以說文創產品將會成為以後的另外一個高速發展的領域。
考古雖然給人比較專業和刻板的行業,但是反過來看,國內的民間收藏愛好者眾多,其中能真正接觸考古,感受考古的人異常稀少,除非是自己去野外挖掘,要不城市人絕少能夠有此機會參與和體現考古。
去年的某天,不知道忽然的靈感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河南博物院對盲盒來了興致,或者是一個遊戲,或者是一個創意的討論,反正他們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考古盲盒」。按分類來說這個盲盒算是一個文創類產品,但是他現在最受歡迎的的「盲盒」概念和博物館裡面的文物結合起來,讓大家可以體驗一把家中考古的樂趣,確實好像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們就見到了這個「考古盲盒」。但是這個盲盒在去年的時候,只是悄悄的出現,沒有引起很大的震撼和影響力,後來經過了改進和網絡的推廣,考古盲盒熱了起來,那麼考古盲盒裡面到底有什麼寶貝呢?
火爆的「考古盲盒」裡面真有文物嗎?
考古盲盒裡面,經過我看過一些視頻和眾多的文章,發現河南博物館還算是非常良心的,在盲盒裡面除了土以為,還有許多不同的寶貝被土包裹,等待有緣人去發掘,透露一些其中有什麼。裡面有河南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文物,
而這些寶物,被河南博物館分別分為不同的等級,比如傳說級別和傳承級別,當然最貴重的是史詩級別寶物,其中最讓人期待的是,有可能收藏者,會幸運的挖出「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杜嶺方鼎」這些傳說中的稀世珍寶。
並且大家不要以為盲盒裡面的土是普通土壤,其來源也是於研究的,盲盒的土都是來自洛陽邙山,這是古代帝王和貴族們最喜歡安息的地方,可以說每一塊土壤都有著濃厚的歷史,當然是否經過多種處理,我就不清楚了,大家自己去研究。
但是謹記這些珍寶都是複製品,對大家不要以為是真的文物,那些都是「微縮版的複製品」,只是他經過了土的包裹,給你感受和體驗一把樂趣而已,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個是仿製品就不受歡迎,按現在得到的數據顯示,只是三天時間,這個以「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為賣點的官網,已經線上把50萬件盲盒銷售一空,並且許多網友都分享了自己挖考古盲盒的過程,當然更多的網友因為錯過了第一次,焦急等待第二次的開倉,而還只是一次測試而已。想想國內擁有如此多的考古和文物愛好者,這個非常有創意的盲盒,確實會引起新的一種風潮。
考古盲盒有沒收藏價值
個人觀點,雖然現在都是複製品,但是物以稀為貴,特別是現在文創產品許多都是只做了一次,兩次,就沒在製作出來,許多可以說是絕版的複製品,雖然可能價值不高,但是在收藏的意義角度上看,確實有其本身文創產品的收藏和藝術價值,當然如果是炒家就不建議了,畢竟藝術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賺錢的。
盲盒裡的挖到文物,需要上交嗎?
盲盒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把土淋上水,用迷你洛陽鏟探明寶貝的具體位置。然而很多網友沒能理解洛陽鏟的精要,以為它和鏟子用處是一樣的,鋪上報紙直接硬挖,所以後來我們在盲盒裡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洛陽鏟的用法
當然這個問題,不用我再回復了,因為是仿製品,當然是不用上交的,但是問題在於,切忌大家要留心,有人拿著東西去忽悠收藏愛好者,因為確實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還有「考古盲盒」這東西,如果因此收了一件盲盒的上周時期的「文物」,還拿去鑑寶的話,就真的非常尷尬了。
所以為了大家的朋友和親戚,希望多多轉發本文給他們看一下,以防止出現沒有必要的損失,不過這個文創產品,倒是適合年前互相送禮,當年晉文公重耳,收到農民給他的一個土塊後,本來想罵人,卻連忙被手下扯住,大叫這是吉祥的預兆啊,這代表的是土地和江山社稷,後來重耳確實如他說的,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所以過年你如果送我文創盲盒,我的確會很樂意,可以春節假期慢慢的去挖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