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火了 開它!

2020-12-22 騰訊網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

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

考古盲盒賣斷貨

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考古盲盒」價格也比較親民,按照不同等級分為70元、80元、90元三個價位。

網友的行動力不可小覷,這股從網上掀起的熱潮,迅速蔓延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創店,線上線下頻頻斷貨。在河南博物院線上商店,「考古盲盒」的銷量已經突破5000個。「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和傳統盲盒單一的材質不同,「考古盲盒」採用銅器、陶器、玉器等文物材質,可以說是「真材實料」。而「考古盲盒」的大火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的熱銷,近日豫博文創迎來了一個線上高峰,成交額屢創新高。

其實這款「考古盲盒」去年下半年就開始生產了,但並沒有像現在這樣「大火」。宋華認為,「考古盲盒」的爆紅跟國家上上下下高度重視考古以及最近多次考古新發現的報導有著直接的關係,加上近幾年「國家寶藏」「文物會說話」等文博探索節目的熱播,帶動了許多年輕人喜歡上考古,喜歡上探索歷史本源和未知。

開盒充滿未知

運氣差只能挖土

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據介紹,不同級別的盲盒「挖出」的「寶物」等級也不同,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手套一戴,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體驗吧,一鏟子下去可能有寶,有可能啥都沒有」……網友如是留言。

不過,如果運氣差一點點,只能收穫一抔來自洛陽北邙充滿千年古都文化氣息的土壤了——原來,比起普通盲盒,考古盲盒更讓人「有意外驚喜」的地方在於你有可能會「挖空」!這是設計者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設計的「小驚喜」。但不用擔心,就算挖空,也會有精美的小禮品作紀念。

而土壤也是考古盲盒的一大亮點,這跟市場上同類型產品使用的石膏性質是截然不同的。原來,這款考古盲盒的土是來自洛陽邙山,需結合配備的迷你洛陽鏟正確「挖掘」。為致敬考古工作者,盲盒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把土淋上水,用迷你洛陽鏟探明寶貝的具體位置。

「然而很多網友沒能理解洛陽鏟的精要,以為它和鏟子用處是一樣的,鋪上報紙直接硬挖,所以後來我們在盲盒裡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洛陽鏟的用法。」宋華說。

考古盲盒

讓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裝有動漫影視產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的盲盒,吸引眾多中國年輕消費者。其特別之處在於,盒子上沒有標註是哪款,消費者打開盒子後才能揭開謎底。數據顯示,僅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上,今年上半年,模玩以及玩具市場增速為22%。其中盲盒超過40%的增長率,是模玩類目第一增速引擎。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這是一次動態的文創過程,我們會根據玩家的反饋不斷完善內涵。」宋華說,截至目前,盲盒版本已迭代6次,寶物翻模、提升20多款。下一步,還將聯合河南省內其他博物館推出「定製款」,比如設置各館鎮館之寶的「隱藏款」等,帶給玩家更多驚喜。

(文圖據新華社、北京青年報、河南商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盲盒賣火了!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 考古盲盒的大火 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熱銷 這兩天豫博文創迎來線上高峰
  • 「考古盲盒」誕生:考古就像開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微博截圖 這是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將文物模型包裹在特製的泥土中,用縮小版的考古專用工具洛陽鏟等挖掘,讓大眾體驗考古過程。12月初,經由一個社交媒體的開箱體驗帖,「考古盲盒」在網上大火。 「考古和開盲盒很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01: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近日,一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火了,吸引大量網友轉發、留言、諮詢購買事宜。這款「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不同級別所能挖出的「寶物」稀缺程度不同。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12月8日攝)。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陽鏟,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讓「失傳的寶物」面世……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讓網友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艱辛與驚喜。受訪者莉莉供圖「拆盲盒時特別有『考古人』的代入感。」莉莉分享道,「挖掘10分鐘左右就探到東西了,之後就會很小心,想像自己是考古隊的一員,用小刷子慢慢刷,生怕破壞到『寶物』。」除了收穫的喜悅,這段「考古」經歷更讓她切身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難:「挖盲盒已經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大範圍的探測和實地挖掘,對待真正的文物還要更耐心、細心。」
  • 「考古盲盒」: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考古盲盒」火出圈,解鎖文旅營銷新玩法!
    帶著白手套,手握一把洛陽鏟,層層深挖,小心翼翼掃去多餘的塵土,「寶物」逐漸浮現真面目……最近河南博物院出品「考古盲盒」在網絡上爆紅,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而「考古盲盒」真正讓文創產品出圈了。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將青銅器、元寶、銅佛等藏於其中,大家可以挖到「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杜嶺方鼎」等多樣產品,為何「考古盲盒」能出圈?一是創新,二是時機,二是營銷。
  • 火爆的「考古盲盒」賣斷貨,網友表示:給個挖土的機會吧
    河南博物館的「考古盲盒 」  《失傳的寶物》  「考古盲盒」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     比起普通盲盒,考古盲盒更讓人有意外驚喜的地方,在於你有可能會「挖空」!
  •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想試試嗎?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12月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講述了自己開盲盒的過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 河南博物院推出創意考古盲盒,動手體驗挖寶過程
    盲盒的款式有青銅器、元寶、小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器十種,以及不定期的隱藏款和彩蛋。 體驗者可利用內贈的迷你版「考古工具」來體驗考古過程。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 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斷貨,在家就能挖「文物」,你心動了嗎?
    如何把它做出花樣,讓消費者買單,那還真不容易。河南博物院盲盒,就正是憑藉與眾不同的設計,讓消費者買單的優質案例。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200萬: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丨下午茶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河南博物院出的考古盲盒,要自己挖才知道是啥
    雖然叫盲盒,但是它和普通盲盒的打開方式可不一樣!它不是打開包裝就能看到裡面是啥而是要自己動手挖挖挖!由於每一個盲盒都是手工製作為保證質量,所以都是限量發貨每次店鋪上新都是秒沒堪稱一盒難求!河南博物院的小姐姐說河南作為歷史名城,文物遺址數不勝數開發這套考古盲盒就是為了讓大家也能體會到考古學家「挖」到寶貝的那種驚喜感!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新華社發北京某主打盲盒銷售的潮玩店消費者正在挑選盲盒。本報記者陳晨攝/光明圖片第三屆進博會樂高展臺的機器人在演奏「架子鼓」。新華社發觀眾在湖南省長沙市「字在其中」漢字國潮藝術展展區參觀。新華社發工作人員展示從「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創產品。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文創+盲盒」,紹興怎麼「玩」?
    盲盒有多火?今年「雙11」期間的數據顯示,僅泡泡瑪特一家的總銷售額就超1.42億元。在火熱的背後,文化旅遊行業也開始加入盲盒隊伍,各地紛紛走出「文創+盲盒」的旅遊產品模式,引發了一股城市旅遊文創產品的新熱潮。紹興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推行城市旅遊的同時,是否也能嘗試走走「文創+盲盒」的新路子,這種新模式又能否與這座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相融合?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會上癮
    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來源:微博截圖。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工作人員展示從「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創產品。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   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