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嘛,誰都會做,很多品牌都推出過盲盒。如何把它做出花樣,讓消費者買單,那還真不容易。
河南博物院盲盒,就正是憑藉與眾不同的設計,讓消費者買單的優質案例。
01
想開盒,先考古
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新品盲盒,可謂是圓了各位大齡兒童的一個考古夢。
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
與普通盲盒一款只有6-12個形態的設計不一樣,考古盲盒所包含的「寶物」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應有盡有。這種「不知道會挖出什麼」的未知性,給了大家更多消費刺激與參與感。
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可能會挖空,該設計讓挖土中的緊張刺激增加,挖到「寶貝」的快樂也加倍。不過挖空的人也別傷心,為了彌補你的「小失望」,官方還會再贈送一個小禮品給你。
這款考古盲盒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追捧。據品牌君了解,「考古盲盒」5天的線上銷售額超過50萬元,甚至還成為了一款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點名誇獎的「網紅」產品。
目前,這款考古盲盒已經斷貨了。
02
盲盒經濟給出新方向
「買盲盒是一份快樂,拆開後發現是喜歡的款式就得到第二份快樂。」
現代年輕人購買盲盒時,都伴隨著這樣的心境。這種類似抽獎遊戲的營銷模式,不斷提高著消費者的復購率。
最近一路高歌的泡泡瑪特,使得很多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盲盒可複製性極高,只要找到合適的IP,就能出一套盲盒。比如瑞幸、宜家等品牌的盲盒,就是基於品牌本身IP來設計的。
但是問題也來了,盲盒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開盒那一瞬間,這一瞬間也不過幾秒鐘。如果只是為了這幾秒鐘就花個幾十塊錢,那還是讓人有點心疼的。
於是,有品牌發現了這一點,便在「開盒過程」上做文章。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誕生。
說實話,你要說年輕人會對普通的文物感興趣嗎?除開那些歷史愛好者,品牌君很難保證會有太多年輕人願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裡面只有文物的盲盒。但加上考古過程的盲盒可就不一樣了呀,光是花錢買一次「考古體驗」就已經很值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抖音很火的BittyPrettys娃娃盲杯也是如此。每個娃娃的衣服、頭髮等都放在茶杯裡,在泡水前,沒有人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樣子的娃娃。即便這個娃娃看外形並不能算可愛,但仍然有很多人為了體驗這個「泡水開娃」的過程而花錢。
年輕消費群體對於「體驗」與「好奇」的追求,以及對心情的大力投資,讓盲盒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從「泡水」到「考古」,不知道品牌們以後還會再給消費者們帶來什麼樣的玩法。
如今,盲盒早已經不限於玩具領域,書店、文物、零售等領域都開始跨界到盲盒行列之中。
品牌君還是那句話,只是單純的做盲盒誰都會做,如何在體驗上給予消費者更多刺激,才是接下來品牌推出盲盒時,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