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斷貨,在家就能挖「文物」,你心動了嗎?

2020-12-16 品牌新發現

盲盒嘛,誰都會做,很多品牌都推出過盲盒。如何把它做出花樣,讓消費者買單,那還真不容易。

河南博物院盲盒,就正是憑藉與眾不同的設計,讓消費者買單的優質案例。

01

想開盒,先考古

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新品盲盒,可謂是圓了各位大齡兒童的一個考古夢。

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

與普通盲盒一款只有6-12個形態的設計不一樣,考古盲盒所包含的「寶物」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應有盡有。這種「不知道會挖出什麼」的未知性,給了大家更多消費刺激與參與感。

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可能會挖空,該設計讓挖土中的緊張刺激增加,挖到「寶貝」的快樂也加倍。不過挖空的人也別傷心,為了彌補你的「小失望」,官方還會再贈送一個小禮品給你。

這款考古盲盒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追捧。據品牌君了解,「考古盲盒」5天的線上銷售額超過50萬元,甚至還成為了一款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點名誇獎的「網紅」產品。

目前,這款考古盲盒已經斷貨了。

02

盲盒經濟給出新方向

「買盲盒是一份快樂,拆開後發現是喜歡的款式就得到第二份快樂。」

現代年輕人購買盲盒時,都伴隨著這樣的心境。這種類似抽獎遊戲的營銷模式,不斷提高著消費者的復購率。

最近一路高歌的泡泡瑪特,使得很多企業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盲盒可複製性極高,只要找到合適的IP,就能出一套盲盒。比如瑞幸、宜家等品牌的盲盒,就是基於品牌本身IP來設計的。

但是問題也來了,盲盒最開心的時候就是開盒那一瞬間,這一瞬間也不過幾秒鐘。如果只是為了這幾秒鐘就花個幾十塊錢,那還是讓人有點心疼的。

於是,有品牌發現了這一點,便在「開盒過程」上做文章。

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正是基於這樣的初衷誕生。

說實話,你要說年輕人會對普通的文物感興趣嗎?除開那些歷史愛好者,品牌君很難保證會有太多年輕人願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裡面只有文物的盲盒。但加上考古過程的盲盒可就不一樣了呀,光是花錢買一次「考古體驗」就已經很值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在抖音很火的BittyPrettys娃娃盲杯也是如此。每個娃娃的衣服、頭髮等都放在茶杯裡,在泡水前,沒有人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樣子的娃娃。即便這個娃娃看外形並不能算可愛,但仍然有很多人為了體驗這個「泡水開娃」的過程而花錢。

年輕消費群體對於「體驗」與「好奇」的追求,以及對心情的大力投資,讓盲盒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從「泡水」到「考古」,不知道品牌們以後還會再給消費者們帶來什麼樣的玩法。

如今,盲盒早已經不限於玩具領域,書店、文物、零售等領域都開始跨界到盲盒行列之中。

品牌君還是那句話,只是單純的做盲盒誰都會做,如何在體驗上給予消費者更多刺激,才是接下來品牌推出盲盒時,需要首先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 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
  • 我在家裡「挖文物」!賣斷貨的考古盲盒,想試試嗎?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12月3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講述了自己開盲盒的過程,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盲盒賣火了!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 考古盲盒的大火 也直接帶動了其他文創產品熱銷 這兩天豫博文創迎來線上高峰
  • 河南博物院出的考古盲盒,要自己挖才知道是啥
    雖然叫盲盒,但是它和普通盲盒的打開方式可不一樣!它不是打開包裝就能看到裡面是啥而是要自己動手挖挖挖!由於每一個盲盒都是手工製作為保證質量,所以都是限量發貨每次店鋪上新都是秒沒堪稱一盒難求!河南博物院的小姐姐說河南作為歷史名城,文物遺址數不勝數開發這套考古盲盒就是為了讓大家也能體會到考古學家「挖」到寶貝的那種驚喜感!
  • 「考古盲盒」火了 開它!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
  •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
    這樣的「考古盲盒」你聽說過嗎?」你聽說過嗎?01:58來自新華社客戶端近日,一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火了,吸引大量網友轉發、留言、諮詢購買事宜。工作人員展示從「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創產品(12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與市面上的其他盲盒產品一樣,盒子上沒有標註裡面裝的具體是哪款,消費者只有親自動手「挖出文物」才能揭開謎底。遊客在河南博物院文創區選購文創產品(12月8日攝)。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手握袖珍版「考古神器」洛陽鏟,小心翼翼地「勘探挖掘」,再用小毛刷拂去泥土,讓「失傳的寶物」面世……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讓網友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艱辛與驚喜。河南博物院供圖「手套一戴,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看到社交平臺上的分享帖,網友莉莉一下子就被「考古盲盒」吸引了。時隔十幾天收到這份沉甸甸的快遞,她立刻開始埋頭「考古」,還向網友圖文直播了「寶物馬首」面世的過程。
  • 火爆的「考古盲盒」賣斷貨,網友表示:給個挖土的機會吧
    在網上,「考古盲盒」處於脫銷狀態,每次補貨都會秒空,河南博物院官微評論區則滿是「催貨警告」。  河南博物館的「考古盲盒 」  《失傳的寶物》  「考古盲盒」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200萬: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丨下午茶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考古盲盒」誕生:考古就像開盲盒,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微博截圖 這是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將文物模型包裹在特製的泥土中,用縮小版的考古專用工具洛陽鏟等挖掘,讓大眾體驗考古過程。12月初,經由一個社交媒體的開箱體驗帖,「考古盲盒」在網上大火。 「考古和開盲盒很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 河南博物院推出創意考古盲盒,動手體驗挖寶過程
    今年四月,河南博物院出品「失傳的寶物」創意周邊,通過當下喜聞樂見的「盲盒」形式,把仿製的「珍奇寶藏」埋藏其中。 盲盒的款式有青銅器、元寶、小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器十種,以及不定期的隱藏款和彩蛋。
  • 「考古盲盒」: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會上癮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來源: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還溫馨提醒,請在發掘過程中注意力度,避免損壞。
  • 熱衷於抽盲盒嗎?考古類盲盒賣到脫銷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 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考古盲盒」火出圈,解鎖文旅營銷新玩法!
    帶著白手套,手握一把洛陽鏟,層層深挖,小心翼翼掃去多餘的塵土,「寶物」逐漸浮現真面目……最近河南博物院出品「考古盲盒」在網絡上爆紅,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而「考古盲盒」真正讓文創產品出圈了。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將青銅器、元寶、銅佛等藏於其中,大家可以挖到「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杜嶺方鼎」等多樣產品,為何「考古盲盒」能出圈?一是創新,二是時機,二是營銷。
  • 最近熱銷的考古盲盒為何賣到脫銷?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   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
  • 小盲盒,緣何「開」出百億元大市場
    有人說盲盒是智商稅,有人說盲盒像賭博,但在更多年輕人眼中,盲盒意味著一份能帶來驚喜的「小確幸」。在年輕人旺盛消費力的加持下,這份「小確幸」成為大潮流,不僅形成上百億元的潮玩市場規模,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而盲盒本身,也在考古、文物等IP(智慧財產權)入場後,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盲盒等潮玩文化的盛行,照見了年輕人怎樣的消費觀?潮玩文化要從「紅」到「長紅」,IP還需如何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