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青花瓷,大家應該都不算陌生,因為曾經的一首《青花瓷》火遍大江南北,也將青花瓷這種傳統的手工藝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中國的陶瓷,是世界文明的,陶瓷的英文是china,中國的英文也是China,可見陶瓷對於中國來說有多重要。在眾多的陶瓷種類當中,又以青花瓷為之最,被人們譽為「國之瑰寶,瓷之榮光」。
01炊煙嫋嫋升起 隔江千萬裡
北方起源 南方發展
一提到青花瓷,大家應該最先想到的就是江西景德鎮,但實際上,青花瓷是從北方起源的,而後才在南方興盛起來。專家考古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應該是在唐朝中期出現的,在河南發現的。
為什麼青花瓷在北方起源,卻在南方得到興盛?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青花瓷的質量跟它的材料質量是脫不了關係的。南北方的水土不同,所以瓷土的質量也不太一樣。景德鎮的高嶺土含鋁量比較少,胎釉結合度比較好。南方的燃料燒制的時候,氧化焰白中泛青,而北方泛黃,影響青花瓷的成色。而且南方的青花礦料比北方要多,所以南方有大批生產的可能。
景德鎮所在的地方,高嶺土、瓷石、釉果蘊藏量非常豐富,而且南方丘陵地區樹木也很多,因此燒瓷器所用的燃料也比較充足,有了高質量的原料和充足的燃料,景德鎮自然而然有了物質基礎。
當時景德鎮相對於其它的地方來說,也比較安定,匠人在這裡聚集,提供了技術力量,物質基礎和技術力量的結合,也讓景德鎮青花瓷的名聲越來越響亮。其實,青花瓷並不僅僅只在景德鎮有,還有福建漳浦窯、廣東潮州窯等其它的地方也有燒制,只不過景德鎮是規模最大的生產地。
其次,宋代的皇帝南遷,一大批匠人也隨之南下,經濟中心轉移到南方,各種瓷窯也在南方發展起來。宋代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交易也很興盛,因此,青花瓷作為一種商品也流通起來。官窯和民窯紛紛燒制瓷器,使得青花瓷數量大增。加上商品的流動性,南方青花瓷也變得很普遍了。只不過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種類還比較單一,顏色也不夠亮麗,在製作方面不算特別精美。
02素胚勾勒出青花 筆鋒濃轉淡
青花瓷紋樣的變化
雖然青花瓷在唐宋產生,但是那時候並沒有形成特定的規模,反而是在元朝才逐漸走向成熟。
元朝時期,北方的蒙古族統一了中國,受到遊牧文化的影響,瓷器的花紋變化也非常大。元代以前的漢民族崇尚節儉,素雅的風格,所以瓷器以「素」著稱,但是元朝之後,蒙古族比較喜歡繁複的裝飾,瓷器的花紋上面也變得更複雜多樣,樣式也更為精巧。
後來,成吉思汗多次西徵,將中國的領土擴大到了中亞、西亞甚至是歐洲地帶,中西方來往更加密切,一些西方的手工藝者也逐漸流入中國,也將他們的手工藝帶入了中國,所以在瓷器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西方文化的影子,也為中國的制瓷業注入了新的血液。
大家現在覺得青花瓷的藍白色搭配非常好看,其實也是因為元朝的統治者特別喜歡藍白色。一個是因為喇嘛教的哈達為白色,象徵著純潔高貴,另一方面是因為北方的草原民族喜歡藍天白雲,自由奔放,所以在他們的民族製品當中,藍白色也成為了運用最廣的顏色。
而且,由於元朝的青花瓷主要是銷往海外的,所以在紋飾上面吸取了一些中東宗教的審美特徵,以迎合外來消費者的需求。其實元代青花瓷的紋飾在很大程度上和伊斯蘭教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比如說從造型上來看,元代的青花瓷以盤居多,因為伊斯蘭民族喜歡席地而坐,二者較為相似。
洪武時期的青花瓷一般是中國傳統紋飾,比如一些牡丹紋,荷花紋,菊花紋,這和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雅的情趣分不開,還有就是皇家御用的五爪龍紋,還有一些吉祥元素的祥雲紋,靈芝紋等等。
永樂和宣德時期是青花瓷畫最具有代表性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的青花瓷紋路,取材廣泛,筆法熟練,構圖新穎,風格也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恢弘大氣。而且由於異域文化的影響,中國也出現了一些仿製西方器皿的造型和紋路出現。永宣時期的青花瓷製作工藝也是中國青花瓷製作的天花板水平,這一時期將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03瓶身描繪的牡丹 一如你初妝
青花瓷的花紋多種多樣
青花瓷製作精美,觀賞性和實用性都非常強,而且青花瓷的花紋類型也是多種多樣,不同的花紋也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在青花瓷的花紋當中,最基本的就是植物花紋了。《說文》曰:「開花,謂之華。」花開富貴,錦上添花,因此花也成為了青花瓷圖案的首選。中國人特別喜歡牡丹,認為牡丹是富貴花,所以青花瓷當中的牡丹也特別的多。
元朝的時候牡丹紋就隨處可見,無論是單獨作為圖案出現,還是說當作一些花鳥圖,人物圖的配景,牡丹似乎都是首選。明代初期之後,牡丹的元素仍舊非常受人歡迎,但是具體的造型卻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簡潔,線條感更加明顯,也顯得更加大方。
蓮花也是青花瓷圖案當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花卉,不管是詩經當中的蓮花,還是周敦頤的《愛蓮說》,人們對蓮花的喜愛只增不減。蓮花是開始的時候是單獨的圖案,但是在後來,人們開始將各種不同的花卉都組合在一起,比如寶相花和纏枝蓮。而且在藏傳佛教裡面,蓮花也是非常聖潔的,我們在《西遊記》當中也能看見菩薩的蓮花寶座,也代表了蓮花高潔的寓意。
除了花紋之外,還有一些瓜果紋,這些瓷器在民間用的比較多,石榴紋,葡萄紋,代表了人們渴望多子多孫的美好願望。
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人物和動物的形象有和安拉競爭的意思,所以這一類紋樣較少,但是也並不是沒有。
在動物紋飾方面,青花瓷當中最常見的就應該是龍紋了。即使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但是中國封建王朝自有的文化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龍紋也成為了皇族統治下不可缺少的圖案,一方面它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另一方面它也是吉祥的象徵。
民窯有時候也會印製一些龍紋青花瓷,但是五爪龍紋是皇帝專用,民間只有三爪或者四爪。龍這種動物的形象基本都是雙目炯炯有神,四肢強筋,背部鋸齒樣,一定會顯出它的威懾力,尤其是永宣年間的龍紋,尤其兇猛,主要是為了給皇帝歌功頌德,凸顯他至高無上的地位。
由於龍本身也是帶有吉祥寓意的,所以龍出現的時候也伴隨著祥雲,靈芝等圖案出現。也有從海中騰躍而起的龍。元代的青花龍紋常見的有雲龍,海龍,印花龍等等,而且人們也會給龍紋一些戲劇性設計,比如說「二龍戲珠」。
和龍地位相當的,還有鳳凰紋和麒麟紋。麒麟在神話傳說當中應該是四不像的樣子,「鹿首、麟身、牛蹄、馬尾」,在元代的時候,麒麟紋是由龍形演變而來的,偏向於鹿的形象,但是在明代的時候,就偏向於狼了。鳳紋一般和龍紋一起出現,組成龍鳳紋,中國也有龍鳳呈祥的說法,鳳紋單獨出現的次數比較少,當龍鳳圖案一起出現的時候,暗示天下太平,江山穩固,是非常祥瑞的圖案。
但是麒麟紋和鳳紋這兩種紋路明代宣德年以前並不常見,在宣德年間才大量出現,因此鑑別青花瓷朝代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紋樣來判定。
動物紋路中除了常見的龍鳳麒麟之外,其實還有孔雀紋,魚紋,獅紋等其它的圖案,但是對於六畜卻很少描繪,這些動物紋路大多都是有一定寓意的,普通的動物基本不會出現在青花瓷當中。
元代的時候元雜劇比較流行,所以青花瓷當中也會印製一些人物故事。比如說《西廂記》《三國演義》,也有一些情節故事,比如說「三顧茅廬」,「昭君出塞」等等,人物紋以高士圖和歷史故事為主。因為人物故事更為複雜,所以很多都是繪製在大型的器物上,而且位於瓶身的最主要位置。
另外,民間比較喜歡一些有童趣的人物圖案,比如蹴鞠,釣魚,騎馬等等,這些圖案的主題也多半是孩童,也代表了人們祈求多子多福,清朝的時候仍然很流行。
除了以上的這些紋飾之外,其實青花瓷還有山水圖,宗教紋飾等等,都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存在。
04在瓶底書漢隸 仿前朝的飄逸
青花瓷圖案的應用
在現代,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家庭的餐桌上會出現青花瓷具,一些喜歡古典風格的家庭在室內設計的時候也會在家裡放一些大型的青花瓷瓶用作裝飾。另外,有一些女性的旗袍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青花圖案,和中國女性結合在一起,彰顯出一種別樣的中國美。可以說,雖然青花總是和瓷器一起被人們提及,但是瓷器已經不是青花圖案的唯一載體了。
而且,青花圖案本身就可以單獨作為一種藝術存在。青花瓷上的青花圖案,和中國畫是相通的。青花瓷畫也講究一個「水路均勻」,「水路」就是在留白,「路面」就是圖案,圖案和空白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意境美。
由於青花圖案的簡潔大氣,且非常具有中國韻味,所以它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藍白色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線條勾勒沉穩又典雅,很有中國特色,因此在國外的一些設計品上,有些設計師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審美,也會加入青花的設計元素。
05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青花瓷外交
青花瓷外交並不是從現代才開始的,早在青花瓷出生不久,它就擔任了中國和世界的「外交官」角色。元朝的時候,蒙古族和伊朗交往很密切,中國燒瓷技術和伊朗陶工相遇,互相交流技藝,最終讓青花瓷的燒制方法變得成熟穩定,中國和伊朗也交往更加密切。
明代的時候,葡萄牙人成為海上霸主,他們從中國定製了非常多的瓷器,後來葡萄牙人將青花瓷帶到歐洲以後,歐洲人就開始對青花瓷迷戀得不可自拔,中國和歐洲就因為青花瓷結緣,這個時候中國的瓷器也開始以青花瓷為主導,青花瓷也成為了歐洲主流的瓷器款式。
新中國成立以後,青花瓷外交就更加頻繁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出奧運限量2008套青花瓷,用于贈送各國友人。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1735年的地圖,中國回贈了一套中式瓷器花瓶。2015年,APEC回憶,景德鎮青花瓷在多個國家重要場合陳列使用,向國際展現中國元素。2016年,杭州G20峰會,G20青瓷一舉將世界友人折服。……
作為中國文化的顯性符號,景德鎮陶瓷一直充當著文化使者的角色,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的重要禮品,成為駐外使館的專用瓷。據不完全統計,歷年來景德鎮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組織承制禮品瓷達300多批次。
06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青花瓷的傳承與創新
景德鎮青花藝術具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大躍進時期,極端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景德鎮的陶瓷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讓一些非常優秀的匠人手工藝無法傳承,青花瓷藝術也逐漸衰敗。現代青花瓷文化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大部分年輕人會覺得青花瓷這種傳統花紋過於老舊,不知道如何欣賞,也不太願意去使用一些青花製品。
好在,中國仍然存在一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2006年,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周杰倫的一首《青花瓷》讓青花瓷這項藝術又重新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其實《青花瓷》也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首歌,它裡面有非常多的青花瓷文化。比如素胚勾勒,代表的是青花瓷的素雅,牡丹花、仕女圖的紋樣是青花瓷的花紋,用作器皿盛放檀香是青花瓷的作用,還有結合了中國畫的藝術底蘊,都可見方文山對青花瓷文化的了解。
歌曲當中最著名的那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則將青花瓷的燒制過程做了一個高度的概括。在古代,天青色是青花瓷的上等顏色,人們無法控制空氣的溼度,但是天青色又必須達到一定的溼度才會出現,可遇不可求。因此只有在青花瓷的燒制過程當中,出現一場雨,雨過天晴之後的青花瓷才能呈現出天青色。
在現代,人們對於青花瓷的傳承主要體現在青花圖案的傳承,創新主要是產品形式的創新。2008年的奧運會,一襲青花旗袍受到了國際矚目。近幾年國潮的流行,也讓青花藝術重新煥發了生機。景德鎮青花瓷藝術的發揚,離不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也希望在未來,青花瓷藝術能夠更好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