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座省會加速建設環線,成國家中心城市標配!濟南:三環已經落子...

2020-12-15 房產每日觀察

11月26日,濟南繞城高速二環東線(大東環)全線貫通,代表著濟南正式從二環時代邁入了三環時代,距離第一條城市環線的雛形已經過了40多年。三環高速建成後,可以分流現有四大繞城高速車流,一些大型堵點能夠拔除。隨著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的推進,大四環也悄悄浮出水面。

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環線形成於上世紀70年代末

「原來濟南城區到八裡窪就很遠了,北園路還是一片土路,那時濟南城區很小,咋還好意思叫環呢?」從上世紀90年代便從事計程車行業的省城市民於先生說,大東環開通了,可以不用再去擠京滬高速了,突然感覺濟南也變小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大東環其實並不能算作城市環線。所謂的城市環線是指主要為城區市民服務的市區快速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現有的二環高架路應該是標準意義的環線。那問題來了,二環高架路之前的「一環」是哪兒?

1989年1月出版的《濟南城市規劃與建設》一書中寫道,當時濟南已經基本形成方格網型,舊城區已形成小環,內環在濟南市的中心周圍(歷山路、北園——堤口路、緯十二路、經十路)。

1978年印刷的濟南市區交通圖顯示,當時的環路南到經十路,北至北園路(北園大街),東抵歷山路,西到堤口路、緯十二路,他們組成了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環行線,並以此為起點,通過新闢或拓寬改造市郊輻射路,組成了濟南對外交通的道路網絡。因為活動範圍所限,那時候的姚家街道、洪家樓、濼口以及英雄山尚且是城鄉結合部。

1993年,二環西路開建,是濟南西部唯一一條貫通南北的重型車輛過往通道。

1994年,東外環(二環東路)在濟南市交通地圖上出現。1998年,濟南第一條高架順河高架開建,到今年的8月31日,順河高架南延望嶽路隧道竣工,縫合了三縱兩橫的城市快速路網。22年來,濟南二環快速路算是閉環成網。

而伴隨著圍繞濟南的四條高速建成通車,二環高架路也降格為了所謂「一環」,由此現有繞城高速習慣稱之為二環,大東環是繞城高速二環線的第一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通車代表著濟南正式邁入了「三環時代」。從一環到三環,濟南經過了40多年的時間。

拔除高速公路大型堵點為未來高速降格做準備

目前濟南市周邊有四條高速,東西南北分別為京滬高速、京臺高速、京滬高速、濟廣高速。這四條高速原來都遠離市中心,使得很多大貨車及過境小客車能夠不進入市區,但隨著濟南城區的擴張,尤其是東城和西城,使得繞城高速不再那麼遙遠。

十年前高新區已經算遠地方,現在濟南東部新城已經跨過東繞城高速,甚至還有往東延伸之勢。西客站片區亦是如此,原來僅限於西客站周邊,隨著國際醫學中心的建設,承載「康養」重任的西部城區顯然已經突破了現有的京臺高速。

從交通運輸效率上來看,高速公路性價比非常高。城市急速膨脹帶來的人流、物流、車流都匯集在了這幾條交通大動脈上。每逢周末、假節日,京滬高速的郭店立交、港溝立交,濟廣高速的殷家林立交以及唐王立交都是堵點,更別說京臺高速這條南北大通道了。

濟南建設大外環的原因就在此,現有高速承載不了那麼多人車物,繼續開闢新通道,讓不進入市區的車輛繞著走,讓進入市區的車輛早點下高速,無外乎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降低時間成本。

當然,還有更深一層次的考慮。如同上文所說,四大高速處於南繞城,東西北三繞城實際上和現有的二環高架差不多,只不過是收費不收費的區別。未來,等有了三環四環,這些繞城高速或許將降格為城市快速路,讓濟南市民免費通行,但這考驗的是政府運作能力了。

比如合肥市目前正推進外環高速各路段前期工作,其中,北環-滬陝高速複線由合肥市政府會同滁州市政府、淮南市政府負責建設,2022年開工,2025年完工。合肥市爭取「十四五」末(「十四五」時間為2021-2025年)合肥既有繞城高速具備免費通行條件。

多座省會都在「加環」這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標配

大東環的建成讓濟南三環時代由夢想照進了現實,但三環還遠遠不夠。因為濟南在加環的同時,與濟南一樣的省會城市都沒有閒著,他們加環的速度不弱於濟南。為何這麼多城市都是如此努力?

根據規劃,大西安骨架路網按照三軸三廊三通道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發展布局,突出軸線和廊道發展特點,格局表述為「六環十二射」。其中六環為西安一環、二環、三環(繞城改三環)、四環(南橫線—灃鎬大道—涇河大道—西閻快速)、五環(外環高速)、六環(關中環線高速)。其中,四環意在為大西安服務,五環全長270公裡,為西鹹一體化服務,六環長480公裡,意在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服務。

鄭州四環線由大河路、東四環、南四環及西四環組成閉合環線,路線全長約93.3公裡,於2017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四環線建成通車後,鄭州將進入「雙環+井字」的快速路網時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鄭州已經啟動五環規劃。其目的也很明顯,通過高速公路加大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都市群的聯繫。

西安和鄭州都是黃河流域的國家中心城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潛在競爭者,今年以來,以濟南為中心的省會經濟圈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濟樂高速南延和濟泰高速通車,濟青中線和大西環開建,大北環和大南環啟動前期工作,就是藉助交通大建設的契機,推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步伐,提升省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向心力。

「大四環」悄悄浮出水面濟南何時奏響七環之歌?

「啊五環你比六環少一環……」這是相聲演員小嶽嶽2011年左右開始推出的《五環之歌》,當時可能只是隨意哼唱的,大概誰都沒想到,7年之後,2018年8月,全長940公裡的「北京大七環」——首都環線高速,真的形成並通車了。

940公裡的大七環對濟南來說比較遙遠,但是從一些技術參數對比來看,濟南三環並不虛。根據《山東省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濟南「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總裡程約846公裡。「外環」即「三環」,由濟南至高青高速濟南段、繞城高速二環東環段、南環段、西環段及北環段組成,全長約272公裡,超北京六環85公裡,「大三環」名副其實。

三環已經落子,四環已在路上。10月28日,濟南發布《濟南綜合交通樞紐發展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意見中提到,加快濟青中線、濟南至高青、繞城高速外環線等建設。加快高唐至東阿、高青至商河、青蘭等高速公路建設,與淄萊高速共同構建大濟南都市圈「高速大四環」,大四環悄悄浮出了水面。

當然建設這些高速環線還不夠,還要把路網密度加大,以儘可能方便市民。比如,作為國內除北京之外,唯一的六環城市,環已經不少了。但成都市卻在本月初啟動了五環路建設,該環路位於成都繞城高速和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之間。

成都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聶斌一語點破:成都繞城高速和成都第二繞城高速之間平均間距22公裡,缺少一條高等級環線來提升區域間的互聯互通水平,五環路建成後,距成都繞城高速平均間距9公裡,距離「二繞」平均間距13公裡,加密了路網,與多條射線進行互通轉換後,路網綜合交通效果會很快呈現出來。(來源:齊魯晚報)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多座省會加速建設環線!濟南:三環已經落子,四環已在路上
    來源: 鳳凰網房產濟南站11月26日,濟南繞城高速二環東線(大東環)全線貫通,代表著濟南正式從二環時代邁入了三環時代,距離第一條城市環線的雛形已經過了40多年。三環高速建成後,可以分流現有四大繞城高速車流,一些大型堵點能夠拔除。隨著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的推進,大四環也悄悄浮出水面。
  • 山東明確濟南加入競逐「國家中心城市」,八城在爭第十個名額
    (九座國家中心城市 製圖:澎湃新聞 張澤紅)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城鎮體系中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國際交往等方面具有戰略引領和較大區域輻射功能的城市。9月25日,山東省發改委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踏上新徵程 建設強省會 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新濟南乘風而起...
    對標高質量發展,濟南近年來在加速動能轉換中躍升能級、揚起龍頭。這座城市以高起點的定位謀劃發展,以高精尖的突破帶動發展,以高速度的推進加快發展,以高水準的開放引領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與廣度、深度與速度邁上了新的臺階。
  • 相當於北京六環和上海郊環線,武漢四環線定位為高速環線
    武漢北四環黃陂段建設現場。記者肖僖 攝「四環線規劃為地方高速公路,相當於北京的六環、上海的郊環線。」 武漢綜合交通研究院副總經理童亞雄介紹,北京六環屬於高速環線,長約188公裡,全程收費;上海的郊環線也是高速公路模式,全長189公裡。從長度看,武漢的環線長度都比較長。
  • 濟南要想評為國家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濟泰一體化是關鍵
    濟泰一體化,是濟南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濟南的周邊沒有哪一個城市比泰安更有優勢加強與濟南的聯繫,做大做強泰山,泰安與濟南文化,旅遊,交通等各方面的聯繫。我個人認為地鐵r一線如果延伸到泰安,對於濟泰一體化有關鍵作用。濟南往南,泰安往北,二者合力建成一個與山東一億多人口相符的國際化大都市。
  • 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新動向:全球最大會展中心明年開展
    而聚焦正在打造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濟南,在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之下,會展經濟也成為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抓手。落地濟南先行區的全球最大國際會展中心,將以全球視野,為濟南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強大支撐。
  • 濟南大步邁向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
    「十四五」時期,基本建成「五個濟南」,成為黃河流域核心增長極,建設全國文明典範城市;2035年,建成「五個中心」,初步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12月1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繪就了濟南新藍圖。
  • 濟南,幾難? 一個「大省份小省會」的突圍之戰
    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地形,把濟南造就成了以大明湖為中心、七十二名泉眾星捧月的千古泉城,也使這座古城在向現代化城市演進的進程中四面侷促。  因而,濟南的城區格局、產業布局長期以來主要依賴東拓西進的發展路徑,並形成了如今東西長、南北窄的帶狀格局。  問起濟南中心城區有多大,很多市民會說「東西長三十公裡,南北寬十三公裡」;問起市區的主幹道,幾乎所有濟南人都說經十路。
  • 這座城市「最山東」,歷史文化名城,不是省會濟南,也不是青島
    山東簡稱"魯",省會濟南,因地處太行山東側,故取名山東,古時山東屬齊魯,山東有「齊魯大地」的美稱,山東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山東不僅歷史文化濃厚,經濟也很發達,多年來,山東一直是繼廣東和江蘇省之後第三大省在我國經濟上的地位,其發展勢頭強勁,可以期待齊魯大地的未來,讓人充滿無限的遐想山東省最有名的城市還是山東最有名的城市,是濟南嗎?濟南終究是山東的省會,學生雖不知濟南,但總要懂得大明湖畔的豪夏吧。
  • 濟南: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場,我們邀請萊蕪區委副書記、區長秦蕾,請他圍繞「搶抓機遇、勇擔使命,加快建設省會城市副中心」,介紹萊蕪區在聚焦重點任務、產業賦能、項目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情況。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萊蕪區委常委、副區長李秋超,萊蕪區政府副區長李婭麗,萊蕪區政府副區長、萊蕪農高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學常,請他們回答記者的提問。
  • 「三環時代」到來!濟南大東環擬26日通車
    即將通車的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 通訊員張忠傑 攝  23日,濟南時報·新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濟南「三環」路網的大東環計劃11月26日通車,「三環時代」真正到來了。  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項目作為濟南市「三環」路網率先開工建設的第一段,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項目起自青銀高速唐王樞紐互通立交,止於京滬高速曹範互通立交,由北向南依次穿越歷城區、高新區、章丘區,主線全長23.6公裡,概算投資44億元,建設標準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20公裡/時。
  • 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明日通車 泉城正式邁入三環時代
    原標題:飛吧山東|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11月26日通車 泉城正式邁入「三環時代」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5日訊 作為濟南「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規劃「三環」的第一段,繞城高速大東環將於11月26日正式通車,標誌著濟南正式跨步邁入「三環時代」,快速便捷暢通的泉城大交通網絡前景可期。
  • 全球最大會展中心加速產業裂變,助力濟南強勢「北起」
    據悉,落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全球最大會展中心將於2021年開展,濟南邁入國際會展元年,屆時濟南「北起」戰略也將落下堅實一步。當前,三大國家戰略助力加持下,濟南城市發展進入快速通道,城市能級和輻射力也在不斷提升。
  • 看見濟南|春山暖日和風 濟南按下「加速鍵」
    越來越多的景區加入到開放的行列,芙蓉街、寬厚裡也打開塵封許久的街巷,等待著「解封」後的首個周末。天氣也足夠給面子,春山暖日和風,市民走出家門,大手牽起小手,共度這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難得時光。3月14日,天下泉城新聞客戶端繼續「看見濟南」,聆聽濟南春天故事。
  • 「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
    今天是我市「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我們邀請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請他圍繞「聚力突破、創新求實,全力爭當省會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介紹南部山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情況。
  • 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這座城市脫穎而出,在省會中排名第一
    在第一項「省會、副省級城市」的排名中,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市排名第一,領先寧波、南京、廣州、杭州、青島、廈門、武漢、石家莊、深圳這9座城市。其實,早在2017年濟南就獲得了以省會提名資格城市第一名的成績,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在2018年度、2019年度文明城市年度測評中又連續獲得第一名,至此也取得了「三連冠」的好成績。
  • 「十四五」多地力推強省會戰略,誰是十大最強省會
    「十四五」時期,多地繼續推進強省會戰略。省會(包括自治區首府)城市作為所在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個領域的中心,是各地經濟發展的龍頭。在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省會城市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 開啟全面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新徵程
    功能品質邁上新臺階,東部老工業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基本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超額完成,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累計改善39.4%,在全省率先消除劣Ⅴ類水體,重點泉群連續17年保持噴湧,土壤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拆違拆臨超過1億平方米,建綠透綠479萬平方米,建成各類公園700多處,「米」字型高鐵網建設加快推進,「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即將成型,省會快速駛入「地鐵時代」。
  • 風華「鄭」茂展宏圖——鄭州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奮鬥記
    在滾滾時代大潮中,位於天地之中、黃河之濱的鄭州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加快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鋪展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鄭州引入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中科院計算所大數據研究院等研發平臺和科研機構,打造「雨林型」創新生態體系,讓科創產業、科技人才能落地、留得住、發展好。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驅動,科創「鄭」力量在加速匯聚。
  • 環線利好有哪些?
    經常來往於中州大道與南四環的一位貨車司機說,G310目前所在的線路已經和城市快速路混在一起,並不適應國道運輸的要求。隨著四環快速路通車,G310國道鄭州西南段改建工程也加快實施,從港區、經開區交界處向西,過中華路、鄭新快速路,穿越龍湖鎮區後過大學南路,鄭州南五環的建設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