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從色彩方面分析電影

2020-12-25 二月談

《辛德勒的名單》是猶太導演史匹柏的作品,看了這部電影很多次,卻苦於自身能力不夠遲遲沒有動筆寫影評,於是想先從最簡單處著手,分析一下影片中關於色彩的運用。

《辛德勒的名單》以蠟燭的點燃作為開場畫面,橙紅搖曳著的燭光在猶太人家庭的禱告歌聲中慢慢燃燒。隨著蠟燭燃燒殆盡,電影畫面完成了從彩色到黑白的轉變,最終只有燒紅了的燈芯向上飄出一縷灰白輕煙。至此,彩色象徵的希望破滅,電影完全進入黑白畫面。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是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辛德勒的名單》作為戰 爭類題材的影片,在描寫二戰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採用紀錄片式的黑白拍攝手法能夠強化影片的真實性,體現歷史的凝重感。

群居社區、宿舍的狹小陰暗,高牆的殘破潮溼,走在遷徙路上的人頭攢動的猶太人們,失去彩色的黑白畫面加上昏暗的光線,處處給人一種壓抑、沉悶的感覺,比彩色更有張力的表現了猶太人們所遭遇境況的惡劣不堪。

當屠 殺猶太人的決定隨口從阿蒙口中說出後,影片對於戰 爭的暴行開始了直觀具體的刻畫,刻畫之一的伴隨著個體死 亡的血的出現。咕嚕湧出在地板上的血,噴射而出的血,被毆打從嘴角滲出的血,抱著屍 體被蹭了一身的血,快速滲流在雪地裡的血等等,這些血無一例外都是黑色。

濃厚到化不開的黑色鮮血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相比較暗紅帶來的刺激感,黑色鮮血更多體現了戰爭所帶來的凝重、殘酷、絕望。

除此之外,黑白色調也擁有它自身的象徵含義。被戰爭凌虐的猶太人的內心世界是絕望的黑白,被屠殺泯滅了人性的納 粹 黨的內心世界是麻木的黑白,帶有客觀敘事意味的黑白同樣用來表達對逝者的沉痛哀悼。

屠殺中逃亡在街頭的紅衣小女孩是電影黑白敘事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在黑白環境中行走的暗紅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瞬間成為觀眾的視覺中心。這抹暗紅對於辛德勒來說,代表著他所看的猶太人的不幸,放在二戰背景來看,她代表的是戰爭的暴行下猶太人們僅存的希望。

但紅衣女孩最終出現在屍體堆裡,這也正預示著二戰的殘酷冷血,將人們心中僅存的希望與溫暖也扼殺了。

影片最後獲救的猶太人排成排的走在草地上,畫面又從壓抑的黑白轉回開朗自由的彩色,戰 爭終結束,世界與生命擁有了色彩,這正與電影呼喚自由、和諧、真情的主題相吻合。

相關焦點

  • 解讀百大經典電影系列之《辛德勒的名單》,一部真正的色彩大片
    原創 微風愛自由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此片再現了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的歷史故事,影片主人公辛德勒在開始時他是一名德國納粹時期的資本家,他喜好女色。貪圖享受,是一名忠實的納粹黨員。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 史上最偉大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
    最終,他的制導不負眾望,在人類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就是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辛德勒的名單》是根據肯內利1982年的書和辛德勒朱登的記憶,在戰爭年代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這個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對他的本性的自相矛盾的表現:機會主義者和恩人,花花公子和十字軍,罪人和救世主。
  • 《辛德勒的名單》:戰爭戰役背後,是一場人道主義救贖和成長之旅
    ——多麼震撼人心的一句話呀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是美國猶太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歷經10年的嘔心釀造製作的,1993年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5分,電影長達3小時多。它曾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12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樂等七項大獎。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看電影前先看名字,如果覺得無聊的話大概就是無緣了但是這樣的話,可能你就會錯過許多好片子了最近看了一部很震撼的電影名字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裡面的人物故事卻會深深的打動你是一部二戰題材電影,一部奧斯卡最佳影評,一部偉人的紀錄片早在上中學的時候,歷史課就告訴了我們戰爭的殘酷我們只能從文字和圖片中了解到了法西斯的惡行
  • 《辛德勒的名單》:最偉大的戰爭影片,在黑暗下的自我救贖
    前言:《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5分。主要講述辛德勒在波蘭開設了一個工廠,僱傭這些猶太人當工人,用這個方式保住了這些人被屠殺的故事。這激發起了我對此段歷史的興趣,很多人大部分都讚揚辛德勒的正義,作為一個切入點來讚揚他無比的偉大,而我今天想要換一個角度為突破口,來分析世人現實的意義。我們從這部影片這中能夠感覺到滿滿的安慰,感覺到這些人被尊重,因為製作方的誠意是非常大的。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不管有多麼黑暗,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
    後來,辛德勒向德軍軍官開出了猶太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的生命。在那暗無天日的歲月裡,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當戰爭結束時,那一群「辛德勒的猶太人」得以解放,而辛德勒卻要開始自己的逃亡之旅。一個猶太人將有著全體工人籤名的說明信交給辛德勒,萬一他被捕,上面有所有人的籤名。
  •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拍攝手法3個角度再看《辛德勒的名單》
    文/大毛《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很多人都以普通的戰爭片來看,這未免顯得太過於表面。這可是一部斬獲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7大獎項和第51屆金球獎3項大獎的優秀著作。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這部奧斯卡影片的獨特魅力,必須要從多維度去分析鑑賞其在電影製作上的藝術魅力。
  • 拉爾夫·費因斯談《辛德勒的名單》角色塑造
    拉爾夫·費因斯談《辛德勒的名單》角色塑造 時間:2020.04.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世界人道主義日:大家都看過《辛德勒的名單》你知道他的原型是誰嗎?
    節日的設立,旨在增進公眾對世界各地人道主義援助行動以及國際間在此方面合作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向所有人道主義者以及那些為促進人道主義事業而獻出生命的工作人員表示敬意。這個世界人道主義日,給大家講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辛德勒的名單》人物原型的故事。「當你拯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拯救了全世界」。
  • 《辛德勒的名單》豆瓣9.5!出於人性的真善美而做出的一場救贖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辛德勒的名單》這是一部戰爭電影。是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1993年拍攝的一部戰爭片,對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讓人們重溫50年前的惡夢。「權力不是隨意奪取性命的殺戮,權力是本可以殺戮卻選擇饒恕。」
  • 《辛德勒名單》製片人盧斯蒂格去世:從奧斯維辛到奧斯卡
    當地時間11月14日,曾憑藉《辛德勒名單》與《角鬥士》兩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好萊塢知名製片人布蘭科·盧斯蒂格(Branko Lustig),在其位於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
  • 偉大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影評
    辛德勒的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代表著生命,而名單周圍是一片可怕的深淵!這部影片採用黑白色調,符合戰爭其黑暗的主題,也彰顯著納粹的殘忍無道。假設該片換成彩色電影,那納粹瘋狂屠殺猶太人的場面該有多血腥,該有多不堪入目!故事中最經典的鏡頭是出現了一個穿紅裙子的小女孩,與黑白的主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免顯得有些刺眼,但其產生的藝術效果不可忽略。
  •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 周末,來聊聊電影吧。 看過那麼多電影,好看的電影真是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記憶最深的?不知為啥,腦子裡突然蹦出一句話: 權力,不是你可以做什麼,而是你可以不做什麼!
  • 從二戰系列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心理變化看人性的善與惡
    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 ·科內雅雷斯1982年所著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由好萊塢導演史蒂文 ·史匹柏執導 ,於1993年11月30日在華盛頓上映,該電影以二戰時期的納粹題材為主題,將殘忍的戰爭真相展現給觀眾。
  • 評分9.5,27年過去了,《辛德勒的名單》依舊是部偉大的電影
    在豆瓣榜單前列上,關於二戰猶太人的幾部影片,《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從不同角度還原了這一歷史上,殘酷的種族滅絕行動。而《辛德勒的名單》更是直擊血淋淋的殘酷場面。豆瓣評分9.5,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第8名,時隔27年,這部影片依舊是影史上一部偉大的影片!不管是劇情、還是各種鏡頭語言、技術的運用,人物表演,都堪稱完美。
  • 《辛德勒的名單》,一部絕對值得看十遍以上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的是二戰的故事,一個德國納粹的商人利用戰爭想要發財,在戰爭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大量僱傭猶太勞動力,為自己創造財富,但是在隨後的事情發展過程中,屠殺猶太人這種行為喚起了他自己本身的良知,最後的他選擇散盡家財以一己之力保住了1100名猶太人的性命。
  • 《辛德勒的名單》:剎那間的決定會改變你的一生
    這份名單…就是生命。——《辛德勒的名單》上面這句話來自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它很形象地描述了整個故事。辛德勒為了救猶太人列出了一個名單,在名單上的人可以活下來,而名單之外就得被處死。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電影,於是照著某瓣TOP250的榜單上按順序看,不能說這些電影教會我什麼東西,我只是知道有這麼回事,有這麼一次被感動的經歷,說真的,它真的能夠填補些什麼嗎?我想那太扯淡了。真正感動人心的永遠是人性中曾存在過的東西,不存在的何談感動?這裡的存在包括認識內的缺失與擁有。
  • 《辛德勒的名單》大揭秘:紅衣女孩的身份是什麼?她後來怎麼樣了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是一部總時長超過3個小時的黑白電影,整個電影籌備了10年之久,導演曾說過這部電影是由一個真人事件改編的故事。電影中主人公在二戰期間救下了1000多名猶太人,這群猶太人中有一位倖存者波德克.菲佛伯格,他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決定將辛德勒的事跡公布於眾。整部電影用的都是黑白紀錄片的方式,這種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故事的厚重感,在影片中有一位紅衣女孩,她成為了全片的亮點。在黑白影片中,穿著紅衣的她顯得格外的亮眼,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都在猜測這位紅衣女孩代表了什麼。
  • 《盧安達飯店》: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單》
    《盧安達飯店》堪稱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單》,血腥的荼毒泯不去溫暖的胸懷。當個體被世界遺忘時,一個人的良心就是和平。這部電影通過飯店經理保羅在大屠殺中的經歷,來紀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恆的東西。雖然沒有對大屠殺全景式地再現,卻用深刻的心理描畫使得觀眾的心靈受到同等的衝擊。細節上,屠殺以無所不在的廣播和連續不斷的襲擊,始終保持電影的高壓基調,又不遺餘力地嘲笑西方的虛弱與無力,如此更突出男主抉擇之不易。苦難和人性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 一曲特別的「辛德勒名單」,從未聽過小提琴「哭」成這樣!
    「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Schindler's List Theme》...他所演繹的這首作品,由配樂大師John Williams為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所創作。電影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而在配樂中那小提琴聲,仿佛一臺老式打字機,無數次地重複,打出一串長長的名單,既是悲傷,亦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