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戰系列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主人公心理變化看人性的善與惡

2020-12-15 娛丸兒

美國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 ·科內雅雷斯1982年所著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由好萊塢導演史蒂文 ·史匹柏執導 ,於1993年11月30日在華盛頓上映,該電影以二戰時期的納粹題材為主題,將殘忍的戰爭真相展現給觀眾。

電影一上映便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並將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第1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第19屆報知映畫賞等眾多獎項收攬懷中。

該電影以反映二戰時期納粹歷史為背景,通過獨特的手法,用紀實的筆調敘述了在納粹組織對猶太發動戰爭、種族屠殺的大背景下,德國軍火商人奧斯卡辛德勒,用畢生的所有財產救助將近1200名猶太人的故事。

影片中辛德勒從一個只知道掙錢的商人心理,到後來目睹猶太小女孩逝去,從而改變最初唯利是圖的心理,由惡轉向善。本文將從人性善惡的角度出發,解讀這部二戰系列的經典電影。

一、戰爭將人性之惡赤裸裸地展現出來

電影的開端便是一幅黑白的色調,讓觀眾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主人公奧斯卡·辛德勒是一位很有交際手段的德國軍火商人,他長得人高馬大,穿著得體,經常流連在夜場,常常會為納粹軍官和身邊的漂亮女人買魚子醬、香檳酒。此外辛德勒還喜歡和高級軍官合影,他將納粹的黨徽掛在身上,總是一副驕傲的表情。在黑市上也頗有自己的交際手段,能輕而易舉地搞到尼龍、香菸、白蘭地。

當局樂於幫他開設工廠,製造用於軍隊炊事班的搪瓷廚具。他樂忠於找猶太人為他工作,因為猶太人的工資低於正常水平,他巧妙地周旋於不同的德國納粹軍官中間,利用與軍方之間的各種關係,通過從猶太人那裡接收破產的搪瓷廠、僱用精明能幹的猶太人會計史丹、招一批最廉價的幾乎沒有工資的猶太人做工來實現他的發財夢。

那時的辛德勒貪婪、好色、狡猾、唯利是圖,內心充斥著對物質、對金錢的無限渴望,他利用各種契機逼迫困境中的猶太商人、利用廉價的猶太人勞動力,通過賄賂德國納粹官員,在戰爭的混亂局面中和腐敗體制下大發私敗。此時的辛德勒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商人,他絲毫不顧及在自己工廠裡的猶太工人的悲慘境遇,在他心目中,他來克拉科夫的目的就是實現他的發財夢。

然而隨著殘酷戰爭的進行,辛德勒的內心也發生了變化。

1939年前後德國入侵波蘭,將種族仇恨的政策從德國本土蔓延到新佔領的土地上。在德國納粹所管轄的區域內,猶太人被迫不能再擁有自己的公司,還不得不戴紋有大衛王星的袖標或袖章。猶太人民在威逼、恐嚇等暴力、恐怖手段下被迫背井離鄉,遷到隔離區,與家人和朋友分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辛德勒見證了一場大屠殺,猶太人在德國納粹軍官的辱罵聲和槍聲中惶恐的逃命,無論是年輕人、老人、婦人、還是一個個稚嫩的孩子,都未能逃過這場殘酷的戰爭。這時影片中出現了唯一一抹紅色,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皮膚白皙,長相可愛的小女孩進入了辛德勒的視線。在這場混亂的屠殺中她與父母走散,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躲過槍殺,從混亂中逃走,她倉皇地躲進一棟建築裡。小女孩求生的本能觸動著觀眾,在那雙透著恐懼的美麗的眸子裡,藏著人性最純真的美。與此同時電影中響起了一段童聲合唱的猶太民謠。

孩子們天真的歌聲與血腥和屠殺的場面中傳出的喊叫、辱罵、槍聲、求救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目睹這一切的辛德勒陷入了沉思,他一動不動的在山崗上站在,似乎在思考著什麼,或許那一刻他開始對人性的善惡有了自己的思考。

、戰爭中善與惡的較量

影片中有這樣一處畫面,辛德勒受邀參加德國納粹軍官們的聚會。在納粹軍官——歌德上尉的臨時住所裡,喝過酒的兩人在陽臺聊天,歌德摔倒在地,但辛德勒並沒有上前去扶他,歌德蹣跚地爬起來跟他說:「你從來沒喝醉過,這說明你有非凡的控制力,控制力就代表著權力。」辛德勒似有所思,意味深長地說道:「殺人不是權力,權力是有足夠理由去殺一個人,但卻不那麼做,而是去赦免。」這時的辛德勒似乎已經對生命有了新的思考,他試圖去勸說納粹軍官歌德寬恕這些無辜的生命,試圖為這些猶太人做點什麼。

在影片後來的一個場景中,辛德勒向坐在月臺旁邊的歌德上尉建議叫輛消防車來,用水龍頭朝裝滿猶太人的悶罐車箱裡噴水。這一行為看似是在愚弄這些猶太人,實際上卻能給悶罐車裡的悶熱帶來一點點清涼,使他們有些許的機會在那樣潮熱的環境中喝到水。這個動作表現出辛德勒的心理有很大的變化,這個時候他與旁邊那些一臉漠然地拿猶太人的生命開玩笑的納粹軍官已有本質上的區別。

時間到達1944年前後,當「最終解決方案」在德國納粹管轄的各個區域開始執行。納粹軍官野蠻地把猶太人驅趕出他們賴以生存的隔離區,將他們送到各個死亡集中營。通過毒氣室、活埋、焚燒、槍擊等各種非人的手段對這些無辜的生命進行殘忍的殺害。如山的屍骸在焚屍爐裡連日地焚燒,使得集中營和周圍城鎮的上空黑壓壓的一片,屍骸的灰燼像雪一樣從天空中飄落下來。

辛德勒身臨其中一場焚屍現場,展現在他面前的是滾滾的濃煙和慘不忍睹的景象,讓辛德勒觸動最深的一件事也是徹底喚醒辛德勒人性中善良一面的轉折一幕發生了,堆積如山的屍體中再次出現了之前的那個紅衣小女孩,還是幼小的身體,還是鮮豔的紅色,她靜靜地躺在一輛載滿屍體的 小運輸車上。

辛德勒目光追隨著她,直到她被長長的輸送帶送進那個龐大的焚屍爐裡,黑煙不斷冒出來,遮蓋了天空,不見陽光和雲朵。就在這一 刻辛德勒內心深處的良知與人性中尚存的善良被徹底喚醒,他放棄了帶著資產離開的想法,暗自下定決心去盡全力拯救更多的猶太人。

三、人性之善的勝利:拯救一人,既是世界

影片的後半部分有這樣一處畫面,一個夜晚、一盞油燈、一部打字機、兩個男人。這時奧斯卡·辛德勒開始實施他的救人計劃,他開始念著一些名字,史丹在打字機前飛快地打出他念到的人名。

「MoreMore… 」辛德勒不斷地念著記憶中的人名,從打字機出來一個個的名字就意味著「活著」,史丹最終打出由1100名猶太人的名字組成的這份名單,即著名的「辛德勒的名單」。

在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裡,超過1000名猶太人的名字被清晰而堅定地從辛德勒的嘴裡念出,然後同樣清晰而堅定地被史丹列印在紙上。

當辛德勒和猶太會計史丹共同製造名單的時候,辛德勒與猶太人民的關係也發生了質的改變,他像朋友、像親人一樣和這群猶太人站在一起,也將自己的生命與他們的生命緊緊相連。

最終在辛德勒的不懈努力下,新的工廠在他的家鄉建好了。那些原本可能會在集中營裡失去生命的猶太人都能在工廠裡安全地「工作」。

這座工廠本來是計劃製造利潤最大的軍火,按照這個計劃,辛德勒完全有能力也有機會從中大賺一筆,他非但沒有,反而故意改裝了生產機器——導致這座 「軍火工廠」始終沒有生產出一顆能用於戰爭的子彈。當辛德勒調偏炮彈機器的準星時,已然表明了他在乎的不是錢財,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的這座工廠也成為戰爭中猶太人的 「諾亞方舟」。

最終當德國宣布投降時,辛德勒因叛國罪而被迫過上逃亡的生活。臨走之前,被他解救的猶太人們用一個工人的金牙鑄成了一枚戒指,上面刻著一句古老的箴言:「當你拯救了一個人,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 辛德勒面對他拯救的猶太人時落淚了。

如果說辛德勒最初聘用猶太人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那麼後期他的庇護行為和救人計劃越來越積極和明顯 :從獨臂老頭,到聰明的小男孩、做門閂的老工人,再到上門求助女人的父母,辛德勒可能原本無意去拯救,但那顆善良的心讓他一步步走向崇高,才有了後來不惜進入牢獄,不惜傾家蕩產,去做那些他覺得應該做的事情,這也是一場正義完勝邪惡的戰爭。

四、總結

影片的結尾,辛德勒一無所有瀕臨破產,他仍然義正言辭的勸納粹軍官放過這些猶太人,最終納粹軍官被他的真誠所感動,他再一次拯救了猶太人們,為了報答他的恩情猶太人們全體籤字為辛德勒作證明,這一刻他泣不成聲的說:「如果我以前的生活不那麼奢侈,我還可以攢更多的錢,救更多的人。」

整部電影全長3個小時,黑白色調下充斥著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冷漠。戰爭、死亡、槍聲、呼喊聲圍繞著影片的始終。幸運的是辛德勒最終用人性的善良,照耀了殘酷的戰爭,拯救了1000多名猶太人的生命。的確面對人性的光芒,一切黑暗都不復存在,正如猶太人所說的那句:"當你拯救了一個人,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這是一部即壓抑,又溫暖的影片,殘酷而真實的歷史,溫暖而真誠的善良。他讓我們相信,無論眼前多麼黑暗,光明都會到來,無論何時都該保持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

相關焦點

  • 辛德勒的名單:從色彩方面分析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是猶太導演史匹柏的作品,看了這部電影很多次,卻苦於自身能力不夠遲遲沒有動筆寫影評,於是想先從最簡單處著手,分析一下影片中關於色彩的運用。《辛德勒的名單》以蠟燭的點燃作為開場畫面,橙紅搖曳著的燭光在猶太人家庭的禱告歌聲中慢慢燃燒。隨著蠟燭燃燒殆盡,電影畫面完成了從彩色到黑白的轉變,最終只有燒紅了的燈芯向上飄出一縷灰白輕煙。至此,彩色象徵的希望破滅,電影完全進入黑白畫面。
  • 《辛德勒的名單》,一部絕對值得看十遍以上的電影
    《辛德勒的名單》講述的是二戰的故事,一個德國納粹的商人利用戰爭想要發財,在戰爭中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大量僱傭猶太勞動力,為自己創造財富,但是在隨後的事情發展過程中,屠殺猶太人這種行為喚起了他自己本身的良知,最後的他選擇散盡家財以一己之力保住了1100名猶太人的性命。
  •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拍攝手法3個角度再看《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該片主要講述的是二戰時期德國商人辛德勒在波蘭開設工廠,並僱傭當地的猶太人作為自己工廠的工人,由此讓這一千多名猶太人成功的躲過了戰爭屠殺的故事,辛德勒因此成為了正義的化身。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不管有多麼黑暗,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
    ◆ 觀影手帳 關鍵詞:喚醒善意在電影單調的黑白兩色中,紅衣女孩是唯一的色彩。那抹紅色象徵著戰爭的血腥與殘暴,也象徵著生命的鮮活與美好。在美好的生命隕落後,正是運屍車上的那一抹紅色,徹底喚醒了辛德勒的良知,也燃起了猶太人生存的希望。
  • 從《血戰鋼鋸嶺》看人性的兩個極端:善與惡
    即便二戰已經結束了75年,但地球上的某一片土地,依然還在上演著槍林彈雨、炮火四起的悲劇。為何人類的演變過程中一直伴隨著戰爭,今天我們將從電影中來尋找答案。《血戰鋼鋸嶺》是美國導演梅爾·吉勃遜在2016年的作品,主要講述二戰後期美國與日本展開的衝繩島戰役,透過電影探索藏在人性中的善與惡。
  • 《辛德勒的名單》大揭秘:紅衣女孩的身份是什麼?她後來怎麼樣了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是一部總時長超過3個小時的黑白電影,整個電影籌備了10年之久,導演曾說過這部電影是由一個真人事件改編的故事。電影中主人公在二戰期間救下了1000多名猶太人,這群猶太人中有一位倖存者波德克.菲佛伯格,他為了報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決定將辛德勒的事跡公布於眾。整部電影用的都是黑白紀錄片的方式,這種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突出故事的厚重感,在影片中有一位紅衣女孩,她成為了全片的亮點。在黑白影片中,穿著紅衣的她顯得格外的亮眼,很多人在看完電影後都在猜測這位紅衣女孩代表了什麼。
  • 《辛德勒的名單》:戰爭戰役背後,是一場人道主義救贖和成長之旅
    《辛德勒的名單》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真實的故事。德國商人辛德勒來到德軍統治下的克拉科夫開工廠,大發戰爭財。1943年,克拉科夫的猶太人遭到大屠殺,轉變人性的辛德勒伸出援助之手,工廠成為了避難所。1944年,屠殺猶太人越發瘋狂,辛德勒向德軍開出1100多人的名單,傾家蕩產買下了這些猶太人生命。
  • 辛德勒的名單-善與惡的博弈
    這讓我想起《悟空傳》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是在和平年代下的吶喊,但是在戰亂年代中,生命並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納粹對於猶太人的傷害是滅絕性的,他們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如果不是辛德勒拯救的1千多猶太人,這個民族應該就不復存在了吧。
  • 評分9.5,27年過去了,《辛德勒的名單》依舊是部偉大的電影
    在豆瓣榜單前列上,關於二戰猶太人的幾部影片,《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從不同角度還原了這一歷史上,殘酷的種族滅絕行動。而《辛德勒的名單》更是直擊血淋淋的殘酷場面。豆瓣評分9.5,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第8名,時隔27年,這部影片依舊是影史上一部偉大的影片!不管是劇情、還是各種鏡頭語言、技術的運用,人物表演,都堪稱完美。
  •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看電影前先看名字,如果覺得無聊的話大概就是無緣了但是這樣的話,可能你就會錯過許多好片子了最近看了一部很震撼的電影名字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裡面的人物故事卻會深深的打動你是一部二戰題材電影,一部奧斯卡最佳影評,一部偉人的紀錄片早在上中學的時候,歷史課就告訴了我們戰爭的殘酷我們只能從文字和圖片中了解到了法西斯的惡行
  • 《辛德勒的名單》豆瓣9.5!出於人性的真善美而做出的一場救贖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辛德勒的名單》這是一部戰爭電影。是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在1993年拍攝的一部戰爭片,對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讓人們重溫50年前的惡夢。「權力不是隨意奪取性命的殺戮,權力是本可以殺戮卻選擇饒恕。」
  • 《天國與地獄》:我們永遠不該高估人性的善,低估人性的惡
    在這部電影中還可以看到無數後來人對黑澤明的致敬,包括《寄生蟲》中與這部電影如出一轍的孩子所穿的美國西部牛仔服飾、由內向外拍攝的落地大窗、香港電影中的反派墨鏡邪惡造型、杜琪峯的精準調度站位、被史匹柏在《辛德勒名單》中致敬的黑白電影中的一抹紅色,《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警察圍坐在在地圖前分析案情的場景,剛剛獲得12項香港金像獎提名的電影《少年的你》中兩人的影子在玻璃上模糊交疊的鏡頭甚至在攝影角度上都與這部電影幾乎完全一致
  • 《人性心理學》善與惡的來源
    生活把好的一面給人看另一面,需要去愛。生活有苦有甜,人性有善有惡,那些人性中的善與惡來源於哪裡?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生活的。那麼我能不能認為此人是由於比較心理而產生自卑與嫉妒呢?《人性心理學》就為我們闡述了人性中善與惡的來源,以及由此衍生出不同的情緒。首先作者大衛休謨對蘇格拉底的因果論提出了質疑。蘇格拉底的因果論,源於邏輯推理裡面的演繹歸納法。這只是一種假象或者猜測,並不能代表真理。
  • 佛教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
    ,是古今中外的哲人們普遍探討的一個重要話題;人性究竟是善、是惡,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因為不修養而有了惡。荀子、韓非等則認為人性本惡,主張用政治管理、社會教化來改惡為善。後世思想家對此也多有闡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 《食罪者8》,人性的善與惡只在一念間!
    那麼,人性的根源到底是善還是惡?或許這是一個糾纏千年的無解之謎。而當看到《食罪者8》的時候,對於這兩種早已流傳千年的理論卻又重新有了不同的感悟。《食罪者》系列小說是宇塵所著。融合了多種創新推理元素,這一系列小說相比其他推理小說不管從情節的設置還是從推理環節的層次,都更加的鮮明有新意。這也是《食罪者》系列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 偉大的救贖——《辛德勒的名單》影評
    至今我對影片中的一句話記憶猶新,他說道:「當你挽救了一條生命就等於挽救了全世界。」辛德勒的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代表著生命,而名單周圍是一片可怕的深淵!這部影片採用黑白色調,符合戰爭其黑暗的主題,也彰顯著納粹的殘忍無道。
  • 解讀百大經典電影系列之《辛德勒的名單》,一部真正的色彩大片
    原創 微風愛自由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託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說。此片再現了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真實的歷史故事,影片主人公辛德勒在開始時他是一名德國納粹時期的資本家,他喜好女色。貪圖享受,是一名忠實的納粹黨員。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 《辛德勒的名單》:最偉大的戰爭影片,在黑暗下的自我救贖
    前言:《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關於戰爭題材的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5分。主要講述辛德勒在波蘭開設了一個工廠,僱傭這些猶太人當工人,用這個方式保住了這些人被屠殺的故事。那我們來仔細的介紹一下這部影片的魅力吧,我覺得他不僅從取材上能夠捕捉住我們的心意,在電影藝術上也是非常的精雕細琢。劇情簡介《辛德勒的名單》主要講述的就是在二戰時期,一個叫辛德勒的納粹人想要藉助這次戰爭的機會,利用這些廉價的猶太人。他開展了一個生產過碗瓢盆的工廠,發了一筆戰爭的橫財。
  • 《盧安達飯店》: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單》
    《盧安達飯店》堪稱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單》,血腥的荼毒泯不去溫暖的胸懷。當個體被世界遺忘時,一個人的良心就是和平。這部電影通過飯店經理保羅在大屠殺中的經歷,來紀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恆的東西。雖然沒有對大屠殺全景式地再現,卻用深刻的心理描畫使得觀眾的心靈受到同等的衝擊。細節上,屠殺以無所不在的廣播和連續不斷的襲擊,始終保持電影的高壓基調,又不遺餘力地嘲笑西方的虛弱與無力,如此更突出男主抉擇之不易。苦難和人性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 一部關於人性深處善與惡的電影《殺生》
    電影《殺生》改編自一本小說《兒戲殺人》,電影剖析的就是人性深處的善與惡和對現實的反思,這是一部隱晦很高的電影,導致很多人看不懂,當年上映並沒有太受歡迎,如今越來越多人關注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揭露人性的故事,也是關於兩頭牛的故事,簡單的來說解放前夕一個偏僻的山村,村民收養了一個孤兒牛結實,此人十分潑皮,把動物用的催情粉放進村民飲用的河水裡,讓守舊壓抑的山村響起了尷尬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