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伊朗的首席核科學家被暗殺。據稱,他的保鏢打死了幾個殺手,但殺手人多勢眾,最終還是暗殺成功。有人因此擔心起來,如果換成是我國的高級科學家,應該如何避免這種刺殺。
這個問題我們早就考慮到了,保護重要人物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隱身、徹底的隱身。如果敵人根本不知道目標是誰,當然無法去行刺。
今天如雷貫耳的鄧稼先、錢三強等核專家,早幾十年根本無人知曉,甚至連最親密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們所從事的工作。
鄧稼先1950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後,一直從事核物理研究。1958年,鄧稼先被安排到核武器研究所工作,他的名字從此消失在公開刊物上,開始與世隔絕的生活。
跟他一樣的核專家還有很多,他們從繁華的大城市,來到荒蕪的戈壁灘,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人生,使新中國的核武器研製工作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1959年,蘇聯撤走了全部顧問,只留下一堆沒有安裝完成或無法使用的機器。他們認為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20年也搞不出真正的原子彈。
幸運的是,中國還有鄧稼先這樣的專家,他們的理論水平並不亞於蘇聯科學家。經過五年來加班加點、嘔心瀝血地工作,中國在1964年便炸響了第一枚原子彈,大大超出了美蘇兩國的預計。
楊振寧有一次回國時問起鄧稼先,美國人說中國研製原子彈得到了美國科學家的幫助,是不是真的?他們倆是同學,楊振寧當然知道鄧稼先的專業是核物理,他這是故意試探。
經過周總理的批准,鄧稼先回答他,中國原子彈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美國人參與。楊振寧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有些事情不需要問得很清楚,他們都是聰明人。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帶頭人之一,首爆成功後,一直主持著核武器的發展。他的具體功勞和事跡,直到今天仍然是保密的。鄧稼先無法去申請外國的什麼最高獎項,可他對人類的貢獻,絕不會亞於任何一位外國科學家。
1979年,一次核試驗出現了偏差,核彈頭沒有爆炸,摔成了碎片。鄧稼先搶先衝了出去,尋找核武器碎片。就是這一次,鄧稼先遭受到了超標的核輻射。
再加上常年與放射性元素打交道,鄧稼先身體的承受能力終於達到了極限。他似乎對此有一定的預感,在尋找核彈的現場留下了一張合影。此前,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他是在用生命為中國爭取發展核武器的時間,中國即將宣布停止核試驗,當時每一次的試驗成果都將對中國未來核武器的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鄧稼先隨即被送往醫院,診斷結果證明他的身體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傷害。1985年,鄧稼先被確診為癌症晚期,住進了醫院。其實六年前的那一天,所有人了解內情的人都已經預料到了。
鄧稼先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不得不靠每小時注射一次止痛劑,來維持正常的生活。這一天,鄧稼先讓警衛員遊澤華帶他出去透透氣。小遊經不過勸說,答應只出去一會兒,很快就回來。
先是去了外文書店,鄧稼先重溫一下當年最熟悉的感覺,然後讓小遊扶著他去天安門廣場,這是鄧稼先住院後便一直想完成的心願。鄧稼先靜靜地坐在紀念碑前,往事歷歷在目。
從少年時參加抗日活動,到二十多年研製核武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都是為了守護這個國家,守護這片熱土上的人民。沒有高官和厚祿、沒有榮譽和掌聲,但鄧稼先認為自己的一生是有意義的!
祖國因為自己的努力而安寧,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沒有人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沒有人再敢踐踏我們的尊嚴,還有比這個更偉大的人生意義嗎?
鄧稼先對小遊說,等到建國50周年時,你一定要到我的墳上來看我。鄧稼先不害怕死亡,決心獻身祖國核事業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三個月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病去世,享年62歲。1999年,遊澤華按照約定來到鄧稼先的墳墓,祭典這位共和國的核武器元勳。
此時的遊澤華已經是一名醫生,當年他只能看著鄧稼先忍受病魔的折磨,現在他要用自己的醫術去拯救病人。每個人的崗位雖然有所不同,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本質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