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培養毛囊乳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促進毛髮生長

2020-12-25 中國生物技術網

正常的毛囊不斷經歷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毛囊乳頭細胞位於毛囊底部,是一種對毛囊進入生長期起著重要促進作用的間葉細胞。喪失功能的毛囊乳頭細胞不能有效地遷移和聚集,從而不能喚醒毛囊的再次生長【1】。研究表明,注射經過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球可以增強毛囊再生的能力【2】,預示了三維微環境可能激活了細胞的某些用於毛囊再生和修復相關的通路和蛋白的表達。

近日,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聯合生物醫學工程系程柯教授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了題為「Dermal exosomes containing miR-218-5p promote hair regeneration by regulating β-catenin signaling」的研究文章(胡詩琪博士為本文第一作者,程柯教授為通訊作者)。該文章揭示了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高表達miR-218-5p以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這些有效因子的富集可能是三維細胞球可以促進毛囊再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文章分別對比了三維/二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三維/二維培養細胞得到的外泌體以及miR-218-5p的化學類似物和抑制劑對毛髮生長的效果,逐層揭示了miR-218-5p在毛髮生長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外泌體和miRNAs影響毛囊生長的可能的作用機制。

研究人員首先對細胞球能夠促進毛髮生長的現象進行了驗證。二維/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通過角蛋白凝膠注射至小鼠單側背部皮膚,對照組則塗抹商品藥米諾地爾(Rogaine )。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球(3D spheres)相較於單層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能更有效地促進了毛囊中的β-catenin和CD133的表達。這兩種蛋白的表達與毛囊幹細胞的功能以及毛囊的再生息息相關。米諾地爾則沒有特異性地激活毛囊相關的幹細胞,而是主要促進血液循環和細胞增殖(Ki67標誌物的表達)。

圖1. 二維和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

鑑於外泌體在細胞微環境和細胞間的通信作用,研究人員收集了二維和三維培養的毛囊乳頭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對其攜帶的miRNAs和蛋白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毛囊乳頭細胞球來源的外泌體相較於單層培養的細胞的外泌體,高表達bFGF和miR-218-5p。其中,miR-218-5p可以抑制SFRP2蛋白的表達,而bFGF能夠促進ERK1/2蛋白的表達,進而激活Wnt/β-catenin細胞通路,促使毛髮進入生長期。

圖2. 三維毛囊乳頭細胞球高表達miR-218-5p和某幾種生長因子,從而激活β-catenin信號通路和毛髮生長。

總體而言,該研究表明三維培養不僅激活了毛囊乳頭細胞自身的功能,而且改變了其分泌的外泌體的成分。其中,文章主要討論了miRNAs的作用。miR-218-5p可以通過抑制SFRP2蛋白質的翻譯來調節β-catenin基因的表達。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累積,脫髮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話題。現有的一些生發產品需要長期使用,伴隨的副作用不可忽視【3】,針對改善毛囊微環境進行的藥物研究和開發仍然是一個難題。該項研究為外泌體和miRNA產品在生發領域的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0/eaba1685

來源:Bioart

參考文獻:

1. A. Osada, T. Iwabuchi, J. Kishimoto, T. S. Hamazaki, H. Okochi, Long-term culture of mouse vibrissal dermal papilla cells and de novo hair follicle induction.Tissue Eng13, 975-982 (2007).

2. C. A. Higgins, J. C. Chen, J. E. Cerise, C. A. Jahoda, A. M. Christiano, Microenvironmental reprogramming by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enables dermal papilla cells to induce de novo human hair-follicle growth.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10, 19679-19688 (2013).

3. A. Rossi et al., Minoxidil Use in Dermatology, Side Effects and Recent Patents.Recent Patents Infla6, 130-136 (2012).

相關焦點

  • 毛囊幹細胞:基礎研究匯總|毛囊幹細胞|研究|毛髮|脫髮|-健康界
    毛囊是毛髮的基本單位,而毛髮是由毛囊內的細胞生長分化而來。每根毛囊裡面住著一群毛囊幹細胞,提供新的細胞給生長中的毛囊。毛囊幹細胞通常處在休眠狀態,但會在新一輪生發周期中迅速活化分裂。人毛囊幹細胞屬於成體幹細胞的一種,具有成體幹細胞的共性。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感染朊病毒Chandler毒株的小鼠神經瘤細胞系SMB-S15是一種可觀察到朊病毒的持續複製,但不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細胞模型,經硫酸戊糖(pentosane sulfate,PS)處理後可清除PrPSc;經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處理後可有效抑制PrPSc的體外複製,並消除其在體內的感染力。
  • Nature:新發現的細胞防禦系統,竟是由外泌體充當「誘餌」!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科學家在人和動物細胞中發現了一種「誘餌」機制,可以保護它們免受細菌等外來入侵者釋放的潛在危險毒素的傷害。暴露於細菌的細胞會釋放出微小的、蛋白包裹的囊泡,稱為外泌體,它們像誘餌一樣與細菌毒素結合併中和其作用,有助於保持細胞安全。
  • 幹細胞生發治療效果顯著,脫髮人士的福音來啦
    其實,我們只要搞清楚毛髮生長的組織學基礎,脫髮問題迎刃而解。 毛髮生長的組織學基礎 毛囊是毛髮的基本單位,而毛髮是由毛囊內的細胞生長分化而來。每根毛囊裡面住著一群毛囊幹細胞,提供新的細胞給生長中的毛囊。毛囊幹細胞也可以分化為皮脂腺,產生皮膚所需要的油脂。
  • 巨噬細胞外泌體源miR-223對胃癌細胞轉移能力的影響研究
    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培明, 高慧潔, 李俊蒙, 等.選擇巨噬細胞及其外泌體分別與胃癌細胞共培養(未加為對照組螢光顯微鏡觀察巨噬細胞是否通過外泌體傳遞miR-223至胃癌細胞。巨噬細胞轉染miR-223拮抗劑,分離外泌體與胃癌細胞共培養,transwell、劃痕實驗觀察其對胃癌細胞轉移的影響,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及Western印跡檢測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及轉移相關蛋白表達。
  • 19歲女孩沒長乳頭,只因出生時的「常規操作」,很多家長還在做
    孫女士的女兒19歲了,可是女兒告訴孫女士自己還沒有長乳頭,並且乳房感覺有些不適。嚇得孫女士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就醫,醫生看了孫女士女兒的情況,馬上就詢問孫女士,小時候有沒有給孩子的乳頭做過什麼處理。孫女士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老人說一定要給孩子擠乳頭,自己就照做了。
  • 檀香的氣味分子有可能幫助頭發生長?
    而且檀香的氣味分子有可能幫助頭發生長?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C14H26O)來刺激人類頭皮毛囊的話,結果顯示,毛囊中的OR2AT4這個嗅覺受器可以接收到Sandalore的刺激並與之結合,進一步促進生長激素iGF-1的分泌,並且大大降低了可能使毛囊退化的TGF-β2免疫調節因子分泌濃度。
  • Nature:揭示p53缺乏促進頭頸癌招募神經元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機制
    2020年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缺乏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允許頭頸癌發送信號到附近的神經,改變它們的功能並招募它們到腫瘤中,在那裡,它們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
  • 女性發育成熟後,有些部位毛髮會脫落,有些部位卻更旺盛
    事實上,毛髮並非人體器官,而是人體的一種附屬物,雖然再生長,卻沒有生命跡象,也沒有神經系統。卻長在人體最顯眼的部位,是美麗女人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女子的一生中可依次出現3種類型的毛髮。
  • 如何培養細胞?這套細胞培養新手入門指南送給你
    什麼是細胞培養?細胞培養(cell culture)是指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無菌、適宜溫度、酸鹼度和一定營養條件等),使之生存、生長、繁殖並維持主要結構和功能的一種方法。細胞培養也叫細胞克隆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正規名詞為細胞培養技術。
  • 如何零基礎上車「大熱」的外泌體領域......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的一種細胞外囊泡,在疾病標誌物、生理病理功能、天然藥物載體等方面都被發現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 細胞培養肉走上餐桌,還要5到10年
    11月18日,在首屆中國細胞培養肉高峰論壇中,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與參會學者分享細胞培養肉的研究進展。自2009年起,他和團隊歷時10年獲取了高純度的畜禽幹細胞並維持其乾性,一年前,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 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介導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的作用研究
    為了研究活化的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在心肌梗塞後心臟重塑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蔡利棟,吳曉宇,丁羽等採用超高速離心分離提取溶血磷脂酸作用下巨噬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將其與心臟成纖維細胞共同孵育48小時,利用Edu細胞增殖實驗,Transwell實驗及免疫螢光等方法檢測溶血磷脂酸刺激(LPS)下巨噬細胞來源外泌體對心臟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分化的影響.選取正常C57雄性小鼠32隻,根據其是否結紮左側冠狀動脈前降支及是否進行心臟原位外泌體注射,將實驗小鼠隨機分為:正常組,假手術組,心梗+空白外泌體組及心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