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 這個季節是豆粕需求旺季。所以造成粕的需求緊張。
. 豆粕多空各有想法,但是本年度多頭還是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還是佔據了上風,但這種勢頭只能在今年還是有些優勢的。
. 後期「非洲豬瘟」的疫情,有可能會造成後期對豬肉的需求降低,反過來對水產品的需求增加。
. 馬上進入冬季時不是棕櫚油替代豆油,而是豆油在替代棕櫚油!
大宗內參:之前八月中下旬豆粕的調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吳洪濤:今年是豆粕的動蕩之年,除了貿易戰,8月又出現了「非洲豬瘟」導致對豆粕需求下降的恐慌,且仍有蔓延趨勢。
大宗內參:能否和我們詳細分享下現在國內外豆粕的供給情況如何?
吳洪濤:供給量全球大豆充足,雖然年初阿根廷大豆減產1500萬噸,但在去年和今年巴西和北美大豆的豐收,已經完全添補了空缺,而且今年的大豆供給仍然在上升趨勢中。在美國農業部8月報告中,對2018年大豆單產更是令人驚訝,後期有衝擊53蒲的可能,這會導致美大豆產量遠超預期,還有就是美大豆庫存,已經是連續4年以30%以上的幅度快速遞增。國內猶如貿易戰影響,國產大豆種植面積也有所提升。
大宗內參:豆粕的需求情況呢?
吳洪濤:關於國內的需求,如果跟往年對比是下降的,但是今年初出現貿易戰,停止或增加了對美豆的進口關稅,導致大豆進口總體相對去年減少800-1000萬噸進口量,尤其是今年7月後進口明顯下浮,更有能10-12月大豆進口會比往年進口量大幅度下滑。而這個季節是豆粕需求旺季,所以造成粕的需求緊張。
大宗內參:豆粕多空因素衝突,您認為將主要交易哪個邏輯? 後期豆粕的單邊操作上有什麼建議?
吳洪濤:豆粕多空各有想法,但是本年度多頭還是在貿易戰的背景下還是佔據了上風,但這種勢頭只能在今年還是有些優勢的。明年就壓力重重了,一是貿易戰的持續時間和美大豆的天量產量的壓制,南美種植面積再度增加的預期;二是中國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下降;三是「非洲豬瘟」的對後期的影響都是令人恐懼的,主要是瘟豬不分生豬和母豬,會造成能繁母豬再次下降,還有就是得豬瘟後豬場短時間內不能再次啟用。
大宗內參:現在豆粕和菜粕的價差情況如何?可否為我們詳細分析下價差之後的走勢?
吳洪濤:豆粕和菜粕供需是有一定影響的,但還是各自獨立的兩個品種,尤其像現在這種背景下。至於走勢它們都在關注貿易戰的持續性。還有後期「非洲豬瘟」的疫情,這有可能會造成後期對豬肉的需求降低,反過來對水產品的需求增加。
大宗內參:近期油粕比情況如何?油粕比是否有交易機會?
吳洪濤:剛才談到了今年大豆進口預期比去年減少800-1000萬噸,至於後期數字還沒有確認,但這數字多多少少已經被大家認同。減少1000萬噸大豆進口,就會減少國內200萬噸豆油的供給量,而目前國內豆油庫存160-170萬噸,在豆油需求還算平穩的情況下,勢必會對豆油庫存有很大的影響,雖然可以用棕櫚油替代,但是在現在的季節,馬上進入冬季這時不是棕櫚油替代豆油,而是豆油在替代棕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