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蝙蝠俠贏了,是我小丑不想玩了。
現在都在問這樣一個問題:崇拜小丑的人是什麼心態?他極端,他無惡不作,怎麼會有人喜歡他?但是我們不要這麼極端,先簡單分析一下。
喜歡他的分為兩種:
第一種:與眾不同
於是誕生了這樣的論調,為了與眾不同,正如小丑的綠頭髮紅西服,我獨特我驕傲。當大部分人都喜歡蝙蝠俠的時候,喜歡小丑的就顯得格外突出。
第二種:真愛粉
當然也有真的喜歡小丑的,那是實實在在被電影打動了。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有一種魔力,;菲尼克斯扮演的小丑也讓人深深地震撼,於是只看過電影的朋友們就紛紛站隊小丑,因為要為小丑和他背後的慘痛鳴不平。
但是看完漫畫,我們可能會轉變自己的看法,作為被生活逼瘋的社會底層,小丑開始報復。但是在社會上,誰沒有社會壓力呢?小丑是被藝術加工後呈現的矛盾體,過於悲慘以至於引起同情。但是抽離開講,我們希望有這樣的小丑存在嗎?
喜歡小丑只能在漫畫裡,現實中我們應該都希望多一些蝙蝠俠的存在。
蝙蝠俠和小丑是兩個極端
小丑因為社會壓力加上生活不幸而選擇墮落選擇報復,他成為了黑暗;蝙蝠俠童年不幸卻選擇跳入黑暗,他心向光明,所以渴望跳入黑暗的自己可以帶給別人光明,他成為了黑暗騎士。
小丑缺少愛,感覺是被人拋棄的存在,於是他從受害者轉變為加害人。而蝙蝠俠也是在童年失去父母,但是他卻沒有因此而墮落,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人更加讓人敬佩。
發展到後來,蝙蝠俠逮捕了那個殺他父母的仇人,但他沒有破壞他自己信條,他只是讓罪犯在監牢度過自己罪惡的一生。
克制比放縱更為不易。
信條是自己最後的底線,這需要堅守。蝙蝠俠內心存在光明,是因為他內心的嚮往。所以他無所畏懼,衝進黑暗,與黑暗戰鬥,守護屬於自己的城市,守護哥譚。
面對威脅面對小丑的質疑,面對他守護的人們反而不認同他的局面,蝙蝠俠仍然沒有選擇放棄。這可能就是英雄的擔當,默默承受比瘋狂更有力量。
思辨考慮,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小丑
從結果上看,小丑的確是個壞人。但是結果並不是衡量人的尺度,反派沒有天生都是反派的。我們如今遇到的這些社會性事件,背後都有一個或者多個的小丑,如果只是放棄他們,譴責他們,往往會把他們逼迫到《小丑》結局的那樣,心裡僅存的光明也被逼走了。
因此,我們可以崇拜小丑,但一定要做那個有著光明內心的蝙蝠俠。不盲從不極端,才是小丑最好的樣子。
—這裡是大風,這裡有不一樣的電影故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