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8-11-29 20:40 來源:澎湃新聞
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11月29日在上海展覽中心正式開幕。作為上海影視產業的服務窗口,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也於同日精彩亮相。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此次在文博會208平方米的展廳內,分為前序、服務內容、視察參觀交流、機構工作站、歷年指南、取景地介紹、媒體報導、機構介紹視頻等板塊,向業界和兄弟省市完整地展示了服務機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日常。
作為「上海服務」的展示窗口,自詡為「保姆」的工作點滴,吸引了各地參觀者的關注。在全國影視產業繼續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響應「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的國家戰略,上海影視服務機構也將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將現有模式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地區,積極推進長三角影視拍攝協調一體化服務體系,未來,上海會在取景地合作、服務模式輸出等方面,和長三角的兄弟省市展開合作。
成立四年,項目受理達標率為100%據了解,截止到11月23日,今年服務機構共受理政策、信息諮詢和協調服務1522件次,其中諮詢類服務1359件次,協調類服務163件次,項目受理達標率為100%。接受諮詢服務的單位共1072家,其中上海單位699家,外地單位373家;接受協調服務的影視劇組共61個,其中上海劇組32個,外地劇組29個。
2014年10月28日正式運營至今(11月23日),機構共受理政策、信息諮詢和協調服務4774件次,其中諮詢類服務3822件次,協調類服務952件次,項目受理達標率為100%。接受諮詢服務的單位共3302家,其中上海單位2386家,外地單位916家;接受協調服務的影視劇組共595個,其中上海劇組316個,外地劇組279個。
在幾年的探索中,服務機構的服務越來越規範,標準化建設也初見成效。於誌慶介紹說,運營至今100%的受理達標率,「帶給了服務機構巨大的工作壓力,但也正是這些壓力,讓服務機構成為上海打造全球影視創製中心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對於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服務品牌,它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攝製服務機構秘書長於誌慶說。
過去幾年,影視服務機構一共就只有5個人,所有人員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服務沒有休息的時候,也沒有訣竅,就是急人所急,他們來問我們要一個拍攝地,我們連他們怎麼過去的交通和怎麼吃飯的配套都一併幫他想好,這就是服務。」
今年上海出品的電影票房已經突破百億,「服務機構是上海電影產業的一扇窗戶,一定要擦亮。」於誌慶說。
輻射長三角,打造影視攝製服務一體化體系之前一部關於非遺的紀錄片在上海拍攝,導演隨口問了一句,福建某景點機構熟不熟,而不管熟不熟,本著服務到位的宗旨,影視服務機構還是幫忙聯繫了拍攝。由此,於誌慶想到,要把這個模式擴展得更遠。
事實上,近年來,服務機構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已經引起了長三角兄弟省市的高度關注。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蘇州高鐵新城經濟發展局、寧波市文廣新局、寧波市電影家協會、台州市文廣新局、寧波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南京市文廣新局等單位,都曾先後赴機構調研學習。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已經有多家外省市單位提議,讓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輸出管理經驗。於誌慶表示,機構認真考慮了這些建議,在前期已有部分取景地合作的基礎上,接下來將積極打造長三角影視拍攝協調一體化服務體系。
據介紹,這次文博會上原本是要宣布長三角影視拍攝服務體系聯盟成立,但因為時間倉促暫時擱置。但實質性的許多工作已經在開始啟動,聯盟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成立。
目前,長三角除了上海之外已經有80多個取景地加入拍攝地清單,還有多個專業拍攝基地,比如象山、南北湖、台州取景地,都將聯合起來,吸引全國劇組來長三角拍攝,協同服務之後,充分發揮浙江、江蘇、安徽、上海的地理、文化、旅遊資源優勢。
事實上,對於許多劇組來說在上海的拍攝成本還是居高,於慶志也了解這一點,一些攝製組看中上海的「都市感」在長三角地區也可以找到,「許多城市都建設得非常漂亮,我們也可以藉由介紹劇組去拍攝為城市做宣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長三角文博會論壇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