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請注意:AI不是要取代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是管理者!

2020-12-14 雷鋒網

我預估在未來15年內,人工智慧將會減少美國40%到50%的就業機會。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在討論"未來AI代替人類工作"話題時曾說到。

毋庸置疑,第三次智能革命的到來必將對人類社會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包括可能帶來的大規模失業問題。如果未來AI代替人類工作不可避免,那麼哪些人會最先失業?

在多數人的意識中,最先被AI取代可能是基層工人,他們的工作簡單機械、重複,沒有技術含量,比如流水線上的包裝工人。

但實際上可能恰恰相反。有研究表明,最先被A所取代的可能是管理者,而不是工人。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harton-School)在《管理科學》雜誌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隨著AI和機器人的快速發展,相比於基層工人,管理者的職位需求正在快速減少。這是因為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在企業發展中的應用,更少的管理者能夠以更高的效率處理工作。

AI:越簡單可能越難以勝任

如李開復所說,「一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工作,反而是人工智慧的死穴。」

AI取代工作崗位,不能簡單地用「技術含量」來決定。換句話說,藍領工人不一定比白領工人失業風險更高。

對於AI而言,儘管它基於數據優勢在少數工作中遠勝人類, 但無法與人類互動,肢體不夠靈活,不能進行創造性和複雜的邏輯性思考也是其明顯的局限。

因此,一些人類看上去很簡單的工作,AI也可能無法勝任。

這一觀點也再次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研究團隊證實。近日,該團隊針對未來AI和機器人將如何影響人類就業問題進行了考察。

他們發現,與普遍認為機器人將取代基層勞動力的觀念相反,引入機器人的公司並沒有解僱工人,更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僱傭了更多的工人。

與此相反,那些沒有採用AI技術或機器人的公司因失去了行業競爭力,而不得不解僱了大批工人。

沃頓商學院教授林恩•吳(Lynn Wu)稱,這是我們基於加大拿地區採用AI技術和機器人公司近20年來的業績調查得出的結論。

也就是說,AI不但沒有取代基層工人,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就會。

針對這一點,相關案例已不再少數。比如自動取款機的出現並沒有減少銀行出納員的數量。相反由於消費者受取款機便利性的吸引,他們開始更頻繁地訪問銀行,導致銀行開設了更多分行,並僱傭了更多出納員來處理超出自動取款機容量的工作任務。

此外更典型案例是,諸如亞馬遜等大型電子商務企業早已引入機器人代替人類完成基礎的貨物搬運工作。但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引入機器人後,截止現在,亞馬遜僱傭的倉庫工人是最初的三倍之多,其原因是機器人的高效率工作,帶來了更多設施和人為維護的需求。

如果AI和機器人技術的出現,最先影響得的不是基層工人,那麼又會是哪些職位呢?

林恩教授認為很可能是中層管理者。他說,

「我們驚奇的發現,AI技術的大範圍應用導致了管理層和相關職務的大面的減少,這是完全在我們意料之外的」。

AI是取代「管理崗」的最大威脅

管理者,位於企業組織架構的中層位置,在決策層與執行層中間具有橋梁作用,主要負責人事管理和資源分配。

林恩教授認為,AI的應用導致企業中管理者機會的減少,是由於曾經需要管理者監督的過程被極大的優化了。簡單來說,比如在人事方面,管理者不再需要監督工人按時到場,或者檢查他們的工作內容。

因為機器人在記錄考勤或者審核工作內容方面會比人類更精準更詳細,同時不會出現人為造假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顯著降低人為成本和時間成本。

相比之下,低技能和高技能的工人則很少會受到此方面的影響。因為AI機器人不能完全取代採摘工人或包裝工人,而高技能工人更需要的是自我監督和管理,不需要額外的管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中層管理者需求的降低,除了可能帶來失業問題外,也為基層工人職業晉升帶來了障礙。比如低技能工人要成為高技能工人,需要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也更需要空缺的晉升空間刺激。但現在管理者職位的較少,意味著低技能工人很難得到接受培訓和晉升的機會。

對於如何化解以上AI引發的失業問題,林恩教授認為需要對工作本身進行重新設計。機器人還無法勝任大部分人類能做的事情,我們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本,比如通過組織培訓,或提供創業機會,來創造更多樣化的工作形式。

同時,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引用AI和機器人技術的主要動機不是節省勞動力成本,而是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因此企業更需要藉助AI和人力資本重新設計工作流程,而不是單純的用AI取代人類。

在林恩教授看來,AI發展對於人類就業而言,並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而是推動人類發揮優勢創造更豐富的職業形式。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未來工作位置》報告顯示,在人工智慧及機器自動化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全球到2025年預計將有8500萬個工作位置消失,但相關技術會創造9700萬個新職位。

不被AI取代的標準是什麼?

如果「技術含量」的高低不是判斷被AI取代的唯一標準,那麼,在未來快速更迭的職業中,又該怎樣判斷和選擇?

我們知道,AI更擅長利用大數據優勢,處理一些基礎的統計性工作。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可以輔助人類最大程度的優化工作效率,但無法處理需要跨學科領域的專業問題。此外,AI也不具備情感表達、創意發揮等人類獨有的屬性。

因此,從二者差別來看,更專業的技術和有關情感關懷的工作似乎是AI最不可能取代的職業。

值得一提的是,李開復曾對未來人工智慧代替人類工作的問題做過系統的分析,他認為後者可能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他在新書《AI.未來》裡寫道,

「愛與感情、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溝通將是人類的最後防線,愛和創意的工作將永遠不會取代」。

在這本書中,李開復還列舉了10種很難被AI取代的職業,包括健身教練、養老護理員、房屋清潔工、護士、樓房管理員、運動員、保姆、導遊、人力資源、數據處理和標籤。

最後,面對AI發展帶來的職業更替,我們沒有必要過度焦慮,只要提高專業技能,不斷創造價值,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改變,在未來才能走的更好。

引用連結: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emckendrick/2020/11/15/its-managers-not-workers-who-are-losing-jobs-to-ai-and-robots-study-shows/?sh=7cc620f220d5

https://mp.weixin.qq.com/s/s7m1n3dLuwRhbDlGZsspcA

https://www.theverge.com/2020/2/27/21155254/automation-robots-unemployment-jobs-vs-human-google-amazon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技術:我可能要充個電了
    機器取代人類的工作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哪些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一直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也引起廣大社會打工人的擔憂,雖然目前人工智慧機器還主要是應用於產業領域,但是隨著近年來科技的飛躍,機器人的成本進一步的下降,同時機器智能化水平也逐步的提高,但像餐飲業、保潔、園藝、保安、家庭護理等工資水平相對較低的日常服務類工作
  • 未來戰場,取代坦克的不是無人機,而是機甲戰士
    未來戰場,取代坦克的不是無人機,而是機甲戰士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地面上的所有人和物就是被打擊的目標。武器是體系的,沒有防空,不用說坦克,即使航空母艦、a10攻擊機都是無用的,一個阿亞戰爭把無人機抬到這個地位,是認知的問題。
  • 被「詛咒」的打工人
    來源 | 新金融洛書(FintechBook)作者 | 雷慢19世紀4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世道幡然一變,在工業化程度最高的英國,機器取代了手工勞動,城市中大多數家庭,都被困在了機器流水線上。買賣被電商替代,集市被網上商城敲打,小賣部開不下去老闆變成了滴滴司機;工廠工人變成了快遞員、外賣員和送菜員。時代的車輪駛過,車上的人都換了臉面,但臉上仍滿是菜色。圖釋: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取代手工勞動市場。
  • 200萬工人3500億成本,一個世紀難題就這樣被百度雲用AI解決了
    中國數幾千萬流水線上的製造業工人,周末假日加班是常態,他們的生活,就像現實版的《摩登時代》。這部1936年上映的電影,主角名叫查理,每天在流水線上扭六角螺帽,繁重工作的高壓之下,查理瘋了,他在生活中看到一切六角形的東西都要去擰緊,包括大街上一位裙子上帶有六角形紐扣的女士,最後查理進了精神病院。
  • 這流水線、速度太快了
    訂單增多,工廠流水線開足馬力人投入生產,但人工卻成了難題。一位小型電子廠,說現在工廠缺人成為了主要原因,介紹一個新員工來,不惜打出做滿3個月,老員工既可以返利1500塊錢。為了提高產能,很多電子廠流水線更是開到最大,在流水線上,員工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下一句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下一句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完整版來啦!時間:2020-11-24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下一句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完整版來啦!
  • 新變革下的中國工人如何才能適應新製造?
    之所以用「倒逼」這個詞兒,實在是因中國製造沒能攆上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大企業率先引入這些技術,再加上訂單規模的優勢,從而能以更低的成本製造出質量更高的產品,這就是為什麼「中小製造業倒閉潮」是必然的事兒,而在這種巨變的過程中,最可憐的是中國普通工人,他們兢兢業業地把青春蹉跎在流水線和貨櫃裡,除了長滿老繭的雙手,幾乎沒有任何謀生技能。
  • 東莞某鎮電子廠:管理者站在背後監督,流水線忙時、喝水都沒時間
    東莞石碣某工廠,在今年六七月份迎來了繁忙時間,堆積的訂單和即將出貨、車間流水線也開始忙碌了起來,為了提高產能和產量,企業管理者往往都是現場督戰。 在東莞石碣某工廠,員工人數高達上千人,在以往人數算不是多大規模,但在很多大工廠縮減裁員的情況下,工廠在當地享受一定的知名度。
  • 富家千金女變身民工「體驗生活」,嘲諷打工人被罵上熱搜
    這種優越顯然是工人們想都不敢想的,別說馬術了,恐怕連騎過馬的工人都寥寥無幾。diss包工頭:「帶滿了資本主義的酸臭味」。在周圍一眾工人眼裡,這個在工地上「作秀」的大小姐,不正是真正吸人血的資本家?全程被網友們質疑擺拍、陰陽人。接著高潮來了。
  • 新「血汗工廠」網際網路大廠,和流水線上的打工人
    這個「驚人」的下班時間引發諸多質疑,「兇手」指向了拼多多,隨後一番自辯非但沒能從輿論危機中脫困,反而越描越黑,堪稱近年來的危機公關反面教材典型:拼多多官方帳號在知乎平臺回應,稱「看看底層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
  • 硬撐過疫情的製衣廠:海外網店爆單,還招到了大學生當流水線工人
    工人最有發言權。「這個廠子的質量在製衣廠裡屬於不錯的,比我以前待的廠子好。」劉冬梅說話的時候,手裡的活兒不停,「其實現在能接到訂單的,都是質量過硬的。質量差勁的,都關得差不多了。」流水線上來了大學生梁豐在廣州海珠區康樂路的服裝廠上班。今年1月,他在西瓜視頻上開了一個帳號,就叫「廣州服裝人」,記錄廣州服裝業在疫情期間的生存狀況——截至6月19日,該視頻號擁有5897粉絲。
  • 德國在建最先進汽車廠曝光,摒棄流水線升級4.0
    取代流水線傳送帶,車體由無人駕駛滑板驅動(照片:Mercdes) 汽車流水線,使得只有少數技術工人才能生產汽車的歷史,被徹底顛覆。 在汽車流水線誕生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梅賽德斯又擯棄了流水線生產,重新開發一種生產模式,最先步入汽車工業生產4.0。 其實,當今汽車圈,頂級的限量版的車型都不是從流水線上下來的,真正有錢人又重新回到「手工打造」的年代。
  • 打工人
    打工人的梗突然爆火起來,貌似鋼筋鐵骨的打工人也可以是中國人的驕傲。只是再好的段子終究不是現實,回歸生活的打工人卻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無奈!打工人在農村掙的太少,甚至不能養家餬口,在城市打工貌似能多掙一些,但是面對高昂的消費,每月的工資也是所剩無多!
  • 工廠流水線車間為什麼要使用成華彈簧平衡器
    工廠的流水線車間內,工人在對配件進行焊接安裝工作,有些崗位需要用焊槍將配件組裝到一起,焊槍每次拿起、放下都需要時間,而且焊槍重量大,工人容易胳膊酸疼。主要用於汽車模具,配件焊接、流水線及各種固定位置上工作量較集中,操作工具較笨重使用工具持續時間較長的場合。
  • 南京郵電大學 | 從生產流水線向管理流水線升級——數字經濟時代...
    、標準化生產流程,降低了工人的疲勞程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20世紀初,美國人亨利.福特首先採用了流水線生產方法,在他的工廠內,專業化分工非常細,僅一個生產單元的工序竟然多達7882種,為了提高工人的勞工效率,福特反覆試驗,確定了一條裝配線上所需要的工人,以及每道工序之間的距離,經過生產流程的優化,每個汽車底盤的裝配時間從12小時28分縮短到1小時33分,就像蒸汽機的發明源於礦井抽水應用場景並向鐵路交通、公路交通、紡織、造紙等行業延伸那樣,流水線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也從汽車工業向所有企業延伸
  • 《姐姐的戀人》:打工人的愛情,也可以很美好
    女主雙親去世,又要養育3個弟弟,但是請注意,本劇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賣慘」。桃子是個在工作中元氣滿滿的員工,在家庭裡陽光體貼的姐姐,在愛情裡勇敢出擊的女孩。沒有什麼天可憐見,這才是符合生活常態的人設——要是她不夠堅強,如何能讓3個弟弟健康成長?安達桃子和3個弟弟於是,我們所熟悉的那些狗血橋段,本劇一個也沒出現。
  • 曾經用鮮血換來的8小時工作制,如今真的要被996毀掉了嗎?
    1877年,美國開始出現第1次全國性的罷工運動,8小時工作製成為口號,工人們湧上街頭示威遊行,讓美國國會被迫宣布通過8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這並不代表勞動者就已經取得勝利,一紙文書不足以嚇倒資本家。1886年5月1日,沒有受到很好待遇的美國2萬多個企業中的35萬工人再次湧上街頭遊行,一度讓整個美國陷入癱瘓狀態。為控制住局面,美國政府出動警察鎮壓,製造出多起血案。
  • 注意:未來10年這些職業最容易消失,選擇專業一定要謹慎考慮
    但是,熱門專業並不是一定會一直保持著它的熱度,有這麼些專業,現在的熱門專業,未來幾十年內卻有可能會真的涼了。所以這些專業在選擇之前,一定要慎重。 你是否還記得科幻電影裡被機器人主導的未來世界? 現在看來,這樣的日子離我們並不遙遠。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機器人將會取代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