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

2021-01-13 澎湃新聞
綠色發展要聞|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2020-03-17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3月16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召開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按照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71號函要求,部署推進2020年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工作。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國家林草局副局長李春良在北京主會場出席會議並講話。全國自然資源、林草系統共2232個會場、45000餘人參會。

會議指出,各地要全面開展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矛盾問題尖銳,需要各地統一思想認識,認真吃透中央精神,明確任務範疇,精準理解政策,堅持實事求是,既要統籌平衡好實現局部優化與堅持總面積不減的關係,又要依法嚴謹處理好整合優化同落實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的關係,確保高質量按要求完成好任務。

會議強調,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各地要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根據疫情防控實際,科學統籌安排,嚴密組織實施,明確時間要求。各地要成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機構,制訂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統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統籌資金渠道,落實經費保障,成立專家技術隊伍,制定技術規範和標準。要建立文檔管理制度,完整保存整合優化各種基礎、中間和成果資料。要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要積極關注輿情動態,制定輿情應對預案,及時妥善化解風險。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將組織專門工作組,深入各地指導督導檢查。

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有關司局、直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出席主會場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管副秘書長,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林草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和相關處室、直屬單位負責人,技術支撐單位相關人員;部分市、縣人民政府分管負責同志,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林草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分會場會議。

來源:中國林業網

原標題:《綠色發展要聞|全國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南院助力海南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深入推進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1月30日訊 為提升林業幹部職工對自然保護地的認識和理解,有序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強化自然保護地的保護和管理工作。11月25日,受三亞市林業局邀請,中南院副院長賀東北為三亞市全體林業幹部職工進行自然保護地知識講座。
  • 「十三五」時期 全國自然保護地總數量達到1.18萬個
    王宏在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在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實施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為解決區域生態問題、提高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發揮了示範作用,為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經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印發實施,為今後一個時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明確了重點任務。
  • 省林業局副局長繆傑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工作
    4月27日,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繆傑率自然保護地管理處一級調研員夏忠勝、天然林保護中心副主任楊健到茂蘭保護區督導自然保護地優化調整工作。督導組一行首先與保護區管理局領導班子及各科室站負責人在局機關會議室召開工作匯報會,茂蘭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姚正明圍繞黨建、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調整、落實省委巡視組巡視發現問題整改情況、公益林補償資金使用、森林防火、項目建設、森林管護隊伍建設管理七個方面向督導組匯報工作,領導班子其他成員分別就各自分管領域工作內容一一向督導組作匯報,各科室負責同志對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督導組進行反饋
  • 吉林省貫徹落實《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
    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並勘界,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地方法規和管理監督制度,提升自然生態空間承載力,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自然保護地保護成效和管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面建成吉林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
    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敏感脆弱以及其他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各類自然保護地,都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21.如何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關鍵區域中具有首要地位,在保護最珍貴、最重要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區中具有主導地位,其保護價值和生態功能在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具有主體地位。國家公園建立後,在相同區域一律不再保留或設立其他自然保護地類型。 23.怎樣整合交叉重疊的自然保護地?
  •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目前我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在12省份開展了國家公園試點,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裡。
  • 中國自然保護地新政速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生態功能重要、生態環境敏感脆弱以及其他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各類自然保護地,都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範圍。 21.如何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關鍵區域中具有首要地位,在保護最珍貴、最重要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區中具有主導地位,其保護價值和生態功能在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具有主體地位。國家公園建立後,在相同區域一律不再保留或設立其他自然保護地類型。 23.怎樣整合交叉重疊的自然保護地?
  • 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記者11月30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今年10月31日,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8條修改建議獲採納 | 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工作。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或綠會)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社會組織,當即組織法律工作委員會、研究室和標準研製中心對八項標準進行了認真研究,在結合實踐及最近學術研究進展的基礎上提出了5項總體建議和40項針對各個標準具體的修改建議,並於6月29日向生態環境部致函反饋。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基礎調查(試行)
    3.4   自然保護地 protected area   指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 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主要調查內容包括:自然保護地面積和比例、生態保護紅線界樁、標識牌、專業技術人員、生態環境監測點位等管護現狀情況,以及近五年生態保護紅線內發生的重大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事件。   數據來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成果、資料收集。參照附錄表B.3進行填寫。
  • 守護地球的「綠色」「藍色」和「紅色」
    不久前,廈門市發文對市行政區域內的水庫、溪流和輸水管渠等地表水體的保護和控制地域界線,即水系生態藍線,加強規範管理。廈門市明確,水系生態藍線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資源規劃等相關主管部門按照部門職能分工負責藍線的劃定、管理和監督工作。水系生態藍線一經劃定,未經批准不得隨意變更或調整。在城鄉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應當依據劃定的水系生態藍線,落實水系生態藍線範圍內的保護要求和控制指標。
  • 自然資源部介紹《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有關...
    二是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對現有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要清退,並新建一批紅樹林自然保護地。三是強化對生態修復的規劃指導,落實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四是組織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增加修復工作的科學性,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的紅樹物種。五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科技攻關和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加強監測和評估,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動態監測能力和生態修復跟蹤評估水平。
  • 形成生態保護紅線「一條線一張圖」
    作為重慶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牽頭部門,市環保局如何推進改革?日前,市環保局副局長餘國東接受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市環保局正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全過程監管原則,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深入推進環保垂直管理等舉措推進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水利行動(NGL):關注河流健康評估與生態修復
    此次培訓會,由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以下簡稱「水利部國合中心」)主辦,雲南省水利廳、重慶市水利局承辦,來自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水科院」)、瀾湄水資源合作中心(以下簡稱「瀾湄中心」)和大自然保護協會(以下簡稱「TNC」)的專家向與會人員系統地分享了國內外河流健康評估和河流生態修復的方法與案例。水利部國合中心主任石秋池致辭。
  • 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 「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按照省級統籌、上下聯動、區域協同的原則,統籌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定期評估、動態更新調整。(三)總體目標。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國土生態空間進一步優化,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 嚴守耕地紅線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記者12日從市政府獲悉,我市印發《關於嚴格耕地保護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守耕地紅線。違規佔用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造林的不予核實造林面積《通知》指出,嚴禁違規佔用耕地綠化造林。
  • 湘陰縣林業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二、對接省市縣各部門,加快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工作1、按照上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統一部署,積極組織開展湘陰縣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湘陰共有自然保護地3個,包括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洋沙湖-東湖國家溼地公園、鵝形山省級森林公園,面積達45718.17公頃,佔縣國土總面積的28.91%。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精神 為奮力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作出青海貢獻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做法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委的充分肯定。按照中央今年將正式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的部署要求,積極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青海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工作方案》,掛圖作戰、倒排工期,開展了自評估,完成了自評報告,正式設園前期工作已全部準備就緒。
  • 吹響生態環境高質量協奏曲
    建立溼地保護小區46個,受保護面積達490多萬畝,全市自然溼地保護率達58.4%,共建有市級以上溼地公園7個,國際溼地城市創建通過評估驗收。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亞行貸款鹽城溼地保護項目順利通過亞行終期評估。全市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區域達6348.28平方公裡,面積全省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