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古寨之-鼎足寺寨(華鎣最高古寨)!

2020-12-10 騰訊網

明月鼎足寺寨

張正超 姚澤遠 文 姚澤遠 圖

華鎣雙河附近寨子多,哪個最高?明月鎮的鼎足寺寨!

鼎足鼎足,有足才成鼎。鼎有了足方能形神俱佳!

有人說,鼎足風水好,鼎足出人材。鼎足倒底出了些啥人物?鼎足現在怎麼樣了?

鼎足,與我們有緣,因為這是母親的故鄉。鼎足,又是我下鄉的地點,是魂牽夢縈的地方。寨上的大隊部,寨上的小學校,寨上的合作醫療,寨上的人······偏僻的鄉下,高高的古寨,多想重溫,多想親近!

早春二月,豔陽高照,終於回到鄉下。

鼎足寺寨現屬鼎足村,是漂亮的水泥公路把我們送到半山腰,是微微的春風把我們送上古寨。寨子比記憶中矮了半截,完整的寨牆沒了,高大的寨門沒了,寬大的石板路沒了,成片的房屋沒了。大隊部、小學校、合作醫療變成了菜地。部分寨牆,還閃著餘光;兩戶老小,還守著家園。他們的忠厚,他們的熱情,還是我們記憶中的鼎足人!

地壩裡,屋簷下,果園裡,鼎足人有說不完的精彩人生,有擺不完的龍門陣。

鼎足山,一個平常的小山包,頂上徑長也就二十丈大小。因為比其它山高,因為它有四條山梁,象蜘蛛的腿,象寶鼎的腳,引起人們的重視。認為這裡風水好,於是在山頂建寺廟,就叫鼎足寺。認為山勢險要,於是在山頂修寨子,就叫鼎足寺寨。

寨子修得很特殊,其它的寨子都是幾道門,方便進出。鼎足寺寨卻只修一處門,據說,從藏風聚氣的角度看,是要關住好運。而且是從西邊的一隻腳往上爬,認為福(佛)在西方,福從西來。一條獨路,沒有遮攔,便於打擊來犯的敵人。雖然寨門只有一道,卻是個四重門,還是花了建寨人不少的心血和錢財。

外門為石門樓,二門為石拱大門。它們之間有一藥鋪,對面有間石屋,是關押人犯的地方。門樓簡潔而高大,大門寬闊而精緻。大門有四尺多寬,門柱石九尺多高,四稜方正,雕刻有飛禽走獸。門拱上刻「太平城」三個大字,門柱對聯:「垣圍鞏固何易金城湯池,形勢巍峨不殊五雲消遺」。落款「鹹豐三年孟春月立」。三門和四門為重門,有人防守,為最後的關口。通過第四道門,就是鼎足寺古建築群。

聽說,鼎足寺初建於宋,與永興褒先寺同期修建。該建築群的布局呈階梯式,分四層。第一層是山門殿,也稱下殿,供韋駝、金鋼力士等像;第二層為上殿,又是羅漢堂,供有十八羅漢像;第三層是大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第四層最高,是觀音樓,供千手觀音像。寺院長年香燭不斷,氣勢肅穆。建築群面積雖然不是很大,卻很有檔次。飛簷翹角,雕梁畫棟。所有佛象木雕金漆,一派金碧輝煌。大殿兩廊分置大形鐘鼓,有人說,為廣安、南充、重慶寺廟之最。就連重慶羅漢寺的鐘鼓,也只有本寨鐘鼓的一半大。鐘鼓齊鳴時,聲震四方,明月、雙河都能聽見。民居沿寨上大路修建,有古街味道。解放初期,不但四重門和寨牆完整,古寺和寨民住房完好,還有碉樓十三座,倉庫三座,學校一座。真是建築密集,規模宏大呵!

明月鼎足寺寨

本寨地靈生人傑,真還出過不少傳奇人物。說是人物,是說在這小地方,在這窮鄉僻壤,在普通老百姓眼裡,還真是成龍成鳳了。

且不說清朝的翰林學士。近代的劉少白,是黃甫四期的學員,任國民黨三十八軍二十一補訓處軍需處長。抗日戰爭中,曾赴緬甸對日作戰,立下赫赫戰功。臨解放時,思想傾向進步,為力保南京大學張校長,與當局發生衝突,不願去臺灣,憤而歸鄉。解放後,卻選擇了自殺。雖不好評價他的結局,只覺得,風水寶地並未撫慰他的晚年。

也許是寨子的僻靜,寨子的安全感,引來地下黨,引來遊擊隊,引來紅色思想。紅色席捲了古寨,紅色造就了新人。更多的人受紅色思想影響,成為優秀的地下黨員。傑出的有劉懷大、陳永惠、陳永豐、陳永恆、陳代錄等人。解放後,劉懷大在天津市檢查院任院長,陳永豐任萬縣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寨上還出了些大學生和公務員,包括縣、鎮級領導。現在,寨上寨下,已溶為一體。更多的打工仔遍布祖國各地,企業家大展宏圖偉業。鼎足村,正煥發著蓬勃朝氣!

我們站立寨上最高處,不想談論風水。春風吹拂著,陽光特別驕豔。舉目四望,雙河的眾寨都在腳下,確有山高人為峰的感概!明月鼎足寺寨。

作者簡介

姚澤遠,筆名姚遠,號常青館主。49年生於四川廣安。

曾任職華鎣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書法家協會理事,華鎣市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投稿方式

End

本號申明「原創」內容,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非原創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幸福華鎣整理髮布,不代表編輯觀點,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重慶最「險峻」古寨,四面懸崖進寨靠攀登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古村寨也是因其險峻而聞名,它位於重慶梁平區境內的——滑石寨,寨子坐落在一座險峻的孤峰頂上,四周皆為懸崖峭壁,而進寨只有一條人工鑿成的陡峭石階小路,若不是現在旁邊修繕了護欄,當初險峻程度也足以令人望而卻步。
  • 青年雕刻家孫文和最新力作|《古寨曉韻》
    古樹參天,寨牆巍峨。瀰漫的雲霧如棉絮輕彈,又如朵朵白雲飄落水間。隱匿在這瑰麗壯觀「雲海」之上的千年古寨,幽靜古樸,寧靜祥和。在浩淼雲煙的環抱中,奇峰怪石、古樹蒼松若隱若現,似海非海,意象萬千。▲ 《古寨曉韻》 孫文和 作坐看縷縷晨霧,靜觀嫋嫋炊煙,房前屋後宛若仙境,頗有「憑窗覽遍萬頃蒼翠,倚門望盡百裡雲海」之意。
  • 我和萬盛之春上扒耙溝古寨
    陳勁扒耙溝古寨,位於關壩鎮雙壩村南天門山頂上。春回人間,大地歡歌。一個午後,我們一行5人坐車前去扒耙溝古寨探幽。途中好幾處坡陡路窄,我們不得不下車步行,繞過幾道山梁,便到了南天門山腳。一段「之」字形小徑分布於密林,石板路又陡又窄,長滿青苔。往前走,忽聞水滴聲,循聲而望,見一股股細流從石縫中滲出,順著山溝往下流。呵!原來,扒耙溝源頭在這裡。仰視山頂,瞬間明白扒耙溝之「扒」字原意,要手腳並用才能上得山頂,可見古寨地勢險峻。通往扒耙溝古寨的路越往上越陡,我們克服腿酸腳軟,一鼓作氣到了寨門外。
  • 來虎尾古寨,邂逅葵花萬葉香
    就在今年,就在2018,就在這五月,虎尾古寨想邀你來,品品這醉人的葵花萬葉香。虎尾曾問過眾花,費心綻放,可收酬勞?眾花答:為有緣人,佛系收費。因此虎尾決定,七彩花田葵花節不收998,不收88,只要9.9!
  • 情景廣播劇《永寧古寨》正式開機
    宋嶽廷 圖本報訊 (記者樊慧寧、王戈野) 12月28日上午,情景廣播劇《永寧古寨》在中國傳統村落高平市永寧寨村舉行開機儀式。情景廣播劇《永寧古寨》是以山西省作協會員秦宏平同名歷史小說為基礎,進行二次創作的情景廣播劇劇本。故事講述的是明清時期張氏家族修寨創業、保寨安民,以及辦武館、興詩社、藏書存史的故事,再現了400多年前澤商的喜怒哀樂和悲歡人生。
  • 陝西有一個古寨,挖空整座山選址在懸崖上面,興盛時曾居住有千人
    特別是陝北大氣層裡會有幾分滄桑感,同時也能找到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最值得一說的是,這裡有中國最壯觀的古堡,通過了解,原來這就是永寧古寨。永寧古寨東鄰陵川,西接澤州,可謂「三縣皆聞」,厚厚的黃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農業文明。有一種傳說,永寧寨曾經是長平之戰時駐紮軍隊的要塞。經了解得知,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劉志丹將軍,因此將這座古寨命名為「紅都寨」,而且還有紅都之稱。
  • 廣安華鎣電子信息企業:齊唱融入之歌 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年1月籤訂協議,當年9月試生產;2019年3月正式投產,當年產值達6000萬元;2020年1至10月,產值破億,員工也從上年的200餘人增至600餘人……落戶到投產,投產到見效,見效到壯大,怡田科技成長的驚人速度,是華鎣電子信息產業企業不斷發展的縮影。
  • 綠野遺蹤,尋訪廣安華鎣「三線」建設時期紅光儀器廠遺址
    不遠之處便是座小山丘聳立于田野之中,遠遠便看見那位於山丘頂部的數座已破敗的舊式磚房。穿過田間小道,沿著上山小徑逶迤而去,小徑兩側或是綠油油的莊稼,或是綠油油的草木,滿眼皆是蒼翠。我們就在這一片綠野之中,尋訪那「三線」建設時期的紅光廠遺蹟。
  • 自然資源部來我市調研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11月18日至19日,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羅明率調研組一行來我市調研華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國土整治中心副主任趙濤,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朱亞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壽喜、副局長唐世清等陪同調研。
  • 跟著電影去旅行:雲南普洱糯崗古寨有長壽村之稱,保留傣族風情!
    最近熱映的電影《一點就到家》,劉昊然將雲南邊陲小城普洱的美景呈現給大家,這裡有古樹、古寨還有保留完好的少數民族風情。 走進古寨內,安寧古樸是第一印象,整個寨子完整地保留了傣族風情和古樸的民風民俗,仿佛千年的歲月沒有在它身上留下痕跡。
  • 廣安華鎣再次蟬聯省級文明城市的秘訣
    同時,該市著力實施「城市提質」工程,按照生態宜居的建設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實施「三供一業」(水、電、氣、管網等「生命線」基礎設施及物業管理)改造和城市「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四大工程,著力打造廣安精品輔城。
  • 孤峰絕壁上的千年古寨,洛河水三面相依,至今免費太得難幹啥不去
    永寧古寨這座驚為神造的旅遊景點位於延安志丹縣永寧鎮北2公裡處的洛河東側,它南抱永寧鎮,北望三臺山。古寨所處之永寧山系子午嶺一脈,海拔1312米,東西走向,長2.2公裡,寬1.5公裡,為紅砂石質。山梁向洛河突兀起一山嘴,山嘴巍然獨立,陡崖絕壁,險峻異常。永寧山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 華鎣山石門子記|鍾明全(四川廣安)
    某日,與華鎣文友雁歌、霧秋,偶議去華鎣小三壩轉山。在行至白巖的中途,我們落座於山中小路之上,暢談文學、人生、生活,並相約,找一個時間,私下邀約華鎣、廣安幾個朋友,攀登白巖,領略登臨白巖和身在白巖,俯瞰群山、城廓的種種感覺。時逢五一,遂約定於五月四日這天一早,攀登白巖。
  • 貴州最「原始」的古寨,被譽為「天下第一寨」,景色獨特你來過嗎
    貴州是中國西部的一個旅遊大省,雖然在經濟上暫時落後於南方一些省份,但在旅遊資源上絲毫不輸給江浙滬一帶,貴州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在人文方面也多種多樣,貴州是眾多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在貴州可以感受到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今天貴州最「原始」的古寨被稱為「天下第一侗寨」。
  • 別只知道甲居藏寨,還有中路藏寨,是隱藏傳說中的香格裡拉
    提起甲居藏寨,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個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丹巴最美藏寨的村寨,一度引起網友圍觀,吸引了無數遊人慕名而去,但也正因如此,位居其後的中路藏寨被人忽視,但殊不知,它才是隱藏傳說中的香格裡拉!金秋十一月,此時的中路藏寨層林盡染,仿佛一塊被打翻的調色板,五彩斑斕,美得讓人慾言又止。沿著山路緩緩而上,沿途嬌豔欲滴,紅黃相間的樹葉盡顯秋意濃,比起春天,此刻的中路藏寨顯得更加楚楚動人。 清新的空氣中夾雜著濃鬱的果香,讓人忍不住大口呼吸。相比於甲居藏寨,中路張寨多了一份神秘與寧靜。
  • 地理雜誌上排名第一的古寨,世人遺忘的美好,值得打卡
    今天小樂和大家介紹的就是地理雜誌上排名第一的古寨,世人遺忘的美好,最值得打卡的丹巴甲居古寨,丹巴甲居古寨作為最美的藏族寨子,就像是童話裡的世界,綿延不絕的群峰,像駝峰般起伏不定,一碗酥油茶下肚暖暖的很安心~「甲居」在藏語裡是百戶人家的意思,位於四川甘孜州東部
  • 廣安華鎣山竹林風景線
    近年來,廣安華鎣市因地制宜實施華鎣山竹林風景線項目,在華鎣山旅遊區沿線公路栽植白夾竹、琴絲竹、紫竹、人面竹、鳳尾竹、龜甲竹等不同品種的竹類,點綴杜鵑花、紫薇花、萱草等,打造「七彩竹林」「竹石成趣「「竹樹相印」等景觀,
  • 滄源縣的嘎多村,建了500多年,被稱為月亮古寨
    該村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佤族傳統民居,民風淳樸,他是佤族傳統拉木橋活動的發源地,村莊周圍是蓉樹遮天蔽日,翠竹形成一片,與傳統村落相得益彰,在滄源的東大門中鑲嵌著中寨的夢幻般的風景,具有良好的旅遊文化區位和環境優勢,但邊境村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勢頭強勁,邊境村鄉風和諧。
  • 「瑤寨專稿」一日跑三寨 盡享瑤山情
    寨門口高約7米,寬約2米,兩邊和頂上全是用堅硬的大石頭壘成,寨門左右兩邊也全是用石頭砌起的足有一米厚的圍牆,足以感受到它的堅固。從寨門下的石階向上望去,一種森嚴壁壘之感油然而生。南崗古寨始建於宋代,已有千年歷史,名副其實。山寨周圍山勢險要,群峰疊嶂;房屋層疊,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溪流潺潺;石板道四通八達、縱橫交錯,主次分明。
  • 鄂渝邊界上有條狀若遊蛇溪流,繞著一座名叫「茶林堡」的神秘古寨
    《恩施古村寨紀遊》連載之三十三:蛇盤溪流繞古寨位於鹹豐縣西南邊陲大路壩區的蛇盤溪村,與重慶市黔江小南海接壤。茶林堡古寨依山而建,掩映在蒼翠的山林裡,一條隱於崇山峻岭的溪流,狀若遊蛇,名曰「蛇盤溪」,蜿蜒流經鄂渝兩地50餘公裡,最終匯入阿蓬江。從村口的風雨橋抬眼望去,最先躍入眼帘的,是一棵蒼勁孤傲、高大軒昂的古酸棗樹,它矗立千年,被茶林堡人敬為「吉祥樹」。車到寨門,幾位村民迎上來,熱心地指引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