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深珠、深中建設?前海、深圳灣建水上機場?——深圳「十四五...

2021-01-20 騰訊網

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 王國文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演變的關鍵期,是中國全面開啟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的起步期,也是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攻堅期。

在我國進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與世界變局的歷史交匯點上,深圳發展面臨「重大戰略機遇期」和「重大風險疊加期」,要深刻認識深圳發展所處階段,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

王國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

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是「十四五」期間深圳市落實交通強國戰略、引領邁向第二個一百年戰略目標繼續先行先試、創新引領的重要抓手,也是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

打造國際一流綜合交通體系

綜合交通體系「十四五」規劃中佔有較大的「權重」。為什麼要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體系?這裡面有三個主要背景。

首先,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系體系,是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需要。

改革開放40年,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央深改委批准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其內在要求,就是要繼續先行先試,就是要做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

在綜合交通體系裡怎麼能做到國際一流、國內領先?

就是要有發達的海陸空鐵基礎設施、高度連接的交通網絡體系,建設高度智能化、低碳化的綜合交通體系。就在幾天前,深圳公布已經率先進入5G時代,深圳成為全球第一個5G城市,這就是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綜合交通體系如何做到這一點?這是十四五期間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

另外一個大的背景,就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要做大灣區核心引擎,這個核心引擎,需要綜合交通體系如何支持?如果沒有很強的基礎設施能力支撐的話,深圳的引擎作用是發揮不出來的,就只能自己和自己做,對外輻射和影響力是達不到的。

第三個背景,就是顛覆性技術的影響和衝擊。

如果說新冠疫情、貿易摩擦對綜合交通體系的影響還有點遠、不是那麼直接,真正和綜合交通體系相關的是技術應用問題。前面說了5G時代,將進入全面應用時期,還有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這些顛覆性技術與綜合交通體系的融合,將是影響十四五及未來一段時期綜合交通發展的重要技術因素。

如果從這三個方面的角度來講,深圳的綜合交通應該怎麼做?現有的思路有四個定位:一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典範,二是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範例;三是城市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標杆;四是面向未來交通科技創新高地。從上面三個背景來考量,這樣的定位是合適的,但是,需要有具體的手段和強有力的措施。

海陸空鐵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構成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主要架構。深圳「十四五」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建設「一市多港」空港體系

擴大國際國內輻射影響力

空港是高效率、大空間範圍人員往來和高價值產品貨物運輸的主渠道。從國際影響力、國際輻射力來說,空港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十四五」的未來五年裡,現有的寶安機場將完成第三跑道、衛星廳、第四航站樓建設,客貨吞吐能力將顯著增強,但仍不能滿足大灣區、先行區建設的需求。

在十四五期間,深圳將進入雙機場、四機場時代,形成「2+2「的機場格局。雙機場指的是深圳寶安+惠州平潭機場。

如果深圳能把惠州的平潭機場作為深圳的第二機場進行建設運營,兩個機場用軌道連接起來,「十四五」期間深圳就可以進入雙機場時代。

目前,廣州已經在規劃建設第二機場,成都天府新機場已經處於在建過程之中,深圳「十四五」要補齊航空港的短板,進入雙機場時代。另外兩個機場,就是樟坑徑直升機機場、深汕通用機場。

這兩個機場應考慮提升能級,就是要研究考慮能不能升級為作為支線機場。還有,就是要考慮規劃建設前海水上機場、深圳灣水上機場、大鵬灣水上機場,將海上航空旅遊和直線運輸相結合。

要做大國際影響力,需要進一步拓展國際航線網絡。在海港方面,國際航線在過去十幾年裡已經奠定了深圳作為全球基本港的地位,一直保持前四、前五的位置。反觀空港國際航線覆蓋,差距就大得多。

成都上半年成了全球第一大客運機場,旅客吞吐量第一,什麼原因?除了疫情影響因素降北京的飛機先到成都,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成都花大力氣拓展引入國際航線。成都還提前謀劃天府機場,其規模和影響力要與杜拜新機場平起平坐,在天府機場建成之後,可以想像規模和影響力還要翻倍。

深圳國際航線的拓展力度比成都小多了。其中一個案例,深圳飛西雅圖的洲際航線,由於補貼退坡而停飛。國際航線如何維持政策支持的力度,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加快建設深水泊位

打造國際中轉港

海港是全球貨物貿易運輸的主渠道,港口在深圳外向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深圳需不需要港口立市?如果需要的話,就要把港口繼續做實、做大、做強。怎麼辦?要加快東部港區20萬噸深水泊位的建設,目前深圳只有東部鹽田港區有這樣的能力。

西部港區的重點是銅鼓航道擴展,銅鼓航道是西部卡脖子的工程,要強化深圳港在大灣區和全球樞紐港的地位,航道基礎設施建設這個短板應儘快補齊。

做大海港的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發展國際中轉業務。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從哪兒來?深圳這麼多年以來,90%以上的貨源來自於200公裡的半徑內,這是珠三角作為世界工廠的情況下。

如果珠三角加工製造產業外移、高附加值產業比重提高,港口吞吐量的增加很難持續。怎麼辦?要做中轉的文章。新加坡、香港作為國際貿易港,做的都是國際中轉的文章。深圳這麼多年都沒做起來,和廈門比,和廣州相比,國際中轉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國際中轉、兩頭在外是需要政策上給力的地方。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吞吐量結構的變化。

從歷史上看,過去30年深圳港口都是以出口重箱為主,進口佔的比例將來會均衡化,「十四五」期間將會出現進出口重箱的比例平衡的情況。

提高港口鐵路連接度,是鞏固深圳基本港地位、強化「一帶一路」樞紐能力的關鍵舉措。歐洲港口新建的規劃,鐵路疏港比例達到65%,其餘30%是內河疏運,公路佔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東部鹽田港區具備鐵路進港的條件,但平鹽鐵路以前規劃設計的雙線雙層的條件已經沒有了。鹽田三期要考慮鐵路直接進港再重新規劃雙線雙層進港能力,爭取鐵路疏港重箱佔比達到35%以上。可以把東部的陸路交通進行大的改觀。鐵路和港口銜接能力的高低是樞紐能力發揮非常重要的手段。南沙港具備很好的鐵路接入條件,現在連接西部港區的平南鐵路已經部分拆除,已經沒有辦法再連接了,東部港區的軌道雙線雙層的支線設計還是很重要的。西部港區怎麼做?目前只能通過駁船運到東莞石龍鐵路樞紐,從那兒再上鐵路。駁船費用不是很高,兩頭裝卸的成本高一些。

高港口鐵路的連接度,提高鐵路疏港的比例,如果「十四五」鐵路疏港佔到35%重箱,我們對排放、城市擁堵帶來的影響非常大,一直困擾鹽田後方陸域的交通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

拓展大灣區內外輻射體系

軌道交通是深圳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外部、內部,滿足大流量、低排放客貨運需求的主渠道。

「十四五」期間深圳的軌道交通將會成為投資的重頭,主要是高鐵和城際鐵路。

高鐵主要的線路是贛深客專(深圳段),深茂鐵路(深圳-江門段),光明城鐵、深汕、廣深、深肇、深南、廣深超高速磁懸浮試驗線,平湖國家鐵路樞紐。

城際鐵路方面,主要建設的線路包括中南虎城際、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深莞增城際、常龍城際、深珠城際、深惠城際、新增深中城際、深汕城際。

需要關注的是深珠城際和深中城際,這是深圳向珠三角和大灣區西部的輻射帶動的關鍵通道,「十四五」需要加快深珠和深中城際的規劃建設。

鐵路客運樞紐將形成「五主四輔」的格局。貨運樞紐主要是平湖國家鐵路樞紐。成都國際鐵路港已經做成了「一帶一路」年最大的鐵路港,深圳作為國家規劃的十八個鐵路貨櫃中心站之一,一直沒做出來。

「十四五」期間,平湖鐵路樞紐作為國家級貨運樞紐將發揮作用。另外就是深汕樞紐,深汕合作區要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的樞紐,除了高鐵還有小漠港發展建設,還有深汕的通用機場,是海陸空鐵立體的節點,我覺得應該重視一下深汕樞紐的建設問題

深圳將按計劃加大地鐵網線建設,並擴大深圳地鐵系統和穗莞惠地鐵系統的銜接。軌道交通把這些都加在一起會是很龐大的投資體量,這些在「十四五」期間大部分都能建成,都可以見到成效。

重視城市貨運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

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做了很多「人」的文章,但對「貨」的運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十四五期間,要強化城市、都市區貨運物流通道體系、城市配送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隨著電商快遞的發展,我們不希望看到滿街都是快遞的分揀、遍地都是單車的情況。如果城市的貨運基礎設施不能夠適時規劃建設,恐怕很難滿足未來大都市發展的需求。現在快遞很多都在城中村裡、臨時場地在作業。

貨運通道體系,從公路上講首先要強化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體系。另外,就是強化深圳機場、前海和寶安機場的綠色通道,把兩個機場的快遞物流連起來,這條綠色通道還是很重要的。

十四五期間,要規劃建設三級城市物流配送基地體系。原來深圳規劃了六大物流園區,現在看,平湖物流園區很多物流用地已經變更了用途。前幾年,我們做初步調查的時候發現深圳缺標準化的城市配送倉庫面積300萬平方米,現在看來這個缺口還會變大。沒有都市配送體系,疫情來了應急的物資要儲備,老百姓食品的配送、電商的配送,如果沒有常規、永久化的基地,人口增加密度提升以後影響是非常大的。「十四五」期間把城市三級配送中心體系明確下來。

加大新基建與綜合交通體系深入融合

實現科技引領

新基建與綜合交通體系深度融合,要建國際一流的智慧交通ITS體系。5G、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都是新基建的主要技術手段。

深圳已經完成了4.6萬5G基站已經布設完成,5G要充分融入機場、港口、軌道交通領域,再就是進入V2V(車對車)、V2I(車對路)、V2P(車對人),我們也可以把車載做起來,打造5G化的ITS智慧交通體系。新基建和交通體系深度融合可能是深圳「十四五」綜合交通的亮點,深圳可以做樣板、做標杆。深圳已經做成了全球第一個5G城市,「十四五」要要打造全球第一個5G綜合交通體系,這就是新基建和綜合交通體系的融合。

建設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現在看海事、交警、交委各是各自的系統,深圳尚未建成單一窗口。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沒實現得了,主要是數據主權,誰都不想把數據給別人共享。現在有了區塊鏈的技術,不需要動數據的主動權,用區塊鏈的技術,把在不同的數據主體上的數據通過應用的需求串聯起來,這是可以做的。目前技術成熟了,新加坡已經把口岸單位用區塊鏈做起來了,他們用的是超級帳本的平臺。

上圖是上海21個單位共建的上海ePrto單一窗口的平臺,如果用區塊鏈的方式進行檢索和連接,可以避免動數據主權同時提高數據交換的效率和安全性。

上圖顯示的是深圳的手機數據、地鐵數據和計程車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反映人群的密集和動態的趨勢,既可以預測交通的擁堵和鐵路站點的設計,還可以對基礎設施的布局進行優化和調整,我們生成了城市物流配送需求的熱力圖,紫色是貨運密度最高區域。

車載的大數據應用也有廣闊的空間。這張圖顯示的是車用過去四年30萬輛的車載大數據,預測粵港澳大灣區貨運物流樞紐的生成,車載數據可以直接從OD的矩陣導出現實的圖,可以看到深圳東西向交通佔到的量是最高的,南北向中部佔得比較高,還有寶安、鹽田一些節點,用交通大數據可以很好的指導未來交通的規劃。

建設綠色綜合交通體系

深圳的綜合交通體系要智慧化,也要低碳化。首先要建立綜合交通碳足跡的記錄體系。我們要做最綠色的交通,我們要研究綠色港口、綠色機場、綠色公共運輸、綠色貨運物流,主要是把碳足跡記錄下來。交通的排放對製造業、對所有的客戶進行連帶的記錄,用實時的記錄做真實排放交易,會改變以往配額制的碳排放交易。

這是落基山研究所做的重塑能源的部門路線圖。未來減碳的數量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實現,綠色交通體系裡。

結論

什麼是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體系?就是要建設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運營體系,國際一流的智慧交通體系,國際一流的綠色綜合交通體系。

//王國文所長於2020年8月19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與馬洪基金會聯合舉辦的深圳「十四五」規劃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上期精彩內容

來源:深圳城市更新舊改

轉載請註明(綜合整理)

點亮轉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環深城市圈裡,深圳人置業為什麼更青睞珠海?
    深圳與珠海隔海相望,近年來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以及「深珠通道」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深圳人將買房的目光投向了珠海,尤其是與深圳一橋之隔的唐家灣,更成為炙手可熱之地。未來前景可期一橋/一通道 連通珠江西岸橋頭堡2020年4月26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發布《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銜接規劃研究招標公告》,就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銜接規劃研究項目公開招標
  • 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前海舉辦全媒體訪談
    特別是《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來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這讓我們更加充滿信心。其中6條是軌道線,向北向東向西分別建設穗莞深城際線、深惠城際線、深珠城際線,向南設置三條,一條是從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的西部快軌;第二條是穗莞深延長線,由前海到西部通道、過海至香港北部新市鎮洪水橋,香港在這裡則規劃了一條到九龍和港島的城際軌道;第三條是從西麗高鐵站過前海到香港東大嶼都會的第二條南北大通道。
  • 寶安最新規劃曝光:和前海「聯手」、新安西鄉融入中心、學位保障達...
    按照規劃,這是寶安攜手前海一同打造的國際化城市新中心。 除了寶中,意見稿還提到了要加快新安和西鄉的融入。 可以理解為,這個中心覆蓋的區域為:前海、寶中、新安、西鄉。
  • 未來福田直達大鵬看海……深圳13條城際高鐵線路曝光!
    來源:規劃先鋒據【家在】網友爆料,深圳又多了一條規劃城際——深汕城際!1月8日, 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深圳至惠州城際鐵路前海保稅區至坪地段環境影響報告書受理公告》中,出現一條新城際線路——深汕城際。
  • 穗莞深城際鐵路2024年直達前海
    深圳自主投資建設的首條城際鐵路建設又有新進展,繼前海站圍護結構全面開工後,寶安站也已經立起圍擋開展綠化遷移。11月23日,記者來到穗莞深城際鐵路前海站和寶安站施工現場,看到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施工景象。其中,前海站圍護結構施工穩步推進,地連牆施工完成率已達37%,寶安站也順利進入前期工程施工階段。
  • 深中通道新利好,金琴快線來了!港深中珠澳變「圈」型都市區
    該通道同時連通深中通道、規劃中的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橋三大跨江通道的縱向聯絡線,港深中珠澳將構成一個「圈」型都市區。珠海交通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金琴快線、深中通道的建成,屆時從珠海到深圳路程將從現在的2.5小時縮減至40分鐘,待深珠通道建成,從珠海唐家到深圳前海更僅需要20到30分鐘;而港人港車北上也將更便捷,從香港到中山等地也僅需50分鐘左右。
  • 穗莞深城際再新增兩站!未來新塘將直達香港!|新塘|香港|深圳...
    線路方案: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主要途經前海、南山、福田等地區,正線全長21.1公裡,動走線長3.2公裡(單線),設超級總部站、皇崗口岸站2座車站,設置中心公園存車場一處以滿足線路運營需求。全線採用地下敷設,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和皇崗口岸地區與城際、地鐵等軌道線路形成綜合交通樞紐。
  • 國家博物館建深圳分館——國深博物館前海開工
    8月27日,深圳「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中唯一一個國字頭的展館國深博物館(暫用名)正式動工,與此同時,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正式開放並拉開深圳市城市規劃展序幕,為深圳文化強市戰略再添柴火。1國深博物館以全面弘揚中華五千年文明為主線27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前海合作區成立10周年之際,前海舉行2020年度城市新中心建設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 深圳灣超總規劃升級,數十個全球總部大廈效果圖曝光!
    4月1日從市住建局召開的加快深超總項目進度動員會上獲悉,該片區13個社會投資項目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11家入駐企業的單體建築方案已經指揮部審議通過。 深超總開發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介紹說,過去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家企業和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深圳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以打造全球城市「巔峰之作」為目標,推動深超總開發建設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 買進深圳灣,這裡是最後一張門票!還坐擁了深圳頂流「朋友圈」
    這是深圳灣獨一無二的觀景臺位。也是恆裕深圳灣,120米高空樣板房的浴室。▲躺在120米高空的浴缸看海10年前,深圳灣一號開工建設;到今天,恆裕深圳灣,是深圳灣最後一塊含可售公寓指標的項目。這也是我記憶中,深圳居住空間裡單一面積最大的室內玻璃。▲恆裕深圳灣樣板房實景業內人都知道,看似簡單的玻璃推拉門,卻是個系統工程。隨著單塊面積的增加,玻璃本身的成本,和施工成本都呈幾何級數上升。
  • 大灣區需要團結的深珠汕|特區四十年(三)
    但不管如何,做強的深圳都需要珠海和汕頭,這不僅是生活上的考量,更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現實也存在著巨大的可能。「其實潮汕和深圳多年來就已經『融為一體』了,」姜峰在平時的研究中早就發現,深圳有一大半都是潮汕人,「不是有一句話說,潮汕人如果不工作了,深圳可能會陷入癱瘓。」
  • 穗莞深城際再增兩站!新塘直達皇崗口岸!
    穗莞深城際延長線來啦!未來從新塘乘坐穗莞深城際出發可直達深圳皇崗口岸!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線路圖穗莞深城際新塘至深圳機場段已於2019年12月15日建成通車途經增城區新塘鎮、永寧街在增城設置新塘南站
  • 騰訊與深國際達成戰略合作,首個智慧園區「樣板間」落地深圳前海
    9月4日,騰訊公司與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深國際」)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園區建設、智慧物流生態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數位化技術在現代物流及商貿產業園區的場景開發和應用。同日,雙方共同打造的首個項目「深國際智慧園區」落地深圳前海,並正式啟動建設。
  • 肯德基深圳市場店數突破500家 攜手城市再出發
    12月23日上午,肯德基在深珠瓊桂的第500家餐廳落戶深圳前海,開業當天,餐廳喜迎八方來客,共慶這一裡程碑時刻。深圳肯德基第500家餐廳在深圳開業遍布深珠瓊桂各交通口岸、機場、綜合體、社區的肯德基餐廳陪伴了城市發展的24載,而今,第500家店落戶深圳前海,則成為品牌布局和深化發展的新起點。
  • 力爭深珠鐵路「十四五」末開建
    記者從會議獲悉,珠海將力爭在「十四五」末開工建設深珠鐵路,加快建設樞紐型核心城市。朝著建設樞紐型核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化新特區的方向闊步前進,珠海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九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要強化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依靠創新提升實體經濟發展水平,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建設區域經濟中心城市。
  • 深圳前海:中國城市土地立體化開發利用的法治化標杆?
    當前,我國土地空間開發利用法治建設滯後,尚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發展的需要。為規範逐漸普遍化的城市土地空間開發利用,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快土地空間立體化利用法律規制建設,成為城市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迫切任務。
  • 深圳:加快組建海洋大學、推動設立海大深圳研究院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深圳:對不起,讓上海虹橋有壓力了,10年後會有更成功的空鐵聯運
    深圳:對不起,讓上海虹橋有壓力了,10年後會有更成功的空鐵聯運!一種觀點認為,深圳機場缺的是地位,就空鐵聯運來說,深圳機場要比虹橋機場潛力大,單單機場容量和國際航班數量就比虹橋有優勢多了,虹橋機場的空鐵聯運,其實是城際鐵路加國內航班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