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初秋,站在一個小山坡上的樹蔭下,看天高雲淡。儘管陽光還很熾烈,樹葉的邊緣已經開始焦黃,秋韻漸濃了。秋風拂過,聽得身後的樹葉窸窸窣窣,漫不經心的回眸一望,邂逅了馬兜鈴。它就在我身旁,在一叢南天竺密實的葉叢中,探出一隻袖珍的馬蹄子來,我知道,那是馬兜鈴的葉片兒。
當我看見它的時候,它纖弱的藤莖,小心地纏繞在南天竺上,躲躲藏藏的,一副怕見生人的樣子,好生柔弱無助,它的花,從形狀到色彩,好怪異好美麗,不,是一種奇詭的美麗,就像是森林小妖們手中的號角,帶有魔法的哪一種。
靠近它時,就能聞到腐臭味,是那種吸引昆蟲的腐臭味,不是很濃,淡淡的,是因為被風吹散了麼?很好奇地從花朵開口處看下去,能看見一些倒向的鬚毛,估計越往深處這種鬚毛會越密實一些,這是阻止蟲子爬出來的障礙物,進去容易出來難,它們必須完成了傳粉授粉的工作才能出來呢!裡邊真的有小蟲子嗎?比如那種小小的潛葉蠅之類?我使勁往裡看,卻什麼也看不清,一來蟲太小,二來那裡邊就像是一條看不見底的隧道,幽深狹窄陰暗。
雖然滿心都是好奇,但我不想解剖這花兒,嫌它又臭又怪異。從外面看,那花冠隧道的底部是一個膨大的空心球體,可以想像一下:在球體裡邊,最底部的中央應該有柱頭突起,柱頭的四周應該是雄蕊。
馬兜鈴是蟲媒異花傳粉的,每一朵花都是雌蕊先熟,清晨開花到半夜乃柱頭授粉時間,被臭味吸引來的昆蟲,帶著從另一朵花中粘來的花粉,鑽到味道最濃的花基部的空腔內時,首先為柱頭授了粉,卻被細細的管道內倒向的鬚毛阻擋出不來,只能留在花中過一天,虧得空腔內有蜜汁可以讓昆蟲們飽餐。
半夜後柱頭逐漸萎縮,失去授粉能力;而雄蕊則在這時期成熟,花葯開裂,散出花粉,等在花內亂鑽的昆蟲身上沾滿了花粉後,花管裡的鬚毛才開始變軟,萎縮,長度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並且貼在花管內壁上,此時的昆蟲才能帶著滿身的花粉逃出來,因為抵抗不了另一朵開放的馬兜鈴花腐臭味的誘惑,又一頭鑽了進去……老套的劇情重複上演,馬兜鈴因此避免了自花傳粉。
總是覺得,生長怪異的植物多半是有毒的,何況它身上還有一股腐臭的味兒,近年來有報導稱:天仙藤、馬兜鈴中都含有馬兜鈴酸,長期服用馬兜鈴及其含有馬兜鈴成分的藥物,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以及腎小管病變,短期大量使用也可造成急性腎衰竭,同時增加腎臟及上泌尿道致癌的風險,因此,對天仙藤、馬兜鈴及其含有馬兜鈴酸成分製劑的使用要慎重,不可長期或超劑量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是藥都有三分毒,天仙藤與馬兜鈴雖是同一植物,但它們的功效是不同的,天仙藤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莖葉,性溫,味苦,具有行氣化溼、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後血氣腹痛、風溼疼痛等症。《本草匯言》載:「天仙藤,流氣活血,治一切諸痛之藥也。」
馬兜鈴為馬兜鈴的乾燥成熟果實,性寒,味苦,有毒,具有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喘、咯血、失音、痔漏腫痛等症。《本草求原》記載:馬兜鈴「治肺中溼熱,聲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兒麻疹內陷,喘滿聲暗,宜加用之。」
關於馬兜鈴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天仙藤,治一切諸痛,它的果實,治肺中溼熱,痰喘咳嗽,請你辨別。聲明: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內容只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