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門火炮集中開火,志願軍打殘韓軍,美國被迫籤署停戰協議

2020-12-16 騰訊網

1953年的「抗美援朝」作戰進入尾聲,談判工作在持續不斷的炮火聲中繼續。4月26日,在聯合國的牽頭組織下,各方在板門店進行軍事談判。

作為當時參戰方的最強國,美國人對於談判桌上產生的問題也不買帳。當時談判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戰俘遣返」和「停戰」,因為美國與南朝鮮並沒有按照相關規定釋放戰俘,而是以「就地釋放」的無賴藉口將戰俘編入南朝鮮軍隊的戰鬥序列,並且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之下,2萬7千戰俘在當時就被押送到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關押。美軍第8集團軍長司令聲稱很快就會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同時,南朝鮮方面軍李承晚也放狠話說:即將向鴨綠江進行一次最為猛烈的軍事進攻。他說:「按照目前的談判方向,停戰意味著死亡,我們要把重心放在將中國趕出去這個問題上,即使會單獨作戰也在所不惜。」

因此,當時入朝作戰的聯合軍團從臨津江口至高城地區構築作戰工事,想要與中方志願軍魚死網破,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面對敵方的「明面一套,背後一套」,志願軍總指揮部下定了決心,並以九字真言告知敵軍:「打必殲,攻必勝,守必固」!在取得中朝雙方領導人的同意之後,志願軍總指揮彭德懷命6個軍在前線進行戰術布局。

韓戰的最後一次戰役即將打響,全軍上下都有種「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樣子。擔任主攻的20兵團,配備了山炮、野炮、榴彈炮共計400門,並且兵力配備了4個軍和1個師,兵力和炮火上都佔有極大的優勢。20兵團總指揮楊勇將軍將四個軍兵力整合後,配屬在了柯裡湖附近,命令60軍和67軍向敵方發起正面進攻,23軍和24軍對敵方支援部隊進行堵截。

各部隊做好隨時作戰準備後,終於在26日午時打響了第一槍,志願軍一往無前的態勢將與其正面交火的8個敵軍師打的分崩離析,最前線的連排級陣地甚至看不到任何構築過工事的痕跡。次日,志願軍部隊在金城向南朝鮮第5、第8師發起了更為猛烈的進攻,不曾想敵軍一天之內便丟棄了金城東南方向的前沿陣地。在交戰初期沒能抵抗得了猛攻的南朝鮮軍隊,妄想兵敗之後重新搶回陣地。重整兵力之後,他們向志願軍部隊發動了數十次的反攻,可結果卻是無一勝利,還損失了近300兵力。西線作戰的22軍、24軍、46軍和第1軍與朝鮮人民軍協同作戰,於金城西南地區向敵人發起總攻,南朝鮮人民軍東線的悲劇再度上演,被志願軍連下數十個陣地。此時戰鬥成膠著狀態,雙方有罷手言和的意思。一直到6月15日,志願軍與朝鮮軍隊向敵軍51個防禦陣地同時發起進攻,時隔20天後,再度親身經歷志願軍威猛的南朝鮮軍隊又一次被嚇破了膽,丟棄了防禦陣地向後方撤去。

由於戰線的持續推進,我軍後勤補給再也不僅僅向之前一樣只夠維繫全軍一個星期的消耗,在作戰指揮部分析戰場局勢後,楊勇將軍把部隊攻擊方向分為東、西、中三個方向。金城以南是敵軍駐守最強的地方,其長度約為25公裡,縱深9公裡,依託高山,有利於防守,並且他們構築了大量的戰壕阻擋志願軍進攻的去路。但是為了痛打敵軍,迫使他們在談判時不耍花樣,志願軍集結了1500門火炮部署在敵我交火前線陣地伺機而動,隨著20軍的正面突破,我軍進行了入朝作戰以來最為奢侈的一次作戰—無差別炮火打擊!敵軍固若金湯的防禦就此被擊潰。

據統計金城戰役共消滅南朝鮮及聯合國軍5.3萬人、打退敵軍進攻1000餘次、戰線推進192.6平方公裡。李承晚政府受到巨大挫敗之後,於7月27日籤訂了停戰協議,而奠定中國國際地位的「抗美援朝」戰爭也隨之落幕。

相關焦點

  • 停戰前1小時炮轟我軍,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美軍最終為之付出代
    美國建國較晚,本來是隸屬於英國的一片海外殖民地,後來獨立戰爭勝利了,慢慢在國際上有了話語權。二次世界大戰戰爭初期,美國並沒有參戰,而是大發戰爭橫財,以此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先是向日本宣戰,戰勝軸心國後,以勝利者的姿態鞏固了國際地位,一躍而成為超級大國。
  • 金城戰役中的志願軍炮兵
    21時整,志願軍千門大炮瞬間齊鳴,炮彈鋪天蓋地砸向敵軍陣地,隆隆炮聲拉開了金城戰役的序幕。金城戰役的發起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5次大規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 「聯合國軍」從鴨綠江和圖們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自此,戰場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在中朝兩軍的猛烈打擊下,美軍傷亡慘重。
  • 11門最強火炮被志願軍繳獲,轉頭用來打美軍
    很少有人知道,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志願軍裝備的性能最好的、口徑最大的、最先進的火炮,其實是從美軍手中繳獲的M1A1型155毫米榴彈炮。 M1A1型榴彈炮是美軍在1944年才剛剛研製成功裝備部隊的,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大口徑火炮。美國從來沒有出口給中國過,朝鮮戰場上我軍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新型火炮。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志願軍主動出擊,兵鋒直指漢城
    外加火炮(1094門、坦克20輛)和彈藥(炮彈70餘萬發、物資1.5萬噸),形成了對敵3:1的兵力優勢,1.7:1的火炮優勢;接著搶修道路,配發過河器材,保證交通運輸;然後搶運作戰物資,保障物資供應;再而加強各種戰術準備,戰術演習,炮兵試射,通信保障;最後便是政治工作準備和戰術籌劃,6月30日和7月2日,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政治部和第20兵團政治部先後發出了保證金城戰役勝利的政治工作指示,指示指出:
  • 鐵原狙擊戰:63軍只有240多門火炮,戰勝敵軍一千多門火炮
    當時鐵原是志願軍的後方補給基地,也是交通樞紐,志願軍的物資和後方機關正在從這裡後撤。 敵軍十分重視這裡,除了鐵原是志願軍後補基地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裡作戰地理位置優越,進可攻退可守。
  • 把朝鮮當新武器試驗場,美軍一巨炮威力極大,但被志願軍完全摧毀
    例如在火炮方面,美軍就把剛研製出來不久,為數不多的203毫米重型榴彈炮就很快運送到朝鮮用於實戰。203毫米重型榴彈炮與當時美國及其他國家軍隊的火炮相比,具有口徑大、射程遠和殺傷破壞威力大的特點,被美軍稱之為「志願軍對付不了的『王牌炮」。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1953年7月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正式籤字,標誌著打了三年的韓戰宣告停戰。協議籤署之後,彭老總中氣十足地對來訪記者說:西方殖民者在東方海岸線上架起幾座大炮就能霸佔一個國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 從《金剛川》看志願軍的鐵骨,和韓戰中最後的戰役
    美軍戰史中寫道,為了頂住志願軍的頑強攻擊,聯合國軍共發射了117000多發炮彈,並且進行了67次近距離空中支援。而志願軍則發射了65000枚火炮,這是志願軍戰爭中發射炮彈最多的一次。
  • 南韓是韓戰中的「東道主」,為什麼他們卻沒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為保住北朝鮮的戰略緩衝,我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3年7月28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北朝鮮人民軍金日成元帥和中國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韓戰結束。
  • 美塔籤完停戰協議又開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29日,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卡達首都多哈籤署了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停戰協議(又稱「減暴」協議)。就在外界認為18年的阿富汗戰爭即將進入尾聲時,塔利班3月2日宣布終止部分停戰協議,恢復在阿富汗的進攻行動。3月4日,美國迅速對塔利班進行停戰協議後的第一次空襲。
  • 志願軍的武器:「喀秋莎」朝鮮戰場亮相,密集火力威震敵膽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美塔籤完停戰協議又開打,實施協議為何困難重重?
    2月29日,美國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卡達首都多哈籤署了旨在結束阿富汗戰爭的停戰協議(又稱「減暴」協議)。就在外界認為18年的阿富汗戰爭即將進入尾聲時,塔利班3月2日宣布終止部分停戰協議,恢復在阿富汗的進攻行動。
  • 金城戰役,美軍一旁看著志願軍暴揍韓軍,致使韓軍四個師被打殘
    雖然美國人不想打,但是以李承晚為首的南朝鮮軍還是想繼續打,李承晚認為只要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美國人的援助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到南朝鮮。一旦戰爭結束,不僅美軍的援助可能會沒有,就連他的位子都很難保住。為此,在朝鮮停戰談判的時候,李承晚以「就地釋放」的名義,強行扣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人,想要破壞朝鮮停戰。
  • 打完金城戰役,美國人老老實實的坐在了談判桌前
    美軍戰史中寫道,為了頂住志願軍的頑強攻擊,聯合國軍共發射了117000多發炮彈,並且進行了67次近距離空中支援。而志願軍則發射了65000枚火炮,這是志願軍戰爭中發射炮彈最多的一次。在志願軍的強大攻勢下,美國認清了現實,主動撤回了扣留朝鮮人民軍戰俘的方案,基本接受了中方提出的釋放所有戰俘的要求,協議規定,停戰協議生效後的60天內,遣返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未予直接遣返的戰俘交由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無果組成的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按其職權範圍的規定處理。
  • 志願軍的武器:蘇聯152毫米榴彈炮,火炮太重需要用拖拉機牽引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 志願軍的武器:蘇制火炮,炮兵的反坦克主力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