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春雨,閒暇展卷,讀南朝梁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荇蒲浮新葉,漁舟繞落花。浴童競淺岸,漂女擇平沙。」心中一片波光旖旎。
岸邊橫陳著苦楝、桃杏、曲柳,有菜花和蘆花,風掠過,落英繽紛。漁姑身姿嫋娜,魚兒唼喋有聲,村童相逐戲水,笑聲驚飛俊鳥,倏地遁入蒿茼中。有宋人畫境的高古蒼勁。
那年頭的水鄉,水色清冽,榆柳蔭簷,黃髮垂髫,水映脊牆,民風清淑。河流港汊裡,總能見到漁民劃著漁船,捕魚撈蝦。清風明月,蛙鼓蟲鳴,一路相隨。
漁船中艙有篷,成拱形。船頭有一隻土灶,船尾有幾盆太陽花、蘼蕪,或小青蔥,拴著一隻小狗,汪汪叫。前艙鋪有木板,艙裡是捕獲的雜魚。篷頂上晾曬著花衣,有淘籮在風中作響。
鸕鷀捕魚最壯觀。漁人打開粗嗓門吆喝:「噢去——噢——去!」一隻只鸕鷀紛紛潛入水中,浮上來時,漁人立刻用細竹篙挑上來,鸕鷀吐出鯽魚、昂刺、鱖魚等雜魚兒。
拖爬網的漁人慢悠悠地撐船,拖著沉在水底的網。水花生、龍鬚草被船身牽著,水面亂濺,浮光躍金。少頃,漁人擱下篙,把爬網拖上船。網裡多是活蹦亂跳的小魚青蝦。拉到大鯉魚,魚鱗炫目。女人挽著髻,插一朵梔子,用長筷子揀著小魚、小蝦和螺螄,動作嫻熟,眼神映著清凌的波光,嫵媚靜美。
這時候,有人跑到河邊,招呼遠處的漁船攏岸,然後一步跨上船,先看桶裡的魚蝦,再看小艙中的大鱖魚和螃蟹。一陣熱情招呼,那人提上一條大鯉魚或拎著半籃子魚蝦,笑呵呵上岸。回家燒一碗紅燒鯉魚或是鹹菜燉小魚,保準讓客人大快朵頤,不忍卒筷。
但見漁船周身斑駁,傷痕累累,定是經歷過許多艱辛。漁家最能感受到曠古的靜謐,伴著晨光、月色,漁人用微笑面對風浪與艱辛。
居於小城,我總是懷想故鄉滷汀河裡野鴨一樣自由穿梭的漁船。漁姑的清純,咿呀的搖櫓聲,門前的菰蒲菱藕,木橋上的水牛鞭影,水鄉生活豐盈而滋潤。
喜歡聆聽黎國荃改編自婁樹華的古箏曲《漁舟唱晚》。腦海立現「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的詩意畫面。夕陽西下,群鷗飛翔,漁舟激起浪花,天色漸暗,漁人奮力搖起櫓,小舟箭般竄行。桃花源的詩情畫意。
我崇尚古人坐船親水的雅事。陸放翁「船頭一壺酒,船尾一卷書,釣得紫鱖魚,旋洗白蓮藕」。醉臥船頭賞霞光,了不知南北。「孤雁驚飛,秋色遠近,泊舟臥聽,沽酒呼盧,一切塵事,都付秋水蘆花。」陳眉公的風雅,後人效仿。沈復「是日早涼,攜一僕先至胥江渡口,登舟而待」。古渡蕭蕭,沈復芸娘的故事仙氣瀰漫。
而今,我時常佇立在故鄉的小河邊,凝望潺潺流水和清泠水草,仿佛邂逅詩經年代的漁船,擷拾往昔的柔軟時光。(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紀委監委 宮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