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上海人說油墩子是他們的!

2020-12-14 鹿之葵

冬天是吃蘿蔔的好時候,

民間自古就有「冬日蘿蔔賽人參」的說法。

今天的主角是「一點紅」蘿蔔,

它是杭州地區老百姓,

普遍種植的一個蘿蔔品種。

地上部分粉紅色或紫紅色,

地下部分白色,

皮薄光滑,品質上乘。

我和妹妹種的「一點紅」成熟了,

趁著這個好時候,

我們做了杭州老底子小吃油墩子,

還有蘿蔔煲。

驅散這冬日嚴寒,

有它們就夠啦。

杭州「老網紅」——油墩兒

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

上海人喜歡叫它油墩子,

杭州人習慣叫它油墩兒。

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

花五毛錢買上一個,邊吃邊走,

到家前剛好吃完。

只不過晚飯就吃不了多少了,

媽媽知道原因也不發火,

因為連她自己也抵擋不住油墩子的美味。

油墩子的做法:

我從地裡拔了最新鮮的蘿蔔

洗淨擦成細絲後,用細鹽醃製

等到蘿蔔絲出水後,把多餘的水分擠幹

這樣油墩子的餡料就準備好啦

麵粉和清水放入碗中

混合成麵糊

要想油墩子酥脆,麵糊是關鍵

以能掛薄壁為佳

這樣做出的油墩子才能皮薄餡兒多

鍋裡倒入色拉油,開小火

油溫足夠後,把模具放入熱油預熱

待預熱結後取出,放入少許麵糊

旋轉一下,使其周圍一圈都掛上面糊

然後放上蘿蔔絲,再在上面蓋上一層麵糊

緩緩的放入油鍋,使其定型

定型後能很輕鬆的從模具中脫出

只要耐心等待它成為金黃色就好啦

油墩子外皮又薄又脆

每一口都能嘗到外皮的焦香

和蘿蔔絲的鮮甜

一個不夠,再來一個

材料簡單易得

但是油墩子本身一點都不簡單

在那個物資不那麼豐富的年代

一個油墩子

溫暖了多少人的心

又溫暖了多少人的胃

冬日暖胃首選——蘿蔔煲

在冬天,有什麼能比熱騰騰的煲

來的更吸引人的嗎?

光是聽著咕嘟咕嘟的聲音

就讓人覺得好溫暖,好治癒

地裡剛挖出來的蘿蔔

沒過多久就跟金針菇、粉條、香菇……

一起組成了這一鍋

冬日最誘人的美味

蘿蔔煲的做法

豬骨加蔥、薑片小火慢燉後

就會得到一鍋營養又鮮美的高湯

這是蘿蔔煲好吃的關鍵

蘿蔔切成厚薄均勻的片

香菇、粉條、金針菇等一切你喜歡的食材

洗乾淨後碼放在砂鍋中

倒入準備好的高湯

置於火上慢慢燉煮

鮮美的高湯中融入了各色蔬菜的味道

蔬菜上也包裹上了高湯帶來的美味

這兩者相輔相成

互相成就

這便是蘿蔔煲好吃的秘訣

一蔬一飯,皆是生活

一勺一菜,都是愛

人間的煙火氣

最是撫慰人心

我們被時間追趕著

不得不一直往前走

但那些刻在記憶裡的人

以及記憶中的味道

卻一直都在

相關焦點

  • 上海閒話|牽記一隻油墩子
    老早仔,一到西北風辣弄堂裡竄來竄去個辰光,下半天三四點鐘,鳳陽路上,迭只弄堂口一隻油墩子攤頭就擺出來了。迭條弄堂蠻闊,朝南,走過幾排石庫門房子,可以穿到南京西路;朝北,穿出一片石庫門房子,就是北京西路。弄堂一頭是只幼兒園,一頭是南京路上海電視臺,還有一條賣牛仔褲個青海路。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癱瘓兒子欠債90萬,82歲老太用「油墩子」來撐起一片天
    出生於1939年的阿婆,是江蘇人,十幾歲就來到了上海。 (阿婆與阿公剛在一起不久時的合影) 當時阿公的兒子和女兒都反對他們結婚, 阿公卻對阿婆說
  • 上海82歲阿婆賣油墩子成中外聞名的網紅小吃,9年替兒還債惹人淚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有個小店,面積不大,但是遠近聞名的網紅小店,賣的炸油墩子很好吃!他們背後的故事更是感人!店主是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這樣高齡的老人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但他們卻在為生計和債務忙碌。
  • 82歲的母親替兒子還債9年,到現在還在街頭賣油墩子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9年一直通過炸油墩子替兒還債。因為油和煤氣漲價,阿婆油墩子漲了一塊錢,食客稱很少見只收現金的,也理解老人年紀大了不會使用行動支付。 油墩子有什麼好吃的,怎麼老有人來?阿婆不認為人家是來吃油墩子的,「都是來看我幫我的」。我承認自己年紀大了,沒心沒肺的年紀過去了,現在看到這些新聞都想哭。
  •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這是我聽過最滿意的答案
    摩登上海,這座精緻而洋氣的城市,很多人會覺得這裡沒有什麼當地特色美食,多是來自全國不同口味的餐館以及西餐、日本餐、韓國菜等外國風味,其實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上海的特色美食都藏在老街角弄堂裡,只有老上海才知道!要問上海有什麼好吃的?阿拉美食實在太!多!了!
  • 李知彌:上海小吃指南
    老友俞挺上周發布了新書《上海小吃指南》,他在這本書裡介紹了300多種上海小吃和100多家小吃店,比較清晰的釐清了上海小吃的面貌。今天就從這本書中選取部分片段來與大家分享。上海的早飯有四大金剛,點心有四大天王。點心的四大天王是小籠饅頭、生煎饅頭、小餛飩和鍋貼。而毫無疑問的是,小籠饅頭就是上海第一小吃。
  • 上海必吃的12道美食,看到第六道哈喇子流一地,歡迎你到上海來!
    這是上海人對它的愛稱。它的全名是小籠饅頭。這一屜小小的美食,徵服了無數的上海人。三鮮小餛飩上海人吃餛非常的講究,有大餛飩、小餛飩、中餛飩之分。所謂三鮮小餛飩指的是蛋絲、蝦皮、紫菜為餡料,在搭配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 上海早飯,天下第一——上海熱線HOT頻道
    上海,一座名副其實的早飯王國!生煎小籠鍋貼大餅油條豆漿粢飯……本篇含38種充滿煙火氣的老上海早飯!群雄爭霸逐鹿早餐界!樣樣實力派!說一句「天下第一」,不算過分!收藏起來!一同追尋上海寧的舌尖記憶!////"無可取代的四大金剛 "油條 | 大餅 | 豆漿 | 粢飯糰01# | 油條油條作為上海人龐大的早飯體系中的一員,無論冷熱,搭配萬物都好吃!男女老少都愛!老上海人還喜歡蘸一點醬油,米道老嗲額!油條師傅做油條的過程實在讓人著迷,幾十年的功底才有得韻律和節奏。油條在熱油中翻滾,細長的身體瞬間膨脹!
  • 上海街邊那些快消失的美味,你都吃過了嗎?
    早起上海的茶樓、老虎灶什麼的都會有,再配壺茶喝喝伐要太色一。 油墩子 用糯米和芝麻做成的上海傳統小吃,大概現在不是很多人吃了,但是紅豆沙和黑洋酥的餡,呈半透明狀的糕體,甜甜糯糯,涼爽可口,還是討很多老食客的喜愛,現在跑去沈大成還是可以買到,沈大成的雙釀團也是上海名列前茅的糕點咧
  • 「為再會窩一聲」杭州人的限定時光
    鞏持平  最近在一檔說唱類綜藝節目中,杭州一位說唱選手用方言帶來一曲《Love Paradise》刷屏杭州人朋友圈,這讓不少人想起「口水軍團」——被稱為第一支有名的杭州方言說唱樂隊。  現在忙著掙錢養家的老蒼,21年前,是杭州本土說唱團體「口水軍團」的成員之一,杭州方言說唱是他們的特色。我們約在西湖邊的茶舍見面。
  • 鬥蟋蟀裁判50天內收入過萬 杭州人擲重金北上收蟲
    而據協會秘書長呂君估算,杭州範圍內專業的蟋蟀玩家,大概不下2000人,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中。「從全國來看,鬥蟋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業很風靡,以前每年秋天一到,杭州的蟋蟀玩家都要跑到上海去,但這幾年,上海人鬥蟋的文化慢慢有些衰退,不少上海人都喜歡跑到杭州來鬥蟋。」
  • 「創|評論」範墩子《虎面》:遮擋起面目的原鄉記憶
    這種小說集的命名方式並不奇怪,很多出書人都採取了這種方式。對出書者來說,在眾多篇目中選出一篇作品題目統攬全書,既有習慣使然,也有這一篇作品受到了出書者高看的因素。至於為什麼受到高看,又會因人而異,《虎面》能被範墩子選中作為小說集的書名,讀過小說集後會愈加清晰領會到作者的用心。
  • 滿載杭州人回憶的雙層巴士,8月8日要說再見了
    滿載杭州人回憶的雙層巴士,8月8日要說再見了 2020-08-06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果可以,我想在白墩子溼地這片秘境遇見你!
    如果可以,我想在白墩子溼地這片秘境遇見你!鹽鹼地與溼地公園,這是兩種迥異的地貌元素,使人無法想像它們二者是怎樣的結合。與喧囂的城市相比,這裡寂靜地讓人格外難忘。白墩子裡還分布著若干個大小不一的鹽湖,鹽湖被參差不齊的雜草與沼澤分割出自然的形狀,堪稱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 墩子將腦袋塞進了課桌,一起來想辦法
    墩子憨厚老實,認為自己是天才,星太奇很不屑,打算試探一下。結果可想而知,墩子的腦袋被課桌夾住了,快來想辦法幫他脫離困境。星太奇忽略了墩子較真的性格,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誰聰明誰就將腦袋塞進課桌裡一個小時。事情的起因就是這樣,可是星太奇說完之後就後悔了,墩子竟然說到做到。
  • 這家店為杭州人燒了24年麻辣魚 勾起一波波回憶
    朱女士愛人宋先生說,「時間久了,顧客和店裡的人都成了朋友。老闆、廚師、服務員好得也跟一家人一樣。20年了,廚師都沒怎麼換過,我和店裡每個人都很面熟。」顧客錢女士對三年前的一幕記憶深刻。一看,是小張的媽媽,她衝出來喊住我,說搬到了這裡。再後來,我又來這裡吃飯了。」老胡也向我推薦了這家店的招牌菜:麻辣魚。「麻辣魚,魚塊六七分熟的時候裝盆,然後將一大勺辣熱油淋上去,將魚肉燜熟,保證鮮嫩。
  • 8432件,第八屆上海市民藝術大展投稿量創歷年之最,上海人得有多愛...
    參展的這幅作品創作於疫情前,她說:「現在乘坐地鐵的人都要戴口罩,人物表情就欠缺了」。不過,看似簡單的口罩並不好畫,鄧其和把這次展覽當作學習機會,邊看邊學,手機裡已經拍了不少值得借鑑的細節。油畫《平凡的一天》,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看著像油墩子,放學路上的美味。
  • 花錢看展的事,杭州人願意買單嗎?
    在杭州人的傳統觀念裡,展覽一般是免費的,而眼下在杭州,像LINE FRIENDS這樣的收費特展越來越多,而且成為各大商業綜合體引流增人氣的一大利器。  那麼,這些特展的魅力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人來拍照和消費,甚至不惜排隊數小時只為照相五分鐘呢?  杭州人最愛看什麼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