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圖說: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
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曾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雖然阿婆姓胡,但是大家更願意親切地直接叫她「阿婆」。因為有30多年在食堂燒飯的經驗,阿婆做油墩子有著自己的一套「絕活」。在一些美食網站,甚至百度地圖上,都能查到阿婆這家店。阿婆不做外賣,但是這裡經常可以看到外賣員來排隊幫客人買油墩子。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阿婆的生意還好嗎?
阿婆油墩子曾經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營業。然而此次受到疫情影響,也停業了一段時間,好在不久前又恢復了營業。雖然目前的顧客相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在雙休日依然可以看到長長的隊伍,還時不時可以看到開著豪車過來排隊的顧客,大家還會和阿婆聊上幾句,用自己的方式來鼓勵阿婆。
「這段時間,生意明顯好起來了,特別是周邊不少辦公室的白領復工之後,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會一下子買個二三十個。」阿婆一邊說一邊把濾好油的油墩子交給老伴。老伴則熟練地將這幾個油墩子分裝入兩個袋子,交給一位白領。
這位白領拿起其中一個還冒著熱氣的油墩子,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我是在附近八號橋2期創意園區上班的,阿拉上海小囡從小就喜歡吃油墩子,阿婆這裡的油墩子外脆內軟。我們復工之後,經常來買油墩子做下午茶點心,兩隻油墩子加上一根面拖火腿腸,基本上是阿拉這裡的標配。」
已經80多歲的阿婆和90歲的老伴,每天上午開始就要刨蘿蔔絲、和麵糊,下午2點到7點一起在店裡賣油墩子。當問起開這家小店累不累時,阿婆回答倒是很直接:「當然累了,我們兩個人都有養老金的,如果不是因為給兒子還債,誰不想舒舒服服安享晚年。」
過去,阿婆做的油墩子非常熱銷,每天很快就賣完了,可以說是生意非常不錯。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外地遊客大幅減少,「阿婆油墩子」的生意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現在雙休日的生意還可以的,排隊的人數比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增加了很多。這段時間,我們這條街上開了不少的新店,像我們對面就要新開一家熟食店。店多了,消費者也會多,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的。」阿婆說。
與其憂慮明天,不如把今天過好,這是阿婆給其他小店做出最好的表率。雖然其中的心酸和辛苦也只有阿婆自己知道,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她一直在堅持。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或許會讓一些小店退出我們這座城市,但是更多像「阿婆油墩子」這樣的小店,憑藉著店主們的執著以及各方的鼎力相助,會逐漸走出難關。申城的街頭小巷,熟悉的煙火氣正在一點點回歸,而這正是人們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