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2020-12-16 新民晚報

呲啦呲啦,伴隨著一陣陣油爆聲,麵糊快速定型。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圖說: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

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曾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雖然阿婆姓胡,但是大家更願意親切地直接叫她「阿婆」。因為有30多年在食堂燒飯的經驗,阿婆做油墩子有著自己的一套「絕活」。在一些美食網站,甚至百度地圖上,都能查到阿婆這家店。阿婆不做外賣,但是這裡經常可以看到外賣員來排隊幫客人買油墩子。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阿婆的生意還好嗎?

阿婆油墩子曾經一年365天,天天都在營業。然而此次受到疫情影響,也停業了一段時間,好在不久前又恢復了營業。雖然目前的顧客相比之前少了很多,但是在雙休日依然可以看到長長的隊伍,還時不時可以看到開著豪車過來排隊的顧客,大家還會和阿婆聊上幾句,用自己的方式來鼓勵阿婆。

「這段時間,生意明顯好起來了,特別是周邊不少辦公室的白領復工之後,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會一下子買個二三十個。」阿婆一邊說一邊把濾好油的油墩子交給老伴。老伴則熟練地將這幾個油墩子分裝入兩個袋子,交給一位白領。

這位白領拿起其中一個還冒著熱氣的油墩子,迫不及待地嘗了起來,「我是在附近八號橋2期創意園區上班的,阿拉上海小囡從小就喜歡吃油墩子,阿婆這裡的油墩子外脆內軟。我們復工之後,經常來買油墩子做下午茶點心,兩隻油墩子加上一根面拖火腿腸,基本上是阿拉這裡的標配。」

已經80多歲的阿婆和90歲的老伴,每天上午開始就要刨蘿蔔絲、和麵糊,下午2點到7點一起在店裡賣油墩子。當問起開這家小店累不累時,阿婆回答倒是很直接:「當然累了,我們兩個人都有養老金的,如果不是因為給兒子還債,誰不想舒舒服服安享晚年。」

過去,阿婆做的油墩子非常熱銷,每天很快就賣完了,可以說是生意非常不錯。但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外地遊客大幅減少,「阿婆油墩子」的生意下降了大約三分之一。「現在雙休日的生意還可以的,排隊的人數比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增加了很多。這段時間,我們這條街上開了不少的新店,像我們對面就要新開一家熟食店。店多了,消費者也會多,我們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的。」阿婆說。

與其憂慮明天,不如把今天過好,這是阿婆給其他小店做出最好的表率。雖然其中的心酸和辛苦也只有阿婆自己知道,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她一直在堅持。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或許會讓一些小店退出我們這座城市,但是更多像「阿婆油墩子」這樣的小店,憑藉著店主們的執著以及各方的鼎力相助,會逐漸走出難關。申城的街頭小巷,熟悉的煙火氣正在一點點回歸,而這正是人們愛上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相關焦點

  • 上海82歲阿婆賣油墩子成中外聞名的網紅小吃,9年替兒還債惹人淚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有個小店,面積不大,但是遠近聞名的網紅小店,賣的炸油墩子很好吃!他們背後的故事更是感人!店主是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這樣高齡的老人應該在家裡享清福,但他們卻在為生計和債務忙碌。
  • 上海閒話|牽記一隻油墩子
    老早仔,一到西北風辣弄堂裡竄來竄去個辰光,下半天三四點鐘,鳳陽路上,迭只弄堂口一隻油墩子攤頭就擺出來了。迭條弄堂蠻闊,朝南,走過幾排石庫門房子,可以穿到南京西路;朝北,穿出一片石庫門房子,就是北京西路。弄堂一頭是只幼兒園,一頭是南京路上海電視臺,還有一條賣牛仔褲個青海路。
  • 癱瘓兒子欠債90萬,82歲老太用「油墩子」來撐起一片天
    ,賣起了油墩子(即白蘿蔔絲煎餅)。 阿婆堅持每天營業賣油墩子到傍晚,一直賣到了今天。 她做的油墩子,料非常的實在,價格也很穩定。 雖然物價一直在漲,但阿婆的油墩子在這十年裡僅上漲了2元。
  • 上海人說油墩子是他們的!
    杭州「老網紅」——油墩兒油墩子,是江浙滬地區的街頭小吃,上海人喜歡叫它油墩子,杭州人習慣叫它油墩兒。油墩子的做法:我從地裡拔了最新鮮的蘿蔔洗淨擦成細絲後,用細鹽醃製等到蘿蔔絲出水後,把多餘的水分擠幹這樣油墩子的餡料就準備好啦麵粉和清水放入碗中
  • 82歲的母親替兒子還債9年,到現在還在街頭賣油墩子
    上海黃浦區局門路406號,82歲的阿婆和90歲的阿公9年一直通過炸油墩子替兒還債。因為油和煤氣漲價,阿婆油墩子漲了一塊錢,食客稱很少見只收現金的,也理解老人年紀大了不會使用行動支付。 油墩子有什麼好吃的,怎麼老有人來?阿婆不認為人家是來吃油墩子的,「都是來看我幫我的」。我承認自己年紀大了,沒心沒肺的年紀過去了,現在看到這些新聞都想哭。
  • 奶茶阿姨「單身宣言」,蘭花阿婆「永失我愛」,鏡頭記錄上海故事
    帳號「主人」,25歲的陳真是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研二學生,個子嬌小的陳真閒暇時背著攝影器材滿上海跑,用鏡頭為平凡人、為這濃濃煙火氣留下影像詩。失去老伴的賣花阿婆今生賣花,來世漂亮。賣花阿婆在淮海中路地鐵站附近賣了七年的白蘭花。那一天那個轉角,拉著拍攝箱的陳真與這位賣花阿婆偶然相遇了。「阿婆,這是白蘭花嗎?我可以拍拍你嗎?」阿婆點了頭,三腳架架著相機在旁邊記錄,陳真和阿婆從上午十點多一直聊到下午三四點,兩人幾乎都忘記了相機的存在。
  • 你熟悉的洛陽老城煙火氣回來了!
    這一切說明,一切都恢復了,你們想要的老城煙火氣回來了。
  • 「煙火氣」點亮夜經濟,經開紫荊夜市又回來啦!
    「煙火氣」點亮夜經濟,經開紫荊夜市又回來啦!郵箱:ncjkdqgzb@163.com大家都愛看:::原標題:《「煙火氣」點亮夜經濟,經開紫荊夜市又回來啦!》
  • 重燃「煙火氣」,不斷漲「人氣」,上海夜生活節閔行好戲開場了……
    重燃「煙火氣」,不斷漲「人氣」,上海夜生活節閔行好戲開場了…… 2020-06-10 0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婆牛雜、陳添記、恩寧劉福記……藏在廣州老字號裡的人間煙火
    街頭巷尾都知道拐角處藍色傘下的「阿婆牛雜」。不少食客慕名而來,嘗了都誇上一句「阿婆牛雜,第一就是好吃。」阿婆卻會回復道,「乾淨才是第一。」賣牛雜的時候,桂珍一直盯著大鍋,隨時準備往鍋裡加食材。每賣出十幾碗牛雜,她就會往湯裡添兩勺花生醬,保證湯的濃稠和味道。 去年年初,年過八旬的桂珍逐步隱退。
  • 汪曾祺8句經典語錄,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
    汪曾祺經典語錄選摘,短短8句話,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1、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2、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5、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6、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7、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 大都市中的街頭小店怎麼啦?「孤獨的美食家」 遍尋申城「民間美味」
    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家街頭老店,總是一個人帶著飢餓感去探訪一家能撫慰胃袋的老店,上海罕見的露天大院燒烤,全市僅剩一家的木梨膏,10年、20年的街頭小攤小店都不在話下。2020年,「馬叔尋味」成為了上海小有名氣的美食博主,他心裡有一個特別不一樣的上海。
  • 華陽最早一批的網紅店,火爆鱔段煙火氣十足,耙泥鰍入口即化
    特色菜品芹菜火爆鱔段老闆推薦一定要先吃這個火爆鱔魚,因為火爆菜吃的就是那股子煙火氣,如果煙火氣散了就失去了這道菜的靈魂啦。鱔魚絲經過在油鍋中猛火爆炒,保留了肉質的脆、嫩、彈,煙火氣十足。因為老闆用的是土鱔魚,肉質非常的緊實,因為炒制的時間非常短,所以很好地保留了肉質脆彈的口感。
  • 【活力】1.5支路又見「煙火氣」,熟悉的小龍蝦「蹦」回來了!
    夜幕落下,烤魚、乾鍋、小龍蝦的濃烈香氣,又開始衝撞食客的嗅覺——隨著雙龍大道1.5支路30餘家商鋪全面復業,重慶人心心念念的這一口麻辣鮮香,又回來了!今日,記者帶你再訪1.5支路,品味風靡市井的江湖菜餚,更走近這裡的「江湖中人」。
  • 李克強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現在經營基本恢復了正常,加上又允許在店外擺攤,很受市民的歡迎,人氣慢慢回來了。李克強關切地詢問圍攏過來的商戶和攤主,前幾個月收入降沒降。大家普遍反映差不多降了三四成,好在國家及時出了扶持政策,總算挺過來了。一位攤主對總理說,我們現在活過來了,將來我們要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李克強說,國家是人民組成的,人民好了,國家才能好。靠每個人的奮鬥,大家都好了,國家就更好!
  • 疫情之下小店老闆堅持開店,點亮城市的人間煙火
    疫情之下小店老闆堅持開店,點亮城市的人間煙火 2020-02-16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Tony老師如何「上線」——街頭小店復工復產透視
    新華社上海3月1日電 題:Tony老師如何「上線」——街頭小店復工復產透視  新華社記者  在當前的防疫復工「兩手抓」中,街頭小店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方面,街頭小店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另一方面,頻繁出入的人群也給小店防疫帶來了壓力。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中國人鏡頭下的日本小店:沒有整整齊齊,市井煙火瀰漫匠人精神
    夜色之下,平凡風景變得活色生香,一座城市蓬勃生長也兼收並蓄,鮮衣怒馬裹挾市井煙火。去日本旅行,街頭小店不得不說是一種賞心悅目的風景,它有生活,有煙火,有人氣,還有藝術和文化。京都和奈良是去日本看唐宋文化最好的兩個古都,也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