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獻禮片密集籌備 離開「小人物」獻禮如何贏得共情

2020-12-12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以31.7億元的票房體量,「測驗」出了獻禮片的市場容量。緊接著的2020年和2021年,依然會是獻禮片較為密集的兩年,在疫情期間,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的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順利開機,並力爭在國慶檔上映;而由騰訊影業、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和閱文集團共同出品,黃建新監製並與鄭大聖聯合導演,為獻禮建黨100周年的《1921》則在今日開機。

  從小人物回到大人物

  十年前,《建國大業》為首的「三部曲」在創作上以多明星、大場面為主要特點,這其實和整個市場當時的商業片特點基本一致。在一個追求「規模」的早期階段,市場想要迅速擴大,那麼更具知名度的明星配上大場面是最迅速也有效的方法。在一個特定階段裡,這種創作方向實際上有一定的必然性。

  2017年開始,市場對於高口碑高共鳴的電影需求量突然增加,在整個市場強調口碑和共鳴的大背景下,也倒逼著獻禮片自我創新。

  相比2019年國慶檔「三片同映」的小高潮,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獻禮片仍然面臨著不小的市場挑戰。這就決定了獻禮片想要贏得市場青睞,就不能再局限視角。以《我和我的祖國》為模版的獻禮片,突出小人物、高共鳴實際上是這幾年整個市場的一個創作熱點,這種獻禮片的創作轉向恰恰契合了整個市場風向。而以獻禮片的發展角度來說,從明星雲集的「大人物群像」到以小人物平民視角為核心的群眾故事,已經完成了一次重大變遷。

  但在重大歷史節點「獻禮」,「小人物」並不能完全成為所有獻禮片都可以學習的主流,獻禮片可能依然會回到「大背景大人物大事件」的敘事框架裡,而跳脫出小人物、高共鳴之後依然能創作出市場認可的獻禮片,某種程度上也是獻禮片的再次創新,不斷走向成熟的一個體現,並檢驗整個市場對於獻禮片的認可度。

  比類型化更重要的是共鳴

  獻禮片的變遷史,折射著市場商業片創作的變遷史。獻禮片的商業化創作,和時下商業類型片的特點相吻合。

  直到現在,談到主旋律影片的商業化包裝,一定程度上還是類型片技法的運用。但類型片的手法僅僅是講述故事的「工具」,《我和我的祖國》《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突圍,並不是因為類型片技法有多高超,而在於故事本身能夠觸達觀眾。

  所以,對於獻禮片來說,如何在類型化技法下講述一個更共情的故事將成為這兩年密集進入市場的獻禮片的重要命題。

  在新開機的《1921》中,電影將時間跨度濃縮聚焦在1921年前後,但卻儘可能拉寬廣度以國際化的視角來呈現青春勵志的故事和熱血激情的歷史,希望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感,也帶來當下的思考與共鳴。作為出品方代表,騰訊影業CEO程武在《1921》開機儀式上也表示:「希望通過《1921》這部影片,影視化的語言彰顯出跨越時空的永恆價值和強大生命力,去更好地展現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讓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為之鼓舞。」創新,拉進與年輕觀眾的距離應該是主創團隊的重要發力點。

  除此之外,電影還運用了諜戰類型片的元素進行商業化的包裝。這其實也體現出這類獻禮片在整個市場類型片需求和高共鳴情感需求都旺盛的情況下,如何與市場取得平衡的探索。

  操盤,網際網路影企走向舞臺中央

  獻禮片之所以在這兩年可以通過類型化創作獲得市場認可,其實和背後推手的改變也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去年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提名最佳故事片的6部電影,累計票房達到了128億。其中《紅海行動》和《流浪地球》合計拿下了83億票房,這兩部電影的背後均是國企+民營影視公司+網際網路影視公司的組合。

  在《1921》曝光的幕後班底當中,騰訊影業是第一出品方,然後依次是上影集團、三次元影業、閱文集團。從最開始的聯合出品,到現在,網際網路影企正在不斷走向舞臺核心。

  相比傳統的主旋律商業片,獻禮片在整合資源和整體協調上難度要更大,而具備生態資源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實際上所承載的作用也在增強。去年,《我和我的祖國》,阿里影業、騰訊影業均參與其中,原本要在今年春節檔上映的《緊急救援》,騰訊影業也是第四出品方。而這一次,《1921》對騰訊如何激活其生態資源為影片「破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

  在網際網路化極高的中國電影市場,網際網路影視公司在觸達年輕受眾上具有一定優勢,在內容上,《1921》所聚焦的歷史節點裡,當初參與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正是平均年齡為28歲的年輕人。如何觸達銀幕外的當下年輕人並讓他們產生共鳴,不管是在創作上,還是之後的宣發上,都需要創新求變。

  對於獻禮片來說,想要繼續深耕市場,實際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內容本身需要更多元的方式來滿足觀眾更多樣的需求,而在內容之外如何更精準地觸達觀眾,實際上也是這兩年密集扎堆的獻禮片成敗的一個關鍵。

  交匯點記者徐寧 實習生 付娜娜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英雄性」與「英雄性審美」——論「獻禮電影文化模式」的演變與...
    1979年,文化部專門成立獻禮片領導小組,籌備新中國成立30周年慶典,在當年的國慶和次年的元旦、春節共分三次集中展映了近三十部獻禮片,如《從奴隸到將軍》《歸心似箭》《吉鴻昌》《小花》等優秀影片,實現了與「十七年」獻禮傳統的對接和拓展。經歷了「文革」的電影藝術家們創作熱情高漲,「獻禮電影文化模式」的政治文化地位也重新確立。
  • 企鵝醫生攜手人民日報,《醫生朋友,一生朋友》主題片獻禮中國醫師節
    8月19日中國醫師節,一部《醫生朋友,一生朋友》醫師節獻禮片,在人民日報、中國新聞周刊、頭條新聞等主流媒體渠道紛紛上線,獲得了眾多權威媒體以及醫生大V的一致轉發,掀起了醫師節獻禮小高潮。
  • 疫情過後秦皇島房市走向怎樣?疫情過後秦皇島房價會跌嗎?
    [導讀]今年的疫情,讓很多的行業都停擺了,房產市場也是如此,那麼疫情過後秦皇島房市走向怎樣?疫情過後秦皇島房價會不會跌呢?今天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下 這些問題,以供參考。 疫情過後秦皇島房市走向如何?房價會下跌嗎?
  • 影評丨餘澤龍:電影彩蛋在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的運用
    因為商業需求而誕生的電影彩蛋,出現在政治宣傳導向的獻禮片《我和我的家鄉》中看似不合理,實則這一舉措符合網際網路時代下年輕觀眾的觀影思維與觀影方式。首先需要明確,電影彩蛋的設置是一種商業策略,這一策略具有遊戲性和互文性。以往的主旋律獻禮片主要為兩種形式,一是樹立英雄模範任務,塑造榜樣,如《林則徐》;二是回顧重大歷史事件,紀念難忘的歷史時刻,如《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等。
  • 《金剛川》小場面、小人物的「速成」電影,也有大情懷、大英雄
    當然是為了「蹭熱度」,因為十月有兩個大事件「國慶節」和"抗美援朝70周年",而《金剛川》講的就是抗美援朝的事,所以想要這麼短時間內拍攝一部高質量的獻禮片,只能另闢蹊徑的選擇用「小場面」講述小人物的事,如此才趕製出了這部《金剛川》,難怪有網友說這部電影可能只拍了一天,從早上拍到晚上,機位很多,看似重複的鏡頭,並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每個角度有不同的側重點,也剪出了兩小時。
  • 獻禮時刻《決勝時刻》致敬英雄帶我們穿越歷史記憶
    黃建新執導的獻禮影片《決勝時刻》正式公映。該片從一份尋找黑炮棋子的電報開始,講述了一系列可笑而荒誕的故事,極具黑色幽默的諷刺力量,先鋒的電影語言即使今天看來也相當精妙。     本片立足於1949年中共領導人在香山運籌帷幄的大格局,不但塑造了領袖們生活化的一面,而且虛構了一批個性鮮明的小人物。
  • 在與觀眾的共情、共鳴中,構建中國電影「共同體美學」
    其實,評判一部電影作品的好壞,關鍵在於是否與觀眾構建有效的對話渠道、對話的方式、對話的空間,形成共情、共鳴,形成良性互動,最終建立起「共同體美學」。  聚焦普通人,小人物折射大時代  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迎來的偉大飛躍是如何實現的?
  • 在泛濫的共情與理性的道德之間:如何從共情走向善行?
    而且這種完全鏡像式的共情,往往只存在於家人、愛人或親密朋友之間,這也決定了共情很可能是有親疏遠近的,是難以量化、難以長久持續的。布盧姆將共情分為了情緒共情與認知共情,他反對過度的情緒共情,而贊同認知共情。比如說,當我們聽聞他人的苦難或疼痛,我們不一定要求自己一定要獲得他人情緒或感受的鏡像,而可以通過一種更為理性或抽象的認知——獲得認知共情。
  • 《隱秘而偉大》:小人物何以釋放出人性最溫暖的光
    原標題:小人物何以釋放出人性最溫暖的光   主流電視劇如何抓住年輕觀眾?非典型年代劇如何破壁出圈?12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領導、著名文藝評論家、傳媒專家、現實主義年代劇《隱秘而偉大》的主創主演、播出平臺及出品方代表在北京舉行研討會,對該劇進行熱烈探討和專業解析。
  • 疫情過後,如何快速恢復身材!
    著疫情好轉和陸續復工,大家那顆悶在家裡的心開始躁動不安,各種疫情後的Flag也逐漸湧現。先別急著衝向健身房,目前疫情的狀況還沒有到四處撒歡的時候;而且疫情過後的減肥之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我們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先弄清楚如何才能快速安全的讓自己的身材重回正規。
  • 疫情過後的社會如何繁榮興盛?
    阿什利•布魯姆菲爾德(Ashley Bloomfield):紐西蘭衛生總幹事等疫情過後,各國應如何調整優先級?新冠疫情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接下來可能還會繼續影響和塑造我們的生活。人們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和生存能力。安全有效的疫苗的落地將成為決定全球中長期未來的重要轉折點。
  • 專訪雲川撞球:疫情過後,如何爭取客戶快速回流?
    這次疫情也一樣,給了我們審視自己、檢驗自己、挑戰自己、戰勝自己的機會。」「就雲川這個大家庭而嚴,我們每一個小夥伴,你們都很重要。」上面兩段話摘自:致全體雲川人的一封信《眾志成城,戰勝疫情,至暗時刻,信念即是陽光》。信很長,文字有力,情感真摯,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十分觸動且深受啟發。
  • 又一獻禮片!曝朱一龍12月進組《無限深度》,傾情演繹父子情深
    沒有被這種疑似醜聞影響的朱一龍正劇和進軍大銀幕方向有了很大進展,獻禮片《1921》的參演,與群星的露臉客串不一樣,朱一龍飾演的角色對於影片有重要意義,這種形象的塑造也進一步坐穩朱一龍的正劇資源。而最近朱一龍又被傳將出演;另一部獻禮影片,12月就會進組的時間暗示著男主人選既定,中影的出品和獻禮劇的加持,已經感受到明年會被朱一龍霸屏的盛況,影片介紹中既有父子情深又是家國情懷,「視覺衝擊」這樣的宣傳詞似乎暗示著影片類型。
  • ...小人物何以釋放出人性最溫暖的光——《隱秘而偉大》的「非典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5日訊(記者 陳薇)主流電視劇如何抓住年輕觀眾?非典型年代劇如何破壁出圈?12月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領導、著名文藝評論家、傳媒專家、現實主義年代劇《隱秘而偉大》的主創主演、播出平臺及出品方代表在北京舉行研討會,對該劇進行熱烈探討和專業解析。
  • 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如何緩解「共情疲勞」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西蒙·巴倫·科恩爵士(Simon Baron-Cohen)在《惡的科學》一書中,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了共情。他發現,人類的共情能力,就像身高和其他特徵一樣呈正態分布。這意味著在人類社會,有少數人的共情能力極強,「大愛無疆」說的就是這種人;有少數人的共情能力極弱,比如自戀人格障礙患者。
  • 小人物釋放出人性最溫暖的光
    主流電視劇如何抓住年輕觀眾?非典型年代劇如何破壁出圈?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有關負責同志、著名文藝評論家、傳媒專家、該劇主創主演、播出平臺及出品方代表在《隱秘而偉大》研討會,對該劇進行熱烈探討和專業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