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17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2020-12-10 米雪聊娛樂

在父母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有一個好的未來,「望子成龍」是父母普遍的心理,而「神童」更是一個奇特的存在。

「神童」字面意思就是天賦異稟的的孩子,他們比同齡人要聰明很多,甚至年紀尚小的他出現在高年級的課堂中,顯得格外的突兀。

然而並不是每一家都會出現一個神童,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今天的主持人就是一位「東方神童」魏永康,父母在他的身上給予了很高的期望。

雖出生寒門,但學習成績拔尖的優秀,甚至坐在了高年級的課堂中,之後將會前程似錦,但是魏永康的故事並不是如此。

魏永康的家庭比較特殊,母親擔起家中的重擔,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魏永康要改變現在的生活,不要像父母一樣貧窮地度過一生。

這似乎是每個父母內心的想法,母親從小就把他帶在身邊,儘管家境貧寒但在讀書方面一點也沒有缺失,很小時魏永康就在書的海洋中遨遊。

魏永康每天就一件事情就是讀書,家中的任何事情都不用他插手,年僅2歲的魏永康就認識2000個字,母親在魏永康的身上看到了期望。

之後魏永康的人生旅行像開掛一樣的順利,迅速修完了初中高中的課程,坐在高年級的課堂中魏永康也絲毫不遜色,是班級上的學霸。

魏永康成為了小鎮上遠近聞名的人,都把魏永康當成心目中的考神,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究竟神童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參加高考,憑藉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一所高校中,當時的魏永康才13歲,簡直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17歲得到中科院的賞識,紛紛認為魏永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破格讓他進入到中科院中學習,當母親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內心非常的激動。

多年的苦心終於得到了回報,她滿心歡心地把魏永康送入了中科院的校門,但是之後發生的事情則讓眾人大跌眼鏡。

魏永康確實是「神童」,但是他在生活上就是一個小白,進入中科院之後全程都是自己獨立的生活。

早晨魏永康連自己的被子都不會疊,刷牙洗臉始終也非常的疑惑,就連吃飯都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做,這些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事情,連5歲的孩童都會做這些事情。

在中科院中魏永康從來都以自己為中心,不願與人交流,仿佛有社交恐懼症,就算心中有疑惑也不願去找別人尋求幫助。

在冬天,北京的天氣非常的寒冷,路上寒風刺骨,身旁的路人都把自己裹得非常的厚實,當看到魏永康之後就會哭笑不得。

魏永康冬天竟然穿著春秋天的衣服,薄薄的外套站在眾人中間非常的顯眼,仿佛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白痴」。

當中科院了解到魏永康的真實情況之後選擇把他開除,完全不符合中科院的要求,他甚至連回家的路都不知道,非常的無奈,中科院尋找來他的母親。

當母親了解到情況來到學校之後,情緒幾乎崩潰,直言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母親認為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原來在生活中母親擔任起家中全部的工作,魏永康幾乎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都不知道家務是什麼。

因為在母親的心中認為只有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事情都要為了學習而讓路,母親保障後勤工作,魏永康的衣服被子都是母親去收拾。

這就讓魏永康的潛意識中沒有意識到這些事情,甚至每天就坐在家中從來不會出去和人交流,母親把魏永康保護得太過周到。

就像溫室中的一朵花,離開了溫室的保護就被暴曬在陽光之下,母親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及時地醒悟,她要改變魏永康的生活。

在生活中把魏永康當成孩子一樣,從新教給他生活的技巧,魏永康學習分非常快,只要是母親說的話都會銘記在心中。

很快魏永康就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知道天冷加衣,知道做家務,甚至連一些縫縫補補的事情他都不在話下。

不僅如此,他還重修了自己的課程,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神童」,按部就班地進入了大學的校門中,成為了班級上的活躍分子。

在畢業之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的事情更是順其自然,娶妻生子,為了妻兒更好的生活,他十分努力的工作。

魏永康的心中十分感謝母親,雖然中間有過一段彎路但好在最後及時醒悟,才有了現在這樣幸福和諧的生活,對待自己的孩子魏永康更是嚴格管教。

他是一個嚴父,從來不會對孩子有任何的偏愛,在他的教育下孩子像一個參天大樹一樣的長大。

其實魏永康的經歷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人生中不止有學習這一件事情,生活和學習都要兼顧,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學習才會穩步前進。

社會對一個人的生活更是非常的重要,為人處世人情世故更是佔據重要的地位,為人父母想讓孩子更好的生活這並沒有錯誤,只是要用一個良好的教育方式。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END——

相關焦點

  • 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說到神童,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王安石的古文《傷仲永》,一句「泯然眾人矣」寫出了方仲永的結局。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神童魏永康便是其中之一,13歲考上重點大學,之後更是前往中科院碩博連讀,但遺憾的是最終卻被中科院勸退。
  • 13歲上大學的神童,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是一個神童,兩歲便掌握千字,四歲便掌握初中課程,八歲便在縣重點中學讀書,十三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十七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若不深入了解他,你或許會認為這是近乎完美的人生軌跡。但其實對於魏永康來說,這是最不完美的一條路。
  • 神童13歲考入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這幾乎是現在每一位神童的宣傳模板,要是哪位神童小時候不認識字,不可以背古詩,那他幾乎沒有資格被稱之為神童。很多父母都會過早的讓孩子去讀書識字,仿佛只有這樣才是真的贏在了起跑線上。不得不說的是,魏永康也確實非常的聰明。雖然他小學跳級,可他在中學的成績從來都沒有拉過跨,一直都是名列前茅。13歲的時候就成功的考入中科院,這在當時被傳為奇聞。
  • 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到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那個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他在進入中科院之後,就因為他的能力不行,遭到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而母親耐心訓練魏永康,魏永康在學習上更加的進步,他比其他孩子更沉得住氣,更加的努力用功,所以著他的成績一直非常好。
  • 他13歲上大學,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採訪時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們對神童皆爭相追捧,因為他們確實更有可能為人類造福,而若是誰家出了個神童,簡直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神童,他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習小學到初中階段課程,8歲進高中,13歲考上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然而他的親生母親卻表示: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究竟是什麼,才會讓一位母親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少年,在年僅13歲的時候考上了211大學中的湘潭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結果在20歲的時候被勸退,連魏永康的母親提到他都是咬牙切齒,張口閉口恨不得他死了,如此一位「別人家的孩子」的魏永康,為什麼會讓自己母親說出這種話呢?
  • 13歲考上中科院的神童,後卻慘遭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在外邊
    小說的主角是魏永康,他是湖南岳陽地區80年代的一個有才華的孩子。他到底多聰明?年僅13歲進入中國科學院少年班,可見其不同凡響的學習天賦。但是,在求學不久,他就慘遭中科院的勸退,甚至他媽媽還威脅說「我不能讓他死在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能讓一個天才神童墮落到這樣的地步,且聽作者慢慢道來。出生於1983年的魏永康,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援朝運動,因負傷在床上躺了多年。
  • 13歲考上重點,17歲入中科院,「揠苗助長」的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其實這些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點,真的跟「天生」沒有關係,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關係,不管是10歲考上大學的張炘煬,還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人公魏永康,都是在父母的督促和逼迫式教育下才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神童」,而這些孩子最後泯然眾人矣,當然也跟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 13歲神童上大學成母親驕傲,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像他這樣的人才,肯定不會被愛才、重視人才的中國大學界埋沒,所以他很快就接收到中科院拋出來的橄欖枝,並且進入中科院大學讀書。,延續神童的美名,但事實上,進入中科院就是他此生輝煌逐漸衰落的開始。、生活上的問題,逐漸也導致他學習上遇到問題,學習無法持續之後,中科院將無法接受像他這樣混日子的人,經過多方討論,最終將他勸退,他本來有廣袤的光明前程,還要進入碩士學習生涯,但是這些學習都被迫暫停、終止了。
  • 13歲「神童」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媽媽:我沒有這種兒子
    0213歲「神童」考上大學有一位叫魏永康的神童,從小在媽媽嚴格的教育下,學會背唐詩,識讀漢字,這是很多同齡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位神童在13歲時就以602分的成績,被湘潭大學錄取,在這樣一帆風順的境遇中,魏永康並沒有如媽媽期望般發展下去。
  • 神童13歲跳級考上大學,卻慘遭校方勸退,媽媽哭訴:我恨不得他死
    魏永康出生在一個貧瘠的家庭中,父親癱瘓臥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櫃員,除了上班外還要照顧生病的丈夫,而所有的生活苦難似乎都因為魏永康的降生而變得不重要了,父母對他極其疼愛,小魏永康也著實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兩歲就可以背誦上千首故事,識字量遠超同齡人,上小學後更是因為成績優秀數次跳級,面對如此聰慧的兒子,魏永康的母親很是欣慰。
  •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卻恨不得他去死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各種特長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就會漸漸失去童真,甚至變得很叛逆,無法管教,而現實中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13歲便考上了大學,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作為學霸卻被中科院退掉,也就是這個案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以一切,僅僅是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好的發展。不過,養育子女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事事都去幹涉孩子,就算孩子再聰明也只能成為「無用人才」,將來難成大器!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出生在湖南省容華縣普通家庭的魏永康。
  • 「神童」魏永康:13歲讀大學17歲進中科院,母親為何恨不得他死了
    曾經以他為驕傲的母親,一度提到他就很失望,失望至極的時候甚至還感慨,恨不得他去死。重演的歷史悲劇讓人心痛,母親的憤怒之言讓人心驚,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神童少年這位現代版的方仲永名字叫做魏永康,出生於1983年6月,家住在湖南省華容縣。在三國演義中,華容縣是曹操的悲劇之所,曾一度臉面丟失殆盡,只能靠著哀求關公才能逃跑。
  • 高分低能的「東方神童」,17歲考入中科大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到四歲時,他已經掌握了初中課程,他在小學跳過幾個年級,8歲時進入了縣裡的一所重點中學。進入重點中學後,母親覺得魏永康前途光明,為了保證他能繼續專心學習,母親選擇了陪讀。魏永康的母親負責家裡所有的家務,從不讓魏永康插手,給他洗衣服、做飯,甚至洗澡、洗臉。每天早上,母親都會叫醒他,為他擠牙膏,甚至為了不耽誤兒子讀書,魏永康上高中的時候,母親會親自餵他吃飯,讓他繼續讀書。
  • 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親手「毀了」的神童魏永康,現在怎樣了?
    80後的魏永康曾以神童之名響徹整個中國,可以說,當時有孩子的父母,無不嚮往把孩子教育得像他這樣聰明,因為他的聰明勁可以說從四千之前就已經"流露"——不僅在一歲多的時候能識得千字,甚至在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小學的課程。
  • 天才神童蘇劉溢:他10歲考上大學16讀博,還要求父母在北京買房
    每年的高考都是最受關注的,每年非常多的學子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學習最終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高考可以說是最公平的考試,也是寒門學子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很多學生擠破頭也要努力學習,但是有些人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別人十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到了他這裡只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天,他就是——蘇劉溢。
  • 是天才還是廢材,13歲上大學,17歲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勸退
    當然這也註定,魏永康的童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在孩童玩耍的年紀裡,魏永康已經會認1000多個字了,而當其他小朋友要讀小學的時候,魏永康在年僅4歲的時候就學完了初中的課程。所以,在他8歲的時候他也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
  • 神童蘇劉溢:3天讀完小學、10歲考上大學,現如今他成就如何?
    ——《傷仲永》《傷仲永》是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所寫的一篇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少年天才,然而這麼一個神童,卻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泯然眾人。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一個神童,在10年前,這位神童僅僅用3天的時間便讀完了小學,在10歲的時候便考上了大學。如今,10年過去了,哪位神童如今怎樣了呢?
  • 9歲參加高考,10歲考上大學,今年畢業的「神童」,網友不買帳
    張易文,河南商丘的一個女孩,9歲時就參加了高考,只考了172分,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10歲的張易文參加了商丘工學院組織的單招考試,以352分考上了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專業,被報導稱之為「神童」,但是網友們卻並不買帳,紛紛質疑,孩子這麼小就讓她參加高考,家長是不是在拔苗助長,而且考上的也只是當地的大專,這真的算是「天賦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