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上大學,卻被母親親手「毀了」的神童魏永康,現在怎樣了?

2020-12-09 騰訊網

80後的魏永康曾以神童之名響徹整個中國,可以說,當時有孩子的父母,無不嚮往把孩子教育得像他這樣聰明,因為他的聰明勁可以說從四千之前就已經"流露"——不僅在一歲多的時候能識得千字,甚至在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小學的課程。

魏永康的神童史不是像方仲永那樣曇花一現,在八歲的時候,魏永康已經在就讀重點中學,並且一連跳了好幾次級,最終在13歲的時候以600多分的高分進入湘潭大學。

當時的魏永康已經是家喻戶曉,也讓魏永康的母親曾雪梅一樣成為有名氣的"神童之母",只不過,這個天才兒童卻在進了中科院以後一步步走向"毀滅",而這一切,可以說是母親親手毀了的。

因為魏永康能有今天的成績,完全是曾雪梅"斯巴達式"的教育,也就是說,除了學習以外,魏永康完全沒接觸到任何東西,以至於他成了學習的機器,其餘時間母親在旁邊幫忙就行,他完全不用插手。

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中科院不讓母親曾雪梅陪讀,而失去母親幫襯和照顧的魏永康沒有基礎的生活能力,最終被連碩士學位都無法拿到,也因此,他逐漸地消失在眾人面前。

那麼,現在魏永康怎樣了?其實,他現在已經與母親和好如初,並且逐漸拾起以前失去的生活能力,並且像普通人一樣結婚生子,過上了普通的日子,而曾雪梅對待自己的孫子,則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採取"斯巴達式"的教育了。

那麼,為避免孩子最終因為過度學習失去生存能力,家長應當怎麼教育孩子?

多讓孩子參與家務

家務活不單單是讓孩子幫忙分擔家長的工作這麼簡單,其實,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當中,不僅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態度,並且同時學習怎麼自己生活。

畢竟,到最後孩子始終是要離開家長身邊自己生活的,如果連基本的家務活都不會做,那麼很難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

孩子如果有獨立自主的意識,那麼在迎接困難和挑戰的時候能更加遊刃有餘,比方說一個人在外面生活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和困難不是尋求父母的庇蔭,而是選擇自己面對,甚至克服這樣的困難,然後從這個過程當中提升自己。

如果孩子沒有這樣的意識,那麼就會依賴父母來解決,導致最後什麼東西也沒學到。

循序漸進

雖說魏永康最終算是實現了母親曾雪梅的夢想,然而這樣完全是犧牲自己來成全母親的願望的,而被剝奪童年的魏永康不僅會感到痛苦,甚至會因此失去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可以說,如果不是魏永康本身抗壓能力強,且自身天賦好的話,那麼很容易因此壓抑成精神疾病,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最好循序漸進地讓孩子學習,鞏固好自身的能力。

開發孩子的興趣愛好

除了學習以外,其實還有其他值得孩子去上心的事情,比方說畫畫或者音樂,或者體育之類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然而說不定這些東西正好有一項是孩子天生擅長的,那麼以後孩子可能就會從事類似的行業。

畢竟行行出狀元,與其斯巴達式地強迫孩子學習,不如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展。

結語

實際上,在中國仍舊有許多"曾雪梅"為了孩子的學業而犧牲孩子的童年,這樣的做法雖然無可厚非,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確實是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然而孩子畢竟不是人,即使是督促孩子學習,也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相關焦點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有一位名叫魏永康的少年,在年僅13歲的時候考上了211大學中的湘潭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結果在20歲的時候被勸退,連魏永康的母親提到他都是咬牙切齒,張口閉口恨不得他死了,如此一位「別人家的孩子」的魏永康,為什麼會讓自己母親說出這種話呢?
  • 神童13歲考入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有錢的家長在想盡辦法的讓自己的孩子顯得優秀,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家境略差的家長則儘可能的逼迫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儘量在學習上獲得優勢。天才兒童可遇而不可求,可是在現在浮誇的社會當中,似乎人人都可以一睹神童的風採。報紙雜誌網絡媒體當中,鋪天蓋地是有關於神童的報導,學校也會盡力在孩子們當中選出一個優秀者,並將其塑造神童,以此來誇耀學校教育的成果。
  • 「神童」魏永康:13歲讀大學17歲進中科院,母親為何恨不得他死了
    不知道是不是歷史的巧合,這位天才神童也是如此,他也遭遇了曹操的從高潮到失敗的過程。首先來看他的家庭,魏永康的父親是一名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由於身體受傷癱瘓,所以無法工作。家庭的生計都壓在了母親身上,而他母親只是一個百貨公司的普通工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魏永康開始真的很普通,本來也會如同普通人一樣度過一生。
  • 13歲上大學的神童,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是一個神童,兩歲便掌握千字,四歲便掌握初中課程,八歲便在縣重點中學讀書,十三歲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十七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若不深入了解他,你或許會認為這是近乎完美的人生軌跡。但其實對於魏永康來說,這是最不完美的一條路。
  • 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說到神童,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王安石的古文《傷仲永》,一句「泯然眾人矣」寫出了方仲永的結局。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神童魏永康便是其中之一,13歲考上重點大學,之後更是前往中科院碩博連讀,但遺憾的是最終卻被中科院勸退。
  • 他13歲上大學,後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採訪時卻說:我恨不得他死了
    從古至今,無論中外,人們對神童皆爭相追捧,因為他們確實更有可能為人類造福,而若是誰家出了個神童,簡直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神童,他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習小學到初中階段課程,8歲進高中,13歲考上大學,17歲進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然而他的親生母親卻表示: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究竟是什麼,才會讓一位母親對兒子說出這樣的話?
  • 神童17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的家庭比較特殊,母親擔起家中的重擔,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魏永康要改變現在的生活,不要像父母一樣貧窮地度過一生。這似乎是每個父母內心的想法,母親從小就把他帶在身邊,儘管家境貧寒但在讀書方面一點也沒有缺失,很小時魏永康就在書的海洋中遨遊。
  • 13歲「神童」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媽媽:我沒有這種兒子
    ,甚至連一點私人空間都沒有,反觀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會更加嚴苛督促孩子把所有時間放在學習上,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忽略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0213歲「神童」考上大學有一位叫魏永康的神童,從小在媽媽嚴格的教育下,學會背唐詩,識讀漢字,這是很多同齡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
  • 13歲神童上大學成母親驕傲,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像他這樣的人才,肯定不會被愛才、重視人才的中國大學界埋沒,所以他很快就接收到中科院拋出來的橄欖枝,並且進入中科院大學讀書。,延續神童的美名,但事實上,進入中科院就是他此生輝煌逐漸衰落的開始。 在這一切發生之後,最心寒的人就是魏永康的母親,他的母親曾經說過,她為了自己這個兒子,辭去了所有工作,
  • 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到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那個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他在進入中科院之後,就因為他的能力不行,遭到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而母親耐心訓練魏永康,魏永康在學習上更加的進步,他比其他孩子更沉得住氣,更加的努力用功,所以著他的成績一直非常好。
  • 13歲考上中科院的神童,後卻慘遭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在外邊
    小說的主角是魏永康,他是湖南岳陽地區80年代的一個有才華的孩子。他到底多聰明?年僅13歲進入中國科學院少年班,可見其不同凡響的學習天賦。但是,在求學不久,他就慘遭中科院的勸退,甚至他媽媽還威脅說「我不能讓他死在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能讓一個天才神童墮落到這樣的地步,且聽作者慢慢道來。出生於1983年的魏永康,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援朝運動,因負傷在床上躺了多年。
  • 13歲考上大學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勸退後,母親卻恨不得他去死
    在父母的催促之下,各種特長的壓力之下,孩子們就會漸漸失去童真,甚至變得很叛逆,無法管教,而現實中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13歲便考上了大學,創造了歷史記錄,而作為學霸卻被中科院退掉,也就是這個案例引發了一場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
  • 13歲考上重點,17歲入中科院,「揠苗助長」的母親:恨不得他死了
    其實這些孩子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點,真的跟「天生」沒有關係,跟父母的教育方法有直接的關係,不管是10歲考上大學的張炘煬,還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人公魏永康,都是在父母的督促和逼迫式教育下才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神童」,而這些孩子最後泯然眾人矣,當然也跟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 13年了,9歲上大學,14歲浸會大學碩士畢業的神童,如今怎樣
    神童自古就有,一般是指天賦異稟的兒童,如眾所周知的方仲永和曹操之子曹衝,他們都是自小聰明過人。近代也出現過許多神童,但是他們的成長也一直令人擔憂。因為很多神童年紀輕輕就開始上高中考大學,有的神童上大學後不能適應學習環境,甚至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慢慢地就失去了往日光環,掛科退學了。
  • 神童13歲跳級考上大學,卻慘遭校方勸退,媽媽哭訴:我恨不得他死
    魏永康出生在一個貧瘠的家庭中,父親癱瘓臥床,母親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櫃員,除了上班外還要照顧生病的丈夫,而所有的生活苦難似乎都因為魏永康的降生而變得不重要了,父母對他極其疼愛,小魏永康也著實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兩歲就可以背誦上千首故事,識字量遠超同齡人,上小學後更是因為成績優秀數次跳級,面對如此聰慧的兒子,魏永康的母親很是欣慰。
  • 高分低能的「東方神童」,17歲考入中科大被勸退,如今怎麼樣了?
    01在華容縣城,魏永康的名字家喻戶曉,他的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不幸的是,戰場上的傷病讓他臥床不起,他母親在百貨公司工作,家裡經濟拮据,但母親還是盡其所能,給魏永康最好的生活,把兒子魏永康當作家裡唯一的希望。當其他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教他閱讀和背誦古詩。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13歲上大學,17歲被中科院勸退出生在湖南省容華縣普通家庭的魏永康。他的父親是參加抗美援朝的殘疾軍人,一直臥病再床,一家人都沒都做好了沒有孩子的準備,魏永康的父親甚至因為此事暗自落淚。長期在母親的訓練下,魏永康比同齡人成績更加優異,每天都能耐心的面對學習。正因如此,一家人對魏永康抱有極大的希望,更加細心的照顧著他,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都不用魏永康動手。魏永康在學習上也比較爭氣,一次次的刷新著人們的認知,他4歲就能掌握一些初中的學習知識。
  • 是天才還是廢材,13歲上大學,17歲因為生活不能自理被勸退
    一 ·13歲的天才說到天才,要麼就是年紀很小的,要麼就是做出了很厲害的成就的,但一般的天才都是年齡偏小的。今天要說的天才就是魏永康,這個男孩子出生在華容縣,他的家庭不是一個很富裕的家庭,甚至有一些艱難。他的父親因病常年臥床,家裡的頂梁柱沒法負擔起這個家庭,於是家裡的重擔全交到了母親的身上,母親在百貨公司裡當售貨員。
  • 多少年過去了,曾被母親逼著學習的「高分低能兒」,現在已為人父
    今天的主人公名字叫做魏永康,被大家稱為「高分低能兒」,他之所以被大家恥笑,是因為背後有一位望子成龍的「虎媽」。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魏永康最後被母親的教育方式所害,連大學都沒畢業。現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魏永康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東方神童魏永康的經歷,值得每個家長深思
    認真學習的孩子相信大家對魏永康的事件都很熟悉。這個被稱為東方神童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就完成了小學到高中的全部課程,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湘潭大學。但是後來,魏永康被中科院已不能適應碩士博士的學習生活被通知退學。